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
    廣登基後,下旨修築他曾任總管的揚州城,改官名為擴城廓,廣興宮殿,修植園林,又在城北依山傍水處,建有歸雁、回流、松林等「蜀岡十宮」。

    不過最宏偉的是另行在長江岸邊建設的臨江宮,時常都會到那裡觀賞長江的美景,但是此時,他雖然仍舊在可俯覽長江的殿台處飲酒,卻半點興趣也沒有。

    裴矩入內,只見禁宮守衛森嚴之極,顯是楊廣有了宇文家的教訓,現在控制起來相對森嚴了,他穿廊過道,長江水流澎湃的聲音,隱隱夾著樂曲悠揚之聲從前方宮闕連綿處傳來。

    宮內守衛處處,哨樓均有人站崗,個個虎背熊腰,眸中精光流露,這等禁衛,只要超過五百,殺宗師也可以了,前提是宗師不逃亡。

    在大殿門口,卻見得一人,只見此人長得斯文俊秀,年在三十五六間,這就是內侍郎虞世基。

    別人可以看不起虞世基,但是裴矩卻不敢於如此,此人雖然武功不高,但是性恬靜,喜慍不形於色,博學,善草隸。受煬帝器重,專典機密,參掌朝政,可以說,是一等一的人才,只是日後數次勸諫均不納,又見大臣相繼誅戮,懼禍及己,遂唯諾取容,不敢逆帝,為時人所譏而已。

    「茂世?何事在外等候?」虞世基和他一向是好朋友,因此裴矩以他的字來稱呼,以表示親熱

    「弘大,聖上在召見薛世雄,命我等在外等候。」

    弘大,是裴矩的字,裴矩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說著:「聖上果是不同了。」

    如在以前,二人必可陪同接見,但是現在,事不洩於旁人,楊廣似乎又恢復了當年晉王的風采和作風,都是如此嚴密陰毒。

    虞世基點頭應是。

    沒有多少時間。就又有一近侍出來,說著:「聖上召見二位大人。」

    裴矩和虞世基,就進入內,殿中光線不好,但是楊廣雖然臉色蒼白,眸中卻有神,頭頂高冠,穿著龍袍,還是威儀自生。

    而薛世雄跪在地上。眼有點紅,似是哭過,但是又滿臉振奮。精神抖擻,顯是大是歡喜。

    楊廣往階下瞧來,就對著斐蘊笑道:「斐卿家來了,你等三人都是朕現在最親信之臣。還望你等同心協力,同度難關。」

    顯然,上次宇文家的事情,給他不少刺激,使他恢復了幾分原本的本色。

    斐蘊忙上去說著:「聖上放心,薛大人率三萬精兵前來護駕。聖上自然高枕無憂。宇文家實不足為懼。」

    楊廣露出一絲冷笑。又歎地說著:「朕知道,朕的禁軍。都是關中之人,長期遠戍,離開家鄉,今他們難以忍受,宇文家因此趁虛而入,掌了不少兵權,拉攏了不少人等,但是現在朕要回關中,更是得了軍士之心,應了他們的意,宇文家也不得不順從,今有薛卿回來,更是不足為禍,等朕日後回到了洛陽,再處置不遲。」

    頓時,斐蘊和虞世基面面相覷,而薛世雄立即叫絕叫好,大讚聖智高明。

    斐蘊上前說著:「聖上是天下之主,畢竟有大義在,而且聖上南征北討,軍功蓋世,現在順應軍心,返回洛陽和關中,就算宇文家想謀反,也無人聽他,只是回路還有一些時日,容他們多活幾日而已。」

    「聖上,自聖上宣佈還都,禁軍士氣大鎮,人人歸心,原被宇文家控制的六萬禁軍,已有多位將領表示服從聖上旨意。」虞世基也自笑著說著。

    「好,朕有十三萬大軍,都是精兵,看李密小兒,敢於擋朕之路?」楊廣冷笑的說著。

    「聖上,何時起軍?」

    「天下已事急,明天就起軍,長安已急,雖然朕已多派使者,旨意關中各郡,說明朕不日回去,要他們守郡,想必一時間關中不會落,但是也要爭取時間,一旦朕回得洛陽,再回長安,看關中,到底是誰的天下!」這句話,說地的確有信心,隋朝在關中經營數十年,楊廣禁軍又是關中之人,一旦回去,說不定關中立刻臣服於他的腳下。

    李閥這時,絕對沒有可能在關中,直面楊廣正統的權威。

    說到這裡,他冷笑淡去,又問著:「楊宣凝那面呢?」

    對這個楊素的孫子,他是又恨又欣賞,對他也產生巨大的恐懼,只是現在,根本無法與之對抗,雖然二方面軍隊差不多,但是實際上,歸心是箭的禁軍,已經不堪在南方作戰了,只有二利才好。

    「聖上,他已經集兵十萬,直逼宣城郡,現在杜伏威和沈法興正聯軍,正在對峙,聖上北上,至少杜伏威和沈法興,不成問題。」見楊廣露出複雜的神色,斐蘊又說著:「只是,為防萬一,臣認為,還是留兵五千在江都,以防不測,聖上有獨孤盛、司馬德勘、薛世雄三位大將,應該足夠了。」

    這是很明顯的道理,北上未必成功,如果全軍出城,那後路也沒有了。

    楊廣當然明白,他若有所思地說著:「斐卿說的是,北上,就不帶宮女和諸妃,文官也大部留下,這城,就由斐卿守之。」

    帶上宮女妃子,那軍隊都會拖累,這時當然不可以,斐蘊早知道他會答應,因此低頭說著:「臣遵旨。」

    而在這時,會稽郡中,楊宣凝正接見大臣。

    「稟告王上,會稽郡中,工部已經發覺了巨大的鐵礦和銅礦,臣已經派專人探察,地確是巨礦。」魯妙子稟告的說著。

    「是啊,現在私鑄成風,以代替舊朝五銖錢,但是此幣質劣,逐形成米、布等日

    格大漲,令人束手無策,雖然暫行絲帛為貨幣,但是推行不易,需要盡量投入一批開元通寶穩定物價。因此銅礦實是大善。」虞綽說著。

    「王上,但是現在人人授田,又抽調大量壯丁為兵,民間實無多少餘力,而開礦造錢,人少極多。楊廣當年曾在武陵等十二個縣內開闢二十多個金場,役民達六十萬,死傷無數,卻只採得五十多兩黃金,廢地百里。採礦之官,變成民之賊,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此時。王上還是不可大興役。」魏征連忙說著。

    楊宣凝聽得眉頭大皺,起身而走,只能說著:「現在把舊朝的五銖錢熔掉改鑄。以彌補銅鐵之不足。」

    說到這裡,他突然之間靈光一閃,說著:「以後我們,可以掠土人為奴。以充開墾,開礦、建築之事。」

    「王上,此事不可吧,當年吳主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但是瘟疫。死者十之七八。只掠數千人而歸。衛溫因此獲罪,可見其難。」魏征再次堅持自己的意見。

    「無妨。寡人可以向海貿商人收購外奴,不勞大軍前往。」楊宣凝說著,見魏征還要說下去,擺了擺手:「寡人先出一筆金試看,成者繼續,不成就止。」

    這其實就是效仿黑奴貿易,不過,這時地官員,可沒有後世那種迂腐的道德觀,都覺得大善,連魏征見他說試看,也就閉口不說。

    「劉卿,軍隊都已經召集上來了嗎?」

    劉子恭謹的說著:「已經召集上來了。」

    「情況怎麼樣?」

    「稟王上,兵務精不務多,臣和兵部諸人,以募兵為主,嚴加選擇,淘汰冗贅,以質取勝。又經過訓練,此十二萬,雖然不敢說天下精兵,也足夠掃平南方了。」劉子翊,今年已經六十九歲了,他經過了陳、隋,現在事唐,早已經沒有多大雄心壯志,只想著再活幾年,趕上開國盛事,也可以封爵裂土,因此作事很是用心。

    「很好,那卿以為,我等應該如何呢?」

    「稟王上,杜伏威受過重創,現在還沒有恢復,不過,他身經百戰,手下精兵不可小看,而沈法興雖世為郡豪強,擁有宗族數千家,兵六萬,但是到底沒有經過戰爭考驗,因此,對付二家聯軍,先破沈法興為上。」劉子翊三朝為將,戰爭經驗豐富,當下就從容地說著,讓在場的人都暗中吃了一驚。

    楊宣凝微笑點頭,還在沉吟,這時,下面侍衛送上一報,像這種會議,有人送上,必是急報,楊宣凝拆開一看,頓時臉色大喜。

    「羅士信已攻下江夏郡,而竟陵響應,守將方澤滔,率二萬軍投靠我軍,再得飛馬牧場五千騎回合,現在羅士信的兵力已達五萬。」

    方澤滔,本來歷史上,他就是竟陵守將,楊廣被殺後,佔了竟陵,不過此人雖然取了一個很霸氣地名字叫「獨霸山莊」,但是實際上不追求劃地稱王,只是守得竟陵,以等明主出現,好歸順其麾下。

    竟陵本是飛馬牧場地糧草提供基地,和之關係密切,因此商秀珣變成了貴妃後,通過影響,又見得楊宣凝聲勢浩大,因此投靠也不足為奇。

    「王上,羅將軍掃平楚地,綽綽有餘,可調五千騎兵過來,正好破得聯軍。」這時,一直閉目養神,不說話地李播說著,自上次受重傷後,他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

    這其實是一個警告和提示,現在羅士信地兵力比例相當大了,不可不防,楊宣凝心內稱許,臉上卻不作出任何表示,只是點頭說著:「也好,方澤滔就歸於羅士信帳下,而騎兵調遣於我處,提升羅士信為正三品宣威大將軍,攻略楚地。」

    楚地,其實就是以前三國時地荊州,荊州一取,就真正恢復了當年吳國全盛時的版圖了,再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力北上。

    想了想,楊宣凝又說著:「杜伏威和輔公佑當年造反,是為兄弟,當時不分君臣,因此現在事實上在軍中形成兩大巨頭,這很明顯會出現嚴重分歧,我們可以考慮這個因素,就算不能策反,也要引得他們生出間隙來。」

    事實上,他認為,杜伏威這樣容易投降,其實和輔公佑的勢大分不開,當然,這個世界也是一樣。只是輔公佑多了一個魔門背景而已。

    「還有,劉卿的意見很對,沈法興自身雖然是魔門的人,但是世為郡豪強,擁有宗族數千家,他的兵力。集有六萬,但是正因為如此,他有二大弱點,一就是兵力從無大戰,第二就是正因為各家出兵,所以軍中號令不一,我方必雷霆一擊,一下子破開大陣,使其大敗而崩潰。因此騎兵和水師,都要調遣,同時攻打吳郡和餘杭郡。將其消滅。」楊宣凝冷笑的說著,在地圖上劃上了線。

    這雖然簡單,其實基本上是無解地戰略戰術。

    此時,整合了巨鯤幫水師、洞庭水師、鄱陽水師。再加上宋閥地水師,水師兵力四萬,可所謂南方最強水師,再加上十萬大軍,召集後近八千騎兵,陸水同時進攻。沈法興就算有通天徹地之能。也只有死路一條。

    事實上。越是高層越是簡單,而複雜的是基層。很簡單,如果一千人攻打一縣城,那縣城本身,周圍鄰縣,縣內大族,還有內部人員等等因素,非常複雜,而到了楊宣凝現在的地步,就算以天下為單位,也不過這幾塊地重要因素,反而非常簡單。

    戰爭是越打越簡單,無論勝負都是如此。

    最複雜的反

    層次地戰術上,太多因素和變數存在了。

    從這個經驗就可以知道,下位者從自己經驗出發,以為國家一大,就非常複雜,其實說複雜是很複雜,但是說簡單也很簡單,關鍵是棋子的規模不一樣了。

    以一人為棋,就算是一個隊正處理五十人地關係,也是非常複雜,但是以一郡為棋,其實來回只有幾路,以一省為棋,天下不過這區區十幾路二十路,而關鍵只有幾路,只要抓住就可。

    因此,上位者和下位者,在個人才能差距上,其實微乎其微,這點不可不知。

    就拿這次的沈法興來說,在計算中,其實就只有幾個因素——杜伏威部、沈法興部為主要因素,而李子通和隋軍為次要因素。

    因此部屬針對起來,其實非常簡單,沒有多少其它的東西。

    「李子通,會有會有變化?」果然,李百藥說著。

    「不會,李子通,現在也不過兵力二萬,而且,他在江都郡,和我們,隔著餘杭和吳郡,你覺得,沈法興敢於把它放到自己老家嗎?再說,就算放了,這點兵力也沒有超過我方的預算,能夠吃下。不過,我相信,一旦李子通得了聖上北上的消息,他的第一注意力,就是攻下空虛地江都,那可是大城,人口眾多,得了,他才有掙扎地本錢,這時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而聯合起來攻打於我方。」劉子解釋地說著,在這時,他才真正露出了久於戰事的老將風采。

    「王上,現在我們只要地時間,長安守不了多少時間了。」李播身為宰相,考慮的問題更在於遠方:「李閥為世家,長安一落,關中就降,只怕只要一年,就可整頓完畢,那時,以關中人口和財富,起兵三十萬綽綽有餘,那時,如果我們還沒有打敗三家,統一南方,那就被動了。」

    「說的也是,天下其實最多分成十塊,李閥如取關中,實是得了其中一塊,而且還是兵力最多,財富最足的一塊,攻打其它版塊,就是水到渠成,泰山壓頂了。」楊宣凝感慨地說著。

    越是到這個時代進行研究,才發覺建立在獲得關中基礎上的李閥,基本上處於不敗之地,關中八百里,肥沃異常,糧食足夠,人口又多,因此隨時可起兵二三十萬,而且可以放心遠征,不用擔心內部問題。

    而原本這時,周圍無論是竇建德、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都沒有能夠佔領一塊,並且進行整合,因此無論兵力上,政治上,經濟上,都遠是不如。

    王世充全盛時,洛陽兵力不滿五萬,而竇建德全盛時,出兵也不過十幾萬,而李閥,動不動就是二三十萬。

    李世民之功,無非就是財大氣粗而已,仔細查看作戰規模和糧食供應,都可以看見,李世民每戰基本上都佔有大量軍事和物資上的優勢,而且還有著壓倒性的政治助力,這還不勝,那李世民,當真是笑掉大牙的庸將了。

    如果說到隋末爭霸中,針對李閥的相對公平地戰爭,那就是還沒有取下關中時,和薛舉地一戰了,其實這時,李世民方面擁兵十五萬,而薛舉所有兵不過十三萬,再加上李閥是世家,職業將門不計其數,又得了長安,而薛舉不過是一個小官出身,可所謂天地地利人和盡在李閥手中。

    但是,就因為佔地優勢不大,沒有絕對優勢來開個燦爛奪目的金手指,真實地歷史上,李世民就因此被打的大敗,而李閥嚇的屁滾尿流,長安震動,如果不是薛舉突然之間「病死」,那關中歸屬,天下的歸屬,就很成疑問了……這已經很清楚的說明了李世民到底有多少本事。

    可是,千古一帝的美名,使人人眼睛瞎了,無需分析就喊著李世民厲害,卻沒有人真正分析每一戰二方面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的對比。

    想到這裡,楊宣凝露出了不屑的神色,這種千古一帝,當真是花架子,嚴格的來說,李世民無論是軍事政治謀略,都只是中人之姿。

    不過,這裡的討論還在繼續:「聖上北上,不知能夠還都不?」

    「聖上現在已集了薛世雄三萬精兵,又是北上還都,軍心可用,因此李密估計是攔不住了,就算攔住,也必元氣大傷,瓦崗軍也就完了,只要聖上北上,那南方大局已定,結果怎麼樣,已經不重要了。」虞綽歎的說著:「那時,就算關中被李閥取下,也是根基不穩,威望不重,瓦崗軍第一選擇,就是我軍,肯定大半必歸於我軍,至於李密個人意見,也不重要。」

    「那洛陽城,就是王世充了,此人畢竟是身經百戰的統帥,就算洛陽變成一座孤城,至少亦可守一年半載。」

    「這樣就看竇建德的發展了,如果竇建德能夠在今年發展迅速,那北方就是李閥、竇建德、還有其它幾個並立的局面,如果竇建德發展不迅速,那我方就可北上了。」

    李播搖頭說著:「這是下策,我方奪取洛陽,也必付出代價,再說,南方整合也需要一定時間,如果倉促北上,沒有辛苦經營,就算戰勝了,也必須面對突厥聯軍,可能又不得不退回南方,把北方讓給胡人,只有經營數年,強兵之後,才能打敗突厥,統一天下,因此目前幾年,坐山觀虎鬥是最好。」

    楊宣凝深知此中關鍵,不過不想繼續說下去了,洒然笑的說:「看來大家都胸有成竹,寡人真是欣慰,這些以前再說,只有取得江都,我們才能統一南方,並且奪取洛陽。」

    諸臣頓時不再辯論,轟然應諾。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