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二百一十九章 火線
    收費章節(12點)

    第二百一十九章火線

    美澳聯軍突圍,實際上幫了中國陸戰隊大忙。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四十萬美澳聯軍就算原地待命的價值也比突圍大,因為這會迫使中國陸戰隊盯住北面的敵人。

    既然美澳聯軍選擇突圍,中國陸戰隊就可以把注意力轉向南面了。

    當時,只有克朗克裡附近的五個陸戰師在盯住突圍的美澳聯軍,另外十五個陸戰師都開始為南下做準備。

    事實上,直到三月底,中國陸戰隊才出兵佔領了凱恩斯與諾曼頓。

    佔領這兩處地點,也主要是為了修建前線機場,以便讓空軍把戰術戰鬥機派過來,加強空中掩護與空中支援。別忘了,凱恩斯與諾曼頓都是港口城市,雖然港口規模不大,但是總能發揮一些作用。別的不說,一艘大型貨輪運來的物資,就夠大型電動運輸機飛上百個架次了。

    當時,鑒於北面的美澳聯軍已經選擇突圍,龐躍龍提前發動了第三階段進攻。

    按照原定計劃,圍殲北面的美澳聯軍,避免陸戰隊腹背受敵屬於第二階段作戰行動,因此計劃作戰時間為二十天,將持續到二月底,要到三月初,陸戰隊才向南推進,以攻佔布裡斯班為目標。

    結果就是,二月二十日,龐躍龍就讓陸戰隊開始向南推進。

    這種提前發起進攻的行動,肯定存在弊端,比如物資準備不充分。

    所幸的是,牧浩洋安排的戰前準備工作極為充分,空軍集中了一萬多架大型電動運輸機與近萬架戰術運輸機,海軍還能提供大量戰術運輸機,空運能力是按照同時支持五十個陸戰師準備的,而實際投入戰鬥的只有二十個陸戰師。如此一來,後勤保障根本不是問題,所有陸戰師都獲得了充足的作戰物資。

    攻打布裡斯班,首先就得攻佔羅克漢普敦。

    事實上,澳洲東北部地區的交通情況,非常不適合地面部隊以傳統方式發動進攻。

    拿鐵路來說,澳洲東北部的主要鐵路幹線都是東西向的,而且好幾條鐵路幹線都沒有連通,只有沿海鐵路線是南北向的,把幾條東西向的鐵路連接了起來。如此一來,如果地面部隊按照傳統方式發動進攻,就只能集中在沿海地區,深入內陸之後,補給很難跟上,也就無法持續推進。

    可以說,這也是牧浩洋與龐躍龍堅決採用新式進攻戰術的根本原因。

    這次,陸戰隊同樣沒有沿著鐵路與公路推進,而是以空中突擊的方式,直接攻佔位於美澳聯軍防線後方的戰略要地,特別是交通樞紐中心,切斷美澳聯軍的補給線與退路,再圍殲美澳聯軍。

    當時,赫裡斯已經在朗裡奇到羅克漢普敦部署了一條戰略防線。

    在這條防線上,赫裡斯投入的兵力高達一百二十萬,而且防禦縱深達到兩百公里,幾乎是美澳聯軍的防禦極限了。要知道,決定防區縱深的是前線支援火力的射程,即部署在戰線後方的遠程炮兵能夠把炮彈打多遠。當時,美澳聯軍裝備數量最多的遠程火炮的最大射程就是兩百公里。雖然美軍有一些射程達到了四百公里的遠程火炮,但是數量並不多,不足以支撐整條防線。

    可惜的是,即便如此,美澳聯軍仍然不可能守住這條防線。

    要知道,中國陸戰隊的突擊距離是由運輸機的航程決定的,即便是戰術運輸機也能把部隊送到一千五百公里之外,再返回出發機場。

    在發動進攻之前,陸戰隊在澳洲大陸上已經搭建了五十五座野戰機場,還設法讓十五座美軍機場恢復運作。也就是說,當時總共有七十座機場可供使用。這些機場,除了支持四千多架戰術運輸機之外,還能部署大約兩千架戰鬥機。只是實際部署量沒有這麼多,只有大約一千二百架,主要是需要留出一定的運作能力,讓大型電動運輸機起降,不然物資就無法送到前線。

    當然,一千二百架戰鬥機也不少了。

    別忘了,在不遠處的海面上,還有十五支航母戰鬥群,在必要的時候十五支艦載航空兵聯隊都能投入戰鬥。此外,即便是朗裡奇,離珊瑚海的深海區也不到一千公里,完全在海軍大口徑電磁炮的打擊範圍之內。當時,海軍的三十艘大型綜合戰艦與六十艘反潛戰艦上,總共有一百二十門大口徑電磁炮,其中六十門是三百毫米電磁炮,炮火打擊力度相當於陸戰隊的六十個遠程炮兵營。

    綜合這些因素,龐躍龍把下一條「火線」定在了查爾維爾到布裡斯班。

    也就是說,陸戰隊將跳過羅克漢普敦,直接攻打布裡斯班。準確的說,是直接跳到美澳聯軍戰略防線後方,一口氣包圍北面的一百二十萬敵人,在攻打布裡斯班的同時,圍殲美澳聯軍的主力部隊。

    要知道,當時美澳聯軍的總兵力也不過四百萬,其中地面部隊在三百萬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殲滅朗裡奇到羅克漢普敦的一百二十萬大軍,就已經殲滅了美澳聯軍的半數地面部隊。

    不可否認,理論上,澳大利亞的戰爭動員能力不亞於俄羅斯。

    原因很簡單,澳大利亞的人口總量與俄羅斯相當,而且人口結構更加合理,適合服兵役的公民比俄羅斯多了大概一千萬。

    問題是,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澳大利亞根本不可能擴大動員規模。

    要知道,俄羅斯打了一年,才完成全民戰爭動員。在中國陸戰隊登上澳洲大陸前,大概在二零五四年十一月份,澳大利亞國會才通過了進行第三階段戰爭動員的提案,正式實施則是十二月的事情了。

    也就是說,澳大利亞的全面動員只開始了兩個多月。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即澳大利亞公民的戰爭積極性遠不如俄羅斯,對服兵役的態度截然不同。

    主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亞也是一個移民國家。

    與美國一樣,澳大利亞的原住民幾乎被殖民者趕盡殺絕,剩下的一小部分也被嚴格限制在保留區內。在大戰爆發前,澳大利亞的人口總量超過一億,可是其中白種人只佔到了百分之三十八。這個比例,比美國還低。除了白人之外,澳大利亞的第二大種群就是東亞人,約佔百分之三十一,然後是占比百分之十七的黑人、百分之九的南亞人與百分之五的伊斯蘭教徒。

    從人口結構上就看得出來,絕非所有澳大利亞公民都支持政府的戰爭行為。

    事實上,戰前的澳大利亞政治格局就能說明問題,即在過去二十年內,沒有一屆澳大利亞政府的民意支持率超過百分之五十,大多數時候都在百分之四十以下,澳大利亞的國內分歧非常明顯。

    由此可見,澳大利亞的實際戰爭動員能力遠不如俄羅斯。

    全面動員兩個多月,澳大利亞皇家軍隊的總兵力只增加了兩百萬,而俄羅斯在參戰後的兩個月裡就動員了三百萬軍人。

    沒辦法擴大動員規模,澳大利亞離戰敗就不遠了。

    當然,就算擴大了動員規模,以中國陸戰隊的推進速度,澳大利亞最多也就多堅持幾個月而已。

    二月二十一日,在八個充當預備隊的陸戰師到達之後,第二輪進攻開始。

    有趣的是,當時充當預備隊的八個陸戰師才是真正的王牌部隊,因為這些部隊全部參加過攻打所羅門群島的作戰行動,其中兩個師還全程參與,官兵的作戰素質與實戰經驗遠遠超過後面組建的陸戰師。

    龐躍龍沒有讓這八個陸戰師打頭陣,也有他的道理:這些部隊都過於熟悉傳統戰術,對新戰術的理解還不夠,而且在過去幾個月裡,沒有接受過新戰術的訓練,實際作戰力不見得比新組建的陸戰師強多少。

    要知道,中國陸戰隊的新兵訓練週期在一年以上。

    實際上,新兵期只有半年,也只需要半年就能讓招募的官兵掌握基本戰術技巧,接下來的半年全是協同作戰訓練,即在編入作戰部隊之後,再進行相應的戰術訓練。在二零五四年組建的二十個陸戰師,全部進行了三個月到半年的空中進攻戰術訓練,協同作戰能力超過了之前的陸戰師。

    對龐躍龍來說,這次進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手裡有預備隊了。

    他的主要目的不是攻佔布裡斯班,而是圍殲一百二十萬美澳聯軍,因此有沒有預備隊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還有一個不同,即前沿部署的戰術航空兵能夠全程支援陸戰隊,不會再次出現在戰役初期無法參戰的問題。

    只是,這次進攻的難度也增大了不少。

    至少,美澳聯軍早就有所準備,不會再次措手不及。

    很快,這就變成了現實。

    當時,陸戰隊首先強攻布裡斯班,而在二十一日當天,就有五個陸戰師到達布裡斯班附近,然後按照既成戰術,開始構築前沿陣地,一邊包圍布裡斯班,一邊修建野戰機場,為後繼進攻做準備。

    可惜的是,陸戰隊沒能如願以償的攻入布裡斯班。

    直到二十五日,陸戰隊還在布裡斯班外面打轉,用炮火轟擊守軍,呼叫航空兵轟炸守軍防禦陣地。至於地面進攻,已經被美澳聯軍打退了十多次,造成了大量傷亡,五個陸戰師都有點吃不消了。

    打到這個時候,美澳聯軍才進行了第一次有效抵抗。

    第二百一十九章火線

    第二百一十九章火線,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