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卒 作品相關 說明
    現在情節發展到唐代的台灣了,偶然起興去找了些台彎的資料來給大家看,台灣,在秦代就有記載,說當地土人不事耕作,追逐鳥獸乃化外蠻夷之地,有傳說徐福曾到過台灣,三國時孫權也曾派人要上島,但卻不知結果如何,後來到了隋朝,楊廣曾三次派兵到台灣島,在島上大肆劫掠殺戮,最後一次派兵1萬5000人(有說1萬2000人的)將台島土人幾乎殺淨,至唐後一直到元末明初,也不知道是為什麼,當權的統治者們都沒有再派兵去過台灣,台灣的土人被隋軍洗劫後以是就在也沒能恢復隋代前的鼎盛時期,後來隨著外來人口的登島,真正的台灣土著幾乎消失了,在後來的甲午戰爭後,台灣被日本強佔,日本人又在島上對原住民進行了一次整體的滅族性大屠殺,我在本書中提到的霧住山,人莫來的險要隘口,就是當時原住土人的居住地,在台灣的南投,現在台灣島上的高山族,其實以不是最古老的台灣土人了.

    最早來到臺灣的歐洲人,即是在明朝造訪中國的葡萄牙人。1545年他們的一艘商船經過臺灣,稱這個島為IlhaFormosa,即是美麗寶島之意,之後在西方的航海圖上流傳開「福爾摩沙」這島嶼的地名。葡萄牙人並沒有在島上設立任何相當於政府實體或是治理的組織。

    =西班牙人=

    1626年西班牙人繼荷蘭人之後由菲律賓北上從台灣東北岸侵入,佔領基隆社寮島(今天的和平島),之後佔領雞籠(今基隆),蛤仔難(今宜蘭),並在滬尾(今淡水)興建聖多明哥城(位於今紅毛城原址)。

    1642年荷蘭人攻下西班牙人佔領的雞籠,趕走西班牙人。

    =荷蘭人=

    荷蘭人在1624年佔領澎湖與臺灣南部,並且在台南建了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及布羅比殿奢城(今稱為赤崁樓),以「全荷蘭特設東印度公司」的企業體方式有系統的統治並殖民臺灣。約此同時的臺灣今嘉義、雲林一帶則是由鄭芝龍為首的漢人所盤據。原住民除了在今台中大甲一帶,另有部落散居各地。臺灣一度成西班牙人,荷蘭人,原住民和漢人的割據局面。

    宗教方面,荷蘭人將基督教傳至島上,使平埔族信奉,傳教士並將原住民語言用羅馬字文字化,印製聖經,書寫文字契約。他們知道漢人有自己的信仰,並沒有向漢人傳教。

    台灣在當時是日本,中國,東南亞與歐洲貿易的重要樞紐,並且向日本輸出砂糖與鹿皮。荷蘭人大量鼓勵原住民獵鹿以輸出牟利,造成台灣梅花鹿的數量大量減少。牛首次由荷蘭人自中國大陸以及印度引進台灣。

    荷人在台期間,有1628年日人濱田彌兵衛事件,有漢人郭懷一率眾在1652年起義,事敗身亡。1635年與1636年分別發生麻豆事件與蕭瓏事件兩次大型原住民反抗活動.

    1662年荷蘭人被鄭成功驅離臺灣,結束38年的統治。

    =鄭成功南明時期=

    中國大陸的明朝在1644年崇禎皇帝自盡後,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先後擁福王,唐王為帝,終不敵清兵,鄭芝龍於1646年不顧鄭成功反對降清,後遭幽禁.鄭成功轉戰各地,桂王封為延平郡王,然終究徒勞無功,最後只能固守金門廈門兩島.因而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從澎湖攻入台南安平,1662年將荷蘭人驅逐至東南亞。同年南明永曆帝死於雲南。鄭將台灣改成東都,安平一帶稱承天府,北設天興縣,南設萬年縣,並在澎湖島設安撫司,以軍隊在各地屯田.鄭成功於1662年5月病逝後由兒子鄭經接任,陳永華輔佐。鄭氏在台灣致力於開發並建立制度,然而由於長期致力於與清朝的作戰,施政苛酷.鄭經死後,因繼承政權而內鬥,後由十二歲的次子鄭克塽繼位.鄭氏台灣被降將施琅打敗,鄭克塽於1683年投降,臺灣於1684年4月收歸康熙皇帝版圖。

    清朝治理時期

    清朝消滅鄭氏政權後,對於接下來應該放棄或佔領台灣產生爭議,後康熙皇帝採納施琅建議,繼續佔領台灣.

    1684年4月,台灣(時為台灣府)正式納入中國版圖,隸屬福建省,下設台灣縣,鳳山縣與諸羅縣。清朝政府對於台灣的建設卻是極為消極的,目的只在避免台灣再度成為盜匪與反抗者的根據地.清朝在台駐軍皆由大陸調派,每三年調動一次,以防軍隊造反.清朝政府更將十幾萬台灣居民強制遣返大陸原籍,又對大陸人民移民台灣嚴格限制,禁止攜帶家眷,移民只好與平埔族女子通婚,因而有所謂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說法.1874年日本藉口牡丹社事件對台灣出兵,清朝因此驚覺,派欽差沈葆楨來台積極經營.沈在台灣重新整理不良制度,開煤礦,辦郵政.後有丁日昌繼續經營.其後台灣又在中法戰爭中遭到法軍攻擊,清朝派遣劉銘傳來台.在1885年正式在臺灣設省,台灣在1891年有了中國第一條關辦客運鐵路,南北普設電報可通福州,設立郵政與新式學堂,台北城的街頭亮起了路燈.

    台灣在清朝的治理下,有許多的反抗運動,有所謂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的說法,民風剽悍.武裝起義或騷擾事件當中,一七二一年的朱一貴之亂(國號永和)、一七八六年的林爽文之亂、以及一八六二年的戴潮春之亂,被稱為清朝統治下台灣的三大「叛亂案」。

    台灣人民互相也經常發生大規模的械鬥,移民依照其原籍分成泉州,漳州,客家等派系,彼此常因水利或其他問題發生嚴重的衝突.

    隨著清朝末年列強的侵略,台灣的淡水,安平,打狗等港口因此得以和各國貿易,重新回到國際貿易的舞台.

    1895年中日第一次戰爭失敗,李鴻章在日本馬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與遼東半島。

    台灣民主國

    滿清政府在馬關條約中割讓台灣,事前卻完全將台灣官民蒙在鼓裡,真可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原本希冀能靠英法等國的介入而阻止台灣落入日人手中,但最後終究失敗.丘逢甲代表台灣人民,表示拒絕割讓的決心.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發佈「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二十四日將宣言譯成外國語送至各國駐台領事館,二十五日舉行獨立典禮。唐景崧被推為台灣民主國的總統同時制定藍地黃虎的「黃虎旗」為國旗、刻有「民主國寶印」文字的國璽、以及建年號為「永清」。台灣第一富豪林維源,雖被推為國會議長,但堅辭不肯,捐獻銀一百萬兩給民主國後,獨立慶典的第二天就潛逃至廈門。唐景崧被迫就任總統,兩週後趁機捲款逃回中國大陸.急就章的台灣民主國像一場鬧劇般的快速崩潰.

    日本海軍上將樺山資紀授命為台灣總督,會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一起接收台灣.中國代表李經芳﹝李鴻章之子﹞不敢在台灣土地上交接,只好在三貂角外海舉行儀式.日軍在台灣軍隊的反抗下仍然由澳底登陸,佔領基隆.滿清的湘勇與廣勇在日軍登陸後到處放火搶劫,毫無軍紀.鹿港人辜顯榮受台北士紳及外國商人之託,前往基隆,要求日本軍儘速進入台北城,並親自擔任嚮導引日軍入城.

    然而日軍向台灣南部推進時,卻遇到台灣人激烈而悲壯的反抗,只好不斷派兵.現代化的大批日軍一共花了五個月才鎮壓住的台灣人民,台灣人據說有一萬四千人死亡,日軍戰死278人,每個日本兵的命平均是用五十條台灣人命換來的.諷刺的是,日軍來台病死者遠多於戰死者,約有四十倍之多,惡劣的衛生環境讓日軍付出慘痛的代價.

    日本治理時期

    早期的台灣總督都是武將,為台灣各地蓬勃的游擊活動而疲於奔命,樺山資紀、桂太郎、乃木希典這三任總督的任期都不長.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任期長達八年,但實際治理台灣的是民政長官後籐新平.後籐加強了台灣的保甲與警察制度,用嚴格的手段對付抗日活動.醫師出身的後籐新平自命以生物學的原理治理殖民地,其著名的治台三策:台灣人的弱點是貪財,怕死,好面子,用高壓與懷柔的兩面手法將台灣的游擊活動完全彌平.日人在台灣建立了詳細的戶政與地政檔案,在金融,教育,農田水利,交通,醫療衛生,水電基礎建設上也確有建樹.

    日本政府佔領台灣之初發佈法律第六十三號(簡稱六三法),授權台灣總督頒布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台灣總督皆為將領,在台權力極大,猶如劃地為王。由於日本的政局變化,1918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因為日本的政治變化而改為同化政策.

    1914年林獻堂奔走成立台灣同化會,以「由內地人﹝日本人﹞與台灣人共同組織,相互敦睦交際,促進同化以回應一視同仁的皇猷。」為宗旨,追求台灣人與日本人的地位平等,成立不久即被勒令解散.台灣人在日人積極的教化下,對於台灣人自身的前途產生自覺.有台灣議會運動等活動如火如荼展開.1921年蔣渭水成立「台灣文化協會」於台北,藉著台灣文化活動喚醒台灣人的覺醒,啟蒙台灣人意識、增進知識、對政治關心,尤其是喚起對日本殖民地統治批判.

    蔣渭水於1927年成立台灣民眾黨。

    隨著中日關係的惡化,1936年台灣總督又由將領海軍上將小林躋造擔任,其政策包含台灣人的「皇民化」、台灣產業的「工業化」、使台灣成為進出東南亞基地的「南進基地化」.諸如廢止報紙的漢文欄,推行使用日語,撤廢寺廟偶像,強制神社參拜,禁止台灣風俗習慣儀式,改日本姓名等等破壞台灣文化的政策接暗連三展開。為了戰爭的需要,台灣除了原有的農業與輕工業之外,還得發展重工業以供應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戰爭需要.台灣人也必須以軍夫,軍屬,志願軍,義勇軍等身份成為日本兵到前線作戰.

    中華民國領台時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根據開羅宣言宣佈將臺灣、澎湖、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主權歸還中國。中華民國政府在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市中山堂,接受日本受降。至今在台灣還留下了很多日據時代的遺老遺少,對小日本存有莫名的情節,以至於甘當腳盆的棋子,讓真正的自己人(不含日軍孽種李登輝等雜種)被小日本都算計到幾百年後了。鼓動台灣「獨立」引發中美大戰,兩敗俱傷,一舉削弱日本兩大強敵;順便借刀殺人,把台灣島內當真積極上戰場去「保衛台灣」的傻瓜們除個差不多,剩下來的都是心知肚明「台獨」把戲真目的的「二鬼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