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五聽見問起,趕緊說:「老爺容稟,小老兒並不是琴兒的親爺爺,只因小老兒癡長琴兒的師父十來歲,她尊稱我一聲大叔,因此琴兒才叫我爺爺。後來她師父過世,我倆相依為命,乾脆就認了祖孫。這些年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要不是琴兒照顧,我這把老骨頭,早不知道填到哪裡的溝渠了。」
琴默低聲道:「爺爺,早些年要不是你照顧我,琴兒也早做了異鄉的亡魂了。」
端卿聽兩人說的可憐,不勝唏噓感歎。萬曆末年江南雖然富庶,但是捐稅繁多,百姓賺的銀兩,十成裡有六七成要交給官府,大多數人家一年忙碌到頭,也只是得一個溫飽。除此之外,河匪、盜賊猖獗一時,許多薄有積蓄的人家一夜之間被搜羅一淨,走水路的除了破財之外,更有喪命的危險,官軍雖然打著緝拿盜匪的旗號,然而所到之處連拿帶搶,比盜匪更禍害百倍,因此許多地方雖然有匪,卻並不上報,普通百姓只能燒香拜佛,祈求禍事莫落到自家頭上。
有家業的尚且如此,更不用提琴默這樣四處漂泊賣藝的年輕女子了。餬口之外,恐怕更要冒著失身、喪命的危險到處奔波,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端卿想到這裡,更覺得應該極力說服琴默留下。葉家雖然稱不上大富,但是供養她們爺孫兩個還是綽綽有餘的,何況琴默一身好本事,若是埋沒鄉野,也太可惜了。
但聽柳眉嫵道:「老爺子,你也幫著勸勸琴兒。葉老爺的為人、能耐,找遍昆山也碰不到第二個,琴兒這次若是錯過了,今後只怕打著燈籠也難有同樣的機遇。」
楊五小聲說:「眉姑娘,我勸了好多次了……」
葉水心先前聽端卿大致說了琴默的事,早有心留她在府內好好調教,只是他並不知道琴默不願留。如今聽他們兩個說來說去,心裡猜到了大半,也覺奇怪,這樣好事,若換了普通女子,早就叩頭謝恩了,怎麼她倒不動心?
琴默咬著嘴唇,不安的絞著衣角,看看手指都已經紅了,想來心情極為矛盾,委實拿不定主意。
端卿見局面有些僵,想了一想道:「凌姑娘與楊老爺既然不是親祖孫,想必也不是福建人吧?」
琴默在困窘中聽見有人提起別的話題,忙不失迭回道:「不是。」
「聽姑娘的口音,倒是跟我們有幾分相似。」葉水心笑道。
楊五脫口而出道:「老爺聽的真準,琴兒就是昆山人哪,要不怎麼費了這麼大功夫非要回來看看哪!」
「爺爺!」琴默急急叫一聲,神色更加慌張,像是不願被人知道此事的樣子。
葉水心更覺得奇怪了,這個年輕女孩子身上儘是不合常理之處,到底她有什麼難言之隱?
他是寬厚人,不願讓別人為難,於是和顏悅色道:「這些先不說了,讓凌姑娘好好想想吧,即使凌姑娘不願意留在我家,我家的大門也隨時向她敞開,歡迎她來。」話鋒一轉,又道,「我家有個昆劇小班,眉娘聽說過嗎?」
眉娘是何等心思靈透的女子,早猜到他下一步的打算,笑道:「葉老爺真是雅人,能在府上創一個班子的,必然是胸有高才,普通人家哪裡弄得起來!只是不知道眉娘有沒有耳福聽聽天籟之音?」
葉水心暗自讚一聲好個聰明女子!知道我要以聲樂打動琴默的心思,便湊趣要求聽曲,不枉了江湖上如此褒揚眉娘!笑道:「眉娘肯賞臉聽,我哪敢藏拙?端兒,你親自去一趟,叫他們將《浣紗記》撿好的演一出。」
端卿答應著去了,眉娘道:「老爺說的可是梁辰魚的《浣紗記》?聽說這個本子辭藻華美,與詩詞不相上下,在江南開創了文人寫劇的先例,博得不少喝彩呢。」
「不止如此。」葉水心見她懂行,越發有了興致,「在《浣紗記》以前,昆曲只是用來清唱的小段文字,虧煞伯龍先生(梁辰魚字伯龍)錦心繡口,居然想到以昆曲連綴整篇戲劇,有了《浣紗記》,昆腔才從昆山的地方聲腔一躍而成風靡江南的劇中,伯龍功不可沒啊!」
「可惜眉娘生的晚,沒能見到這位大才子,真是遺憾。」
「我年輕時曾有幸與伯龍先生相處數月,得他指點,因此對昆劇興致極高,幾乎到了成癡的地步。」葉水心笑道,「眉娘應該也是箇中高手吧?」
眉娘嫣然一笑:「我不成,哼兩句玩玩罷了,不登大雅之堂。不過琴兒曾在樂班裡做過伴奏。」
「哦?琵琶伴奏,倒是新奇。待會兒小孩兒們來了,可否請凌姑娘屈尊為她們伴奏呢?」
琴默紅了臉,輕聲道:「請字不敢當,老爺胡亂聽聽吧。」1
不多時端卿帶著七八個小孩子進來,提著衣包,帶著行頭,為首一個大點的男孩子向葉水心行了禮,問道:「老爺,要不要搭檯子?」
「不用了,就連臉也不用畫,都是自家人,你們隨便唱兩句,讓紫林扮西施,先唱入吳那出吧。」葉水心道,「凌姑娘,需要曲譜嗎?」
「我曾經伴過這齣戲文,還記得大概。」琴默輕聲回答。
葉水心見她雖然說的謙虛,卻自有一種自信、大方態度,料到她必定不需要樂譜,於是命正旦紫林稍事準備,即刻開唱。
那紫林是個面目清秀的女孩兒,看樣子不過十一二歲上下,裊裊婷婷走完台步,開口唱道:「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棹船歌,花房蓮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歌綠波,恨逢長莖不得藕,斷處絲多刺傷手,何時尋伴歸去來,水遠山長莫回首。」
這一段是西施入吳後思念范蠡的唱段,在整本《浣紗記》中極其有名。紫林音色清亮纏綿,琴默琵琶綿軟迴旋,兩人一個在廳前拿捏著身段緩緩走動,如弱柳扶風,眉梢眼角儘是綿綿不絕的情思;一個端坐椅上,低眉垂首續續而彈,另是一番嫻靜、端莊的風範,不但音律配合的天衣無縫,就連相貌形容,也令人倍感心曠神怡。
連端卿這種素日不大留心戲文的,一時間也聽的癡了。
注1:昆腔最初流行時以文人清唱為主,後來發展成戲劇才有各種樂器伴奏。以昆劇現今情形來看,並無以琵琶伴奏的例子,此處姑妄言之,諸位姑妄聽之,呵呵。
~~~~~~~~~~~~~~~~~~~~~~~~~~~~~~~~~~~~~~~~~~~~~~~~~~~~~~~~~~~
收藏收藏,我要收藏……按照以往的經驗,參加調查的會比收藏的少,為啥這次倒過來了呢?難道都是來譴責我挖坑的?哭死,我發誓凡是簽約的文絕對不會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