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七章 警戒圈
    第二百九十七章警戒圈

    必須承認,人類是幸運的,而且非常幸運。

    如果走正常的科技發展線路,人類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量子理論的壁壘,而且很有可能在這上面花費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時間。在探究到微觀世界的奧秘,也就是基本粒子的能量狀態之後,才有可能發展出重力場理論、或者說是空間能量理論,從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文明階段。

    當時已經證明,這就是火星文明的科技發展線路。

    也正是如此,有一些學者認為,火星文明不是自然毀滅、也沒有集體遷徙,而是被一個更加高級的文明毀滅掉了。

    當時,一些科學家甚至提出了更加大膽的想法,即火星並非火星文明的發源地,其真正的發源地,應該是另外一個行星,即火星的伴星。這顆行星在二十億年前毀滅,演變成了現在的小行星帶。火星只是火星文明的殖民地,而曾經生活在火星上的文明,也被那個更加高級的文明毀滅了。

    支持這個學說的最要證據,來自二十二世紀末與二十三世紀初的一些重大發現。

    這個重大發現就是:出現在太陽系裡、以及太陽系邊緣地帶的重力場波動現象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頻繁。

    在二十二世紀下半葉,隨著量子通信技術成熟,中美等國開始動用國家資源,在太陽系外圍部署重力場波動探測器。

    此時的重力場波動探測器比一百年前大為改進,探測距離達到了五百個天文單位,也就是大約百分之一光年。更重要的是,所有探測器都配備了量子通信器,能夠實時把探測到的信息發回地球。

    也就是說,探測器的部署範圍,不再受與地球的距離限制。

    從理論上講,即便把探測器部署到宇宙的邊緣,也就是一百三十億光年之外,探測到的信息也能在瞬間傳回地球。

    既然如此,就可以盡量擴大探測器的部署範圍。

    最初,中國政fu打算把探測器部署到奧爾特雲外圍。這樣一來,在發現了外星文明入侵之後,能夠提供大約一年預警時間(奧爾特雲與太陽的距離在五萬到十萬天文單位之間,大約在一光年左右),而這段時期內,足夠人類文明採取一些必要的防範措施,比如讓少數人搭乘光速飛船逃離太陽系,保留下人類文明的種子,或者是採取別的措施,避免被外星文明毀滅。

    只是,這個指標的實現難度太大了。

    要知道,如果把飛船的速度限制在十分之一光速以內,那麼部署週期在十年以上,耗費的資源將是個天文數字。

    比如,按照每五百個天文單位部署一具探測器,需要三千億到九千億個探測器。

    這是個什麼概念,就算這些探測器的價格非常便宜,維持以往的水平,也需要大約十萬億億的經費投入。

    顯然,這還是粗略估算,實際花費肯定是其好幾倍。

    更重要的是,在短期內能夠製造出來的量子通信設備,也就以億為單位,連裝備探測器所需的零頭都不到。

    最後,這道警戒圈設在了柯伊伯帶外圍,即以在以太陽為核心、半徑為一萬天文單位上的球體表面上,以間隔距離五百個天文單位的方式,部署大約三萬四千具探測器,為地球提供大約兩個月的預警時間。

    從理論上講,這已經是最短的預警時間了。

    以人類文明的組織程度,如果遭到外星文明入侵,在兩個月裡,最多只能讓不到十萬人搭乘光速飛船逃離太陽系,保存下人類文明的火種。至於剩下的人,要麼滅亡、要麼成為外星文明的奴隸。

    對人類文明來說,這是非常悲觀的結果。

    只是,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答案是明確的,只是要讓數千億人明白這個道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誰都想成為那十萬人中的一個。

    結果就是,在部署外圍警戒圈的同時,中國與美國展開了秘密合作。

    合作的結果就是,中美兩國共同出資,在美國西部荒原裡建造十艘超級飛船,每一艘都能容納一萬人,並且有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儲備的能源能夠使用一萬年,並且具備在宇宙空間中收集氫元素的能力,即在航行途中補充能源。每一艘宇宙飛船都能在一個小時內,加速到光速。

    這一情形,與一百多年前的一部災難片非常相似。

    與電影不同的是,建造飛船的地點在美國、而不是在中國,建造的是飛船、而不是電影裡的方舟,承擔建造的是軍方、而不是政fu,建造經費來自兩國的秘密軍費撥款、而不是從國際社會募捐。

    最大的不同,還是在「乘客」的選擇上。

    因為是由軍方直接承擔的工程,所以在挑選乘員的時候,不是賣船票,而是從全球基因庫裡挑選十萬人。

    挑選原則只有一個:最大限度的保存人類基因。

    當時,全球各國都建立起了公民基因庫,而且基因成為公民的第一身份證明,所以能夠通過基因來甄別每一個人。

    也正是如此,才能從全球基因庫裡,挑選出十萬個基因特徵完全不同的人。

    當然,在理論上,只要有四百多個基因特徵不同的人,就能使人類文明繁衍下去,並且在某個時候發展壯大。說得簡單一些,四百多個基因特徵不同的人所繁衍的後代,是確保不會出現近親繁殖的最低標準。

    有趣的是,這項工程被命名為「諾亞方舟」。

    「諾亞方舟」在二十二世紀末完成,而且乘員的甄別工作同步結束,十萬名乘客名單交到了中美軍方手裡。只要發現外星文明入侵,中美軍方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把這些人送上飛船。當然,其中大約一萬人,提前被軍方招募,並且提前開始接受操作飛船、維護飛船上的各種設備的訓練工作。他們將是飛船的船員,也將成為這批人類倖存兒中的統治者,負責使人類文明延續下去。

    當然,飛船上不但要搭載十萬人,還要搭載人類文明的所有輝煌成果,甚至還得搭載讓地球物種延續下去的種子。比如,兩艘飛船上的超級計算機裡,儲存了人類文明在一萬多年裡的所有歷史資料。在三艘飛船上,各有一套完整的生物基因庫,囊括了地球上一百多萬個物種的基因,而且每個物種的有一千個完全不同的基因樣本,以便在條件成熟時,讓這些物種得已復原。

    這些工作,都是秘密展開的。

    其實在此之前,也就是二十二世紀的第八個十年裡,外圍警戒權就已建成,三萬多具探測器時刻不停的監視著外圍宇宙空間。

    最初二十年,基本上沒有什麼發現。

    當時,甚至有一些人懷疑,是否存在外星文明,或者說那些存在的外星文明是否對渺小的太陽系感興趣。

    到了二十二世紀最後一個十年,情況發生了劇烈轉變。

    僅僅在這十年裡,就出現了一百多次重力場波動,而且探明其中八次是由光速物體引起的重力場波動。

    所幸的是,這些光速物體都是路過太陽系,而沒有進入太陽系。

    到了二十三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探測到的重力場波動超過了一千次,其中至少有一百二十八次是光速物體造成的波動,而且有四個光速物體進入太陽系,其中一個光速物體甚至到達了土星軌道附近,然後才轉向飛出了太陽系。

    當然,用其他方法,根本無法探測到這些光速物體。

    只是,這些探測結果說明,外星文明確實存在,而且其中至少有一個外星文明對太陽系感興趣。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那個到達了土星軌道附近的光速物體在幾乎沒有減速的情況下,突然轉向飛出了太陽系,飛往了大約八十光年外的一個星系。雖然科學家已經證明,在宇宙空間內,肯定有以光速運動的自然天體,甚至還探測到了運動速度超過了光速的自然天體(探測方式也比較簡單,即較大的天體以光速運動的時候,產生的重力場波動,肯定會對附近的其他天體產生影響,使其他天體的運行軌道發生非自然改變),但是突然轉向,絕對不是自然物體能夠做到的。

    只有文明的宇宙飛船,而且是極為先進的文明的宇宙飛船,才能做到。

    更重要的是,如果那個外星文明對太陽系沒有興趣,就不會向太陽系發射光速飛船,更不會讓飛船返回。

    很明顯,已經有外星文明發現人類飛出了地球。

    如果外星文明的科技十分發達,那麼肯定發現人類已經掌握了重力場理論,而且開始利用重力場理論進行宇航活動。

    毫無疑問,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只要這個文明懷有敵意,就會毀滅整個人類文明。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個文明就在八十光年之外,那麼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實際上已經對其構成了威脅。

    要知道,在宇宙的尺度上,八十光年是一個非常短的距離。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文明與造訪太陽系的那個外星文明,就是宇宙裡的鄰居。

    更重要的是,如果外星文明也只掌握了光速飛行技術,那麼要在八十年之後,才能入侵太陽系,而在這八十年裡,人類文明說不定能夠在科技大爆發中取得長足進步,在科技水平上超越入侵者。

    顯然,這個外星文明不會放過人類,肯定會立即入侵太陽系。

    對人類來說,第一場星際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了。

    可是,人類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嗎?

    ……

    第二百九十七章警戒圈

    第二百九十七章警戒圈,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