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章節(12點)
第二百七十章投降
七月三十一日,盧卡斯在美軍的戰略指揮中心召開緊急會議。
議題只有一個:是否無條件投降。
雖然有一些軍方的強硬派將領依然反對投降,甚至在會議上提出了死守東部沿海地區的作戰計劃,但是所有聯邦官員、聯邦議會議員都主張投降,而且最好立即向中國發出投降信號。
要知道,晚一天投降,就要多出兩座被轟炸摧毀的城市,多出數百萬人傷亡。
說到底,戰爭打到這個地步,美國必須投降。
會議結束前,盧卡斯做出了決定:美軍立即停止所有作戰行動,在八月一日凌晨宣佈無條件投降。
美國東部時間八月一日凌晨四點,盧卡斯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
此時,準備執行當天第一輪轟炸任務的轟炸機已經升空。收到消息之後,牧浩洋立即向前線部隊下達了停止轟炸行動的命令。結果是,五千架轟炸機與三千架大型電動彈藥運載與投擲平台不得不在返航的時候,把攜帶的數十萬噸彈藥扔進墨西哥灣,因為滿載時超過了最大著陸重量。
這次,美國是真的投降了。
八月一日上午,美軍停止了所有軍事行動,全部返回駐地。
當然,麻煩並不少。
牧浩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認美國是否投降。在得到了確切消息之後,他才聯繫司馬文正,讓地面部隊出動,按照早已制訂好的計劃,佔領美國各大城市,收繳美軍裝備,並且控制美軍人員。
可以說,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幸的是,中國軍隊早就制訂好了行動方案。
要知道,在年初的時候,牧浩洋就斷定美國會投降,只是無法確定美國會在什麼時候投降,因此就制訂了一份比較全面的受降方案,其主要內容就是,在美國宣佈投降後的二十四小時之內,解除美軍的作戰能力。
只要解除了美軍的武裝,美國就別想反水了。
當然,二十四小時肯定不夠。
最終,花了兩天多,直到八月三日上午,中國軍隊才佔領了美國全境,並且讓一千多萬美軍放下了武器。
必須承認,這已經非常迅速了。
當時,還發生了一些意外。
比如在八月二日夜間,歐洲聯邦出動了一支軍隊,準備以空運的方式送往美國東北部地區,控制波士頓、紐約、費城等特大城市。結果運輸機群剛剛起飛,就被部署在英國的中國預警機發現了。隨後這支運輸機群遭到中國戰鬥機攔截,在到達大西洋上空時,再次遭到艦載戰鬥機攔截。所幸的是,此時中國軍隊已經到達美國東北部地區,控制了幾座特大城市的機場。結果就是,歐洲聯邦的運輸機到達之後,立即被限制在一個特定區域之內,在加滿燃油之後,帶著地面部隊飛了回去。
另外,也並非所有美軍都自覺放下了武器。
在堪薩斯城郊外,守衛一座秘密軍事基地的美軍就沒有投降,而是一直戰鬥到了八月五日。中國軍隊攻進去之後才發現,這座秘密基地裡有一座正在建造的重水反應堆,還有一些經過初級提煉的核原料。
在芝加哥,兩個師的美軍拒絕投降,並且在中國軍隊到達之前進入市區,巷戰一直持續到八月八日,在最後一批負隅頑抗的美軍被殲滅之後,中國軍隊才全面佔領芝加哥,而這場戰鬥導致數萬平民傷亡。
最頑固的一支美軍在費城,大約有十萬人左右,抵抗持續到八月十日,在中國軍隊調來了上千門重炮之後,才消滅了這支美軍,而費城也幾乎被徹底摧毀,數十萬人傷亡,近三百萬人淪為戰爭難民。
相對而言,大部分美軍都非常平靜的接受了戰敗的事實。
克利夫蘭、匹茲堡、波士頓、紐約、巴爾的摩、華盛頓、裡士滿等地的駐軍,都呆在軍營裡面,在中國軍隊到達之後交出了武器裝備,並且接受中國軍隊的管制,只是他們暫時不能解散。
按照牧浩洋制訂的計劃,解散美軍的行動將在美國正式簽署投降書之後。
在此之前,投降的美軍都將集中管理,主要安置在其原來的軍營裡面,聽從佔領軍的指揮與調度。
八月三日,美國的投降代表到達北京。
這不是談判,而是來商討簽署投降協議的相關事宜。
雖然很多人主張,在北京簽署投降條約,但是黃瀚林覺得這不吉利,而且已經安排在北京舉行勝利大閱兵。經過權衡之後,黃瀚林還是決定在戰勝地,也就是象徵著中國軍隊取得最終勝利的華盛頓簽署投降條約。只是在具體安排的時候,牧浩洋提出,應該把簽署協議的地點設在戰艦上,因為太平洋才是主戰場,而在主戰場上貢獻最大的就是海軍。此外,美國也是以偷襲中國海軍的方式發動戰爭的,因此在戰艦上舉行投降簽字儀式,能夠最好的反映出這場戰爭的本質。
最終,黃瀚林答應了牧浩洋的要求。
投降簽字儀式訂在八月二十三日,地點在切薩皮克灣北部的一艘戰艦上,只是當時還沒有訂下是哪艘戰艦。
在正式簽署投降協議之前,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最重要的,就是恢復美國的社會秩序。
要知道,中國軍隊已經佔領了美國全境,作為佔領軍,理應為遭受戰火荼毒的美國平民提供必須的生活保障。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巨大的麻煩。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當時美國的大約六億公民中,有四億失去家園,另外兩億也失去了基本生活來源。在美國的一百多座大城市中,只有西海岸地區的幾座大城市在戰爭結束的時候恢復了正常秩序,其他地區的大城市都存在著基礎設施毀壞、生活物資匱乏、社會治安混亂等等問題。
可以說,考驗中國軍隊的時刻到來了。
六億美國人,每天至少需要六百萬噸生活物資,還需要電、水、燃氣等資源,更需要必要的醫療保障。
八月十一日,牧浩洋任命司馬文正為佔領軍司令,全權負責善後工作。
兩天後,中國空軍投入了上萬架運輸機,開始向美國各地運送物資。隨後,中國陸軍與陸戰隊組建了「基礎設施重建部隊」,開始幫助美國人恢復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率先開始了戰後重建工作。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規模浩大的民事工程。
在接下來的半年裡,中國向美國運送了近五億噸物資,絕大部分都是糧食、衣物、藥品等生活必須物資。在此期間,中國軍隊在美國投入了兩千套小型聚變供電系統,為城鎮供應電力,此外還修復了上千座自來水廠、修建了數千家臨時醫院、修復了上百座城市的生活用燃氣管道。
這些,都是佔領軍承擔的工程,沒有收取任何費用。
只是,恢復社會秩序,最主要的還是恢復一個國家的經濟秩序,即讓這個國家的公民獲得勞動機會。
對美國人來說,最主要的勞動就是進行戰後重建。
當然,這已經是後來的事情了,負責的也不是中國軍隊,而是按照黃瀚林在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做出的安排,由各個盟國分區佔領,並且各自承擔佔領區內的管理工作,負責進行戰後重建。
到這個時候,牧浩洋與美國的事情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當時,牧浩洋需要考慮的,正是劃分佔領區的問題。
黃瀚林只承諾進行分區佔領,而提出按照州來劃分,並且根據各個盟國的國情,來安排佔領區的還是牧浩洋。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降低對美國社會體制的破壞,同時也能大大簡化佔領工作。
當然,絕對不是把佔領區分出去就行了。
要知道,按照牧浩洋的劃分,美國的沿海地區幾乎都由中國軍隊佔領,特別是在西海岸地區與墨西哥灣地區,另外北部靠近加拿大、以及南部靠近墨西哥的幾個州,也是中國的佔領區。也就是說,其他國家的佔領區,基本上都在美國腹地,需要借助中國佔領區的港口與鐵路,向內地運送物資。
這樣一來,就存在了協調上的問題。
當然,牧浩洋這麼安排,主要就是避免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美國單獨採取行動,從而在美國搞分裂活動。
在劃分佔領區之前,牧浩洋還要做一件事:成立臨時政府。
這件事,原本應該由中國政府、至少是外交部出面,但是杜小蕾覺得,讓佔領軍組建臨時政府更加合適,因為這可以看成是軍事行為,而不是外交行為,也就不用跟其他國家進行外交溝通。
牧浩洋原本想親自負責這件事,最後還是決定交給司馬文正去做。
原因很簡單,司馬文正是佔領軍司令,因此在佔領區內建立臨時政府是他的職責,由他出面更能表明是軍事行為。當然,這也對今後任命司馬文正為駐美盟軍司令有幫助,而這個位置至關重要。
相對而言,處理美國的事情還不算太麻煩。
不管怎麼說,美國已經投降,絕大部分美軍都接受了戰敗的事實,戰後的相關工作早就計劃好了。
當時,牧浩洋需要親自處理的最大的問題,來自中國軍隊內部,即如何妥善安置近兩千萬軍人。
第二百七十章投降
第二百七十章投降,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