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五 進軍印度洋 第二章 鬥爭
    電話接通,首先出現在屏幕上的是陸雯。

    「怎麼樣,這一天夠辛苦吧?」

    「我還好,你呢?」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還不錯,過兩天就能把工作交下去。」

    「聽黃總說,你月底才能回來?」

    「是啊,還要去伊斯蘭堡拜訪巴軍總參謀長,然後去緬甸丹老考察,到泰國呆上幾天後才能回來。」

    「黃總安排的?」

    牧浩洋點了點頭,說道:「放心吧,月底就回來了。孩子們怎麼樣?」

    「在看電視,現在成天就知道看動畫片。姥姥姥爺又過於溺愛,我怎麼說都沒用。你回來後,得好好管教。」

    牧浩洋笑著搖了搖頭,覺得陸雯沒有必要跟孩子較真。

    陸風烈對外孫與外孫女的態度,讓牧浩洋有點意外。大概覺得虧欠了陸雯,陸風烈非常溺愛兩個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為了幫助陸雯照顧孩子,他還在二零二三年搬回總參家屬院居住。

    「我去把他們叫來。」

    「陸雯……」

    牧浩洋反應慢了一點,陸雯已經起身離開。

    陸風烈搬回來住還有一個原因:幫助傅秀波鞏固新的高層結構,確保重大事務仍然是傅秀波說了算。

    雖然黃峙博已經是總參謀長,而且在軍隊裡的威望非常高,但是與陸風烈相比,他仍然差了一截。此外,騰耀輝躥起後,對黃峙博的地位產生了影響。只有陸風烈,才能讓兩人和平相處。

    為了讓兩人和解,陸風烈做了很多努力。

    早在二零二二年,黃峙博就在軍內高層會議上表示,他只擔任兩屆總參謀長,並在二零三二年退休。幾個月後,在陸風烈推動下,傅秀波批准了總參謀部改革計劃,主要內容就是從黃峙博開始,總參謀長由三軍司令輪流擔任。那麼在二零三二年出任總參謀長的,很有可能是騰耀輝。

    通過內部改革,軍內矛盾完全可以消除。

    相對而言,軍隊內部矛盾根本不值一提。

    文廷貴退休後,高層矛盾集中在傅秀波與易援朝之間,只是傅秀波掌握軍權,擁有主要發言權。

    兩人的矛盾,表面上以對外政策為主,實際上卻集中在國內矛盾上。

    這一點很好理解,國家的對外政策由內部需求決定,受經濟的影響最大,什麼樣的經濟結構就需要什麼樣的對外政策。

    在經濟政策上,傅秀波的立場非常明確: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以民營企業帶動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也以民營企業需求推動資源、金融等領域進行全面改革。

    從二零一五年開始,傅秀波推行的經濟政策收到了顯著成果。

    到二零二二年,中國民營經濟規模比二零一五年擴大了三倍,在經濟總量中的比例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二,創造了百分之八十三的就業崗位,貢獻了百分之七十四的稅收,在經濟增長率中的貢獻更是多達百分之九十五。

    沒有民營企業的茁壯成長,中國就不會迎來建國之後的第三個黃金發展時期。

    與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家經濟政策改革嚴重滯後,迫使強大起來的民營企業不得不另尋出路。

    這種情況,決定了中國的對外政策,即只有對外擴張,才能給民營企業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從根本上講,民營經濟能在二零一五年駛上快車道,也與中國參與第二次朝鮮戰爭有關。

    沒有對外擴張,就沒有民營經濟的飛速發展。

    按照這個邏輯,傅秀波的對外政策自然非常強硬。

    第二次朝鮮戰爭後,中國沒有完全撤軍,也沒有給予朝鮮全部自主權,與傅秀波積極推動國內經濟改革存在必然聯繫。

    可以說,正是在朝鮮挖到了第一桶金,民營經濟才能飛速發展。

    問題是,朝鮮的資源非常有限、市場規模也非常有限,民營經濟要想發展壯大,不但需要更多的資源,還需要更加廣闊的市場。

    二零二零年,東海戰爭結束後不久,傅秀波就對民營企業開放了海洋資源開採權。

    在國內,一系列經濟改革政策,讓民營企業獲得了更加廣闊的市場,也讓民營企業獲得了進入國有壟斷行業、與國營企業競爭的機會。

    傅秀波與易援朝的矛盾,就在這個地方。

    在經濟層面上,易援朝代表的正是國營企業,或者說是二零一五年之前,國內經濟發展的既得利益者。

    不可否認,國營企業為國家建設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建國初期,正是眾多國營企業,加快了國家工業化進程,打下了現代化的基礎,也為隨後的經濟騰飛創造了條件。正是依靠國家壟斷制度,中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了完整的工業體系。

    中國建國初期的經濟發展方式是否正確,看看印度就能明白。

    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不可能長期存在,也不可能長期有效。早在二十世紀七零年代,國營經濟就被證明走不通,更有活力的民營經濟才是市場主體,才能為國家發展提供主要動力。隨後二十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正是民營經濟第一次解放取得的成果,也是民營經濟重要性的直接體現。

    中國經濟要想繼續飛速發展,就得給民營經濟第二次解放。

    傅秀波明白這個道理,很多人多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並不表示,所有明白這個道理的人都會這麼做。

    原因很簡單,決定行為的不是認識,而是利益。

    作為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易援朝並不主張給民營經濟鬆綁,反而認為高度發展的民營經濟將破壞中國的基本社會結構,造成社會動盪、價值觀淪陷、思想混亂,甚至是更加嚴重的危害。

    按照他的觀點,必須嚴格限制民營經濟,國家繼續壟斷戰略性行業。

    在特殊時期,保持國有壟斷沒有錯,傅秀波也不反對。比如在能源領域,國營三大石油公司仍然佔據著六成以上的市場份額,是軍隊油料的主要供應商,也是國家戰略儲備的主要承擔者。

    問題是,只有打破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利益鏈條,才能推動經濟發展。

    易援朝的主張,明顯與傅秀波相悖。

    國內經濟政策如此,對外政策也是如此。

    在這場鬥爭中,傅秀波的態度非常明確:架空國家元首。

    關鍵不是誰擔任國務院總理,也不是誰擔任國家副元首,而是誰控制軍隊,誰得到軍隊支持。

    為此,傅秀波不得不把陸風烈留下來。

    在黃峙博搞定軍隊內部問題之前,陸風烈具有不可替代性。說得簡單一點,只要陸風烈在中央,傅秀波就可以高枕無憂。

    陸風烈留下來,對推動軍事改革也有幫助。

    二零二三年,黃峙博發起了第二輪軍事改革行動。這次的改革,以調整軍隊的組織結構為主。

    三年後,取得了第一項改革成果:整合海軍陸戰隊與陸軍兩棲部隊。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兩棲部隊併入陸戰隊,成立陸戰隊司令部,同時升級為獨立兵種。

    編制上,陸戰隊仍然隸屬於海軍,只是在作戰指揮上,直接聽從總參謀部的命令,與海軍協同作戰。

    也就在這個時候,牧浩洋獲得了晉陞中將的機會,不過是陸戰隊中將。

    以當時的情況,牧浩洋是接替吳建軍,出任陸戰隊司令的最佳人選。原因很簡單,陸戰隊能夠兼併兩棲部隊,與他在非洲打的特種戰爭有直接關係。如果沒有在非洲戰場上的出色表現,陸戰隊也沒有資格兼併兩棲部隊。

    作為前線指揮官,牧浩洋對陸戰隊的戰法戰術、以及建軍重點有清楚認識。

    為了讓牧浩洋出任陸戰隊司令,黃峙博開出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條件:以海軍中將身份統領陸戰隊。

    即便如此,牧浩洋最後還是拒絕了。

    原因有兩個:一是牧浩洋不想走老路,二是主要競爭對手是曹安國。

    黃峙博沒有強迫牧浩洋去陸戰隊,最終讓吳建軍留任一年。如果一切順利,曹安國將在二零二七年底出任陸戰隊司令。

    與陸戰隊改革同步進行的,還有各軍兵種指揮體制改革。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在完成改革之後,四大軍兵種司令部只有行政管理權,直接向國防部負責,不在擁有所屬兵種的指揮權,由總參謀部統一指揮各兵種,以提高各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

    顯然,這輪改革,是在為接下來進行的第三次改革做準備。

    作為中國軍隊中,多兵種協同作戰理論的發起者,黃峙博肯定會推行第三輪改革,打破原有的作戰指揮體系。

    至於怎麼該,恐怕只有黃峙博清楚。

    改革,肯定動了某些人的蛋糕,也肯定會產生矛盾。

    黃峙博與騰耀輝的矛盾就集中在第二次軍事改革上,因為改下來後,像騰耀輝這樣的軍種司令將被架空。

    如果不是陸風烈出面,讓黃峙博立下規矩,訂下三大軍種司令輪流擔任總參謀長,恐怕騰耀輝早就跟黃峙博翻臉了。

    作為黃峙博的追隨者,牧浩洋非常清楚軍事改革的重要性。

    中國軍隊要想在下一場戰爭中取勝,就得大力推行軍事改革。要想證明改革方案是否正確,也只有戰爭。

    更多到,地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