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不確定因素
八點三十五分,美軍的第二輪攻擊結束。
根據特遣艦隊的作戰報告,在這輪防空攔截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恆山」號與「嵩山」號航母戰鬥群裡的四艘大型綜合戰艦,特別是配合「恆山」號作戰的「河北」號與「河南」號,僅這兩艘戰艦就擊落了七十七架美軍戰鬥機,配合「嵩山」號作戰的「山東」號與「山西」號則擊落了五十四架美軍戰鬥機。因為提前撤出戰鬥,所以防空戰鬥機只擊落了十八架美軍戰鬥機。
整個交戰過程中,沒有一架美軍戰鬥機突破艦隊防空網。
加上之前在外圍防空戰鬥中被擊落的二十二架,美軍第三艦隊在這場戰鬥中,總共損失了一百七十三架戰鬥機。因為還有十一架戰鬥機在戰鬥中受了重傷,沒能返回澳大利亞的空軍基地,所以美軍的實際損失量為一百八十四架,而第三艦隊總共也就只有二百一十六架戰鬥機。
可以說,僅僅一場戰鬥,第三艦隊就變成了擺設。
八點四十分,牧浩洋下令艦隊向西轉向,並且在給周渝生發了電報之後,再次命令艦隊進入無線電靜默狀態。
當然,牧浩洋沒有放鬆警惕,在九點之前,讓「恆山」號與「嵩山」號各出動了二十四架防空戰鬥機。因為「泰山」號與「華山」號已經在之前的戰鬥中出動了大批戰鬥機,現在亟待回收這些戰鬥機,所以沒有再次出動防空戰鬥機。在牧浩洋看來,即便第四艦隊就在戰場附近,四十八架戰鬥機也足以應付一輪攻擊了。必要的時候,「泰山」號與「華山」號還能出動戰鬥機。
牧浩洋發給周渝生的電報,主要就是讓周渝生為艦隊補充戰鬥機。
在這場戰鬥中,特遣艦隊損失了二十七架戰鬥機,其中十八架J-32,九架J-33。雖然與艦隊的戰鬥機總量相比,二十一架算不了什麼,只相當於百分之五,但是在接下來可能打響的戰鬥中,二十一架戰鬥機就很重要了。之前的好幾場海戰已經表明,在關鍵時候,幾架戰鬥機都至關重要。
只不過,這還不是牧浩洋首先考慮的問題。
經過這兩次高強度的防空作戰,特遣艦隊的防空戰鬥力幾乎形同虛設,四艘大型綜合戰艦差不多耗光了防空導彈,另外四艘也消耗了三分之二,如果再次進行防空作戰,恐怕就只能依靠末段攔截系統了。
也就是說,艦隊必須進行彈藥補給。
雖然在設計上,「黑龍江」級比「台灣」級有很大的改進,特別是武器系統全部以模塊方式配製,能夠在海上補充彈藥,但是有較為苛刻的條件,即海況不得超過三極,而且戰艦的航行速度不得高於二十四節。只有達到這個條件,艦體才有足夠的穩定性,也才能由快速戰鬥支援艦進行彈藥裝填作業。
當時,特遣艦隊裡有四艘快速戰鬥支援艦。
牧浩洋要做的,就是找到一處較為安全的海域,讓艦隊減速,然後花上四個小時完成彈藥補給。
結果,戰後有很多人因此指責牧浩洋,認為他錯過了殲滅第三艦隊的絕佳機會。
要知道,這個時候第四艦隊還沒趕到,第三艦隊落單,而且已經在戰鬥中損失了幾乎所有艦載戰鬥機,處於完全沒有防衛能力的狀態,只要特遣艦隊把握住這個機會,就能一舉擊潰、甚至殲滅第三艦隊。
顯然,這些指責牧浩洋的人忽視了很多關鍵因素。
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牧浩洋並不知道第三艦隊在哪,而且當時有跡象表明,第三艦隊在艦載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外。
最明顯的跡象就是,僥倖逃脫的美軍戰鬥機沒有從進入方向、也就是南面撤出,而是向東南飛往澳大利亞。
根據特遣艦隊的作戰記錄,當時龔繼飛少將提出了異議,認為美軍戰鬥機是為了避免暴露艦隊行蹤,才沒有直接向南返航,而是向東南非常澳大利亞,擺脫了追擊的中國戰鬥機之後再返回艦隊。
由此,可以做出一個較為明確的推斷:第三艦隊離特遣艦隊不會太遠。
可以說,這個推斷很有說服力。
只是,牧浩洋在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一個連龔繼飛都無法反駁的理由,即第三艦隊沒有出動艦載預警機支援攻擊機群作戰。也就是說,如果第三艦隊就在附近,那麼就沒有任何理由不出動艦載預警機。只有第三艦隊離得足夠遠,而且攻擊行動的時間性非常重要,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到底有多遠?
根據美軍戰鬥機的返航線路,牧浩洋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第三艦隊應該在南面兩千公里之外。
當然,龔繼飛仍然覺得這不大可能。
在他看來,第三艦隊沒有出動艦載預警機,既有牧浩洋提到的原因,也很有可能與美國空軍參與作戰行動有關。雖然龔繼飛沒有否認牧浩洋的判斷,但是他覺得,第三艦隊應該在南面的攻擊範圍之內。
受此影響,在九點半左右,回收了之前升空的戰鬥機之後,牧浩洋讓龔繼飛安排了一次偵察行動。只是,為了避免暴露行蹤,牧浩洋讓龔繼飛做了特殊安排,即所有偵察機不是沿直線搜索,而是沿逆時針旋轉的螺旋線搜索,把向南的搜索範圍設定為兩千公里,並且安排一批攜帶了夥伴式加油吊艙的戰鬥機前往艦隊東南方向待命,協助完成偵察任務的戰鬥機返回艦隊。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如果找到了第三艦隊,將在補給彈藥之前發動攻擊。
在時間上,這也正好符合牧浩洋的安排。
當時,牧浩洋把補給作業海域選在了明打威群島南面,也就是蘇門答臘島西南。這裡離浩洋港不到一千五百公里,附近一千公里之內,還有六座分別位於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境內的空軍基地。也就是說,艦隊在進行補給作業的時候,能夠得到空軍戰鬥機掩護,不用擔心遭到突然襲擊。
以艦隊的航行速度,將在十九日凌晨一點左右到達。
從時間上看,在十點前發起的偵察行動,將在凌晨零點三十分左右結束,即所有偵察機能夠在艦隊進行補給作業前返回。如此一來,牧浩洋就能在安排偵察機降落之前,讓一批戰鬥機升空巡邏,確保在接下來的四個多小時之內,艦隊上空有足夠的防空戰鬥機,而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空軍身上。
顯然,牧浩洋更加相信艦載航空兵,而不大相信千里迢迢趕來的空軍戰鬥機。
事實上,牧浩洋必須這麼做。
原因很簡單,只要美軍判斷出特遣艦隊必須進行彈藥補給,就會意識到,特遣艦隊很有可能向空軍求援,因此會密切監視東南亞與南亞地區的中國空軍基地,或者安排預警機擴大對空監視範圍。
如此一來,過來為特遣艦隊提供掩護的戰鬥機,反而會使特遣艦隊暴露行蹤。
正是基於這個考慮,夜間十點左右,在所有偵察機升空後,牧浩洋派了一架艦載運輸機飛往浩洋港,通過港口司令部命令附近的空軍基地向巽他海峽以北的爪哇海派遣戰鬥機,給美軍製造假象。
事後證明,牧浩洋的這一部署非常有意義。
在十九日凌晨,美軍向爪哇島南面派遣了六架大型預警機,還出動了大批戰鬥機深入爪哇海,搜尋根本不在這邊的特遣艦隊。直到天亮之後,美軍指揮官才意識到,中了特遣艦隊指揮官的圈套。當然,這個時候,美國情報機構也獲得了消息,得知牧浩洋在十八日凌晨就離開了北京,並且由此判斷出,指揮特遣艦隊的很有可能是牧浩洋本人,而不是之前預測的龔繼飛少將。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尼克松准將在十九日上午就讓第三艦隊向南轉向。
在此之前,由裡根少將指揮的第四艦隊也調整了航向,沒有徑直駛往澳大利亞,而是稍微向南偏轉,前往澳大利亞西南海域與第三艦隊會合。
結果就是:第四艦隊從特遣艦隊南面通過的時候,距離超過了二千五百公里。
如果第四艦隊的航線沒有向南偏轉,而是像原先那樣徑直向西航行,那麼在十九日下午…左右,與特遣艦隊的距離就將縮短到兩千公里以內。更重要的是,牧浩洋已經料到第四艦隊正在趕往澳大利亞,在十九日上午就加強了對艦隊南面的搜索力度,也就有極大的可能逮住第四艦隊。
要知道,這個時候,第四艦隊也沒有作戰能力。
按照美軍的安排,要到十九日夜間,在到達離澳大利亞大約一千五百公里的時候,第四艦隊才會報告行蹤,然後獲得補充的戰鬥機。也就是說,如果在十九日下午遭遇,第四艦隊將在毫無抵抗能力的情況下,遭到特遣艦隊的致命打擊。如此一來,就算第三艦隊能夠逃過一劫,也孤掌難鳴。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特別是牧浩洋在此戰之後遞交的作戰報告,當時他讓艦隊向西航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逮住第四艦隊,而不是在靠近澳大利亞的地方與第三艦隊糾纏。
以當時的情況,奪取印度洋制海權的關鍵是消滅第四艦隊,而不是消滅第三艦隊。
第四十六章不確定因素
第四十六章不確定因素,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