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共同化
    收費章節(12點)

    第二百七十三章共同化

    「牧浩洋計劃」的正式啟動時間是在二零五六年底,即東方同盟國集團就戰後重建方案達成一致意見之後,可是在八月十五日,牧浩洋就簽署了一份針對美國的重建方案,開始了重建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講,「牧浩洋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幫助美國重建。

    這裡,關係到了中國的對美政策。

    不可否認,在大戰爆發之後,中國從上到下,對美國只有仇恨、沒有同情,甚至連絕大部分軍政領導人都認為,只有讓美國成為歷史書裡的文字,才能徹底消除威脅,確保在今後不會次遭到毒手。

    這些觀點,在大戰最初的兩年裡,通過一些較為極端的政策,表現得非常突出。

    比如,中國在二零五二年底制訂的戰時生產計劃,遠遠超過了打敗美國的最高限度,而是以徹底摧毀美國為目的。

    當然,在一些絕密文件中,表現得更加露骨。

    根據戰後的一些傳聞,在二零五二年底、或者是二零五三年初,牧浩洋曾經委託李明陽制訂了一份絕密計劃,而該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徹底毀滅美國。為此,李明陽提出建立一個秘密武裝機構,專門負責毀滅美國的作戰行動。隨後,軍事情報局就毀滅美國,制訂了一套非常系統性的方案。

    這套方案已經不是秘密了,在戰爭結束後五十年,就已解密。

    按照該方案,中國軍隊將在攻上美國本土之後,設置集中營,開始有計劃的殺害所有美國人,而執行該計劃的將是一支專門成立的秘密部隊,最終目的是使美國人像當初的印第安人一樣,成為極少數。

    顯然,這太瘋狂了。

    要知道,美國在戰爭爆發的時候有七億人,而系統性的毀滅七億人,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哪怕是當年幾乎毀滅了歐洲的大流感,也就只奪走了兩億人的生命,而歷史上最大的幾次黑死病,所奪走的生命根本就算不上多。

    所幸的是,牧浩洋沒有這麼瘋狂。

    更重要的是,黃瀚林絕對不會允許軍隊這麼做。

    結果就是,這份毀滅性計劃只是個設想,從來沒有變成現實。

    只是,由此可以看出,在戰爭初期,中國人對美國的仇恨感有多麼強烈。

    當然,客觀的講,這種仇恨感,多半來自恐懼,即對戰敗的恐懼。要知道,在戰爭最初的一年多裡,中國一直處在戰敗的邊緣上,在任何一次重要會戰中失利,都會導致中國在兩年內戰敗。雖然中國頂住了美國的強大軍事壓力,打贏了戰爭初期所有的重要會戰,避免了戰敗的結局,但是這只是事後諸葛亮,而身處當時,別說普通人,連牧浩洋都得為戰敗做好準備。

    有趣的是,當時中國還制訂了一份「民族生存計劃」。

    該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在戰敗之後,如何讓中華民族延續下去,並且在將來、也許數十年、也許數百年之後,再次復興。可以說,這是一份更加瘋狂的計劃,其中很多內容在事後看來,簡直就是匪夷所思。比如,用反物質武器炸毀喜馬拉雅山,徹底改變亞洲大陸的氣候環境。又比如,在西北地區修建地下城市群,安置一千萬人。還比如,在西太平洋上製造一場超級海嘯,在沿海地區製造出縱深在一百公里左右的淤泥地帶,使美軍無法在中國本土登陸。

    毫無疑問,這些瘋狂計劃的根源,都是對戰敗的無限恐懼。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情況就有所改變了。

    隨著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穩步推進,一個接一個的勝利喜訊傳來,民眾對戰敗的恐懼感漸漸消退,對美國的仇恨感也就漸漸淡化。

    到了二零五四年,隨著中國軍隊在西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上取得重大勝利,中國本土遭到轟炸的次數越來越少,戰火逐漸遠去,中國民眾的情感也逐漸變化,對美國的仇恨也就拋到腦後了。

    進入二零五五年,仇恨逐漸被同情所取代。

    當然,這得歸功於中國的戰時宣傳。

    在宣傳機構的嘴裡,美國已經是一個被軍國主義控制了的**國家,成千上萬的美國平民被強制徵召入伍,然後派往戰場送死,大批美國軍人陣亡,美國人民正在國內反抗窮兵黷武的暴*。

    總而言之,美國就是一個民不聊生的地方。

    當時,很多宣傳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不僅僅誇大其詞,還有意醜化美國。

    比如,在與美國國內情況有關的宣傳中,宣傳機構著重強調了兩點,一是絕大部分美國人不願意參軍服役,二是美國民眾的生活極為困苦。前者,宣傳機構把功勞歸到了美國民眾的覺悟上,即美國民眾知道這是一場由萬惡的寡頭資本家策劃的戰爭,而賣命的卻是平民百姓。後者,宣傳機構強調了美國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把重點放在了軍事生產上,導致民生物資供不應求。

    事實上,這根本就不是事實。

    至少在二零五五年,美國民眾的參軍積極性還是非常高的,而且美國的生活物資供應也非常充足。

    只是,這些宣傳確實改變了中國民眾對美國的看法。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讓很多中國人相信,美國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國家,美國人民也正受到軍國主義政府的迫害。

    到了二零五六年,隨著戰略轟炸全面開始,中國民眾對美國的同情,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上。

    有趣的是,當時中國國內甚至出現了反戰思緒。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很多民眾認為,不應該把矛頭對準美國的平民百姓,即便為了徹底打敗美國,也應該打擊美國軍隊。

    結果,中國的宣傳機構不得不刻意壓低戰略轟炸所造成的影響。

    事實上,當時很多與前線有關的消息都沒有在國內公佈,中國民眾只知道,軍隊正在走向勝利。

    由此可見,中國對待美國的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民眾的影響。

    不管怎麼說,黃瀚林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國內民眾的態度,而民眾的態度,也最終決定了黃瀚林對待美國的態度。

    幫助美國進行戰後重建,也正是中國民眾意願所產生的結果。

    後來,黃瀚林在訪問華盛頓的時候就提到,善良的中國人民,是美國最好的朋友,也是美國人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幫助美國完成戰後重建、修復戰爭創傷、走出戰爭陰影的是中國人民。

    顯然,這種說法一點都不過分。

    要知道,在大戰結束後的三年之內,中國國內自發為美國捐助的重建款就有上萬億元之多,而且有上千萬中國人前往美國,參加戰後重建工作,其中很多都在美國安家,最終成為美國公民。

    當然,這也與中國的特殊國情有關。

    要知道,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只有不到一百五十萬軍民死亡,而中國在大戰爆發之前是一個男多女少的國家,男性所佔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五十三,比女性多了百分之十,相當於大約六千萬人。

    有趣的是,大戰結束後,中國是唯一一個男性多於女性的國家。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大量中國男性移民他國,而且以去美國為主。

    根據官方統計,在大戰結束後的二十年內,大約有五千萬中國人移民美國,其中男性佔到了百分之八十。

    如此大規模的移民,不可避免的改變了美國的人口結構。

    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國移民在到達美國之後,並沒有立即加入美國國籍,而是在定居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後才加入美國國籍。主要原因就是,繼續擁有中國國籍,能夠得到較高的社會福利,而這些福利能在美國供養一個家庭。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移民在美國的生育率最高。

    在進入二十二世紀的時候,中國移民、移民後裔已經超過了三億,佔到美國人口總量的百分之三十,超過白人,成為美國的第一大族群。如果以家庭計算的話,中國移民、移民後裔佔到了美國家庭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八。與之同時發生的,還有中國移民在美國的政治地位大幅度提高。

    顯然,美國在戰後很快就被中國同化了。

    這是不難想像的結果,因為中國在戰後積極幫助美國進行戰後重建,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中美共同化。

    也許,在推出戰後重建計劃的時候,牧浩洋就考慮到了這種結果。

    有趣的是,牧浩洋的後代中,有三名曾孫移民美國,並且成為美國公民,其中一人還成為了美國紐約州的參議員。後來,牧浩洋的一名旁系後裔,即其曾孫女的孫子,還當上了美國總統。

    當兩個最強大國家的主體人群同根同源的時候,這兩個國家就具備了結盟的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黃瀚林與牧浩洋所追求的結果,因為只有同化,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潛在的威脅。如果跳出國家這個圈子,站在民族的角度來看問題,同化美國則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對外擴張。

    要知道,中華民族本身就是一個融合了數十個民族的大家庭。

    在過去的數千年裡,中華民族一直在不斷的同化其他民族,最終形成了世界上結構最為複雜的民族體。

    只是,到了二十二世紀,中美共同化已經不是最主要的話題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共同化

    第二百七十三章共同化,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