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八 戰火燒四方 第一百零八章 因勢利導
    第一百零八章因勢利導

    當時,對印政策確實是中國政府面臨的最大問題。

    可以說,這不僅僅關係到印度,還關係到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聲譽,更關係到中國的外交行動能否取得成功。

    比如,當時中國已經向法德做出承諾,保護歐盟在印度的利益。

    從政治上講,首先就得保證印度在戰後仍然是一個獨立國家,不然中國做出的任何承諾都沒有實際意義。

    在實際操作上,必須保證印度新政權的合法性,即必須是民選政府。

    當時,法國與德國都通過外交途徑明確提到,中國必須保證印度新政權的合法性,歐盟才能承認中國軍事行動的合法性,也才有可能在戰後參與印度的重建事務,並且以此與中國改善關係。

    這下,問題出來了。

    按照法德的要求,印度新政權肯定得是一個高度集權的中央政府,而這從根本上違背了中國的利益。

    原因很簡單,一個高度集權的印度中央政權,很難保證不會再次成為中國的敵人。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早在戰爭爆發前,中國當局就對印度的未來做了規劃,而最佳結果是在印度建立一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提高各個邦的地位,削弱中央政府的影響力,使印度徹底喪失威脅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推動中國發動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的主要原因。

    作為高級將領,高層領導集體的一員,牧浩洋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安排。

    在黃瀚林的追問下,牧浩洋只能順水推舟的提到這個方案,即在印度推行聯邦制,在地方臨時政府的基礎之上組建中央臨時政府,然後再通過全民大選產生正式政府,完成戰爭到和平的過渡工作。

    黃瀚林沒有食言,當天就安排牧浩洋前往伊斯蘭堡。

    四月六日,牧浩洋經伊斯蘭堡到達新德里,會見了印度西北地區各個地方臨時政府的代表與部族代表。

    與巴基斯坦一樣,印度是一個以部族為主體的國家。

    雖然部族不是政治機構,但是在很多時候,部族的影響力比政府還要大。要想解決印度問題,就得處理好部族的利益訴求。

    這一天,戚凱威已經在昆明下達了作戰命令。

    按照他的安排,第四十二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最遲將在四月十日發動進攻,而龐躍龍的陸戰隊則將在陸軍取得重大進展之後,在恆河河口地區開闢第二戰場,牽制恆河地區的印軍主力。

    在新德里,戚凱威的部署給了牧浩洋很大的幫助。

    面對幾十名印度各地的代表,牧浩洋明確提出,中國軍隊的目的是推翻印度前政權,在印度建立一個能夠和平共處的新政權,承諾在戰爭結束後進行大選,並且幫助印度進行戰後重建。

    當時,牧浩洋還明確提到,絕對不允許任何邦與任何部族鬧獨立。

    這個時候,戚凱威的部署發揮了作用,因為鬧獨立的不是印度西北地區的省份,而是東北地區的阿薩姆邦。

    說得直接一點,牧浩洋的承諾足以讓印度人相信,中國不但不會分割印度,還會保持印度的完整性,並且會打擊印度的分裂勢力。這樣一來,等於拉攏了那些還有所猜疑的印度部族領袖。

    事實上,印度各個部族最關心的就是國家的完整性。

    毫無疑問,一個分裂的印度,根本沒有成為大國的基礎,而對於已經存在了一個世紀的印度來說,分裂肯定無法讓人接受。

    安撫了印度部族領袖後,牧浩洋提出了要求,即各個地方臨時政府、以及各個部族必須在戰爭時期擔負起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社會秩序的重任,印度的未來屬於印度人,中國軍隊不會長期佔領印度,因此任何破壞社會穩定的行為,只會給印度人造成傷害,損失的是印度的利益。

    可以說,牧浩洋在新德里的活動,取得了重大收穫。

    四月九日,在各個地方政府代表到達之後,印度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由前新德里市長賈馬蘭擔任臨時總理。同時成立的,還有內政部、警察總署、治安部隊總司令、公共事務部等幾個政府機構。

    臨時中央政府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恢復新德里的秩序,修復損壞的公共基礎設施。

    對印度民眾,特別是新德里的居民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為這不但意味著將電力、自來水、煤氣等生活資源將恢復供應,還意味著醫院、學校等服務性公共設施將恢復運轉,更意味著成千上萬的印度人能夠獲得工作機會,也就能夠通過勞動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

    當時,印度臨時中央政府的第一批公共項目就需要招募十五萬工人。

    這就意味著,將有大約一百萬印度人能夠獲得比配給還要多的生活物資,而這些人產生的消費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事實上,這已經是在戰後重建了。

    只是,當時為印度的基礎工程買單的不是臨時中央政府,而是佔領軍,支付的也不是現金,而是拿到配給點兌換物資的軍用券。當然,這筆賬最終還是得由印度當局償還,只是要等到戰爭結束之後。

    同樣的措施,在佔領區內的其他城市也相繼開始推廣。

    結束戰爭狀況,進行戰後重建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工作機會,讓受到戰爭驚嚇的平民百姓能夠獲得謀生方式。不管怎麼說,佔領軍提供的配給,只能維持基本生存,而任何人都有改善生活條件的願望。

    只要能夠將這個願望調動起來,就能使佔領區內的印度人看到希望。

    有了希望,也就有了未來。

    只是,由此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即印度的物資供應遠遠跟不上消耗,而佔領區又遠離港口。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物資運送的問題又浮上了水面。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更多的鐵路線,特別是鐵路幹線,把鐵路的運輸能力發揮出來。

    四月十日,牧浩洋飛到了昆明。

    他沒有阻止戚凱威在東線發動進攻,只是要求戚凱威調整西線的作戰部署,即第十三集團軍不再向東推進,攻佔恆河平原的作戰行動由第四十二集團軍負責,第十三集團軍則南下掃蕩德干高原。

    當時,牧浩洋提出了一個明確目的:盡快攻佔孟買。

    雖然孟買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人口超過二千四百萬,而大孟買地區的人口總量更是在七千萬以上,但是孟買也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城市,擁有一座年吞吐能力超過兩億噸的超大型商港,還有印度最大的集裝箱碼頭。更重要的是,孟買是印度西海岸地區的鐵路、公路與航運樞紐中心。

    如果能夠奪取孟買,就能解決海運難題,也能解決鐵路運輸難題。

    當然,前提是控制從孟買到新德里的幾條鐵路幹線。

    以孟買港的吞吐能力,以及鐵路幹線的運輸能力,足以解決新德里、乃至整個印度西北部地區的物資運輸問題。

    問題是,要想迅速攻佔孟買,陸軍肯定辦不到。

    四月十日的時候,第十三集團軍還在齋蒲爾附近,而且主力部隊已經在新德里東南的阿里格爾集結,正準備按照戚凱威的部署沿恆河而下,趕在第四十二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之前掃蕩恆河平原。

    如此一來,最快也要到四月十二日,第十三集團軍才能全部轉移到齋蒲爾。

    問題是,齋蒲爾離孟買差不多有八百公里,行軍里程在一千四百公里以上,期間三分之二的地區在印軍控制之中。

    雖然巴軍離孟買更近,但是其主要任務是攻佔卡奇地區。

    顯然,在佔領卡奇地區之前,巴軍不會進軍孟買。

    這樣一來,能夠調動的就只有之前在肯帕德灣登陸的兩個陸戰師了。

    可以說,牧浩洋來得非常及時。在戚凱威提出問題之後,他就立即聯繫了龐躍龍,讓兩個陸戰師留在肯帕德灣附近。

    問題是,這樣一來,能夠用在恆河河口地區的就只有兩個陸戰師了。

    只有把登陸戰役推遲到四月底,才有可能獲得另外兩個陸戰師。在此之前,龐躍龍手裡只有兩個可以調動的陸戰師。

    面對這個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推遲登陸作戰時間。

    當然,用不著等到四月底,只要陸軍在印度東北部地區取得重大勝利,把印軍主力吸引了過去,或者站穩了腳跟,陸戰隊就能在恆河河口地區上岸。按照戚凱威的承諾,大概在四月下旬就能達到這個目的。

    可是即便如此,也得考慮為陸軍解決後勤保障的難題。

    在跟黃瀚林通了電話->,獲得了元首的授權之後,牧浩洋在四月十日夜間飛往孟買,親自找到孟加拉國國防軍總參謀長,希望孟加拉國能夠提前開放港口與鐵路線,並且在後勤保障上給予支持。要知道,在此之前,孟加拉國只承諾,在中國軍隊攻佔印度東北地區、或者在恆河河口登陸之後,才正式參戰。孟加拉國這麼做,也主要出於安全考慮,即印度軍隊很有可能主動攻入孟加拉國境內。

    為此,牧浩洋不得不做出保證,而且不僅僅是口頭上的保證。

    按照他的承諾,只要孟加拉國開放港口與鐵路線,中國就會派遣第十五空降集團軍的部分部隊進駐孟加拉國西部與北部地區,建立一道面向印度的戰略防線,並且派艦隊進入孟加拉灣。

    到此,戚凱威制訂的作戰計劃完全變了樣。

    第一百零八章因勢利導

    第一百零八章因勢利導,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