浴火重生之大宋中興 外篇 滿門忠烈陳文龍
    陳文龍(1232amp;nbsp;;1277)原名子龍,字君賁、德剛,福州興化(今福建莆田)人,宋鹹淳五年(1269)戊辰科狀元,宋度宗賜名文龍。

    忽心烈被擁立為大汗後元軍加緊攻宋,從(1267年)元軍主帥阿術開始進攻襄陽直至(1273年)襄陽失守後,陳文龍上書痛責賈似道用人不當,並請罷黃五石、範文虎、趙潛等人。賈似道大怒,將陳文龍貶官撫州,又指使台臣季可上書彈劾陳文龍。但不久,範文虎投降元軍,賈似道率兵13萬開抵蕪湖,結果兵敗魯港,趙潛卻最先逃跑,導致其餘守將棄城而逃。賈似道後悔未聽陳文龍所言,再次起用陳文龍為左司諫,遷侍御史,再遷為參知政事。amp;nbsp;由於朝內議和,陳文龍乞請回鄉養老,獲准。(1276年),益王稱帝福州,陳文龍再次出任參知政事,上任後就平定了漳浦、興化叛亂。(1277年)元軍佔領廣州後,泉州、福州守將紛紛投降。

    陳文龍傾盡家財募兵,打出「生為宋臣,死為宋鬼」旗幟,堅守興化城,初戰退敵於囊山。元寇招降使者兩次至興化勸降文龍,均被其嚴辭拒絕、焚書斬殺。後因部將林華、陳淵叛變,通判曹澄孫開城迎降,文龍寡不敵眾自刎不遂,力盡被擒,家人亦被俘。他被押至福州元將董文炳軍中,董文柄令左右百般凌挫妄圖招降,陳文龍嚴辭痛斥,以手指腹正色道:「此皆節義文章也,可相逼邪?」。

    陳文龍被俘後即押往杭州,在離開莆田時他開始絕食,途中經福州,他賦詩明志:『斗壘孤危勢不支,書生守志定難移。自經溝瀆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時。須信縲臣堪釁鼓,未聞烈士樹降旗。一門百指淪胥盡,惟有丹衷天地知。『amp;nbsp;

    陳文龍最後在杭州拜謁岳飛廟時,在廟內吞香灰自盡,葬於杭州西湖智果寺旁,後人譽為福建的「岳飛」,尊稱為陳忠肅,與岳忠肅(岳飛)、於忠肅(于謙)合稱「西湖三忠肅」。

    海峽兩岸民間信仰尊崇陳文龍為「水部尚書」、「鎮海王」,尊稱「尚書公」、「公爺」,與媽祖並稱「雙海神」。福州、馬祖、台灣等地建有30多座以陳文龍為主神的尚書廟.

    而陳文龍病重的母親被元軍監禁在福州的一座尼庵裡,在聞知文龍殉國後說道:「與吾兒同死,有何恨哉?」亦拒藥絕食身亡,令人歎服。amp;nbsp;.

    陳文龍之女陳淑禎嫁晉江東石鰲頭村許漢清為妻,亦隨夫舉家率眾聯合閩西畬族、漳浦、政和等地義軍抗元,許漢清犧牲後,許夫人率義軍轉戰閩粵一帶,屢屢重創元軍,威名赫赫,史稱「許夫人」。《中國歷史大辭典》、《福建名人辭典》、《福建女名人》等書以及多種地方戲劇都對其備加褒獎。兩岸民間信仰尊奉陳淑禎為「東宮許夫人」,當地尊稱「許夫人媽」,有許夫人墓、許夫人宮等古跡文物,並建有許夫人紀念館.

    陳文龍的侄兒(從子)陳瓚,發起家丁及義民五百人,響應宋將張世傑抗元兵,殲殺叛將林華,收復興化(莆田),後兵敗不幸被俘,寧死不屈而被殺,卒謚「忠武」.

    陳文龍的族侄孫陳吊眼(1250—1282)於南宋景炎元年(1276)聚眾在紅竹尖起義,抵抗進攻福建、江西、廣東的元寇,掩護端宗趙罡南逃。次年元兵入閩,文天祥奔走汀州、漳州組織抵抗,吊眼率義師應援,文已由廣東梅州往江西。景炎三年,泉州招撫使蒲壽庚獻城降元,吊眼大怒,率義師聯合廣東大埔畬洞許夫人和張世傑所部謝洪永等圍攻泉州,閩北戴巽子、黃華、廖得勝等也群起響應,佔據建寧、政和、邵武等地巖洞,後因元兵增援撤圍。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崖山之戰,宋亡。元至元十七年(1280)吊眼率義軍5萬攻破漳州,殺元招討使傅全、萬戶府闕文興,進佔高安寨。元廷遣大將唆都反撲,吊眼退出漳州,部署桂龍駐龍層祭畬,陳三官駐水篆畬,羅半天、梅龍駐長窖,陳大婦駐客寮,自鎮漳浦峰山寨,義軍號稱10萬。次年,吊眼與南劍邱細春稱號鎮閩開國大王,建元「昌泰」。元寇都元帥完者都、副帥高興,調集撥歸塔裡赤指揮的4省軍隊進行強攻,吊眼率義軍浴血奮戰,終因眾寡懸殊於和尚寮千壁嶺(俗稱「夭壁嶺」)戰敗被俘,後被殺於漳州.

    陳文龍之子陳墩,陳文龍犧牲時僅十歲不到,與家人同時被俘。民間傳說他被義士救出,長大後領義軍抗元,多次攻打元軍,並射殺元軍將領.

    陳氏一族中投身抗元的義士不計其數,期間更有許多人為維護華夏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可謂是愛國為民、抗暴不屈的滿門忠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