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異史 正文 第三章 烈火鳳凰 第六十六節
    皇帝確實被箭射中了,而且傷得很重,兩支箭分別插在了他的左肩和右肋,幸虧刺客所用的是一種手弩,勁道較小,離得又不是很近,所以才沒有立時致命。不過,縱然是這樣,皇帝仍是流了不少血,而且當場昏迷,直到第二天早上仍是神志不清,連話也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與皇帝一起中箭的還有一名抬御輦的太監和兩名大臣,他們的傷勢比皇帝輕,並無性命之憂。

    當時事發突然,眾人又都忙著救治皇帝,再加上刺客行兇後立刻逃走,所以並未當場捉住刺客,僅在附近找到五張手弩,看起來刺客至少是五人,其中有三支箭射偏了,若非如此,恐怕皇帝當場就會死去。

    由於皇帝是在黃得功大營外中的箭,所以黃得功實在是脫不了干係,在眾人的詰責和猜疑下,黃得功自知理虧,當即閉營不出,只是派出兵丁滿城捉拿刺客。

    皇帝遇刺以後,剛剛有些明朗的形勢頓時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所有的人都在猜測幕後的真兇,而那些文官更是將主要的懷疑目標對準了前來勤王的諸軍將,一時之間,各種猜測紛起,小道消息滿天飛,若非因為城內處於軍事管制之下,百姓們對此事還幾乎一無所知的話,恐怕南京城內又要謠言四起了。

    作為文官名義上的首領,史可法一直處於焦慮之中,他既擔心皇帝的安危,又急切的想搞清楚此事的真相,他的心中隱隱的覺得此事一定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作為應急手段的一種,史可法召集了所有文官,與他們共同商議對策。

    眾人商議來商議去,卻仍是一籌莫展,對於他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還不是找出真兇,而是如何救治皇帝,若是皇帝真的就此升天而去的話,整個明朝就可能迅速陷入更大的混亂之中。

    一名大夫剛剛退出皇帝的臥室,史可法立刻迎上去問道:「皇上的傷可好些了?」

    大戰之後,原侍奉於皇宮中的御醫大多不知去向,這些為皇帝治傷的大夫都是從城中各藥鋪找來的坐堂大夫,雖然他們中不乏醫術高超之人,但面對如此重的傷勢,仍是束手無策,況且當他們得知傷者是大明朝當今天子之後,就更是畏首畏尾,不敢嘗試大膽一點兒的治療手段。

    這名大夫顯然也毫無辦法,他歎了口氣,道:「小人行醫數十年,雖曾救治過一些受了刀箭之傷的人,但如此重的傷小人還是第一次見到。皇上的傷口有兩處,一處位於肩胛一側,這個地方並無大礙,只要將養些日子就沒事了,麻煩就麻煩在右肋的那支箭上,那支箭插的較深,而且在挪動皇上身子的時候,箭桿兒碰斷了,箭頭深嵌在肉裡,無法取出。根據從肩胛上拔下來的那支箭來看,箭頭上有倒刺,小人曾試著用薄竹片夾著輕輕拔了拔,但卻發現那箭的箭頭好像卡在了肋骨上,根本拔不動。若是硬將其拔下來,則皇上的傷勢可能更重,但若不拔,則箭頭留在體內越久,其所發的創毒就越烈,這樣一來,皇上的傷勢還是難以好轉。所以,現在小人很是為難,特前來向大人問策,看大人如何決斷。」

    大夫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把包袱扔給了史可法等人,將責任也推了回去。

    史可法等人一聽這話,個個緊皺眉頭,要知道,這皇帝的龍體可是金貴的很,越是在這種時候,做臣子的越是不能輕易表態,萬一皇帝真有個三長兩短,那還不是往自己脖子上套繩子嗎?所以眾人均是閉口不言,齊刷刷的將眼光盯在了史可法身上。

    史可法當然知道同僚們打得什麼主意,但他卻不敢做主,他輕聲沉吟道:「可惜宮中沒有太妃等皇上的長輩,否則此事就較易辦了!」

    那大夫見眾人沉默不語,知道是自己的恐嚇計策起了作用,為了盡早使自己擺脫這個救治天子的重擔,他趕緊加上一句:「其實也並非全無辦法,要想把斷了的箭頭拔出來,可以用刀將皇上傷口附近的肉割開,然後一點一點的將箭頭挖出來,而且一邊割一邊要用針線將傷口附近的瘡口縫起來,以免流血過多。不過現在皇上龍體虛弱,若這樣拔箭頭的話,恐怕……。小人之所以前來向大人問策,是因為小人醫術有限,沒有華佗那樣的本事,即使讓小人來拔,小人也不敢動刀,恐怕還需另請高明。」

    「什麼?」一聽大夫這樣說,所有人都愣住了。

    史可法問道:「你是說若想把箭拔出來,還必須先將皇上身上的肉割開?」

    「正是!」大夫面色如常的答道。

    「那樣一來,流的血豈不是更多了嗎?」張慎言有些緊張。

    大夫道:「所以要一邊割一邊縫,將所有傷口都縫起來,不使其繼續流血。」

    「這……這……這……」張慎言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史可法心中一陣驚慌,但他臉上仍是毫無表情,他向那大夫說道:「你進去繼續守著皇上,看看其他大夫還有什麼計策沒有。」

    待那大夫轉身走進皇帝臥室,張慎言「撲通」一聲跪倒,老淚縱橫,連道:「蒼天啊!你不公啊!」

    史可法趕緊拉起張慎言,道:「張大人切莫如此,萬一讓其他人知道,恐會引起諸多猜測,於大局不利。」

    史可法沉吟片刻,道:「事已至此,做臣子的不能不有所準備,我這就派人去將朝臣召集起來,共同商議此事。」

    「卡」的一聲輕響,林清華將手中的一截樹枝折斷。

    莫不計伸手將林清華扔在桌上的半截樹枝拿起,放在手中把弄著,口中卻道:「此事會是誰幹的呢?誰會想刺殺皇帝呢?」

    林清華將手中的另外半截樹枝也扔給莫不計,說道:「依我看,誰都有可能。不過,這還要看誰能從這件事上得到最大的好處,可能得到的好處越大,那麼他的嫌疑就越大。」

    「莫非是黃得功?」莫不計喃喃道,「皇帝是在他的大營外遇刺的,而刺客顯然對那裡的地形很熟悉,而且他們對於皇帝出來的時機把握的也很準確,若不是黃得功,那誰能弄得這麼清楚呢?」他閉上眼睛,仔細的想了想,隨即又搖了搖頭,把自己的這個懷疑給排除了,「若真是他,恐怕他就是個十足的笨蛋,可我怎麼也看不出來他是個笨蛋,所以幕後主使不可能是他。」

    林清華道:「我也覺得不可能是黃得功,以他的為人,不可能把把柄落在別人的手裡,除非他瘋了,或者是傻了。」

    莫不計將手中的兩截樹枝折成更多節,用它們擺出了個卦,他仔細的研究了半天,忽然說道:「從卦上來看,皇帝是半凶半吉,其中凶者在東方,吉者在西方,只是這卦象太模糊,一時半會兒還弄不明白,而且看起來好像是個死卦,沒法繼續解下去了。」

    林清華低下頭來,看著莫不計擺的那個卦,沒好氣的說道:「這種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沒意思!」

    莫不計道:「侯爺此言詫矣!我這卦象可不是一般的算命先生用來騙人的玩意兒,這可是我花了十年心血弄出來的一套新的卜卦之法,其脫胎於易經,又糅合了佛道兩家之長,既可算天地之象,又可測人世之情,所謂鬼神莫測,講得大概就是我的這種卜卦之法了!」

    林清華伸出手去,將莫不計擺出的卦推亂,道:「現在你再看看,這卦上又說什麼了?」

    莫不計還真的看了起來,看了片刻,他抬起頭,疑惑的說道:「咦!侯爺這輕輕一推,怎麼又把此卦給推活了?」

    林清華很想聽聽他到底怎麼吹,所以故做好奇的問道:「哦?我這麼厲害?你說說看。」

    莫不計指著桌子上的卦象,說道:「侯爺請看,此卦本來是東方西方互不相讓、勢成水火的,可現在經你的手一推,卦象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東勢金象疲弱,而西勢火象崛起,這火克金之勢已成,可見此次皇帝還是有可能轉危為安的,不過……」

    「不過什麼?」林清華追問道。

    莫不計將眉毛一擠,臉一皺,說道:「不過這卦象上還說,在南邊還有一水象,這水克火,可見前途仍是十分的迷茫,只是現在這水象勢頹,好像還欠一助力。」

    林清華對於莫不計講的這些東西一點兒也不信,他懶洋洋的說道:「那依你這樣說,豈不是我救了皇帝?可是眼下我既不會醫術,也不會起死回生的本領,你叫我怎麼救他?」

    「這個……」莫不計顯然也無法解釋這個問題,正當他陷入迷茫之中的時候,帳外一名衛兵進帳稟報,說帳外有一女子求見林清華。

    「女子?」林清華心中升起個問號,「莫非是萍兒她們去而復返?」他不敢耽擱,立刻迎出帳去。

    出了帳,卻見帳外果然立著一名女子,此人身材嬌小,瓜子臉,丹鳳眼,看似若不經風,但眼神中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堅毅。

    林清華立刻愣住了,不為別的,只因為他是認識這女子的,此女不是別人,卻正是那秦淮八艷之中的李香君。

    不待林清華開口,那李香君卻先跪下了,她一邊用手帕擦拭著眼角的淚水,一邊哭道:「香君求侯爺救我家官人一命!」

    林清華趕忙搶上一步,扶起李香君,正茫然間,忽聞身後的莫不計輕輕咳了兩聲,方才反應過來自己的舉止有些鹵莽,遂趕緊放開手,也輕咳兩聲,說道:「香君小姐為何這樣說呢?候兄不過是暫時被囚禁,還談不上有人要殺他吧?」

    李香君道:「侯爺莫非還不知道?」

    林清華有些迷惑,問道:「知道什麼?」

    李香君歎了口氣,道:「看來侯爺真的不知道。原本事情確如侯爺講的那樣,我家官人暫時並無性命之憂,但自從昨夜皇帝遇刺後,情形就大變了,那張慎言……」

    林清華打斷她的話,問道:「你怎麼知道皇帝遇刺的?」

    李香君道:「我家官人為官很有些日子,官場上的朋友還是有一些的,香君就是聽官人的一位好友說的,但請恕香君不能說出他的名字。」

    林清華道:「這我理解。你快說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侯兄遇上什麼凶險之事了?」

    李香君道:「我家官人要與數百名潞王的官員一同問斬了!」

    「什麼?」林清華與莫不計同時一驚,林清華忙追問道:「你再說一遍,仔細說一遍!」

    李香君道:「今日中午時分,奴家正在屋中與婆婆商議如何搭救官人,卻聽有人傳來消息,說官人要與其他人一同問斬。奴家大驚之下追問,方知原來是因為皇帝遇刺,危在旦夕,而那張慎言等人為了洩憤,便要加害那些被俘的潞王官員。奴家彷徨無計之時,幸得官人的朋友指點,得知侯爺就在此處,奴家心想侯爺與我家官人好歹也曾共事一場,況且交情非淺,所以奴家就冒冒失失的趕來了,若有衝撞之處,還望侯爺莫怪。」說到這裡,她已是泣不成聲,大有梨花帶雨之勢。

    聞聽至此,林清華與莫不計對望一眼,他們都有些驚詫。在林清華看來,張慎言是東林黨的代表人物,而侯方域、方以智、冒襄、陳貞慧等人均為復社中人,按說他們應該互相提攜才是,可現在卻是如同仇敵,看來在政治上確實沒有什麼永遠的朋友。

    林清華安定心思,問道:「現在他們人在何處?」

    李香君道:「已經押往朝陽門外,只等朝廷下令,就要開刀問斬。」

    林清華不敢耽擱,向莫不計吩咐幾句,令他速速前往順天府,隨後他親自率領一個營的鎮虜軍趕往朝陽門,試圖阻止行刑。當趕到朝陽門外時,他才舒了口氣,因為那些所謂的潞王黨羽還好好的跪在城牆根兒下,行刑還未開始。

    林清華找到監刑的一名刑部司員,向他詢問情況。

    那司員見是威毅侯前來,也不趕怠慢,當下一五一十的將事情的詳細經過講了出來。原來,張慎言見皇帝傷勢極重,很可能因此不治,所以遷怒於他人,認為是潞王一夥兒造成了現在這不可收拾的局面,故而擅自做主,跳開沐天波,命刑部派人從黃得功大營中將潞王黨羽全部提出,押往城外,只等皇帝歸天就開刀問斬。

    事情既已清楚,想到李香君那哀怨的眼神與梨花帶雨的模樣,再想起自己與侯方域等人的交情,林清華覺得自己不能見死不救,他對那司員說道:「這些人沒有經過會審,也無判斬的公文,不合朝廷規制,暫停行刑。」

    司員道:「可是下官是奉了張慎言張大人的命令,況且史閣部與諸位大人都沒有異議……」

    林清華打斷他的話,說道:「你不用說了,我的命令就是暫停行刑!」他將手一揮,召來鎮虜軍的營長,命令道:「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准行刑,否則你就開槍!」

    那營長當即指揮部隊圍住法場,刀出鞘,槍上膛,將劊子手趕出法場。那刑部帶來維持秩序的兵丁自然也不肯退讓,雙方箭拔弩張,一時之間法場之上殺氣騰騰。

    那司員見林清華不肯退讓,彷徨無計之下,只好派人回順天府去向張慎言等人稟報。

    雙方就這麼對峙著,人人手心都捏著一把汗。林清華悄悄吩咐一名士兵到軍營去,再調兩個營前來,以便加強己方實力,以防萬一。

    援兵未到,史可法卻先一步趕來,他騎著一匹馬奔進法場,馬還未停穩,他即跳下馬來,跑到林清華身前,道:「史某來遲一步,險些耽誤大事!」

    林清華道:「史閣部,昨日朝堂上不是已有成議了嗎,凡潞王黨羽皆需交黔國公審理,未審明之前,一律暫押大營之中。但今天卻突然將他們拉出來處死,這可壞了規制啊!」

    史可法將林清華拉到一邊,歉然道:「威毅侯莫怪。此事實在是太突然了!」他押低聲音,說道:「皇上遇刺以後,傷勢不但不見減輕,反而更加重了,如今已是昏迷不醒,所以眾臣才會著急,急怒攻心之下,張大人便認為潞王黨羽一案事應從權,應立即將所有黨羽處死,以免夜長夢多。」

    林清華道:「夜長夢多?豈有此理!今日一早我就聽說那潞王咽喉中刀,已經死於亂軍之中,元兇已斃,黨羽能有什麼作為?何來夜長夢多之說?況且這麼多人,誰是黨羽,誰人無辜,你我等人怎能說得清楚?此事依我看,是那張慎言等人發了瘋!不過,我就不明白了,史閣部可是明白人,你怎麼也同意這麼干呢?」

    史可法道:「當時史某也是彷徨無策了,心中慌亂至極,以至於未能思慮萬全。剛才莫師爺奉侯爺之令前去找我,當時我就覺得自己有些鹵莽了,當刑部的人也回去稟報這裡所發生的事時,我就更著急了,便急匆匆趕來,所幸來得還算及時。」

    林清華道:「那,現在這些人該怎麼處理?」

    史可法道:「我趕來時已與諸位大人商議了,這些人還是先押回順天府大牢,待審明之後再行處罰。」他頓了一頓,又道:「威毅侯最好也與我一同返回順天府衙門,因為有要事與諸位相商。」

    史可法口中所說的「要事」看起來確實非常重要,因為大臣們正準備商議立儲君之事。按說這立儲之事是皇帝的家務,是輪不到大臣門來管的,但現在皇帝處於深度昏迷中,不能言語,而且他又未大婚,更沒有子嗣,所以大臣們也只好越俎代庖了。

    明朝皇位的繼承最講究的就是血統,按照血統來看,同崇禎皇帝朱由檢最親的是他的祖父明神宗的子孫,即福、瑞、惠、桂四藩王,其中原封漢中的瑞王朱常浩在李自成入陝西後就逃到了重慶,後來張獻忠軍攻克重慶,常浩全家被殺。另外一個有資格的是福王,但他也已死,所以,目前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只剩下兩個人,一個是惠王朱常潤,另一個則是桂王朱由榔。

    按照輩分,惠王朱常潤與潞王平輩,比桂王朱由榔高了一輩,所以看起來似乎他更合適一些。但事實上,群臣對於擁立何人為儲君仍是爭執不下,有人認為應立輩分大的,所以惠王朱常潤最合適,但另一些人則認為與其立輩分大的,倒不如立桂王朱由榔,因為他與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平輩,而朱由檢是繼承了其兄朱由校的皇位而當的皇帝,按照兄終弟及的方式,由桂王朱由榔來繼承皇位再好不過。

    眾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一時之間,順天府衙門的大堂就像是菜場一樣熱鬧,看著這些吵來爭去的群臣,林清華終於再一次感受到了明朝黨爭、政爭的厲害。作為一個外來人,林清華是不會主動介入這種毫無意義的爭吵之中的,他只是靜靜的站在堂下,觀察著眾人的表情,等候著事態的發展。

    「威毅侯,你來說說看,誰為儲君最為合適?」黔國公沐天波的聲音傳來,將林清華也拖下了這趟混水之中。

    林清華想了想,道:「依我之見,誰來當儲君都一樣,只要他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那就行!」他望著黔國公那張通紅的臉,說道:「黔國公那裡不是有太祖皇帝留下的密詔嗎?那上面說以黔國公為主官,所以這事黔國公的話最有用。」

    他將這個皮球又踢了回去,將眾人的目光又牽回了沐天波身上。

    沐天波心中竊喜,當下不動聲色的沉吟道:「這個嘛……,依老夫之見,當以桂王最合適。當年桂王逃出那反賊張獻忠之手後,避難廣西梧州,老夫前來南京勤王之時,曾聽說桂王人品甚好,這天子以德不以才,所以老夫以為若立桂王,則若假以時日,其必為一代堯、舜之君。」

    史可法聞聽此言,有些奇怪,他問道:「可下官卻聽說那桂王自幼失學,全未讀書,卻不知是真是假。」

    沐天波道:「桂王雖然才學不高,但人品甚好,這就夠了,要不然朝廷要我等這些臣子幹什麼?我等還不是以才學輔佐天子嗎?天子以仁立天下,臣子以才輔天子,這才是聖人之道啊!」

    一直站著默不做聲的鄭森終於開口了,他道:「我以為如今形勢微妙,立君一事似乎不宜久拖不決,還是應盡早決斷。」

    沐天波斜眼瞧著鄭森,問道:「那依你看,立誰為好?」

    鄭森道:「依我看,立儲君當以離南京最近者為先,所以唐王最為合適,他現正就藩於杭州,若是快的話,一日就可趕到南京,也免得時日遷延,不利朝政。」

    「一派胡言!」沐天波怒目圓睜,瞪著鄭森,咆哮道:「唐王雖是皇家苗裔,但其血親甚遠,根本就不能與桂王、惠王相爭!」

    「黔國公此言詫矣!」一人走出來,為鄭森解圍,卻是那被陳子豪救出牢房的黃道周,現在他的臉上已經完全沒有了那種菜色,他走到沐天波面前,說道:「如今形勢危急,皇上傷勢毫無好轉跡象,而國不可一日無君,若是立那桂王,別的不說,他人在梧州,從那裡趕到南京,沒有一兩個月恐怕是趕不到的,而這南京畿輔重地,怎可將皇位空缺?況且唐藩原封地為南陽,此處乃光武中興之地,當年劉秀從這裡發兵,終於復漢家之業。如今天下殘破,以今揆古,易世同符,所以立唐王甚好。方才黔國公說的好,『以德不以才』,老夫以為此言放在唐王身上甚為妥帖,唐王雖出生於王府,卻從小就飽經患難,知道民間疾苦,將心比心,老夫以為立唐王最好。」

    史可法顯然不同意黃道周的話,不過他對於就近立儲還是很讚賞的,他說道:「那惠王現正就藩於嘉興,嘉興離南京也不算遠,最多數日路程,況且他與皇上血親較近,不如……」

    張慎言聽到這裡,再也忍耐不住了,他走出來說道:「諸位怎麼只商議立儲之事,卻全然忘記了救治皇上之事?如今皇上雖然傷勢甚重,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救治的可能,諸位不如多議一下延請良醫之事吧!」

    史可法歎道:「這件事當真難辦之極!大夫已經說的很清楚,若想救治皇上,則必須割肉取箭,但天子九五至尊,身繫社稷,我等臣工如何有這個膽量同意?」

    張慎言道:「那……那難道我等就坐在這裡眼睜睜看著皇上駕……駕崩?」

    大堂之中頓時安靜下來,眾人都緊閉嘴唇,生怕說錯一個字就會後悔莫及。

    林清華見眾人都不說話,當下也不開口。雖然他也想保持沉默,但卻不料張慎言逼了上來。張慎言走到林清華身邊,說道:「剛才威毅侯阻止行刑,那麼威毅侯一定有什麼妙計讓皇上脫險吧?」

    林清華只好開口,他說道:「我是武將,只知道打仗,眼下我雖然心急如焚,但實在是毫無主意,張大人為朝廷出力甚久,應該比我想的辦法好得多!」

    張慎言道:「你沒有主意?那萬一皇上出了事,誰來承擔責任?」

    林清華道:「所以你就不想承擔?所以你就讓我來承擔?難道朝廷的俸祿是白給你的?難道你是個吃閒飯的?」

    聽著林清華連珠炮似的發問,張慎言有些招架不住了,他覺得自己就好像是一個捅了馬蜂窩的人,而現在那群馬蜂已經飛過來了。他下意識的後退幾步,正想反駁,卻怎麼也找不到合適的言辭,整個人站在那裡,傻愣愣的望著林清華。

    林清華見好就收,說道:「不如這樣,我們雙管齊下,一邊立儲,一邊找人救治皇上。」

    「還要加緊捕拿刺客!」張慎言好不容易找到說辭,便連忙說了出來,他皺了皺眉頭,接著說道:「立儲之事……」

    黔國公沐天波走到眾人面前,說道:「當立桂王。」

    鄭森與黃道周齊道:「當立唐王!」

    史可法小聲道:「惠王也不錯……」

    污濁不堪的空氣,臭氣熏天的牢房,污水四溢的地面,構成了一幅順天府牢房的全部畫面。

    牢房還是那些牢房,衙役也還是那些衙役,只是關在牢房裡面的犯人不同了。在這些犯人中,有不少是第二次被關在這裡了,而且其中一些人居然仍舊能在牢房的牆壁上找到自己數月之前親手寫下的明志詩。

    「唉……」一聲輕歎,侯方域伸出手去,試圖將牆壁上的那首詩抹去。那首詩是他被潞王關進牢房後的當天寫的,他在詩裡痛罵潞王謀朝篡位的大逆不道之舉,同時還表白了自己決不投降的心志,當時的這首詩還引來同牢房的人的讚揚,其中就有那張慎言。

    侯方域用力在牆壁上擦了半天,但那詩是他用一個碎磚角寫上去的,字跡深嵌在牆壁上,根本就擦不掉。他只得放棄了這個愚蠢的舉動,垂頭喪氣的靠著牆壁坐了下來。

    「為了香君我認了!」侯方域在心裡暗暗想著。本來他是不願意投降潞王的,但後來潞王以他們這些官員的家眷來要挾他們,逼他們就範,由於擔心李香君的安全,再加上已有一些人陸續投降,侯方域只好與同僚一起投降潞王,全然將自己所寫的那首明志詩拋到了九霄雲外。

    「唉!世事難料啊!」冒襄的歎息聲引起了周圍諸人的共鳴,頓時,這間牢房裡充滿了男人們的歎息聲,而且還夾雜著一些哭聲,不大一會兒的工夫,所有的牢房裡都傳出了哭聲,將堂堂順天府的監獄變成了哀鴻之地。不過,在這片哀鴻聲中,仍夾雜著一些人大聲讀詩唱曲的聲音,那是從少數已經癲狂了的官員們的口中發出來的。

    侯方域站起來,走到冒襄身邊蹲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辟疆兄,真想不到,你居然也被認定是潞王黨羽。」

    冒襄苦笑一聲,道:「早知如此,我也不會讓家人四處送禮通關節了,我也和別人一樣,老老實實的呆在牢房裡,等著勤王軍來救了!唉,真是可惜啊,可惜我家的那個祖傳的紫金屏風了!多好的東西啊,居然落入了阮大鋮這個狗賊的手裡!」

    侯方域歉然道:「是我害了你,早知道我就不急著到處找門路了!那個紫金屏風說起來還是我親自送給阮大鋮手下的師爺的呢。」

    冒襄道:「這也怨不得你,當時勤王軍攻城甚猛,家人生怕潞王狗急跳牆加害於我,所以才會去找你的,卻不料我逃過了潞王那一劫,卻沒逃過這一劫!唉……」說完,他連連搖頭。

    侯方域皺著眉頭,說道:「卻不知為何朝廷會改變主意?昨天不是還說要分別審明後再行處置嗎?怎麼今天又要將我們一起處決?」

    「哈哈哈!難道你們還不明白嗎?一朝天子一朝臣,凡是不與天子同心者一律殺無赦!」阮大鋮的聲音從旁邊的一間牢房裡傳了出來。

    冒襄聞言大怒,衝到牢房邊,向著關著阮大鋮的那間牢房喊道:「你個小人!無恥小人!若不是你們這群小人搬弄是非,跟著潞王謀反,我們這些人能遭無妄之災嗎?」

    他的這句話顯然又引起了一陣共鳴,頓時,整個監獄到處都是痛罵聲和斥責聲,牢房中除了「子曰」、「詩雲」之外,又多了許多市井名句,一時之間好不熱鬧。

    「嘩啦,嘩啦」的聲音傳來,將侯方域與冒襄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只見關押他們的這個牢房的牢門被打開了,幾個衙役站在門口,其中一人高聲喊道:「侯方域!侯方域!誰是侯方域?」

    侯方域站起來,抱拳道:「在下就是侯方域,不知幾位差官有何吩咐?」

    那衙役道:「你就是侯方域?想不到你小子艷福不淺啊!快出來吧,有個人要見你!」

    侯方域心中一喜,知道來人極有可能是李香君,忙整了整衣袖,跟著那些衙役走出牢房。

    侯方域想不通的是,為什麼別人的家眷不許探監,而李香君卻可以,猶豫再三,他終於向身邊的一個衙役問道:「請問這位差官大哥,為何別人不許探監,而我的家人卻可以?」

    那衙役「嘿嘿」冷笑幾聲,道:「你小子不知是修了幾世的福氣,娶了個美貌的娘子不說,居然還結識了威毅侯。告訴你吧,此次若非是威毅侯親自前來,我們才懶得搭理你呢!」

    侯方域現在才知道原來又是林清華幫了他一把,他對林清華更是感激,所以當他看見站在一間廂房門口的林清華時,已經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林清華當然知道他現在的心情,他拍了拍侯方域的肩膀,說道:「不必說客氣話,我們倆誰跟誰?你快進去吧,香君小姐已經等你很久了!」他微微一笑,用手推開房門,將侯方域推了進去,隨後又將房門關上。

    林清華知道侯方域兩口子有很多知心話要說,所以他在關好門後知趣的走開,坐到了天井中的一個石凳上,靜靜的等候。現在他的心裡已經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了,只有幫助別人夫妻團聚才能讓他感到一絲快慰。自從當官以來,他日夜所見所聞的都是爾虞我詐的官場鬼蜮伎倆,今天張三殺王二麻子,明天李四又陷害張三,總之是混亂不堪。

    「人在官場飄,哪能不挨刀啊!」林清華暗暗搖頭。由於昨天的立儲一事沒有定下來,所以眾人還在爭吵,而且皇帝的傷勢也更加嚴重了,不僅昏迷不醒,更讓眾人擔心的是,皇帝發起了高燒,呼吸困難,看樣子傷口已經嚴重感染了,但由於眾人都不敢做主拔箭,所以那個箭頭仍然插在皇帝的身上,連動一下身子都不行。

    昨天晚上,林清華已經得到可靠消息,不僅潞王死於亂軍之中,而且他的心腹倪光興也死了,高起潛也被黃得功一刀殺死,可以說,潞王的勢力已經土崩瓦解,不復存在。但讓林清華感到困惑的是,那小高太監卻仍然杳無音信,雖經數日搜捕,但卻仍無法知道他是死是活,藏身何處。

    還有一個讓林清華憂慮的是,那左夢庚投降以後,並未按照事先的約定將其部隊撤出城外,仍是據守於城北一帶,始終沒有絲毫撤軍的意思。本來勤王軍應該將其攆出城去的,但由於這幾日來勤王軍各方為了立儲一事而爭吵不休,無暇顧及左夢庚,所以他仍是過得逍遙自在,他部下的那些士兵也三天兩頭跑出來惹事生非,挑動其他部隊哄搶百姓財物,當鎮虜軍和陳子龍部下趕來制止時,他們又會挑唆雙方的敵對情緒,讓他們之間的成見越來越深。

    為了加強城內秩序,盡快安定民心,陳子龍與林清華聯合發佈了一道命令,宣佈從今天起,沒有黃得功、李成棟、林清華、沐天波等人的手令而私自外出的士兵,一經抓獲立即處斬。此令一出,雖然眾兵丁老實了一些,但仍有些不怕死的出來鬧事,好在他們人數不多,彈壓幾次就消弭了。

    想到這裡,林清華忽然從腰間摸出一把短槍,拿在手上端詳起來。這支槍是鎮虜軍的一支巡邏隊從一群亂兵中收繳上來的,卻被前來清點亂兵的林清華發現,他仔細詢問那名持槍的亂兵,當那名亂兵得到林清華赦免他的許諾後,他才將此槍的來歷講清楚,原來此槍是他衝入皇宮中後從一名潞王的禁軍士兵手中繳獲的,而且據他講,潞王的禁軍士兵中有很多人都裝備著這種槍。

    此槍與林清華在揚州城圍剿刺客時所繳的那些短槍一模一樣,都是一種縮短了的德雷澤擊針槍,為先進的後裝槍。為了證實這名士兵所講的話,林清華特意跑到黃得功那裡看了看,果然發現了很多這樣的槍,看來潞王的部下確實裝備了不少這種槍。

    當又一次看到這種槍後,林清華心中的隱憂再次被提了起來,他總是覺得有什麼不對頭的地方,但又想不起來到底是哪裡不對頭。為了弄清楚此槍的來歷,他審問了一些被俘的潞王士兵,但從他們的嘴裡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得知這種槍所配的子彈很少,而且槍的數量也不多。

    「咯吱」一聲,廂房的門再次被打開,年久失修的門發出難聽的噪音,將林清華的思緒打斷。林清華看見侯方域走出屋子,於是他從石凳上站起來,走到侯方域身後。

    侯方域正一邊拭淚一邊與李香君道別,而李香君也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兩人又抱頭痛哭了一陣,方才分開,李香君由兩名丫鬟陪同一步一回頭的走了,而侯方域則被兩名衙役押著往牢房裡走,他也是一步一回頭,滿連的戚容。

    林清華靠近侯方域,揮開那兩名衙役,安慰侯方域道:「沒事的,你只是迫不得已才向潞王投降,應該沒什麼關係,最多判你個流放什麼的,到時候我派人送你,要是你放心不下香君小姐,那就把她也帶上。」

    侯方域歎了口氣,道:「侯爺不必瞞我了!我已經知道皇上遇刺的事了,香君已經全都告訴我了。看來我們這些人這次可真是凶多吉少了!」

    林清華默然,從那些大臣們的反應來看,如果皇帝真的死了,那麼還真是難說朝廷會怎麼處置他們這些所謂的潞王黨羽,從明朝對待叛逆的一貫手段來看,就是將這些人全家殺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說不定還要誅九族、十族!作為一名手握重兵的將領,林清華知道自己的份量,要是自己決意要救出侯方域等人,那也不算太困難,帶上他們回西平寨就行了,但這樣一來,自己無疑就等於與整個明朝的官僚系統為敵,甚至可能被他們視為敵人。何去何從,看來自己還得好好的權衡一番,畢竟自己的實力還不算太強,羽翼也不算豐滿。

    林清華將侯方域一直送入牢房,盡量安慰他,說自己一定會想盡辦法將他們幾人救出。林清華很念舊,那些與自己有過交往的人他都要去安慰一番,以至於整個監獄裡頓時又熱鬧起來。

    就在這片刻的工夫,皇帝遇刺重傷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監獄,於是哭的人哭得更響了,癲狂的人變得也越癲狂了,偌大一座監獄像極了林清華在電視上見過的瘋人院。

    林清華安慰冒襄道:「不要緊的,現在朝廷正在商議立儲的事,根據慣例,新君登基是要大赦天下的。」

    冒襄抹了把眼淚,說道:「看來侯爺對於大明律法並不十分熟悉,要知道,這謀反和謀逆可是十惡之罪,凡十惡之罪遇赦不赦,看來我等是死定了!」

    「啊——啊——啊——」幾聲怪叫將林清華嚇了一跳,他尋聲望去,卻見旁邊一間牢房中一個人正衝到牢門邊,林清華不認得此人,便問冒襄:「這是誰?怎麼這麼快就瘋了?」

    「我沒瘋!我沒瘋!」不待冒襄說話,那人就急著將手伸出牢門,向林清華叫道:「你是威毅侯吧?你快去稟報皇上,啊……不,是稟報朝廷,阮大鋮有一計可救皇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