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全面行動
為了加快撤離速度,各國戰艦也紛紛加入行動。
十月二十二日,美中歐俄四國聯軍登上冰島,開始協助冰島人撤離,並且逐一檢查每一座城鎮、每一條街道與每一間房屋。為了確保所有冰島人都安全撤離,四國聯軍還動用了大量偵察設備,對冰島進行了全面仔細的搜查。畢竟在一百多萬冰島人中,肯定有一些不願意離開家園。
與此同時,災難應對行動也開始了。
當天下午,美國海軍就用重型直升機把第一批工程鑽探設備送上冰島,工程人員則在夜間到達。
按照中國地質學家提出的方案,至少要在冰島打一千眼深度在五千米以上的鑽井。
當然,這是依據有限信息制訂的行動方案。具體要打多少眼鑽井,以及鑽井深度、分佈方式等等,還要等到對冰島進行全面地質勘測之後才能確定,因此到底使用多少枚核彈頭也是個未知數。
這個時候,與核武器有關的國際談判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美國的態度非常強硬,如果歐盟與俄羅斯不肯配合,美國就會有所保留,因為美國不可能在其他國家依然擁有大量核武器的情況下,耗光自己的核彈頭。即便中國願意,也不能確保有足夠的核彈頭來引發這場超級火山噴發。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國有所保留,中國也會有所保留。
結果就是,拯救行動必然以失敗告終。
當然,也許有人覺得,可以隱瞞核彈頭的數量,或者把部分核彈頭藏起來。
確實有這種可能,但是很難辦到。原因很簡單,「華盛頓條約」生效後,所有有核國家的核武庫都在條約組織的監督之下,核彈頭均儲備在規定的地點,別說轉移,就算是正常維護檢查也要受到監督。
也就是說,當時各個國家有多少核彈頭,根本不是什麼秘密。
別說法國、英國與俄羅斯,就連中國的核彈頭數量都是公開的秘密,至少其他四個核大國心裡有底。
經過數日談判,歐盟與俄羅斯不得不做出妥協。
十月二十四日,歐盟率先表態,願意動用全部核彈頭,但是拒絕銷毀核設施。
第二天,俄羅斯也表達了同樣的態度,即可以為了拯救人類文明使用全部核彈頭,但是不會銷毀核設施,也不承諾不再製造核彈頭。
顯然,美國對此並不滿意。
也就在十月二十五日,美國科學家對災難後續應對措施提出了行動方案,即在火山噴發之後,如何確保在一年之內,使全球氣溫不至於急劇降低,所能採取的辦法,就是集中全人類的力量,消除火山噴發帶來的危害。
這是一份非常詳細的行動方案,其中明確提到,必須集中所有國家的工業力量,在一年之內製造出十萬架能夠飛到平流層的大型飛機,用靜電吸附的方式,清除掉平流層裡阻擋陽光的微塵。
顯然,這正是中國科學家提出的解決方案。
只是在這個時候,由美國提出來,不但更有說服力,也能向歐盟與俄羅斯施加壓力,而中國卻不用得罪歐盟與俄羅斯。
根據科學家的提議,美國在全球氣候事務組織中明確提出,在必須集中全部工業力量拯救地球生態圈的時候,任何國家都不應該以本國的安全與利益為目的,動用工業資源來研製與生產核武器。
說得直接一點,國家間的對抗行動將影響到救災行動,也將造成不可預料的後果。
用美國外交官的話來說,如果某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安全,製造了一枚核彈頭,美國就會製造十枚核彈頭,第三個核大國則會製造一百枚核彈頭,必然會浪費寶貴的工業資源,也就無法保證製造出足夠多的平流層飛機。只是所有國家與民族放棄隔閡,人類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大的壯舉。
嚴格說來,美國的立場沒有錯。
要知道,按照科學家的預測,必須在二零三七年春季到來的時候,也就是大概三月份的時候製造出十萬架平流層飛機。而在二零三四年,全球的飛機總產量也不到五千架,而且大多是小型飛機。
要在一年之內製造這麼多飛機,絕對需要動用全人類的工業資源。
十月二十七日,中國在全球氣候事務組織提出了詳細的分配方案,即根據各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分擔製造任務。
到這個時候,歐盟與俄羅斯也沒有多少轉圜餘地了。
如果歐盟與俄羅斯堅持不放棄製造核武器的權利,那麼中國與美國就會認為歐盟與俄羅斯有足夠強大的工業實力,理應承擔足夠多的製造任務,而歐盟與俄羅斯顯然不可能在超額承擔製造任務的情況下製造與生產核武器。只有歐盟與俄羅斯承諾不再製造核武器,中國與美國才會在製造飛機的工作分配上做出讓步。
十月二十八日,歐盟率先表態,答應在其他國家均承諾、而且以實際行動表明不再製造核武器的情況下,放棄擁有核武器的權利。
問題是,俄羅斯仍然不肯讓步。
十月三十日,美國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提出:以全球氣候事務組織為基礎,成立新的全球性國際組織,並且根據各國在救災行動中做出的貢獻,分配權利與義務,而新的國際組織將全面取代聯合國。
此舉,就是針對俄羅斯。
如果俄羅斯仍然不肯放棄核武器,那麼在新的國際秩序中將失去大國地位,而且遭到國際社會孤立。更重要的是,因為俄羅斯不肯放棄核武器,中國、美國與歐盟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放棄核武器,而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又不足為道,所以到最終,核武器不但不可能給俄羅斯帶來安全,反而會使俄羅斯與國際大勢脫軌,遭到所有國家制裁,喪失在國際社會上立足的基礎。
對俄羅斯來說,要麼抱著核武器搞孤立政策,要麼放棄核武器融入國際大家庭。
顯然,不是一個困難的選擇。
就算能夠克服短期災害,自然環境也會嚴重惡化。雖然俄羅斯有最廣袤的國土,還擁有最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誰能確保在幾年、或者幾十年之後,還能做到自給自足?如果與國際社會脫軌,俄羅斯的結局將非常悲慘。
別的不說,在已經預見到的全球糧食危機中,俄羅斯就將遇到**煩。
要知道,氣溫降低是大趨勢,區別只是降低多少、以及降溫的速度。俄羅斯地處高緯度地區,受降溫影響更大,糧食產量的減少幅度也就更大。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的人口老齡化程度相當高,社會勞動力本來就嚴重欠缺。如果糧食供應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又無法從國外進口,俄羅斯將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說得直接一點,核武器不能拿來當飯吃。
經過反覆磋商,十一月三日,俄羅斯終於做出讓步,答應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的情況下放棄核武器。
到此,拯救行動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此時,地質學家對冰島的全面勘測工作也已完成。
根據勘測結果,地質學家修改了最初提交的報告,至少需要打五千眼鑽井,使用五千枚百萬噸級核彈頭,才能把冰島炸上天。雖然引發火山噴發只需要一千枚核彈頭,但是要把冰島炸成粉末,在火山噴發的時候產生足夠多的微塵,就得把爆炸當量提高四倍,並且增加爆炸密度。
可以說,在這一個月內,國際組織的行動效率高得驚人。
事實上,這也體現出了人類文明的生命力。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不再存在任何官僚主義作風,所有人都在拚命抓緊時間。
行動方案出台後,全球氣候事務組織立即投票表決。
結果沒什麼懸念,十五個成員全部贊成。
十一月五日,鑽井行動正式開始。
一周之內,來自四十多個國家的兩百多支鑽井隊伍陸續到達,平均每天都能打出七十眼深度為五千米的超深鑽井。按照這個速度,五十天之後,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五日,鑽井工作就將完成。
十一月七日,中美歐俄四方軍事代表到達冰島。
按照計劃,四方將共同派遣技術人員,進行核彈頭的調試與裝配工作。
為了確保所有核彈頭都能起爆,在此之前,四方還將在西南非洲的納米布沙漠對抽樣的核彈頭進行測試。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實彈爆炸試驗。
只有通過爆炸實驗,才能獲得核彈頭可靠率的準確數據,也才能通過計算機對其他核彈頭進行模擬爆炸測試。
按照科學家給出的數據,必須讓核彈頭的起爆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顯然,這不是一個低指標。要知道,即便是執行戰備部署任務的核彈頭,其起爆可靠性也在百分之八十左右。
與此同時進行的,還有對所有有核國家的全面核查工作。
按照四方在十一月三日達成的協議,在十二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引發火山之前,將完成全面核查工作,並且銷毀所有核設施,確保所有國家交出全部核彈頭,而多餘的核彈頭將在十二月三十日之前,即科學家對火山噴發的結果給出總結性報告之後,在四方的監督下統一銷毀。
對人類文明來說,二零三五年的聖誕節,將是新紀元的開篇。
第六十五章全面行動
第六十五章全面行動,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