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問小將嚴氏得三策別穎川呂濤下荊州
六月底,呂濤接到呂布的來信,說明了在荊州的發展和佈局,以及如今他在忙碌些什麼,希望呂濤能盡快前往荊州,協助他治理內政,好讓他徹底擺脫煩惱的內政,進而專心投入到軍隊建設中。呂濤拿著信笑了,呂布畢竟是呂布,天生是個軍人,並不是說他完全沒有內政才華,只是他總是不喜歡那些令他頭大的繁瑣的內政工作,當年在并州作丁原主簿時,雖然也做得很好,並受到丁原的器重,但他更喜歡的是躍馬馳騁的鐵血生活,如今自己做了主公,不得不去做一些內政方面的工作,但他仍然希望自己這個「天才」兒童的兒子能夠代替自己,好讓自己回到軍營。
令呂濤比較煩惱的是,隨呂布的信一起的還有他母親嚴氏的信。嚴氏的信中透露了不少信息,她向呂濤發了牢騷,說呂布新納蔡瑁妹妹蔡氏為妾,那蔡氏年輕貌美,呂布很是寵幸,近段時間頗疏離嚴氏,讓嚴氏很是鬧心,她希望呂濤能夠盡快前往荊州,幫她出些主意。
蔡瑁?!呂濤內心掠過一線殺機,希望你不要和演義中的那個蔡瑁一樣!
蔡瑁在水軍方面確實有些才華,但是史載此人頗慕權柄,有些貪心。呂濤思考良久,決定還是暫且放下,等回去再處理,不管怎麼說,現在他妹妹都是自己家裡的一員了,給他點提示,希望他能自己警醒,不然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他呂濤,絕對不允許任何人打亂他的計劃,決不允許任何人成為他改變歷史的障礙,誰成為絆腳石,他將毫不猶豫地抹殺!這是呂濤這一次來穎州最大的收穫。
唉,老爹啊,你在給你兒子添麻煩啊!呂濤心下感歎,他清楚地知道呂布,呂布確實是個好色之徒,這原本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問題是,歷史上模糊地記載呂布喜歡分享他部屬們的老婆,這可能是最後他部下們一個兩個不斷背叛他的重大原因。如今有了呂濤,情況才不至於那麼惡劣。呂濤不斷的用新事物牽引呂布的好奇心,千方百計將王越趙雲留下來讓好武的呂布將更多的心思投入到武學之中,還不斷地用拐彎抹角的方式勸諫呂布,這才使得呂布不至於將眼光放到偶爾會見面的那些部屬的老婆身上。
必須讓老爹的心思安放在軍隊和家裡的後院上,他可以多弄幾個侍妾,但決不能發生給部下戴綠帽的事情!呂濤心下思量,自己這老爹是個標準的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的傢伙,自己應該怎麼去幫他組織一個讓她永遠不會覺得失去新鮮感的「後宮」呢?這是一個問題!
足足考慮了一個晚上,呂濤才鬆了一口氣,一邊給嚴氏回信一邊低聲咒罵:「太陽的,幸虧老子好歹是二十一世紀的紈褲子弟!」在給嚴氏的回信中,呂濤給嚴氏仔細分析了呂布的性格和個性,強調呂布是個貪圖新鮮和刺激的人,就像一隻小鳥,他可能會在任何一顆樹上停留,但很快他就會飛走,永遠不貪戀,但他同時又是一個對自己家人十分負責而且十分信任的人,對家人他甚至看得比自己還要重要,對於這樣的人,要綁住他的心,那就必須不斷地給他新鮮和刺激,呂濤給嚴氏獻了三條計策:一,忘記自己的年齡,不斷變換身份,要讓呂布覺得,嚴氏能夠給予他母親般的慈愛、女兒般的依賴、情人般的激情;二,不能嫉妒,要妥善地處理好與呂布的側室、侍妾們的關係,讓她們覺得你是一個如此好的大姐同時又是如此不能違抗的大姐,讓呂布知道如果沒有嚴氏他的後院將一團糟;三,不干涉呂布的日常工作,要讓他覺得一旦回到家裡,就能夠忘記一切煩惱。
嚴氏是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呂濤相信她能夠很好地理解並能夠將這些做得很好,即便只是做到第一點,那她也能將呂布的感情牢牢地控制住。人是感情的動物,一個男人,他需要不同的感情支撐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愛情、親情、友情等等,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種感情又可以細分為不同的分支,比如親情又有夫妻之間、母子之間、父子之間、父女之間、兄弟之間等等等等,一個能夠同時給予男人母親的母愛、情人的激情、妻子的關愛、女兒的依賴等感覺的女人,會讓這男人覺得這女人是再完美不過的女人,那麼他將很難很難離開這個女人,因為這些都是他精神世界、感情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述,女同胞們可以一試。)
這個世界時真正的男人主宰的世界,女人從來只是作為男人的附屬品而存在,她們的依靠就只有丈夫和兒子,否則她們的世界將崩塌,因此呂濤多少能夠理解嚴氏的感受,也能理解呂布的「花心」。記得《三國誌》上記載,呂布貌似給屬下們戴了大大的綠帽子,曹操就曾為此諷刺過呂布,然而不管什麼說,呂布終究還是十分維護自己的家人,最終敗亡之前,陳宮曾經給他出過計策,他也認為可行,可惜最終因為嚴氏的一席話而放棄了方案。這固然說明呂布耳根子軟,其實也說明他十分信任並且看重自己的家人,甚至於可以陷自己於絕境!這遠比那個大耳賊將老婆當爛衣服一樣隨便亂丟,將兒子當成工具一樣隨便就摔要好得多,相信就算他呂濤是劉大耳的兒子的話,也一樣被摔傻……
寫好了給呂布和嚴氏的回信,呂濤將之交給前來送信的信使,交代要盡快帶回襄陽。自己也捉摸著是時候去襄陽了。
自別過周瑜,呂濤收拾情懷,飛馬前往穎川。在穎川書院,聽說呂濤到來的士子們紛紛前來「拜會」。要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話說得還真有道理,呂濤在洛陽闖下赫赫名聲,那些不管年輕還是年老的士人,雖不得不承認他的文章寫得好,但還是心有不服,因此呂濤一到穎川,一大圈人就前仆後繼地來和呂濤辯論。呂濤什麼人啊,也不客氣,乾脆就弄了個論壇當他的擂主,一個接一個地辯論,相對那些士人們因為脫離底層生活而顯示出來的空洞和理想化,呂濤不斷用切合實際的言論不住的讓眾多士人啞口無言。眾人不得不歎服,尤其是呂濤用偉人名言「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而改編的「不察,不足道!」,以及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改編而成的「踐,理之繩也!」,這兩句偶爾說出的話,經過呂濤一番論證,頓時被引為經典,人們不得不感歎,「古有甘羅十二為相,今有呂濤十二為師」。眾多士人也不管呂濤年紀,成為呂濤的擁護者,甚至甘願在呂濤面前執弟子禮,還用「達者為師」和呂濤新《師說》中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樣的話來作為理由,令呂濤感歎古人作學問的態度真誠的同時不免有些臉紅。
日復一日地辯論,使得呂濤頗有些鬱悶,國人的壞毛病就是多有陷於空談的泥沼。
既然決定盡快前往襄陽,呂濤決定最後一次演講,希望借此次演講,能讓更多的人才跟著他前往荊州,並努力種下實踐的種子。
這天天朗氣清,呂濤吃過朝食(早餐。漢末三國時期的農業生產力已有了較大的發展,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人還實行兩餐制外,一般都是一日三餐的了,但吃的時間和現代有所不同。第一餐為朝食,也就是早食。一般在天色微明以後;第二餐為晝食,在上下午交替之時;第三餐為飧食,在下午3——5時。),隨即叫趙雲王越眾人準備行囊,以便趕往襄陽。
穎川書院的學子們是比較自由的,學習的方式多是探討討論法,大家互相交流心得,這樣的方式很有利於調動學習積極性,因此學子們很快就集中到書院中來,由於這段時間呂濤的精彩表現,也吸引了一些不是學子的士人們來到,對這些,穎川書院一律歡迎。
呂濤見人來得差不多了,於是往那他建議弄出來的講台上一站,準備發話。
眾士子還以為呂濤又要和誰辯論,於是都靜了下來,集中到呂濤前邊,百十個士子,頓時將呂濤前邊的空地站滿。
呂濤禮一禮,朗聲道:「濤自五月南來穎川,承諸公厚愛,多有教誨,濤不勝惶恐。然筵席烏有不散,今需一別,心實不捨。此去山河重重,不知再會何期,諸公珍重!」按下眾人的挽留,深深一禮,呂濤接著道,「離別在即,濤內有萬言,外則與無論次。或有數語,可為諸公言之。自桓靈以降,天下紛亂,百姓流離,民生水火,濤雖幼稚,亦於心難安,乃探求救治之道,然濤愚甚,世人皆以濤幼稚卑鄙,使每每碰壁,爾來五年矣。然濤每常自勉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人之在世,七十古稀,向使窮濤之一生,能得三二道理,足矣!至家父代牧,濤實欣喜,自謂或能行使一二。今家父來書,屬之荊州,濤敢不從命欣悅。此去,當以踐為繩,深入民間以查民之情,或能得之,乃知胸中韜略,是否救治之道。」又一禮,引誘道,「濤在荊州,當日也不忘諸公教誨,試行諸公之道。諸公或有所想,而不能行之,可至荊州,濤豈不助以鼎立!濤欲於荊州張揚文學,無論儒道法墨,皆可傳揚辯論,諸公有心,可往視之。濤在荊州,日夜翹首引頸以望諸公。」頓了一陣,歎一扣氣,傷感地說道,「臨別贈言,不勝唏噓,語不成調,諸公諒,濤去矣,勿念!」和眾人一一辭別,眾人不捨,圍在他身邊送他上路。
呂濤記憶力十分優秀,在場百十人都能一一記住他相關信息甚至愛好怪癖,一場送別下來,呂濤針對這些士人的個性愛好精心編了一些話,使得他自己都感動得掉了眼淚,眾士人更是感動莫名,很多當即決定不日將前往荊州投靠呂濤,以成就一番事業。
直到午後時分,呂濤才最終離別的穎川士子,打馬直赴襄陽。
這一次穎川之行,呂濤收穫豐富,不但成功地贏得他最看重的穎川荀家、陳家的,而且更得到了眾多士子的擁戴。另外一個巨大的手獲就是取得了龐大的名聲,這為他疑惑徵召人才將起著莫大的作用。荀家最年輕的一代荀彧和原本打算前往洛陽的荀攸和陳家新一代陳紀陳群父子將在不長時間內前往襄陽,還有其他眾多士子也表示將會前往。這樣的人才貯備,相信未來的路會容易走些。
曹操,不好意思了,你如今還在董卓那裡陽奉陰違,這些人才那就先給我吧!呂濤如是想,不滿十三的他,如今已經徹底地融入了這個世界。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迷茫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黃巾之論爆發,才徹底地清醒過來,認識到自己是真的來到這個亂世,而不是一個夢而已。於是他開始試圖改變這個歷史,他一個七歲的小孩,千方百計地慫恿呂布參與了平息黃巾之亂的戰爭,撈下了一定的資本,然後又拚命開始聚攏人才,趙雲王越於是被他幼稚的翅膀扇動的微風吹送到呂布身邊。雖然有著這樣的成績,但他每常不感歎自己為什麼不早生幾年,或者乾脆變成呂布,那樣的話就可以到處跑著收小弟,不至於現在這麼遺憾地想像著他欣賞的張飛跟著劉大耳……直到遇上周瑜,直到穎川之行,呂濤終於不再鬱悶,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翅膀已經漸漸地硬了,那被翅膀扇動的風,也越來越大了,他相信,最終,他的翅膀將掀起巨大的海嘯,將這歷史的車輪徹底地扭轉一個方向!
漢末,正是歷史上的一個低溫時期,即使在夏季的太陽下,也並不是很熱。陽翟前往荊州南陽宛城的路上,呂濤在前,趙雲王越跟上,破軍十二騎在後,另外的破軍六騎前後左右飛馬察看。一行人不遲不緩地向著荊州南下,午後金色的陽光下,那些剽悍的身影,不住地跳躍著,跳躍著……
(修改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