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三 東海起狂濤 第二十九章 力挽狂瀾
    中國政府的強硬表態.給日本當局敲響了警鐘。

    最難處的,正是日本首相小林光一。

    見過錢德勒之後,小林光一在首相府召開了內閣緊急會議,幾名正在進行外事活動的內閣大臣也通過視頻電話參加了會議。

    討論的話題只有一個:日本要不要按照美國的意思,主動挑起東海衝突。

    與小林光一一樣,大部分內閣大臣都認為,日本不具備挑戰中國的實力,而且很難從東海衝突獲得實際好處。

    問題是,這些大臣也知道,不聽美國的話會有什麼後果。

    現在的日本,就像夾心餅乾中間的奶油。

    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中國鼎起勢不可擋。如果僅僅是一場戰爭,日本受到的不是負面影響。

    要知道,在此之前,朝鮮一直是日本的心腹大患,金氏家族還多次揚言,要用核武器徹底毀滅日本。半島局勢最緊張的時候,比如二零一零年,韓國「天安」艦沉沒、以及朝韓延平島炮擊事件之後,朝鮮甚至拿日本做要挾,宣稱只要美韓聯軍打過三八線,就會全面報復日本。

    雖然第二次朝鮮戰爭證明,朝鮮的威脅僅限於口頭,因為到二零一四年,朝鮮都沒有完成核裝置的小型化工作,其擁有的三具核裝置不具備實戰能力,還被美軍的戰略轟炸機一舉摧毀,但是在此之前,朝鮮絕對是日本最大的威脅而且一直被日本當成最有可能變成現實的潛在威脅。

    第二次朝鮮戰爭,等於幫助日本解決了這個潛在威脅。

    這也能夠說明日本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的基本政策即僅開放由美軍實際控制的軍事基地沒有為聯軍提供更多的援助。第三次戰役後,春川要到威脅,聯軍被迫撤消半數以上的前沿空軍基地,美國要求日本開放更多的軍事基地,以便部署更多的作戰飛機,日本卻沒有答應。

    只是,在其他方面,日本受到的就是負面影響了。

    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後,利用戰爭期間的大規模消耗、以及幫助朝鮮重建中國不但解決了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還為氾濫的民間資本挖掘了一條疏俊渠道,隨後中國率先走出金融危機。

    幾乎同時,美國經濟也開始復甦。

    隨著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先後復甦金融危機在二零一六年宣告結束。

    從經濟層面上看,這對日本是好事,因為最大的兩個消費體開始復甦後,日本企業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進。

    只是,事情有正反兩面。

    中國的經濟復甦,以民營經濟全面擴張為基礎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之後,必然對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眾多寡頭構成威脅。

    這種情況,在二零一七年就變成了現實。

    標誌性事件,正是中國當局逐步開放國有壟斷行業,為民營企業騰出生存空間。率先開放的就是最近幾年發展得最為紅火的汽車製造業與成品油煉化與銷售市場,眾多與中國國營企業合作的外資企業也深受影響。

    雖然中國的經濟改革不可能立竿見影民營企業要想發展壯大,需要更加開放的經濟政策,更需要充足的時間,但是遲早有一天,中國的民營企業會會收復失地,獨霸中國的國內市場。

    早在二零一五年,就有日本經濟學家做出預測,認為日本企業應該走出中國。

    說話容易,可是做起來卻不容易。

    誰都知道,要不了多久,中國就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國,而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生產國了。

    拋棄中國市場,日本企業等於自斷生路。

    當然,日本企業也不是沒有生路,比如可以擴大在美國的佔有率,來彌補在中國損失的利益。

    問題是,美國的復甦與中國有很大區別。

    雖然在形式上,美國的復甦也是建立在戰爭、以及戰後重建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幫助韓國進行戰後重建,為美國企業提供了很多機會.但是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韓國本土遭到的破壞並不嚴重,重建規模非常有限。

    從本質上講,美國的經濟復甦建立在軍備競賽上。

    根據民間機構調查,二零一六年,美國的軍火集團創造了一百五十萬個就業崗位,帶動其他產業創造了一千萬個就業崗位。第二次朝鮮戰爭前,美國的失業率為百分之十三,此後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三,扣除軍火集團與相關行業創造的就業崗位,美國其他產業創造的就業崗位還不到三百萬個。

    可以說,如果不是戰爭消耗掉了大量剩餘物資,燒掉了過剩的流動性,再通過全球性的貨幣貶值對充掉了增發的貨幣,美國的經濟復甦嚴重缺乏可持續性,根本

    無法與中國輯經濟復甦相提並論。

    對具本企業來說,更大的問題是,沒有機會進入軍火行業。

    沒法進入最關鍵的領域,日本企業很難在美國擴大市場佔有率,也無法借此帶動國內經濟復甦。

    事實上,這正是日本遇到的問題。

    到二零一八年,日本經濟才稍微好轉,遠遠談不上復甦。按照經濟學家預測,如果日本企業無法拓展海外市場,在主要的消費國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日本經濟將在未來十年之內處於緩慢發展狀態。

    這還不是最危言聳聽的預言。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中美兩國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時候,都十分重視本國企業,而且以各種方式椎行保護政策。比如在採購加油機的時候,美國空軍把性價比最優的空客方案排除在外,選擇了並不十分理想的波音方案。在BX項目中,美國空軍也把與歐洲多家軍火企業合作的諾思羅普公司排除在外,重點支持由波音、羅馬與雷錫恩公司組成的團隊。中國也不例外,在國內民航市場重點推廣國產支線客機,明確規定政府只能採購國產車輛,把民營車企的稅率降到百分之十三,為進軍成品油煉化與銷售市場的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擔保,這些政策無一例外的都是在保護本國企業。

    這些政策,必然導致兩個最大的經濟體走向封閉。

    雖然從全球化的角度出發,封閉的經濟體很難獲得強大的競爭力,但是從國家競爭的角度出發,經濟上的自我保護政策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核心競爭力,並且給競爭對手最少的發展機會。

    只是,受害的不僅僅有競爭對手口

    在這輪經濟大潮中,最大的受害者,正是像日本這類依靠進出口貿易的國家。

    當然,遇到麻煩的不僅僅有日本,還有歐洲的德國。

    與日本一樣,德國也是一個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的國家。在金融危機期間,德國能夠成為歐州地區唯一的資產淨負債為正的國家,靠的就是其強大的高端競爭力。在此期間,德國甚至一度奪回全球最大出口國的桂冠。

    只是,與日本相比,德國的處境好得多。

    在不濟,德國也能依靠歐盟一體化、並且與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強國共同推進一體化來佔領歐洲市場,並且從歐洲市場獲得足夠的利潤,支持其本國企業發展壯大,再拓展其他地區的市場。

    日本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因為日本沒有一個可以依托的大型市場。

    從戰略格局上看,日本處在中國與美國之間,成為了中美對抗的夾心層。

    日本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依附於美國,二是倒向中國。

    不管日本的政客、學者、民眾怎麼看待這個局面,在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之前,日本都不可能與中國合作。可是反過來看,就算中國超越了美國,日本就能與中國合作嗎?

    作為美國的盟國,而且是一個沒有多少發言權的盟國,日本沒有別的選擇。

    對日本的政治家來說,只能繼續依附美國,只是在依附方式上,日本必須做出正確明智的決策。

    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只能使日本的處境繼續惡化。

    這不僅僅是小林光一的認識,也是所有還算理智的日本內閣大臣的認識。

    這次內閣會議.只得出了一個結論:日本應該盡可能的避免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如果實在無法避免,必須爭取從美國獲得盡可能多的援助,並且竭力控制衝突規模,降低日本遭受的損失,以免釀成地區戰爭。

    會議結束後,.卜林光一給正在東南亞巡迴訪問的外務省大臣長谷川靜弘打了電話,讓他立即結束在吉隆坡的訪問,趕緊飛往北京,與首相特使的身份與中國國家領導人會晤,商討解決東海事端。

    此時,東海局面已經快要失控了。

    雙方的軍事對峙愈演愈烈,摩擦行為越來越多,只要有一名戰鬥機飛行員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或者是哪艘戰艦上的武器軍官精神崩潰,都有可能演變成軍事衝突,讓談判磋商化為泡影。

    只是,需要小林光一應付的.還有留在東京等待消息的錢德勒。

    因為長谷川靜乒要八個小時後才能到達北京,所以小林光一沒有急著找錢德勒,而是在會議結束八個小時之後,才讓喜田多一郎出面,把錢德勒請到首相府,表明了日本在處置這件事情上的基本立場。

    這個時候,長谷川靜弘已經到達北京,見到了前來迎接他的黎平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