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二百一十三章 作戰計劃
    第二百一十三章作戰計劃

    有了強大的軍隊、充足的準備,還得有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戰計劃。

    相對而言,作戰計劃正是最大的問題。

    戰爭爆發前,牧浩洋沒有想過攻打澳大利亞,或者說沒有把澳大利亞當回事,認為只要在戰爭初期奪得制海權,美國就會退出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亞也會明智的選擇中立,也就不存在攻打澳大利亞的問題了。

    當時,牧浩洋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

    雖然從規模上講,中國海軍比美國海軍稍微差了一點,但是中國海軍的主要活動區域就是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需要控制的海域僅為美國海軍的四分之一,海上運輸線的總長度僅為美國海軍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說,在關鍵戰場上,中國海軍有把握奪得制海權。

    大戰爆發後的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馬裡亞納海戰與所羅門海戰,都可以看成是這個因素的直接結果,即中國海軍能夠把兵力集中到某一個戰場上,而美國海軍卻需要在極為廣闊的戰場上作戰。

    可惜的是,開戰時,美軍的突然打擊,使牧浩洋的美好設想落空。

    事實上,到了二零五三年下半年,牧浩洋仍然沒有考慮過攻打澳大利亞,依然認為通過奪取制海權,再進行戰略轟炸,加上戰略封鎖,就能促使澳大利亞投降,根本沒有必要攻打澳大利亞。

    從軍事層面上講,牧浩洋的想法沒有錯。

    雖然澳洲是一座大陸,卻是面積最小的大陸,而且這座大陸上只有一億人,還無法產出全部的必須物資。全面戰略封鎖,加上高強度戰略轟炸,足夠讓這塊大陸上的人明白戰爭是怎麼回事。

    問題是,通過戰略封鎖與戰略轟炸來達到目的,至少需要一年。

    當然,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

    此外,戰略封鎖與戰略轟炸的代價也非常高。

    比如,在戰略封鎖期間,中國海軍肯定得在西南太平洋與印度洋上各保留一支艦隊,而且艦隊的規模還不能太小。更重要的是,美國肯定會想方設法打破中國海軍對澳大利亞的戰略封鎖,因此中國海軍就得隨時準備在西南太平洋、或者印度洋上與美國海軍決戰,從而牽制住了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

    戰略轟炸方面,澳大利亞有較為完善的防空體系,還有大批戰鬥機,並且有自行生產戰鬥機的能力,美國還能夠通過斐濟、新西蘭等島嶼,向澳大利亞派遣戰鬥機,而中國空軍部署在東南亞的戰鬥機,最多只能覆蓋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無法全程掩護,轟炸機的損失率肯定非常驚人。

    只是,在牧浩洋看來,這些問題與避免登陸澳大利亞帶來的好處相比根本不算什麼。

    當時,牧浩洋讓龐躍龍提交了一份攻打澳大利亞的報告,而龐躍龍估計,需要在這座大陸上投入至少五百萬軍隊,其中地面部隊在兩百五十萬到三百萬之間,而且得準備犧牲二十萬到三十萬官兵。

    要知道,在大戰的第一年(二零五二年十月到二零五三年十月),中國動員的兵力也就只有五百萬,而且戰鬥傷亡不到五十萬,陣亡將士不到二十萬。如果在澳大利亞犧牲二十萬官兵,牧浩洋寧願選擇以戰略封鎖、戰略轟炸的方式來打垮澳大利亞,而不是用軍人的鮮血與生命來換取勝利。

    可惜的是,軍事必須向政治讓步。

    如果有攻打澳大利亞的政治需要,那麼軍事上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最終,讓牧浩洋決定攻打澳大利亞的,正是政治上的需要。

    問題是,在這個時候,牧浩洋手裡沒有一份用於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計劃,甚至沒有相關的作戰計劃。

    事實上,後來攻打所羅門群島的作戰計劃,都是臨時制訂的。

    可以說,這是中國在戰爭準備上最大的問題,即沒有充分考慮到這場戰爭廣闊性與全面性。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在二零五三年底,牧浩洋才著手制訂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計劃。

    當時,在這個問題上,海軍與陸戰隊的分歧比較明顯。

    龐躍龍堅持原來的打法,即首先奪取前進基地,再渡海登陸,直接攻打澳大利亞的東部地區,登陸場選在布裡斯班附近,或者更靠南一些,以避開珊瑚海西南的大堡礁,在奪取一座大型港口之後,沿著澳大利亞的東部平原向南與向西推進,攻佔澳大利亞人口與大城市最集中的東南地區。按照這個計劃,陸戰隊在初期需要投入十二到二十個陸戰師,動用八支登陸艦隊,海軍則需要奪取珊瑚海與塔斯曼海的制海權,對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軍事基地進行前期轟炸,並且在陸戰隊深入內陸、建立起前線機場之前,全程掩護陸戰隊作戰,為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

    這只是總體設想,肯定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修改細節部分。

    比如,前進基地設在哪?

    雖然龐躍龍認為所羅門群島就足夠了,但是牧浩洋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所羅門群島離布裡斯班有差不多三千公里,超過了戰術航空兵的掩護範圍,穿越珊瑚海的運輸航線也極易遭到破壞。

    事實上,前進基地就是最大的問題。

    原因就是,在澳大利亞東面,離澳大利亞本土最近的大型島嶼,即新喀裡多尼亞島都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外,而且到澳大利亞東南的悉尼超過了兩千五百公里,在合適的距離內根本沒有可供陸戰隊作為前進基地的大型島嶼。

    後來,龐躍龍修改了作戰計劃,提出首先攻佔塔斯馬尼亞島,然後直接在澳大利亞東南角直接登陸。

    顯然,這個計劃也非常瘋狂。

    塔斯馬尼亞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島嶼,也是西南太平洋上除新西蘭的南島與北到之外最大的島嶼。暫且不說塔斯馬尼亞島上有多少守軍,僅僅是控制這座島嶼就需要數個陸戰師。更重要的是,塔斯馬尼亞島在塔斯曼海西南,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分界線上,中國陸戰隊需要跨越珊瑚海與塔斯曼海,奔襲數千公里才能登上塔斯馬尼亞島。就算佔領了塔斯馬尼亞島,以這裡為基地,也得首先把物資送過去,然後再送往澳大利亞。結果就是,海運航線增加了數千公里,作戰壓力有增無減。

    到最後,龐躍龍也不得不承認,直接在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登陸的可行性不高。

    這下,就只能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登陸了。

    當然,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登陸的可能性也不大,問題與在東部地區登陸一樣,缺乏前進基地。

    當時,龐躍龍仍然抱著傳統打法,認為應該選擇澳大利亞的西北角。

    原因很簡單,雖然澳大利亞東北角離所羅門群島最近,而且向南推進一千多公里就能到達布裡斯班;而在西北角登陸,就算能控制達爾文港、珀斯港,也需要橫跨整個澳洲大陸才能到達澳大利亞東部地區。但是澳大利亞東北角東面是大堡礁,到處都是淺灘暗礁,無法讓登陸艦隊進入,無法建立海上登陸場;西面則是被陸地三面包圍的卡奔塔利亞灣,登陸艦隊極易遭到打擊;如果讓艦隊集中到阿拉弗海,則只能在東北角的最頂端登陸,通往內陸的道路很有可能被美軍堵死。

    直到這個時候,牧浩洋才提出放棄傳統戰術。

    具體時間,應該是在二零五四年初,也就是所羅門群島血戰打響之後。

    讓牧浩洋產生這一想法的主要原因,就是陸戰隊在所羅門群島上,已經證明可以用空運支持地面部隊作戰。

    緊接著,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發動了哈薩克斯坦會戰與伏爾加格勒會戰。

    在這兩場大型會戰中,空運部隊都有極為驚人的表現,承擔了大部分運輸任務,成為地面進攻的有力保障。

    這些,都讓牧浩洋相信,空運部隊在跨越海洋之後,依然能支持地面部隊作戰。

    所幸的是,說服龐躍龍不是什麼難事。

    當時,龐躍龍也急於想攻打澳大利亞。別忘了,戚凱威在五月底才離開陸軍司令部,而龐躍龍與戚凱威一向水火不容。看到陸軍在大陸戰場上高歌猛進,龐躍龍只想早點率領陸戰隊攻上澳洲大陸。至於用什麼方式攻打澳洲大陸,龐躍龍並不在乎,只要能夠讓陸戰隊攻上澳洲大陸就行了。

    也就是說,直到二零五四年初,牧浩洋才基本上確定了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行動。

    事實上,即便到這個時候,牧浩洋手裡也沒有一份可以實施的作戰計劃,因為在確定以空運為主的作戰方式之後,在進攻線路上,他與龐躍龍又發生了分歧,而且這次兩人的觀點恰好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對調。

    龐躍龍認為,既然不用進行兩棲登陸,就應該直接攻打澳大利亞東部地區。

    牧浩洋卻沒有這麼樂觀,畢竟這是第一次跨海實施的大規模空中進攻,所以他認為應該保守一些,比如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上岸。這麼做,可以盡量避開集中部署在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美軍航空兵。

    如同兩棲登陸需要考慮敵人的艦隊一樣,空中進攻肯定得考慮敵人的航空兵。

    到二零五四年五月,一件突發事情,最終讓牧浩洋做出了決定,採納了由龐躍龍提出作戰方案。

    第二百一十三章作戰計劃

    第二百一十三章作戰計劃,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