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二十七章 戰略目的
    第二十七章戰略目的

    中國陸戰隊的行動速度之快,不但讓新加坡當局極為震驚,也讓美軍將領大吃一驚。

    事實,早在二十三日,也就是龐躍龍向關丹與馬六甲派遣部隊之後,美國情報機構就發出警報,中國陸戰隊很有可能在近期攻打新加坡。當時,參聯會、陸軍參謀部與海軍參謀部也做出了類似的判斷,即中國的第一輪反擊將針對新加坡,以打通進入印度洋的航道為主要目的。

    從軍事講,做出這樣的判斷並不難。

    雖然中國海軍遭受重創,損失了三分之二的航母戰鬥群,但是仍然具有作戰能力,威脅也非常大。

    當時,中國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印度洋,而不是太平洋。

    說得直接一點,美國的基本戰略就是先西後東,首先完成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再逐步向中國本土推進。正是出於這個戰略,美國才會積極策劃以色列向阿拉伯國家宣戰,在中東地區大打出手。要,在已經奪取了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制海權,加俄羅斯在歐亞大陸起到的阻塞作用,經南亞大陸前往中東的地面通道,成為環繞中國的戰略包圍圈最後一道缺口。只要堵了這道缺口,中國就將被徹底包圍,而且不得不在主要依靠本土的情況下與美國作戰。與之相比,美國卻能利用幾乎整個世界的資源。此消彼漲之下,中國在工業與技術的優勢也就不存在了。

    顯然,在這個戰略包圍圈,最薄弱的環節就是印度洋。

    在太平洋方向,美國有足夠大的戰略縱深,而且擁有佔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雖然俄羅斯脆弱不堪,但是廣袤的國土很容易成為中國軍隊的墳墓,而且冬天已經來臨,中國肯定不會冒險在冬季進攻俄羅斯。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大到足以在未來兩到三年之內保持不敗。至於中東方向,因為遠離中國本土,而且沒有海運支持,中國所能投入的兵力與所能發揮的作用都非常有限。只有在印度洋,因為欠缺前沿軍事基地,美軍的封鎖力度非常弱。

    要,僅靠迪戈加西亞,美國很難守住整個印度洋。

    雖然澳大利亞西部港口與軍事基地能夠發揮一些作用,但是離迪戈加西亞太遠,根本無法相互呼應。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美軍陸戰隊在十月二十二日向國防部提交了一份作戰計劃,提出動用四個陸戰師在斯里蘭卡登陸,攻佔加勒港,控制斯里蘭卡當局,或者乾脆推翻斯里蘭卡政府,然後以斯里蘭卡為基地,向北進軍印度半島、向東攻打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鞏固印度洋的包圍圈。

    只是,這份計劃當天就被喬丹將否決了。

    原因很簡單,斯里蘭卡離印度半島太近了。

    即便不出任何意外,美國陸戰隊也只能在十一月底發動進攻,而這個時候中國肯定加強了南亞的軍事部署,說不定還向斯里蘭卡增派了作戰部隊,而在中國空軍的威脅下,美國海軍至少需要動用九支以的航母戰鬥群,才有可能奪得制空權,也才有可能掩護陸戰隊登陸斯里蘭卡。

    顯然,這意味著只能在西太平洋保留六支航母戰鬥群。

    由此產生的影響是:美軍必須在主要戰略方向轉攻為守,放棄在西太平洋向前推進的所有計劃。

    別說喬丹將,連陸軍參謀長馬歇爾都不會支持陸戰隊的方案。

    要,在已經擬定好的戰爭計劃中,美軍的下一步行動是在十一月份攻打沖繩島或者菲律賓,在中國的本土外圍防線打開突破口,加強對中國的戰略封鎖,同時對中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

    可以說,這是美國總體戰爭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說得直接些,美國要想在最短的之內、用最小的代價打贏這場戰爭,就得在中國完成戰爭動員之前走出這一步。

    做一個假設,即美國的戰爭計劃進行得很順利,這場戰爭會打成樣子?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美國軍方在戰前就制定了詳細的戰爭生產規劃,明確要求在二零五二年底,使轟炸機的產能達到最大,在二零五三年三月底新增四條轟炸機產線,在二零五三年生產三千六百架戰略轟炸機。如果把這個產量平均到每一個月,而且轟炸機在下線後一個月內投入戰場,轟炸機的戰損率為百分之零點五,那麼在二零五三年間,美國空軍戰略航空兵能出動十五萬架次,投彈三百萬噸以,足以摧毀中國百分之八十的軍事目標與百分之六十的軍事工業目標。

    當然,這有好幾個前提,比如轟炸機的戰損率為百分之零點五。

    為了達到這些前提條件,美軍就必須撕開中國的本土外圍防線,不然轟炸機的戰損率絕對不止這麼一點。更重要的是,要想達到足夠的出動強度,就得縮短轟炸機的航程,也就得奪取前沿基地。

    這些因素集中起來,都決定了美軍必須以西太平洋為重。

    按照美國當局的預測,只要能夠在西太平洋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戰爭將在二零五三年底、最遲二零五四年初結束。因為到這個時候,中國的軍事力量將降低四成以,戰爭生產力降低六成以。只要中國當局還有點理智,就應該認識到,根本不可能在這種狀態下擊敗美國。

    顯然,沒有足夠的理由,美軍不會修改戰略目標。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美國的戰略中,新加坡就是一顆「棄子」。

    雖然在正式向中國宣戰前,美國總統盧卡斯徵求了新加坡總理的意見,但是有更多的證據證明,美國的總體戰爭計劃中,根本沒有考慮守住新加坡,更多的是希望新加坡能夠牽制住中國軍隊。

    按照參聯會的估計,因為中國的戰線更短,而且中國軍隊的動員能力更強,所以中國很有可能搶先在兩棲戰場出手。也就是說,中國在美軍進攻西太平洋島嶼之前攻打新加坡的可能性非常大。

    可以說,這個判斷十分準確。

    基於這個判斷,參聯會做出一個推斷,即只要新加坡能夠抗住,哪怕只堅持一個月,也能消耗中國的寶貴兵力,因為中國不可能在二零五二年內完成全面戰爭動員,所以能夠用在其他方向的兵力將大幅度減少。如果中國動用陸戰隊攻打新加坡,那就意味著能夠用在西太平洋的防禦部隊將更少。

    做出這個推斷之後,參聯會推動美國當局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鼓動俄羅斯出兵外高加索。

    雖然這麼做,肯定有負面影響,比如俄羅斯絕對不會在佔領高加索之前出兵中國,也就等於減輕了中國本土防禦負擔,同時也會促使伊朗表明立場,讓中國打通前往敘利亞的地面交通線,但是有一個足夠大的好處讓美國這麼去做,即讓中國盡快進軍中東,消耗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說白了,美軍的目的性非常明確。

    在進軍西太平洋之前,美軍的所有行動都只有一個目的:為攻打西太平洋的戰略性島嶼鋪平道路。

    在具體行動,就是想方設法的消耗中國的軍事力量。

    說得更詳細一點,就是盡量拉長戰線。

    在的幾天裡,美軍確實達到了這個目的。在以色列與澳大利亞先後參戰後,中國的戰線已經拉得足夠長了,而中國的常備軍事力量根本不足以守住這麼長的戰線,因此在完成戰爭動員之前,必定存在一個兵力欠缺時期。只要美國有足夠的耐心,就能在中國的防線找出致命漏洞。

    問題是,到了十一月初,情況發生了重大轉變。

    標誌件就是中國陸戰隊在十一月四日推進到了柔佛海峽北岸,而且是一個兵力超過兩萬的整裝陸戰師。

    更致命的是,第二個陸戰師就在關丹。

    也就是說,中國陸戰隊能夠投入兩個陸戰師攻打新加坡。

    雖然新加坡陸軍的兵力超過了十萬,裝備也不算落後,但是與中國陸戰隊相比,依然差了一大截。

    除此之外,新加坡根本不可能保住制空權。

    就連喬丹將都認為,只要中國陸戰隊下狠心,肯定能在十天之內攻佔新加坡,至少能夠佔領主要目標,比如港口與機場。

    這下,問題出來了。

    不管準備工作進行得有多麼順利,美國陸戰隊最快也只能在十一月底發動進攻,因此中國陸戰隊有半個月的調整防禦部署。因為沒能在開戰前的突擊中全殲中國海軍,也許要等到十二月份,才能發動兩棲進攻。

    顯然,到這個時候,中國陸戰隊已經堵了防線的漏洞。

    最大的問題還不是要用多少代價才能在西太平洋打開突破口,而是中國海軍在打通了前往印度洋的通道之後,會對總體戰局造成多大的影響,比如中國會不會在中東地區投入更多的兵力。

    擺在美軍面前的問題很現實:要麼死守新加坡,要麼全面修改戰略計劃。

    顯然,這兩個選擇的結果都不大好。前者意味著美軍必須在新加坡消耗兵力,而後者則很有可能使美國喪失制勝機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