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種方式去愛-清穿 下篇 沫沫相濡鎖重浪 第三十四章 賞罰分明穩朝局
    康熙到底在回京前和回京後做了什麼,莫說我們這些人,即使是朝中大臣,也有很多不知曉的。但能讓平日裡就勤勉,有一定功夫底子的胤禛忙到疲憊體虛,以至中暑暈倒,想必康熙自己暗底下更是做了不少事情。

    胤禛只在家休息了三天,便開始如往常般早朝,處理政務。對於康熙回京這一路上的事,只在我提起時,簡略地用幾語帶過。只說還是如常,康熙會對這次西征的一干人以及協從的官員來個賞罰分明,只怕朝中會有些變動。

    當我言及有沒有可能為我們自己謀些勢力之時,胤禛只是搖頭,後來一思量,果然我比胤禛要遜一籌,沒有他考慮地周全,如果趁現在推自己的一些人上去,完全是頂風作案,先不說明裡暗裡結交的一些官員,是否真心投靠在四貝勒門下,只怕這一有心思,落在正處於敏感期的老康眼裡,怕是會被永久地惦記著。

    畢竟,如果太子有異動,只要不影響到他的位置,還是可以容忍的,權當他是鞏固自己的位子。但一般的皇子,在太子已立的情況下,那就是有異心了,對太子有異心,那麼有朝一日,對他這個皇上也會有異心。想來當初明珠被連降幾級,除了他本身斂財之罪外,結黨才是主要原因,更是為敲山震虎,給皇長子的一個警告!

    雖然這次西征有虎頭蛇尾之嫌,沒能最終消滅噶爾丹,但怎麼著都是把敵人給打了個落花流水,這論功行賞自是少不了的。不過得到封王的卻只有喀爾喀部落的兩個人,一個是貝子盆楚克,據說是偵敵有功,封了郡王,二是善巴,據說此次戰役的不少上好戰馬,都是他貢獻出來的,所以從原本的郡王晉封為了親王。

    但我卻從十三阿哥那邊聽到一個不算笑話地笑話,十三阿哥說是他們兄弟間傳開的,不過到底是九阿哥從五阿哥處聽得,還是十阿哥從八阿哥處聽來,或是其他什麼地方傳出來的,卻無法得知了。

    這事兒大致說的是康熙如何英勇神武,統率三軍將那噶爾丹打了個落花流水,不得不棄帳連夜竄逃,如有神助的康熙自是不依不饒,親自領了輕騎快馬追擊,誰想人沒追到,一路上倒撿了不少東西,什麼衣物炊具,駱駝馬匹,甚至是婦女小孩老人。

    老康就納悶了,問他的搭襠,科爾沁的王沙津「那噶爾丹雖是賊心難滅,卻也還是個人物,怎麼會倉皇到這種地步?」我覺得康熙其實是心知肚明怎麼回事,說噶爾丹是個人物的時候,也順便把自己讚了一下。

    那沙津也是老搭襠了,自然知曉康熙的心思,就說啊,他們那是逃命來著,自然顧不上身外之物了。於是旁邊的那個喀爾喀的王,叫什麼納木扎爾的,一見這個,覺得是個歌功頌德的好機會啊,於是道「這多虧了皇上英武神勇啊!想當初臣等竭全部落之力,還是頂不住那噶爾丹,不得不一路逃亡,當時也是這個樣子的,不得不丟下物資馬匹,捨棄老人孩子,如今皇上英勇無敵,有如神助……(省略字),讓那逆賊也嘗到這般滋味,真正是為臣上下老小報了大仇啊。」再配上嗚咽兩三聲,讓康熙覺得自己對那噶爾丹不死不饒是順應天意,救萬民於水火啊!於是這次封賞的時候,喀爾喀一下就得封了兩個王。

    對於康熙的心思,自然是我的猜測,那班皇子還不敢如此大逆不道,不過關於那喀爾喀的王,我覺得純粹是那些皇子故意醜化,嫉妒別人從貝子一下子變成郡王,而自己身為皇上的兒子,頂這貝子頭銜好多年,仍沒有寸進,最主要的是俸銀太少,心裡不平衡罷了。

    想那納木扎爾,能夠統帥一個部落,對抗噶爾丹,仍倖存著,又怎會是酒囊飯袋。那噶爾丹是誰?是康熙勞動整個大清的軍隊,前追後捕了十來年,仍無法將其消滅的人物,不是英雄,也還勉強算得是個梟雄呢!

    且不說這個笑話要是流傳到民間,又會成怎樣的一個版本,那封的兩個王,畢竟不在京裡,對朝廷上的政務影響不多。可接下來康熙的動作就有些大了,先是湖廣巡撫吳琠,據說太子不喜此人,但怎麼說都是封疆大吏,不能貿然停他的職,但下面準備參他的人糾集了不少,結果康熙將他一紙招來京城,做了個左都御史,後來更是節節高昇,三十六年後擢為刑部尚書。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學士,兼刑部,很是受康熙重用,當然這是後話。

    還有就是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康熙西征不久後,染病去世,太子舉薦的人也被康熙以福建和台灣隔海相對,那邊事務複雜,還是要熟悉情況的人過去,施大人早推薦了人選,於是江南提督張旺成了福建水師提督,而靖逆侯張雲翼頂了張旺留下的缺。

    接下來從太學到湖廣總督,到福建陸路提督,四川總督,乃至兵部尚書,都換人做做看了,那升任湖廣總督的李輝祖據說是原河南巡撫,從河南給老康送軍餉時,沿途不擾民,不但轉正了,由原來的從二品轉為正二品,還提了少司馬。呵呵……這個原因我怎麼著都覺得在象後世裡那樣頌揚官員功績一樣,說他不貪污,所以……但身為朝廷命官,不是不擾民才是應該的嗎?

    「這些人的名字聽著感覺都挺耳熟的,其中有什麼關聯奧妙嗎?」我頗為不解地看著剛送走了墨,仍埋頭看案卷的的胤禛。

    胤禛頭都沒抬一下「皇阿瑪要的就是沒有關聯。你覺著這些人的名字耳熟,是因為其中好幾個都是在朝幾十年的老官,皇阿瑪信得過的人!」

    敢情是經歷了很多次考驗的,無論索額圖也好,明珠也好,都沒能拉攏到他們,幾十年風風雨雨在官場打滾下來,依舊得到康熙信任的,想來不但是有才能,更主要的是死忠派的。呵呵,有意思,看來老康對太子的顧忌已經有些明顯了,或者說,也只是一個警示?

    我沒有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如果一件事想明白了和不明白沒什麼不同,又何必花時間去想它。

    包月用戶可直接點擊下面圖片鏈接,給官官投票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YGG252至「08828」按鈕進行投票。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