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希望與自然
回到領主府邸之後,李智並未立即趕赴北方的黑森林,而是拿出了疊稿紙,這段時間,經過在天地洪流幻境中讀書和思考,他對希望和自然的理念已經有了草稿,此時準備先核心意義寫出來,再進行修改。這幾天琳娜將所有少年都再次挑選出來,不再執著於感知,只是要求專注和冥想,果然效果好了很多,一次居然挑選出百多位少年來,琳娜的巫師班也準備正是開班。
這一回,巫師班不再教授其他各類巫術,只教授冥想方法,如何冥想,如何更好的冥想,如何更好的專注,然後就是相關的理念,這些理念是李智對自己領悟道的闡述,更好的傳播,也會使得他直接獲取更大的力量,一切對此理念的認同,都會使他有所收穫,一切只因他是開道者,一切居於此道之下,根源都在於他,而非天地了,這是屬於他的體系。
單純的神道之路,有數種力量的獲取途徑,一是使自身之道,使自己的理念深入人心,認同之人越多,人道自然集中的力量就越龐大,但是這道並非僅僅靠宣傳得來,宣傳的美好只能得到一時的認同,不去行道就不能長久,理念的深入人心是在理念推廣和實踐取得相應效果中才能得到長久的認同成為真理。明神道,行神道,於人道之中獲取功德,這是第一個途徑。
昔日恐懼之王迪亞波羅在人間四處製造殺戮和恐懼,使得整個世界都認同他是恐懼之王,他那時候收穫的力量是無比巨大的,只是他的理念如果建立在破壞之上,將所有人都殺光了呢?人道都不存在了,他這個恐懼化身就沒什麼意義了,也會隨之衰亡,似這種扎根在人心上的神靈,沒有了人如何存在呢?
似他這種不明恐懼真義的魔王,破壞性的傳播他的「道」,最終只會導致自己的毀滅,其實恐懼的真義如何是他人的畏懼呢?恐懼的真義在於威嚇那些走上歪路之人,使他們走上正軌,不敢走偏,這一點,迪亞波羅和幾位兄弟起初沒有意識到,至於後來是否意識到不得而知,不過他們卻在他們的老對手天使身上學到了一種新的方法。
後來他便改變了做法,不再如同先前那樣宣揚恐懼,而是以強大的力量威嚇人們信仰,通過定期舉行儀式,虔誠跪拜奉獻信仰,他以收割者的姿態存在,此時菲尼克斯統治區域內建立的信仰就是如此而來。這便是神道另一種力量獲取方法,所謂塔拉夏巫師法咒,又或者李智在主世界推行的諸多法咒都是類似。還有一種就是種道法,種道法實際上是介於上面兩種方法之間。
李智希望與自然都並非單純的神道,除了神道力量的獲取,推行過程中還有天地自然的功德饋贈。「希望的定義,希望是夢想,希望是看到夢想,並走在夢想的路上。」李智落筆寫道。「單純的夢想,不可能實現,只是妄想,看到夢想,卻不能走在通往的夢想,又或永遠在夢想道路上停止不能向前,那是絕望。」
「希望是變化中存在,沒有變化,就沒有希望,有變化就有希望,沒有變化就是絕望。」李智繼續寫下去:「無論是世界還是生靈,他們都希望更好,希望就是更好的變化,變化的更好。自然,就是整個天地以及天地中的一切,天地、動物、植物,一切生靈,自然的道路是要讓整個世界充滿希望,向著更好方向進行變化。」這便是基礎理念,也是希望與自由之道,然後是由道演法,德魯伊的道法由此而生。
「德魯伊巫師自然之路的三條道路都是為了使整個自然向更好的方向進行變化。其中一條道路在於自由,代表的是存在於天地中每一個個體,他們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們的根源存在於自然,但是他們都有其獨立的意志,這個獨立,就是自由,這是變化系野性之心的自由之路,無論是自然還是自然中的個體,他們都有獨立的意志,無數獨立而不同的意志,延伸出整個自然無窮變化。」
「第二條道路在於清理和淨化,一切阻礙自然自由和向更好的方向變化發展的生物都是自然之敵,召喚自然盟友進行清理和淨化,這就是召喚系自然之心的道路。第三條道路是天地自然的憤怒,自然的怒火引發天譴的力量,是自然的警告,也將是自然毀滅一切的怒火,這是就是元素系天譴之心的道路。」
寫下基本的理論和德魯伊巫師三條自然道路的本質,李智又開始以此為擴展,一條條的將其細化,自下午一直寫到天黑,直到琳娜打發百麗兒過來喊他吃飯才停下,他的手速極快,一個下午就寫了幾十張信紙。「初稿就差不多了,晚上再到幻境之中仔細的斟酌修改。」李智將稿紙收回空間。
領主府邸的客廳裡,豐盛的晚餐已經擺在橢圓長桌桌上,只等著李智這個主人過來才好開餐,此時瑪瑟夫已經搬了出去,領主府邸裡住的除了韋德和鐵狼近衛以及一些僕役就再無其他人,開飯的時候,如非主人挽留賜宴,其他人都是沒有機會在場。
此時琳娜以及四個侍女,早已經在一旁站立等候,阿里斯雖然是鐵狼近衛,但是身為高階巫師,今天李智特地邀請他來就餐,是以示禮遇。見李智過來,幾人這才按照規矩落座,百麗兒和幾位侍女在一旁服侍,捧著葡萄酒為三人一一斟滿,侍女吃飯的時候服侍,她們的飲食通常是在主人吃過離場之後。
「阿里斯這段時間過的還習慣吧。」李智上座之後淡淡的問道。「回大人的話,這裡的生活可比逃亡時期安逸多了,雖說領地只是在建立時期,但是生活已經很好了,而且這裡充滿朝氣和希望,很有一種讓人為之去奮鬥和守護的感覺,這是我們從未體會過的。」
第三十六章希望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