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老鳥陣
空中戰場,情況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j群越過鴨綠江後,晏鷹搏就目不轉睛的盯著雷達告警機的指示燈,後座的鄒僨勇尉負責與預警機聯絡。
氣氛有點緊張,美軍的f-22隨時可能殺出來。
在「雷霆」反擊行動中一舉擊落二十四架f-22,不等於找到了對付f-22的絕招,電子戰機無法每次都伴隨戰鬥機活動,聯軍也不會笨到再次讓f-22以身犯險,志願軍更不可能在每次空中戰役中,都用數百枚彈道導彈、數百架無人駕駛戰鬥機打頭陣,逼走聯軍的預警機。
大部分時候,只能以常規方式應戰。
讓晏鷹搏非常意外的是,機群向南飛行了數十公里,到達江界空後,仍然沒有遇到聯軍的戰鬥機。
預警機提供的戰術信息中,只有十多架在敵機在北緯三十九度線附近徘徊。
不是美軍的制空戰鬥機,而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大部分是韓國空軍的f-,還有兩架由t-5「金鷹」教練機改裝的攻擊機。
美軍的制空戰鬥機去哪了?
晏鷹搏百思不得其解,只是機群在向南飛行,他必須選擇幾個攻擊目標。
美軍不是沒有制空戰鬥機,只是沒有在kj-2的探測範圍之內。
遭受痛擊後,美軍花了很大的力氣調查f-22被擊落的原因。雖然五角大樓沒有公佈調查結果,但是原因已經查清,聯軍的敵我識別器出了問題。最直接的證據是,f-22機群受到攻擊前,在鴨綠江北面徘徊的兩架電子戰機用特製雷達照射了f-22機群,雷達的工作頻率與f-戰鬥機火控雷達的工作頻率相同。雖然要想搞清真相,得想辦法把唯一倖免於難的f-22飛行員救回來,但是聯軍基本肯定了技術分析報告,著手對敵我識別器進行改進。
改進方法很簡單,在敵我識別器中增加一個解密硬件,對接收到的雷達信號解密,確認是機之後,再送敵我識別信號,不再像之前那樣,只要雷達的頻率對,就自動送敵我識別信號。
雖然辦法很簡單,但是需要對三千多架飛機進行改進,工作量非常大。
除此之外,還得對聯軍所有戰鬥機的火控雷達進行改進,至少得升級火控軟件,使其在連續跟蹤模式下射加密信號。
受此影響,聯軍只能分批次改進戰機的敵我識別系統與火控雷達。
先接受改進的是美軍的戰鬥機,f-22只需要改進敵我識別系統,其火控雷達本來具有加密能力。f-15與f系列戰鬥機還得對火控雷達進行改進,以對地攻擊為主的f甚至得為火控雷達增添加密硬件。因為第71特混艦隊已經返回日本,艦載航空兵也回到了日本的空軍基地,所以在航母戰鬥群重返戰場之前,才會對艦載戰鬥機進行改進。
韓國空軍幾乎沒有承擔制空任務,也就沒有接受改進。
問題是,韓國空軍承擔了大約百分之四十的對地打擊任務。雖然大部分時候,韓軍戰鬥機都在戰線附近活動,為地面部隊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或者是轟炸那些襲擊運輸車隊的人民軍游擊隊,需要深入敵後的遮斷任務基本由美軍負責,但是在戰場,韓軍戰鬥機也有可能遇到志願軍的戰鬥機,也就有可能使用火控雷達。
f-22機群遭受滅之災的時候,就有幾架韓國空軍的f-在圖們江游活動,所以美軍飛行員忽視了北面的威脅。
為了避免誤傷,聯軍不得不對空中行動做出嚴格安排。
在收縮空優範圍之後,美軍的制空戰鬥機一般在北緯三十八度線以北活動,非交戰狀態下不會越過北緯三十九度線。因為f-22機群規模縮了將近一半,而且很有可能在下一場戰鬥中再次遭遇不測,所以美軍在防空配製,次把f-1第二梯隊。
j群進入朝鮮領空時,最近的f-15機群在元山南面,離鴨綠江三百多公里。
離得遠,不等於主動讓出制空權。
現志願軍的三支戰鬥機群越過鴨綠江之後,聯軍前線指揮官立即做出調整,讓兩個中隊的f-15快北,在三八線空活動的f-22中隊也接到了作戰命令,前去攔截志願軍戰鬥機。
j群剛剛飛過江界,kj-2就來消息,聯軍的制空戰鬥機出現了。
不是f-22,而是f-15b;半分鐘後,j的雷達告警機截獲了聯軍戰鬥機火控雷達出的信號,證實前來迎戰的確實是f-15b;晏鷹搏沒有遲疑,立即下令啟動火控雷達,搜索跟蹤敵機。
因為雙方的預警機離得都比較遠,kj-2在j群後方大概二百五十公里處,而f-15與e-3的距離也在兩百公里以,所以進入交戰階段後,預警機提供的目標信息無法滿足火控要求,戰鬥機必須使用火控雷達。
雙方都沒有絕對優勢,注定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也是一場非常傳統的戰鬥。
距離縮短到一百五十公里時,j用火控雷達鎖定了f-15。雖然大約半分鐘前,美軍戰鬥機的火控雷達就進入跟蹤狀態,連續照射目標,表明f-15的火控雷達能在更遠的距離跟蹤j,但是f-15的行蹤沒有任何秘密也言,也就無法利用這個優勢,佔據更加有利的攻擊位置。
更重要的是,f-15只能使用i-12,無法使用為f-22開的i-12d,而i-12g能旗鼓相當,最大動力射程都是六十公里,迎頭攻擊的最大距離均為八十公里,因此f-15就算搶先鎖定了j,也無法搶先攻擊,最多只能與j同時出手。
快到八十公里的時候,晏鷹搏鎖定了兩架敵機。
迎戰的f-15只有十二架,另外一個中隊去對付j群了,所以j群沒在數量吃虧。
五秒鐘後,十二架j各自射了兩每2。
此時,f-15機群也射了i-12b;有意思的是,雙方採用的戰術幾乎一模一樣,都是各向兩架敵機各射一枚導彈,而且均採用了無線電中繼制導模式。
採用無線電中繼制導模式,戰鬥機能夠讓火控雷達以跟蹤模式工作,就能掌握敵機的飛行狀態,把導彈導向敵機。雖然採用慣xing中繼制導,不需要戰鬥機介入,但是導彈很有可能在進入自主攻擊階段前丟失目標。如果採用連續波中繼制導方式,戰鬥機得讓火控雷達以照射方式工作,很容易暴露戰術企圖。
只是,在這麼遠的距離,任何一種攻擊方式都難以提高命中率。
雖然在迎頭攻擊的情況下,導彈的實際飛行距離遠遠低於開火距離,比如在八十公里處射導彈,實際飛行距離只有不到六十公里,因此導彈在進入自主攻擊階段時,仍然在動力射程範圍之內,但是i-12與2一般在離目標二十公里時啟動彈載雷達,進入自主攻擊階段,而此時導彈的動力射程僅剩下了幾公里,所以在擊中目標前,導彈已經失去了動力,完全靠慣xing飛行。
只要敵機進行大過載機動,就能擺脫導彈。
之前的戰鬥證明,i-12與2的迎頭攻擊距離最好控制在六十公里以內,尾追攻擊距離則要盡量縮短到二十公里。
過這個距離,導彈的命中率將直線下降。
雙方飛行員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沒有使出全力。第一輪交手不是要擊落多少敵機,而是要打敵機編隊,為接下來的戰鬥創造機會。
大約半分鐘後,j先進行高過載機動,規避迎面射來的i-12b;數秒鐘後,f-15機群也被迫分散,躲避2。
規避導彈的時候,戰鬥機絕對不會保持隊列。一般情況下,戰鬥機會以最的編隊規模進行機動,即一架長機與一架僚機。如果情況允許,避開導彈後再重組編隊。情況不允許的話,就得在規避導彈之後立即投入下一輪戰鬥。
這個時候,j的優勢體現了出來。
準確的說,是志願軍飛行員的素質體現了出來。
因為所剩戰鬥機不多,所以有資格架機升空的都是貨真價實的「老鳥」。十二架j的飛行員中,有五名空戰王牌,其他七人也都取得過戰果,在過去一個月裡,他們平均每人參加過三十次以的空中戰鬥,作戰飛行時間過一百五十時,與聯軍制空戰鬥機的交手次數也在十次以。
參加這麼多戰鬥,還能繼續作戰的,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
相對而言,f-15的飛行員就沒有這麼精銳了。
雖然從總體講,美軍飛行員的素質過了志願軍飛行員,f-22戰鬥機飛行員的平均飛行時間在三千時以,f-15的也過了一千五百時,但是美軍絕對不會讓最優秀的飛行員駕駛f-15b;十二名美軍飛行員中,沒有一個空戰王牌,只有四人收穫過戰果,平均每人只參加了八次空中戰鬥,作戰飛行時間不到一百時。
與j的飛行員相比,f-15飛行員最欠缺的就是經驗。
這個差距,在規避導彈時顯露了出來。
j群迅散開後,十二架戰鬥機分成六個編隊,全部在五秒鐘內轉為俯衝,而且在俯衝中開始釋放雷達干擾彈。一些膽子大的飛行員還在俯衝到中途的時候,打開了緊急放油口,放掉部分機內燃油。
f-15機群中,只有八架轉為俯衝架試圖通過躍升避開導彈。
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