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求生記 終卷:何謂英雄 第二十四回 三國英雄少不得吳候(下)
    「天幸孤得子敬提醒,否則孤幾大失!子敬且受孤一拜!」

    得到了魯肅的提醒,孫權恍然大悟,心悅誠服的向魯肅行了一禮,魯肅也慌忙還禮。事情其實就是這樣,這些諸侯人物有誰不怕別人說自己是逆賊反徒的?拋開那些虛偽的意義不提,諸侯間想招納人才、穩定民眾,憑的就是這個聲名。聲名一毀,國家也往往會變得動盪不安。

    禮過之後孫權又問道:「那子敬的中、上兩策又當如何?」

    魯肅道:「再說中策。其實中策比較簡單,就是於曹劉陸三家於北疆抗擊胡虜的這段時間裡,主公按兵不動,安保吳境便足矣。若如此,於外可不犯眾怒,於內可勤於國政、精兵富國。試想曹劉陸三家各出大軍遠赴北疆,三家所耗費的錢糧兵馬、人丁物力甚巨,而北疆胡虜能令曹劉孫三家聯手抵敵,其實力亦不容輕視。肅作過這樣的推算,就是曹操舉兵十五萬、劉備舉兵十萬、陸仁舉兵五萬,如此則為三十萬眾。五胡若是連結一處,相信也會有數十萬之眾。兩方如果是正面交鋒,只怕沒有個三、五年根本就決不出勝負,這一點是有漢武之例可循的。」

    孫權點頭道:「子敬之意是,若孤按兵不動,這場北疆之戰拖得越久,對孤就越有利?兵馬征戰之耗日費萬金,曹劉陸三家數年的征戰下來,國力折損極大。而孤在這段時間息兵養民充實國力,等到北疆大戰結束,三家各處疲敝之境急需回復國力,孤卻可趁三家之虛舉大軍而為?」

    魯肅道:「正是如此。」

    孫權稍稍沉吟了一下復問道:「那……上策呢?」

    魯肅面色一正,振聲道:「上策者,主公可先遣使往北疆。向曹劉陸三傢俱言主公願會盟同力抗胡,然後再選調精兵五萬,由海路剋日向北疆進發!」

    「子敬你說什麼?你的上策竟然是要孤也去北疆?去得作甚?與他人作嫁衣不成!?」孫權聞言臉上變色,頓然離席在廳中踱了幾個圈才開口道:「子敬。你的三策之中下策之劣孤已深明,故此不會選取下策。另外兩策……孤認為你的中策才是上策!三家會戰,國虛民饑,孤取其便而圖之,又能不惹天下罵名,何樂而不為!縱然不成,孤亦可安保吳境,保守父兄基業令其不失。正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如此上策為何到了子敬的口中卻成了中策?孤實不解!」

    魯肅道:「主公稍安勿燥,聽肅細說。肅將此策列為中策,關鍵還是在這個陸仁的身上。從大局而言,陸仁是三家中實力較強的。其全境地兵力雖稍遜於曹劉,但其戰力不容輕視,若以國力而論。只怕曹操都不見得能比得上他。可就這樣。他動用的兵力卻是最少的,更多的出地還是三家戰事的錢糧。肅多有派出細作刺探夷泉軍情,再深以計較,發覺陸仁就算是獨力著三家戰事,他每年仍可有盈餘的錢糧存入府庫。換句話來說,陸仁雖然出了兵馬錢糧前往北疆,但還傷不到他的根本元氣。」

    孫權冷冷的哼了一聲道:「這個孤心中亦有數。對這個陸仁,沒有必要的話孤實在不想去惹他。反正有一個十年之約在,以陸仁的為人也不會毀約。不去管他就是。」

    魯肅道:「陸仁的夷泉是動不了,可是主公應該想想荊襄與江北也是一樣地動不了。劉備與我東吳有同盟之誼,又把天子放在襄陽。主公若是舉兵荊襄,一則為毀盟之舉,二則以臣子的身份攻伐天子之郡。必惹背信棄義的叛逆之名。故此荊襄不便相圖。」

    「那江北呢?曹操的地盤打了沒關係吧?」

    「曹操的江北是打得,可是此番三家會盟抗胡。相信其後的數年間彼此間的盟誼仍在。曹劉之間本為死敵,或許是不會去管,可是陸仁與曹操本就有舊,曹操地江北有難,陸仁多半不會坐視不理。明面上他念著與主公地十年之約不便出兵,可是在暗中他能夠玩些什麼樣的手段,主公又防備得了嗎?比如……柴桑陸氏。」

    孫權的頭嗡的一下變得老大,陸仁對江東民生經濟上的控制可不是說擺脫就能擺脫的。與孫權的十年之約中雖然說給孫權發展自己經濟去擺脫自己的控制,可孫權真要想做到又談何容易?陸仁自接手陸氏宗主之後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也可以說是自那時起就影響了東吳經濟十幾年,你孫權才剛剛起步一般,又不像陸仁有夷泉地先進產業,孫權根本就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怎麼去和陸仁這個專門搞了十幾年的人鬥?十年之約……陸仁敢這樣做當然是算計好了才做的。

    魯肅不緊不慢的接著道:「肅列此策為中策,是因為此策最多只能算是我東吳地安保之策。行之無功,但求無過而已。主公若選此策,有一人可比之。」

    「誰!?」這還能有前例?

    魯肅道:「適才肅將胡虜比作昔日禍亂天下地董卓,將曹劉陸三家比作會盟討伐董卓的十八鎮諸侯。主公若選取中策,便可比作……關門自守地劉表劉景升。」

    孫權一聽鼻子差點沒氣歪了:「子敬竟將孤比作那個只知空談卻無甚用處的劉表!?」

    魯肅微笑道:「失言失言!主公息怒!」

    孫權氣歸氣,稍稍沉思一下卻也覺得魯肅的比喻其實很恰當。再一轉念孫權一臉嚴肅的問道:「子敬的上策是讓孤也率軍北上,與曹劉陸三家會盟抗胡。即為上策則必有深意,子敬不妨細說一

    魯肅也認認真真的道:「主公應該想一想,當年的曹操為什麼能從一介虛職白官,白手起家而得今日之勢?就其身史而論,是依仗天下大義之名得來的天時而聚起聲勢。再想漢室至今四百餘年間,但凡是出仕為官求取清名者,又有誰不以衛青、霍去病誅除五胡之舉為標榜?劉備能放下私仇與曹操聯手抗胡,為的不就是這一份天下英雄之名,日後也好引來滿懷赤誠之子的仕子相投嗎?不然主公認為劉備又憑什麼要與曹操聯合到一處?」

    孫權遲疑道:「子敬勸孤也出兵北疆,為的是求名?」

    魯肅點點頭,有些話對孫權不用說得太明白。仔細想想,劉備和曹操是天下公認的英雄,是英雄就該在國難的時候放下私仇共赴國難。孫權如果趁火打劫固然有損其名望,陸仁又作好了牽制孫權的準備,孫權如果取下策自然是名利雙失;若是選取中策,雖然不會得來一個國賊的名號,對東吳的經濟上又會產生出一定的優勢,但也少不了會被人罵作膽小鬼、居心叵測,最要命的其實還是日後和曹操、劉備爭天下的時候,在政治地位上低了一檔——人家在國難的時候是英雄,你孫權卻是個躲在家裡看熱鬧再趁機揩油的狗熊!再想招納人才充實國力,別人也會想一想孫權這家的人值不值得投奔。該出手去打的仗不打,那陞官發財最直接的軍功肯定不容易賺到,升不了官發不了財得不了名,鬼理你啊!就算還能招到人才,詁計來的也都是些貪圖太平的人。

    孫權眼珠轉幾轉便想明白了這些,微微頜首道:「子敬之意,孤已盡解……」

    魯肅望了孫權幾眼,知道孫權其實還有些猶豫,於是趁熱打鐵:「主公與曹劉同為並世之英豪,於英豪之氣概上又怎麼能輸給此二人?以肅之見,天下英雄,少不得主公!日後名留青史,當在竹帛之上為主公留下重重的一筆!」

    「子敬……」

    魯肅笑道:「肅知主公在擔心東吳之事。名這一事可先一放,肅說些實際的。主公想想,陸仁費心盡力的促成會盟,又親率兵馬趕赴北疆,帶去的並不僅僅是其夷泉精銳,還會有他夷泉稱雄於世的優良戰具。曹劉陸三方聯軍合力抗胡,陸仁也不會再對這些兵裝有所保留,而曹劉兩家也勢必會暗中偷去構造技藝。主公若坐守東吳,無疑就是失去了偷學技藝的大好機會。他日曹劉兩家學得製成,而我東吳卻絲毫無知,對我東吳亦有大害!」

    「哦——子敬高見!」

    魯肅再補充道:「我東吳長於水戰,而據肅探來的消息,北平、遼東這些沿海一帶也為五胡佔據,詁計少不了海上轉運與搶灘之戰,而曹劉陸三家當中唯有陸仁有完成這些的海戰實力。主公加入會盟之後,便可以東吳之長為名與陸仁同接下海戰之務。在與陸仁同在海上作戰時,就有機會偷學來其海戰戰船精要,假以時日我東吳海戰能力大成,對陸仁的夷泉海軍就有爭雄之力……主公,很多事不能只放在眼前,望主公明斷!」

    孫權拍案而起:「果然是上策!胡虜不識水戰,我據船而守亦可減少損耗!陸上的硬仗就交給他們拼去!子敬,就依你之言,即刻差人去北疆知會三家,孤願出兵!就用子敬的一句話,天下英雄事,少不得孤!」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