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正文 第二百九十四章 經濟動物
    第二百九十四章經濟動物

    從某種意義上講,量子通信技術是經濟需求推動科技進步的典型案例。

    前面已經提到,在二十一世紀初,雖然人類建成了地球同步軌道加速器,但是仍然沒有能夠在量子理論領域取得決定性突破,科學家提出了建立環日軌道加速器,結果卻因為工程過於龐大,被政治家否決了。

    到了二十二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隨著殖民火星的熱潮出現,科學界在量子理論領域的研究來了一次大爆發。

    毫無疑問,這也是國家競爭的結果。

    二十二世紀初,中國率先把宇航員送上火星,而且多達一百二十人,進行的也不是簡單的登陸活動,而是在火星上建造了一座半永久性基地,其中半數宇航員留了下來,開始擴建基礎設施。接下來的幾年之內,中國逐步擴大火星南極基地的規模,使其成為了一座永久性基地,進駐的宇航員也超過了一千人。

    當時,中國一度打算宣佈火星為中國的領土。

    只是,最終沒有這麼做。

    主要就是,其他盟國均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火星應該像月球一樣,屬於人類,而不是屬於某一個國家。

    中國當局可以不顧歐洲聯邦的感受,卻不能不顧及數十個盟國的反對。

    關鍵就是,中國從一開始就單獨進行了火星開發工程,沒有讓其他國家參與,所以在是否分享的問題上,中國內部也存在很大的分歧。很多政治家都認為,既然盟國沒有在火星項目上出力,就沒有必要與盟國分享。

    顯然,這肯定行不通。

    最終的解決方案是:根據各個國家在火星工程上做出的貢獻,分配今後在火星上取得的重大利益。

    當然,最重大的利益,就是向火星殖民。

    要知道,到二十二世紀初,全球人口已經突破了三百億,而且增長速度沒有減緩。已經有人口學家預測,在二十二世紀末,全球人口很有可能突破五千億,超過地球在正常情況下的最大容納能力,向外星球殖民是解決人口大爆炸的唯一辦法,而火星就是接納地球剩餘人口的理想選擇。

    也許,在二十二世紀,火星還不是很重要。

    可是,到了二十三世紀與二十四世紀,誰能控制火星,誰就掌握了人類的未來。

    要知道,在理論上,火星能夠容納大約五萬億人。主要就是,火星與月球一樣,不存在生態保護問題,在理論上可以改造成一座星球城市,即火星上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夠成為人類生存的居所。

    當然,這只是理論。

    不過,這個理論與現實的差距不會很大。

    決定一個星球能夠容納多少人,不是這個星球的表面積有多大,而是這個星球上是否有足夠的資源,特別是能源。

    顯然,這裡說的能源,主要指氫元素。

    要知道,到二十二世紀中葉,隨著第三代可控聚變核技術成熟,氫元素成為了人類能源的主要標誌。

    說白了,掌握了第三代可控聚變核技術,意味著人類掌握了太陽的秘密。

    當然,在火星上,氫元素並不多。

    只是,在火星附近,有的是氫元素。

    比如,科學家已經發現,在小行星帶裡,至少有一萬多顆小行星或者隕石是完全由冰構成的,還有一些小行星上有大量的固態甲烷。如果再往外推,木星就是一顆主要由氫元素構成的氣態巨行星,而木星的數十顆衛星中,有不少是由氫元素構成的,還有很多衛星上覆蓋著固態甲烷,甚至有一顆衛星上覆蓋著數十公里厚的冰層。這些,都是能夠被人類利用的能源。

    更重要的是,火星離這片資源區比地球近得多。

    也就是說,從火星上出發,去開採小行星帶與木星的能源資源,要比從地球上出發方便得多。

    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在未來的兩百、或者三百年內,火星很有可能取代地球,成為人類繁衍生息的主要場所。

    毫無疑問,誰佔領了火星,誰就掌握了人類的未來。

    後來,宇宙人類能夠超越地球人類,成為人類文明的主體,主要就與火星有關,即居住在火星上的宇宙人類是地球人類的八倍。當宇宙人類的數量遠遠多於地球人類時,宇宙人類自然就成為了人類的主體。

    只是,在二十二世紀初,沒有人知道在一百多年後,「國家」就將成為歷史性名詞。

    在中國做出讓步之後,世界各國的拋起了「火星殖民熱潮」。

    當時,最需要解決的就是通信問題。

    為此,中國聯合美國、印度等十九個參與了火星開發工作的國家,提出以國際合作的方式資助量子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工作。

    只是,最終沒有以政fu資助的方式進行,而是以企業資助的方式進行。

    說得準確一些,是由政fu組織,資助科研的企業將獲得五十年的專利使用權,並且從其他未參與科研的企業收取專利使用費,在五十年之後才取消專利制度,讓研究成果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當然,這麼做,主要就是保證企業的科研投資能夠獲得回報。

    有趣的是,企業的積極性比政fu還要高得多,因為在宇宙經濟開發上,通信手段已經成為了限制生產力發展的最大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通信技術得不到提高,人類的宇航活動恐怕得暫時終止了。

    二一二零年,中國等二十國政fu集團與來自這二十個國家的一萬多家企業、以及來自其他八十多個國家的數千家企業,簽署了共同建造環日粒子加速器的協議,環日粒子加速器工程正式啟動。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絕對是人類文明向量子理論發起的最後一次衝刺。

    雖然當時已經有人提出,如果設置在火星與地球軌道之間的環日加速器無法在量子理論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就只有建造一座更大的加速器,這座加速器將部署在海王星軌道與冥王星軌道之間。但是從經濟角度講,也許到二十四世紀,人類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建造如此大的加速器。

    當然,大部分物理學家、特別是量子理論物理學家對環日加速器都充滿了希望。

    從理論上講,這座加速器能把質子加速到極為接近光速的速度,與光速的差距不會高於萬億分之一。在達到這個速度之後,基本上可以視質子已經達到光速,也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發現基本粒子。

    從理論上講,發現基本粒子是在量子理論上取得突破的基礎。

    這項浩大的工程,持續了二十年。

    直到二一四一年,才基本上完成。

    僅僅一年之後,科學家就在量子理論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雖然當時,科學家依然沒有找到基本粒子,但是用環日加速器,得到了第一對同相同位量子。

    這是一對質子。

    這個收穫,足以讓近兩萬家企業在這二十年內投入的大約十億億經費變得有價值,因為這是獲得量子通信能力的基礎。

    有了這個基礎,製造量子通信設備就不是問題了。

    二一四七年,第一台實驗型量子通信器問世。

    短短三年之後,量子通信設備就在宇航中取代了所有電磁通信設備,成為了每一艘宇航飛船上的必備品。

    當然,這只是量子理論在工程實踐中的第一種應用方式。

    二一五八年,第一台量子計算機誕生。

    雖然這台計算機的性能並不高,甚至比不上當時的家用電子計算機,但是量子計算機的潛能幾乎是無限的。

    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已經發現,人類的大腦實際上就是一台量子計算機。

    準確的說,是人類的神經系統在交換信息的時候,不是以電磁方式進行的,而是在量子模式下完成的。

    事實上,這也正是電子計算機永遠無法超越生物神經系統的原因。

    說白了,這就像算盤無法超越電子計算機一樣。

    當然,生物的大腦,特別是人類的大腦,比量子計算機還要複雜得多,只是在基本原理上與量子計算機相似。

    量子計算機誕生之後,超級計算機的衡量標準不再是運算速度,而是智能化程度。

    到二十二世紀末,量子計算機基本上取代了電子計算機,應用範圍從人類的日常生活到宇航探險。

    當然,在二零九二年之前,每一台量子設備都包含了一筆不菲的專利費。

    結果就是,當初投資環日軌道的企業全部賺得盆滿缽滿,成為了人類世界裡最強大的企業。最終,這些企業通過合併、吞併、聯合等等方式,形成了支撐人類經濟發展的五大經濟聯合體。

    事實上,正是這五大經濟聯合體,最終促成宇宙人類誕生。

    也就是說,宇宙人類與地球人類分道揚鑣,除了價值觀念上的差別之外,經濟利益上的矛盾才是真正的原因。當然,這也符合人類的天性。要知道,在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重大政治變革的背後,都有經濟矛盾。甚至可以說,人類的政治體系,本身就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

    不管怎麼說,人類在量子理論上取得的重大突破,絕對是一次科技大飛躍。

    只是,橫垣在人類面前的科技障礙並沒消除,即量子理論似乎沒有盡頭,龐大的環日加速器依然沒有讓科學家找到基本粒子。

    ……

    第二百九十四章經濟動物

    第二百九十四章經濟動物,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