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大明 正文 卷四、三足鼎立勢 第一百八十五章、中秋之夜
    四、三足鼎立勢第一百八十五章、中秋之夜

    「月到中秋分外明」

    「其實,這話並不對。不都說嗎,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切,應該是家鄉的月亮最圓!」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來,我們來乾一杯。」

    「喂,你是不是喝多了。你拿著醬油瓶啦?」

    「別搶我的月餅,我給你留了一個在天上。自己去拿!」

    ………

    抬頭仰望天空中的一輪明月,崇禎有些癡了。不由想起了在現代社會跟那幫舍友出去湖吃海喝相互打屁的情景,不知道那幫傢伙會不會懷念一下我呢?算算日子,來到異時間已經大半年了。這大半年生的事情,比上輩子生的還有多,而且件件都是載入歷史之事,煤山上吊未死,逃到南京重新掌旗,足以讓天下大勢重新分配。嘿嘿,滿清的韃子,此時怕是恨自己入骨,恨不得生吞我。按照原來的歷史軌跡,滿清已經掌握著大半的明朝國土。哼,有我在的一天,你們休想。朕,還要北伐,滅了你!

    周看得崇禎陷入沉思,不由輕輕碰了下崇禎,低聲道:「皇上,皇上。」

    崇禎回過神來。看得廣場之上。滿朝百官皆齊集目光於此。當下舉起酒杯道:「朕剛才有些失態了。皆因想起在京師一起地歲月。朕甚是慚愧。自登基後地十多年間竟然沒能一起與諸位愛卿一起賞月。如今失了京師。朕才知曉。沒有在座諸位地頂梁之助。沒有守在邊關士兵地浴血奮戰。流寇與韃子早已吞掉大明。那有今天南京地穩定與繁榮。借古人一句話。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朕祝願天下太平。人月兩團圓。來。朕與大家乾一杯。」說完。將手中地酒一飲而盡。

    眾大臣也是一舉手中酒杯道:「臣等也祝願天下太平。人月兩團圓。」

    崇禎微笑坐下。輕輕一擺手。後邊地王承恩立即高聲道:「放天燈!」天燈便是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地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

    話音剛落。坐在新建成地聚義廣場地大臣驀然現廣場四周不斷地飛起巨大地孔明燈。過得一會。廣場之上。已經升起近百個孔明燈。燈下繫著一條細繩。只讓其升高至七八米空。那些孔明燈有紅有白有藍。五顏六色皆而有之。在巨大蠟燭火光地照耀下。映得廣場一片五彩之中。眾人皆覺身處霓裳之中。心情愉悅之極。

    王承恩高聲道:「天燈上空。其福之光遍灑大地。當祝月好事業旺。人圓萬事佳。」

    中秋節地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聽得王承恩的話語,眾大臣又是一陣歡喜。如此佳節,當討個吉利。

    王承恩又高聲道:「上螃蟹、月餅。祝願朝廷如螃蟹,揮軍北下橫行塞外;月餅圓圓,當祝家家團圓。」

    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嚐,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地,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後,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

    眾大臣皆是準備好在家中與家人過中秋,沒想到卻是收到皇上之令,須到宮中新建成的聚義廣場,要與皇上共賞月。錯愕之間,均想到皇上此舉乃是有拉攏親近之意。沒想到的是,皇上竟然搞出如此陣仗,在傳統之中又加上以物祝詞,單是壯觀的五彩天燈,也讓大臣們眼前一亮。

    喝過美酒,吃過螃蟹,大臣們更覺舒爽。幾位尚書聚在一桌之上,崔慕白輕輕抹嘴道:「此次中秋,當真是別開生面。只怕,傳出民間,下一年的景致便是以此為例。」

    楊子榮微笑道:「那是。年年中秋,均無新意。皇上此次一開先例,民間那有不模仿。」

    「這樣豈不更好?!」錢學謙插嘴道,「民間少娛樂,多點習俗新意,也算是我朝之特色。咦,這月餅的味道怎麼跟以前不一樣。」說著,錢學謙突然拿著手中的月餅驚叫起來。

    眾人聽得錢學謙之言,頓

    自己面前地月餅,好像與之前沒有什麼不同。卻都口中,均覺一陣甜入心肺的甜味從口腔直通肺腑。又是一陣的輕嚼,入口即酥,較之以前的厚硬顯得極為軟綿。不由嘖嘖一陣稱奇。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地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地「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地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地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

    隔著一張桌子,崇禎遠遠的看得大臣們的騷動,不由暗道,小樣的。朕改進的蓮蓉月餅如何?要是時間與條件允許,朕還想研究出蛋黃蓮蓉月餅呢。

    原來,崇禎瞅著中秋將近,便琢磨著舉行一場與臣同樂的中秋賞月宴會。月餅、點燈籠必不可少。

    而現代的張揚又是十分喜愛月餅,便指點宮中大廚改進月餅,沒想到竟然一下子做了出來。而南京城中新開張的華夏食品坊出售的正是改進後的月餅,而東家則是崇禎。這可是獨一家的買賣,加上精美的木盒包裝,想不熱銷都不行。搞得皇后周笑罵他是與民爭利。

    等得戌正時刻,崇禎高聲道:「宴會至此結束,眾卿家也該回去與家人共賞明月了。為表示朕之心意,便送與每位卿家一盒月餅。」

    於是,宮女將一盒盒包裝精美的月餅與眾位大臣。

    看著薄薄的木盒之上雕刻的精美圖畫,年紀輕眼神好的大臣一眼就認出那是那嫦娥奔月圖。有的大眾大臣拿著沉甸甸的月餅,心中皆泛起感激之意,皇上想得太周到了。

    眾大臣各自回到家中,才現皇上所送的月餅與自家從華夏食品坊二十兩銀子買回來的並無不同,就連包裝的木盒也一模一樣,只是多了一行小字「千里共嬋娟。崇禎贈予十七年八月十五」。

    難道自家買回來的月餅是產於皇宮大內?

    踏著月光,崇禎與周妤輕輕的散步於後花園之中,爾後坐於涼亭之內,銀白的月光將兩人濃濃的包圍。

    周依偎在崇禎懷中仰望著天上的明月輕聲的道:「皇上,此進娥娘娘是否與玉兔一起玩耍?」

    崇禎抬頭道:「傻瓜,嫦娥哪有時間與玉兔玩耍,她呀正忙著吃朕改良的月餅呢!」

    周撲哧一笑道:「你才傻瓜呢。仙人那有吃月餅的。倒是兒與炯兒吃得多,他倆都快成小胖子了。」

    崇禎知道,小孩子最喜歡吃甜食了。經過改良之後的月餅,皮薄餡甜,那有不喜歡之理。

    崇禎嘻笑道:「喜歡吃就由他們吧,一年難得一次。估計現在他們與兒在玩天燈呢。哎,對了,皇后可會唱蘇軾的《水調哥頭》?唱來與朕一聽。」

    周妤嬌笑道:「既然皇上喜歡,臣妾便唱上一會。只是無樂器伴奏。」

    「皇后天籟之意又何須樂器伴奏?」

    「貧嘴。」周眉開眼笑的正了正嗓子開始唱起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周妤所唱乃是古時唱法,或吟哦,或交替迭代,或宛轉,或閑雅幽遠,其聲清亮至美,崇禎可以從其字裡行間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將詞的懷念之情和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都完美的表達出來,令人迴腸蕩氣,別有一種感染力量。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皇后唱得真好!」崇禎口中讚道,心裡卻是想起現代社會王菲以現代的手法所唱的水調歌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