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正文 第二百五十六章 取勝的基礎
    第二百五十六章取勝的基礎

    印度等盟國在這個時候要求出兵協助中隊作戰,都是希望在已經能夠看到勝利的時候抓住最後的機會,在美國戰場獲得一席之地,從而在戰後的世界格局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贏話費,

    當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打算。

    印度總理先站出來,不是在借此機會向中國挑戰,而是希望能夠鞏固與中國的同盟關係,從而使其在南亞的地位得到中國的承認。當時,印度的基本戰略不是稱霸南亞,而是成為中國在南亞的代言人。

    說白了,印度早已沒有了野心,現在甘願充當中國的地區操盤手。

    當然,也不能說印度沒有野心,只是印度的野心不再是成為世界大國、更不會為此挑釁中國,只是希望能夠在中國主導的新世界裡,成為中國的頭號盟國,從而成為新世界裡的老二。

    事實,這與半個世紀前的日本非常相似。

    緊跟著印度站出來的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不是針對中國,而是針對印度,即不希望印度展壯大。

    在巴基斯坦的戰略中,親華遏印是重中之重。

    如此一來,巴基斯坦就得遏制印度,阻止印度成為東方同盟集團中的老二,至少也應該獲得與印度同等的地位。只有這樣,在戰後的新秩序中,巴基斯坦在南亞地區的地位才能得到保證。

    第三個挺身而出的是印度尼西亞,其目的與印度相似,即成為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代言人與頭號地區強國,在協助中國控制東南亞的同時,獲得該地區的最大利益,以維持本國的高展。

    這樣,也就不難理解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何會積極提出向美國出兵了。甚至連新加坡都以准盟國身份提出,願意在美國戰場出力,幫助中國取得最後的勝利。

    當時,新加坡甚至成立了一個「親團」,由民間知名人士組成,專門跟中國的高層領導人拉關係,甚至還有幾個新加坡的知名商人與黃瀚林是老鄉,提出要回故鄉展,幫助故鄉的現代化建設出力。

    問題是,中國已經不是五十年前的中國了。

    事實,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之前,中國已經是世界最達的國家,即便按照人均國民產值計算,中國也不比美國差多少,如果以購買力為標準來計算人均值的話,中國則過了美國。至於所謂的「現代化」,中國就是標桿,其他國家都得跟著學。比如,中國在戰前就實現了電力免費供應,而生產電原料、維持電站、建設電力輸送網絡與電力基礎設施的費用,全部由政府稅收承擔,居民在全國平均水平內的電力使用全部免費,只有過平均值的部分才需要交納「社會公共資源佔用稅」,而這筆每年有萬億元的稅收,全部用來維護國家電力基礎設施。要知道,在戰前,人口過一億的國家中,只有中國實現了電力免費供應。此外,城市供水、生活用燃氣供應、交通等基礎設施的使用權等與民生有直接關係的社會資源,要麼已經實現了免費、要麼在大部分地區實現了免費,即國民的基礎消費都通過稅收支付。

    什麼叫現代化?

    這就叫現代化,而且是比西方國家還要徹底的現代化。

    當然,中國立下的標桿,還不止這些。

    當時,中國已經完全廢除計劃生育制度,開始鼓勵國民生育後代。原因很簡單,在獲得了幾乎無盡的能源、以及農業生產不再需要依靠土地之後,一個國家能讓多少國民過富足的生活,不再由自然資源決定,而是由這個國家的生產力、或者說是生產效率決定。以中國在戰前的生產效率,一個勞動力就能養活十個、甚至更多的人口,因此人口增長對中國已經沒有明顯影響。

    為了鼓勵生育,中國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規定一對夫婦在生育子女之後,其中一方可以不參加工作,由政府通過社會公共保障基金,提供相當於當地平均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社會撫育金,而出台這項政策的根本理由就是,孩子不是父母的個人財產,而是整個社會的未來,因此社會有義務承擔撫育責任。如果夫婦養育的子女達到或者過三個,那麼在最小的孩子年滿六歲之前,那麼該家庭就能獲得相當於當地平均收入百分之二百四十的社會撫育金,而且在最小的孩子年滿六歲之後,夫婦中的一方能夠在未來六年之內,繼續領取相當於當年平均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社會撫育金,直到找到合適的工作為止,另外一方則能在半年之內接受由政府提供的再就業培訓。

    可以說,這一政策,從根本改善了中國的人口結構。

    要知道,在全球自然災害結束的時候,中國人口已經降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最低的時候在七億左右。隨後十多年,人口逐漸恢復正增長,並且在大戰爆前五年,迎來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第一次生育高峰。

    除了鼓勵生育,中國還在其他社會福利進行了全面改革。

    教育制度,除了全國性質的十二年義務教育之外,部分較為富裕的地區還出台了更加詳細的教育政策。比如在海與廣東,十二年義務教育分成了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與國家基本義務教育一樣,第三階段則分成了兩種形式,一是三年的勞動技能培訓,二是三年的素質培訓。前者,主要面向社會工作崗位,由政府與用人企業協商,確保接受了勞動技能培訓的學生能在出身社會之後找到工作,就業率一直穩定在百分之九十五以。後者,主要面向高級教育,即在結束三年的素質學習之後,學生將向大學提交入學申請、參與大學的入學錄取考試。

    最初的時候,參加素質培訓的學生非常多,畢竟傳統教育觀念擺在那。

    只是到二零五零年前後,社會風氣生了轉變,主要就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反而不如掌握了勞動技能的中學畢業生,而且大學畢業生在工作的前十年的收入,比中學畢業生低了百分之二十,隨後十年與中學畢業生持平,要到二十年之後,才過了中學畢業生,而在二十年之後,大部分掌握了一技之長的中學畢業生已經是所從事的工作中的骨幹了,收入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再說了,誰願意在四十歲之後才跡?

    結果就是,素質教育與技能教育的天平開始傾斜。雖然在大戰爆前,兩者還沒有達到平衡狀態,但是只要展下去,素質教育與技能教育就能達到平衡狀態,從而避免出現教育資源浪費的現象。

    要知道,大部分社會工作崗位,實際都不需要大學生,技能嫻熟的中學生就足夠了。

    在醫療方面,雖然中國在大戰前還沒有實現全民免費醫療保障,但是在大戰期間,該制度已經得到落實,常見疾病都在免費醫療保障的範圍之內,而且憑公民身份證號碼來獲得對應的醫療保障服務。

    有趣的是,在大幅度提高社會福利的時候,中國的稅收比例並不高。

    大戰爆前一年,中國的稅收比例為百分之三十七,而且包括了地方稅收,比社會福利相當的北歐國家低了大約二十個百分點,比法國、德國等高福利國家低了十五個百分點,比美國都低了五個百分點。

    當然,西方國家覺得中國的稅收比例有很大的水分,實際應該在百分之四十五到百分之五十五之間。

    事實,就算按照百分之五十五計算,也低於北歐國家。

    導致中國在實現高福利的同時,保持低稅收的主要原因,就是以聚變核能帶代表的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從而降低了社會福利的總體成本,使政府在維持較低稅收的時候,能夠實現高福利。

    當然,還有一點不可忽視,即中國實際是在用整個地區經濟體來供養幾億國民。

    要知道,與美國為主的地方經濟體相比,以中國為主的地方經濟體中,其他國家的生產力水平低了許多。戰前,只有中國算得是真正的達國家,像展較好的巴基斯坦、朝鮮與馬來西亞等國,只算得是准達國家,而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都還不是達國家。在以美國為的地區經濟體中,除了美國之外,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與英國都是達國家,墨西哥、巴西與南非是准達國家,即便是展中國家,總體水平也比較高。

    從某種意義講,中國在戰前的基本社會體制,可以國取勝的基礎。

    要知道,在富裕起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認為,正是通過過去近四十年的對外擴張,打下了國家強大的基礎,讓公民富裕了起來,實現了共同富裕的目標,因此富裕起來的中國人並沒有感到滿足,或者說都知道,只有武裝起來,才能捍衛幸福的生活,也才能獲得更加幸福的未來。

    結果技術,在戰爭爆後,中國公民的積極性最高,遠遠過美國。

    這種積極性,在戰爭中轉化成了強大的戰爭實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