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天激烈爭吵,眼看著馬拉尼的華人越來越少,西班牙人最終還是下達了禁止華人移開馬拉尼的決定,這個決定讓馬尼拉的華人大嘩,更是下定離開馬拉尼的決心,只是面對港口荷槍實彈把守的西班牙軍隊,才不得不停止了遷移。
作出這個決定後,西班牙人頗為忐忑,生怕大明派人過來查問,只是還沒有等到大明朝廷來人,西班牙人就不得撤銷這個決定,重新開放港口,並制定出優惠政策吸引華商前來交易。
馬尼拉禁開華人離開的消息傳出之後,原本許多與西班牙人有生意來往的華商大為驚駭,不敢再與馬拉尼有來往,這個時期,整個南洋除了西夷人外,有能力出海的只有華人,沒有了華商,馬拉尼的港口一下子成了死港,除了偶有西班牙本國和英法數國船隻外,再也見不到其他船隻的身影。
從禁止華人離開到重新開放,半年的時間裡馬拉尼這個西班牙人在東方最重要的港口繁華一去不復返,雖然在馬拉尼禁止華人離開政策解禁後還是有華商貪圖高額的利潤前往馬拉尼與西班牙人交易,可是馬拉尼的華人卻由數萬人下降到僅僅數千人。
沒有華人的工作,西班人原本優渥的生活變得處處不便,只好將更多的工作交給當地土著,只是土著的懶惰與華人的勤勞形成鮮明的對比,往往一個華人能完成的工作,數個土著也不一定能完成,只能交給更多的土著來完成,而更多的土著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亂,馬拉尼由原本一個乾淨的城市向髒亂差發展,讓西班牙人苦惱萬分。
而大明在南洋的發展可謂是一日千里,從弘光七年第一批移民後,此後十年間,大明總共向南洋移民四百餘萬人,其中澳洲二百餘萬,南洋二百餘萬,僅婆羅洲移民就達一百餘萬之巨,將這個大島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弘光十七年,連續十年的移民,江南人口下降到九千萬左右,而北方人口則由二千萬上升到四千萬左右,北方人口大為充實,朝廷暫停了北方的移民,而大明東海艦隊已經探索到了美洲大陸,只是美洲大陸相隔太遠,大明尚無能力大規模移民,朝廷移民的重點全盤轉向南洋。
弘光八年,皇帝應百官所請,前往泰山封禪,封禪歸來後,百官各有擢升,奉祿再增加五成,至此,經過數年加奉之後,官員的奉祿已經增加了數倍,其縣令的薪俸為三百二十五兩,為太祖時期七倍有餘。大明兩京十三省官員數萬餘人,吏員數十萬,奉祿開支每年高達四千餘萬兩,養兵費用亦達四千餘萬兩,兩項合計達歲入七成。
就在百官都為自己擢升和加奉歡欣鼓舞時,皇帝同時下旨,表示自己封禪時應天感應,當善待百姓,實行全國減租減息,規定田租不得超地三成五,利率不得超過三成,並廢除原本士紳免稅政策,實行官紳一體納糧。
經過移民,江南地租由原先的七成下降到六成,離三成五無疑還有很大差距;而大明戶部銀行的存在雖然降低了大明整體利率水平,可是對於民間小額借貸衝擊幾乎沒有,民間借貸的年利率一直高居不下;官紳免稅更是大明實施了數百年的國策,正是借助這一政策,大量農戶托避土紳名下,使全國納糧耕地愈來愈少,最終朝廷財政崩潰。
這幾條旨意一下達,馬上引起士紳激烈反彈,不少官員紛紛上折此舉與民爭利,理應廢除,皇帝不為所動,接連罷免近百名言辭激烈官員,朝堂受挫後,士紳的反抗不得不轉為民間,煸動士子遊行示威,鼓動商人罷市,印刷小報,直接攻擊皇帝本人……大有讓全國混亂之勢。
針對士紳種種舉動,朝廷早有準備,嚴查張貼各種小報之人,對於商人罷市加征高額罰款。為安撫士子,朝廷加大教育投入,朝廷歲入一成投入教育,弘光八年合計投入一千一百六十餘萬兩銀子,全國新建三千餘所官學,新增教師三萬餘人,普通教師年奉九十兩,有秀才功名者增加到一百二十兩,舉人功名者二百兩,此舉大大緩解士子和朝廷的對抗,全國混亂在數月後扼制,幾起士紳的叛亂也迅速被軍隊平定。
弘光九年,官紳一體納糧後,朝廷田賦收入激增,由原先二千餘萬兩一下子增長到七千餘萬兩,超過商稅、關稅,重新成為第一稅種,朝廷歲入一萬萬五千四百餘萬兩,為安撫官員,官員奉祿再次提升二成,新增的五千萬兩田賦中,將近一千萬兩成為官員福利。
這一千萬兩銀子砸下去,原本因為利益受損而心懷不滿的官員情緒得到緩解,不少出身貧苦的官員雖然不會大聲叫好,對朝廷的政策卻更加擁護,大明算是割掉了身上的毒瘤,開始輕裝前進。
朝廷財政富餘後,首先投入的是河工和道路的建設,將以前征發徭役統統改為募工,弘光十年,朝廷投入河工和道路整修的銀子達到三千五百萬兩,除將黃河加固外,整修道路近萬里,數百萬募工受惠,原本底層的百姓第一次有了餘錢,民間對於皇帝的崇拜大為加強,凡聽到有人對皇帝抵毀,百姓自發痛打之後,扭送官府。
弘光十二年,由大明軍器局劃分出來的皇家科技院院長宋應星向皇帝匯報,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科技院製出實用的蒸汽機,皇帝大喜,帶領百官親往科技院觀看,當蒸汽機的轟鳴響起時,數名大明官員由於驚嚇過度,跌倒在地,其餘官員也大為震動。
第一次的蒸汽機轉換率不足百分之二,這個效率雖然不能讓人滿意,可是還是可以運用在許多地方,如開礦、紡織、煉鋼等等,皇帝下令封賞負責蒸汽機研發的宋應星為博侯,另外封爵的尚有五人,宋應星成為除軍功外封侯的第一人。
到弘光十七年時,大明蒸汽機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效率由不足百分之二提升到百分之十二,足足提升六倍:初速由三十轉/分提高到三百轉/分,提高十倍:功率由二馬力提高到數千馬力,提高千倍。
蒸汽機發展如此之快,這其中自然少不了皇帝的親自指點,為了解決密閉問題,皇帝下令讓鄭成功領著艦隊到南美跑了一場,收集數船橡膠並帶回數萬株橡膠幼苗,栽種在海南和南洋兩地。
蒸汽機發展到此可以說已經極為成熟,皇家科技院在皇帝的指點下開始研製火車和試制由蒸汽機帶動的鐵甲船,然而就在大明開始向蒸汽時代轉進時,南洋爆發了與西方殖民者的海戰。
面對大明在南洋的步步進逼,西班牙和荷蘭兩國退無可退,經過數年搓合,兩國在南洋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大明艦隊。
這次海戰西、荷兩國蓄謀已久,大明卻是倉促應戰,誰也沒有想到兩國在大明剛往南洋移民時不戰,而在大明已有三百萬餘移民(二百萬新移民,一百餘萬早期移民)時挑起戰事,因此大明吃虧頗大,總共三十餘艘戰艦被擊沉,其中包括兩艘裝有七十二門大炮的一級戰艦,五艘裝有四十八大炮的二級戰艦,十二艘裝有三十六門大炮的三極戰艘,十四艘小型戰艦,損失火炮七百餘門,人員五千餘人。兩國還襲擊了大明的一支移民船隊,總共三萬餘人的移民被兩國海軍送入冰冷的海水,最終只有不到千人獲救。
消息傳到國內,引起大明上下的怒火,大明當即宣佈與兩國交戰,將兩國商人驅逐出國。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大明擁有三支艦隊,分為南洋艦隊、東海艦隊、北海艦隊、擁有一級戰艦二十四艘、二級戰艦五十六艘、三極戰艦一百二十艘,各類輔助艘只近千艘,火炮萬門,人員十餘萬。
反觀西、荷兩國,即使兩國聯合,人員也不過一萬五千餘人,火炮不足兩千門,戰艦只有五十餘艘,兩者力量無疑相差懸殊,即使初期偷襲取勝,力量的對比也沒有發生根本轉變,得知西荷兩國與大明發生海戰,英、法、葡等國雖然希望兩國能取得勝利,卻知道兩國取得勝利的希望渺茫,第一時間宣佈中立,並向大明積極接觸,爭取將西、荷兩國原先的貿易額轉到自己手中。
英、法等國落井下石的行為引起西、荷兩國的憤怒,只是兩國卻無可奈何,當務之急是要戰敗大明,至少也要逼得大明停戰求和,否則一旦戰敗,兩國只得讓出南洋,兩國並沒有消極等待大明艦隊的報復,而是主動出擊,想通過騷擾大明海岸來逼大明屈服。
弘光十七年八月十二日,雙方艦隊在東沙群島附近相遇,西、荷兩國戰艦全軍出動,其中一級戰艦四艘、二級戰艘八艘、三極戰艦十一艘、武裝商船三十二艘、合計人員一萬五千五百餘人,火炮一千七百門。
而大明艦隊因為時間的關係並沒有全部集中,只包括剩餘的南洋艦隊和一部份東海艦隊,合計一級戰艦九艘、二級戰艦十五艘、三極戰艦三十六艘、小型戰艘四十三艘、火炮三千一百二十門,人員二萬七千餘人。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