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與時間賽跑
八月二十一日,在聯合歐盟與俄羅斯之後,中美共同發表了第一份災難應對行動方案。
不可否認,這是一份由強國主導的國際行動方案。
按照中美提出的基本原則,將對近地軌道空間的使用權進行明確劃分,標準則是各國在清理太空垃圾的行動中做出的貢獻。說得直接一點,中國與美國將主導清理工作,其他國家協助參與,最終根據各個國家參與的程度,來劃分有限的近地軌道資源,準確的說是利用外層空間的權利。
毫無疑問,四個核心成員控制了絕大部分近地軌道資源。
中國以提供小型可控聚變核反應堆,獲得了近地軌道空間百分之三十三的使用權。美國通過提供強大的發射能力,以及製造垃圾捕獲衛星,獲得與中國同等的使用權,歐盟與俄羅斯則通過參與衛星製造工作與發射工作,各獲得百分之一十四與百分之一十一的使用權,剩下的百分之九的使用權,由其他參與國,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等具有一定宇航能力的國家分享。
毫無疑問,這項由超級大國主導的外層空間利用協議,從根本上明確了國際秩序。
要知道,在未來,人類的發展希望肯定在外層空間,而近地軌道是進入外層空間的起始站。
別的不說,在可控聚變核能領域,就得把重點放在月球上。
在可控聚變核能技術取得進一步突破之前,主要原料是氦3,而地球上的氦3資源非常有限,月球上才有可以大規模開採的氦3。早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中國、美國、俄羅斯與歐盟就各自提出了登月計劃,以及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的宇航計劃,而且均在中日戰爭爆發前有所行動。
當然,這份協議不僅僅是在分配近地軌道資源,也對各個國家在應對自然災害中的作為做出了明確規定。
比如,中國將在二零三五年底製造出第一台小型可控聚變核反應堆,在二零三六年三月底之前製造出第一顆強電磁衛星,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完成一百二十顆衛星的製造工作;美國則將在二零三五年四月十日之前發射第一顆強電磁衛星,在二零三七年一月十日之前完成全部發射任務,並且在二零三六年六月三十日之前發射四十顆垃圾捕獲衛星;歐盟將在二零三五年底向中國支付十萬億歐元,用於製造強電磁衛星,並且承擔四十顆垃圾捕獲衛星的製造工作;俄羅斯主要承擔發射工作,即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發射四十顆強電磁衛星與四十顆垃圾捕獲衛星。
按照這個時間表,到二零三七年六月,近地軌道就能恢復正常。
這只是應對自然災害的眾多工作之一。
當時,中美還在一個更加關鍵的問題上達成了初步協議,即利用已經獲取的數據,在二零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各自完成對粒子風暴後繼影響的評估工作,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協商災害應對措施。
毫無疑問,中國手裡的數據更加全面。
主要就是,中國科學家知道粒子風暴的起因,掌握著更加精確的太陽模型,也就能夠更加準確的評估粒子風暴產生的影響。
為了方便科學家工作,在二零三五年底之前,中美將在科學領域進行高度合作。
準確的說,在各自主導的領域與地區,盡可能的為對方的科學家提供便利,方便科學家搜集進行評估的必要數據。
最重要的就是全球氣溫變化數據。
為了準確測量氣溫變化,中國與美國各動員了上萬名科學家,上百艘船隻與數百架氣象飛機,在全球各地,特別是四大洋上進行測量。根據中國科學院提交的報告,在九月底之前就將在四大洋裡投放一萬多件水溫探測儀,在五大洲安放兩千多套氣溫探測儀,並且在各主要火山帶上探測地心溫度的變化情況。
只有科學界統一了觀點,各國政府才能對災難應對行動做出最終決策。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連科學家都對即將發生的自然災難存在嚴重分歧,那麼政治家就沒有理由說服本國民眾。
要知道,如果真要採取行動的話,那絕對是全球性的行動。
說得嚴重一些,在人類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任何人都得放棄個人利益,任何國家都得放棄國家利益,聯合一致的採取行動,以最高效的方式來保護人類文明,共同應付最為嚴峻的生存挑戰。
在此之前,就得讓所有國家的民眾相信,人類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因此,也就得讓科學家拿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
至於災難過後會是個什麼樣子,那就不是由科學家決定了。以中美在八月份達成的幾項協議來看,國家與民族矛盾並不會因為這場災難而消失,最多只是暫時掩蓋住了,在災難過去之後,國家與民族矛盾,仍然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問題。
當然,這個時候,牧浩洋還沒有參加應對災難的行動。
八月底,沖繩島上的局面有所改觀。雖然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平民死亡,但是陸戰隊基本上控制住了局面。
九月一日,登陸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提上日程安排。
按照之前制訂的作戰計劃,除了四個常備陸戰師之外,四個預備陸戰師均已動員,此外還有四個陸軍集團軍接到了作戰命令。在後勤保障工作準備到位之後,陸戰隊最快將於九月五日登陸九州島。
在牧浩洋積極準備登陸作戰的時候,黎平寇通過美國,向中島康次發出了最後通牒。
當然,主要還是向美國表明立場。
按照黎平寇的說法,如果日本沒有在九月五日之前投降,鑒於日本首先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中國不排除在登陸日本本土的戰鬥中使用核武器,或者在接下來的地面戰爭中使用核武器。如果日本投降,中國將及時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幫助日本渡過難關。
當時,黎平寇明確提到,中國願意承擔日本的善後工作。
這個時候,美國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一是日本已經戰敗,拖下去只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傷亡,不管是使用核武器、還是使用常規武器,結局都差不多。二是美國絕對不願意承擔日本的善後工作,因為美國也在粒子風暴中損失慘重,既然中國願意善後,就沒有理由與中國爭功。三是在全球性自然災害面前,日本的問題根本不值一提,如果因為戰爭拖延了應對災難的行動,美國也是受害者,而不可能從中獲益。
只是,在政治上,美國仍然堅持中國不應該使用核武器。
到了九月三日,美國的態度再次出現轉變,美國總統親自照會日本戰時首相,要求日本在九月五日之前宣佈無條件投降。
原因很簡單,全球氣溫變化的第一份調查報告在九月二日送到了美國總統手上。
雖然美國科學家仍然相對樂觀,但是調查結果證明了中國科學家的預測,即全球氣溫正在急劇升高。
在過去的一個半月內,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大約兩度,北半球的平均氣溫升高了三度。
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八月份是北半球最炎熱的季節,而九月份氣溫應該下降,而是升高。如果與往年數據相比,九月一日的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將近四度,北極冰蓋的消融速度是二零三四年的三倍
由此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北大西洋暖流已經嚴重減弱。
按照中國科學家預測,二零三五年冬季,北極冰蓋很難恢復到正常情況,將有三分之一的冰水融入大西洋,導致在二零三六年夏季,北大西洋暖流消失,最快在二零三六年底、最遲在二零三七年初,北半球北部地區將遭遇有記錄以來最嚴寒的冬天,到二零三七年底全球氣溫將降低五度以上。
也就是說,到二零三七年冬天,小冰河期就將到來。
至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中國科學家已經做出預測,而美國科學家暫時還找不到反駁的證據。
如此一來,如果不能在二零三六年春季到來之前採取行動,災難就無法避免。
最大的麻煩是,要到二零三五年底,科學家才能得出最終結論,也才能提出應對全球氣溫急劇變化的措施。
也就是說,中日戰爭必須在年內結束,中國才會全力應對全球性自然災害。
美國總統非常清楚,如果沒有中國,僅憑美國等西方國家,肯定無法渡過難關,因為中國掌握著應對災難的最重要的幾項尖端技術,比如可控核聚變技術,以及通過強子對撞機獲得的新理論。
正是如此,美國總統才在九月三日向日本戰時首相施壓。
必須承認,美國總統非常清楚,人類文明正在跟時間賽跑,而中國是這場比賽中必不可少的成員。
與人類存亡比起來,日本的那點利益根本算不上什麼。
為了促使日本投降,美國總統還明確提到,美國不會阻止中國使用核武器,而且中國極有可能為了降低戰爭傷亡,在登陸日本本土之前,用核武器摧毀日本的所有大中城市,徹底瓦解日本的抵抗能力。
如果所有民族注定要滅亡,大和民族將是第一個。
第五十九章與時間賽跑
第五十九章與時間賽跑,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