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七 炎龍吞黑日 第六十七章 全面動員
    第六十七章全面動員

    十一月二十九日,國際科學家組織向全球氣候事務組織提交了一份至關重要的分析評估報告,即利用超級計算機,對粒子風暴後繼影響進行模擬演算,就可能引發的全球性自然災害做出的最終定論。

    這份報告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由中美歐三方科學家起草。

    與前幾次提交的評估報告相比,美國科學家不再那麼樂觀,全球氣溫在兩年內急劇升高已成定局,接下來的小冰河期也不再是懸念,最多只需要五十年,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物種都將滅絕,人類也難以倖免。

    歐盟科學家給出的結論相差不大,只是把重點放在了小冰河期到來之後。

    相對而言,中國科學家給出的結論更加詳細,即在未來二十年之內,全球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將面臨生存挑戰,能否及時阻止氣候急劇變化,關鍵得看未來一個月內的作為,如果沒有在年底採取行動,後果將難以設想。

    這一天,中國在全球氣候事務組織提出,各成員國應該盡快進行全民公決,賦予政府處理自然災害的一切權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國家動員,以戰時標準來約束各國公民的社會活動。

    這不是強制性措施,而是在生存受到威脅時發出的號召。

    當然,這肯定與拯救行動有關。

    如果不進行全面動員,就沒有可能完成全部計劃,也就不可能阻止災難降臨,人類文明將不可避免的走向滅亡。

    也許,很少一部分人能夠倖免,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會滅亡。

    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災害面前,地位、財富、智慧、權力、身世等等都沒有用,如果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能夠倖免於難,那麼沒有任何人、哪怕是世界上最富裕、最有權、最聰明的人也無法保證在這百分之十以內。

    對每一個人來說,百分之十都是非常小的概率。

    一周之內,全球兩百多個國家與地區陸續進行了全名公決,包括二十個主要工業國在內的一百八十七個國家與地區通過了決議,即在應對自然災害時期,賦予政府進行國家總體動員的權力。

    這不是戰爭動員,卻勝過了戰爭動員。

    在生存危機面前,任何人都得暫時放棄個人利益。

    當然,進行全面國家動員,也有非常直接的現實意義,即防止全球性糧食危機對拯救行動造成影響。

    要知道,因為二零三五年夏糧歉收,糧食危機已經開始蔓延。

    雖然從理論上講,全球糧食產量並不低,足以養活七十億人,但是分配嚴重不合理,即發達國家的糧食浪費情況非常嚴重,而發展中國家與不發達國家又嚴重缺糧,導致全球近半數人必須忍饑挨餓。

    在和平時期,也許沒人關注,或者說沒有理由讓發達國家做出犧牲。

    可是在特殊時期,這種不合理的分配方式,顯然對拯救行動具有負面影響。

    比如,在美國,仍然沒有進行糧食管制,如果保持二零三四年的水準,美國人均糧食消耗量將達到每年二千四百公斤,而最不發達的十個國家,二零三四年的人均糧食消耗量還不到兩百公斤,美國是其十二倍。如果按照正常熱量消耗計算,即每個成年人每天需要三千二百大卡的熱量,那麼美國生產的糧食足以養活二十億人,除掉本國近五億人,還能幫助其他國家的十五億人渡過難關。

    在其他發達國家,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以二零三四年為準,歐洲的人均糧食消耗量為二千一百公斤,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為二千五百五十公斤、俄羅斯為一千七百六十公斤、中國為一千四百公斤、加拿大為二千四百八十公斤,連巴西都達到了一千二百公斤。可以說,這已經不是消耗,而是浪費了。如果這些國家能夠對糧食供應進行嚴格管制,哪怕只降低一半,也能為其他國家的近三十億人各提供四百公斤的生存口糧。

    與之相比,大部分國家的情況就沒有這麼理想了。

    仍然以二零三四年為準,印度的人均糧食消耗量為三百七十公斤、巴基斯坦為五百二十公斤、印度尼西亞為六百七十公斤、菲律賓為七百一十公斤、墨西哥為八百六十公斤、非洲十五國僅為三百三十公斤。

    可以說,只要進行嚴格的糧食供應管制,至少在二零三六年,糧食危機還不足以產生巨大影響。當然,前提是主要的產量大國,或者說是糧食富裕國家必須向貧窮國家提供維持生存的糧食。

    進行全面動員,為糧食管制提供了基礎。

    十二月八日,美國正式承諾,將為所有參與了拯救行動的國家提供糧食援助,並且按照所做出的貢獻,確定援助規模。

    隨後,中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國也做出了類似的承諾。

    如此一來,糧食援助成為鼓勵其他國家積極參與拯救行動的主要動力。

    當然,這不可能做得徹底,即產糧大國不可能拿出全部庫存來幫助其他國家,甚至不會按照最低標準提供糧食援助。

    原因很簡單,科學家已經發出警告,氣候變化只會減弱,而不會消除。

    也就是說,就算能夠阻止北極冰蓋融化,全球氣候也將變得不利於農業生產,特別是對北半球國家來說,變化無常的氣候必然導致糧食大規模減產,在今後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內都無法恢復正常。

    這樣一來,對於主要分佈在北半球的發達國家來說,肯定得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全面動員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工業。

    十二月初,北海道的飛機組裝工廠就已正式動工。因為完全按照戰時標準進行,所以工程進度快得驚人。按照牧浩洋提交的報告,最快在二零三七年一月底,組裝廠就能完成第一批平流層飛機的組裝工作。為了確保各國生產的零配件及時運到,中國海軍還將對根室港進行擴建。

    此時,各個國家已經按照分工,完成了所屬設備的研製工作。

    按照計劃,十二月三十一日,在科學家對火山噴發造成的影響作出總結之後,各國將正式啟動生產線。

    也就是說,組裝工作有往在一月二十日開始。

    可以說,各項工程都在嚴格按照計劃進行。

    當時,中國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只用了一周就完成了靜電吸附裝置的開發工作,美國的航空工程師只用了十天就完成了機翼的設計工作,歐洲的工程師只花了半個月就設計出了機身主體結構。

    這個速度,在和平時期根本無法想像。

    當然,這還不是最高效率。

    按照計劃,組裝廠投產後,每天將生產五百架平流層飛機,平均每小時二十二架,按照每三天檢修一次的頻率,要不到一年就能完成十萬架的組裝工作。此外,中國軍隊還開闢了第二座組裝廠的場地,如果需要製造更多的平流層飛機,最快能在二零三七年三月底讓第二座組裝廠投產。

    如果兩座組裝廠以最大效率開工,一年之內能組裝二十萬架平流層飛機。

    當然,各國的生產車間也得按照同樣的級別提高生產效率。

    十二月十五日,在鑽探工作完成了百分之八十時,四方軍事人員開始進行核彈頭的安放工作。

    為了避免核彈頭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失控,都進行了特殊處理,比如在外面裹上蒸髮式絕熱層。只是這也只能保證核彈頭在地下存放十二天,因此必須在十二天之內引爆,不然將完全失效。

    這一天,在冰島附近徘徊的各國艦隊也開始撤離。

    根據科學家預測,火山噴發後,將把整座冰島送入平流層,也將引發十四級以上的超級海嘯,整個北大西洋都會受到影響,就連南大西洋都會遭到波及,不但附近的艦艇船隻需要撤離,連沿岸港口與城市也得疏散。

    正是如此,從當天開始,北大西洋沿岸港口裡的船隻開始轉移。

    主要避難場所是波羅的海、地中海、黑海,以及北美洲的墨西哥灣。

    最大的問題,還是疏散沿海城市的居民。要知道,歐洲百分之三十的人口、美國與加拿大百分之四十的人口都居住在北大西洋沿海地區。受影響最大的是加勒比海國家,因為超級海嘯很有可能吞沒這些島嶼,必須進行全國性疏散。英國的情況也很糟糕,必須把所有人員撤往蘇格蘭高地。

    所幸的是,這只是臨時影響。

    海嘯的持續時間最多數日,因此在海嘯過去之後,疏散的人員都將返回家園,要做的也只是清理海嘯造成的影響。

    這個時候,全面動員的效果顯現了出來。

    在政府的強制措施下,疏散工作進行得非常迅速。

    十二月二十五日,核彈頭安放工作完成,五千枚核彈頭全部安放到位,四方軍事人員在當天晚上開始搭乘飛機撤離。

    為了確保所有核彈頭同時起爆,軍事技術人員對引爆作業做了精心安排。

    比如,用來引爆核彈頭的電線都用標尺丈量,每條電線的長度完全一致,確保所有核彈頭同時收到起爆信號。

    二十六日凌晨,全世界數十億人都守在電視機、電台旁邊。

    起爆時間將由氣象學家確定,即在氣象條件符合要求的時候,才能引爆核彈頭,確保能有足夠多的微塵進入平流層。

    第六十七章全面動員

    第六十七章全面動,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