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面對濟爾哈朗和眾大臣敦請移駕的聲音,裡面的不肯吭一聲,濟爾哈朗抬頭看了看天色,臉色著急起來,向布木布泰道:「太后娘娘,皇上不肯移駕,如今只有強請,還請太后娘娘恕奴才無禮」
布木布泰無奈的歎了一口氣:「莊親王,只要不傷到皇上,無奈你做什麼,家都不怪就是。」
「太后放心,皇上是天子,奴才又如何敢傷到皇上。」濟爾哈朗應道,直接走到御書房門前,向裡面高聲喊道:「皇上,奴才得罪了。」
說完,「砰。」的一聲,濟爾哈朗雙手用力一推,卡嚓,御書房的門栓已經斷為兩截,房門頓時趟開,濟爾哈朗徑直走了去。
外面的滿汗大臣都是一片愕然,心中卻是佩服起來,莊親王到底是莊親王,可惜……
後面的可惜自是因為濟爾哈朗要鎮守京城的緣故,大家的看法都差不多,莊親王這番很難活命,也許正是如此,莊親王才會這麼大膽。
「你……」小皇帝指著濟爾哈朗不出話來,他同樣沒想到自己御書房的大門竟然會被人撞開。
「皇上,奴才無了,還請皇上移駕。」濟爾哈朗跪了下去,口氣卻不容置疑。
布木布泰也邁步走了進來,嘴唇:動:「福臨,別鬧了,隨額娘走吧。」
看到布木布泰,順治仿如鬥敗地公雞,自己一心要學大明皇帝死守京城,也好在史書上留一個忠烈之名,沒想到在額娘眼中,依然只是胡鬧,他心中對多爾更是怒火萬丈,若非多爾袞無能,他又何必如喪家之犬的離開京城。
「好吧。母后。福臨跟你回草原。莊親王。好守著京城。即使是守不住。也不要放火破壞。這紫禁城仍是漢人數百年心血地結晶。朕即是滿人皇帝。也是漢人皇帝。將來朕地子孫還要回來。繼續住在這裡。」
濟爾朗愣了爾袞給他地命令中。如果京城守不住時可以縱火大焚。寧願將京城燒成白地也要留給明軍。不過。口頭答應卻是無妨:「臣遵旨。」
最後撫摸了一下自己地書案。順治才戀戀不捨地道:「母后。走吧。」
將皇太后和順治送走後。濟爾哈朗鬆了一口氣。隨後幾天。整個內城。除了留守地清兵外。滿人二十多萬老幼走得一乾二淨。
外城一座巨大地宅院前。停滿了各式各樣地轎子。門口。不時有官員出。單是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這家院子地主人身份不簡單。大門匾額上。刻著「馮府。」兩個大
這是大學士馮的宅院,馮是州人,明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此人歷經三朝,屢次起伏,每一次罷官多因貪污被人彈劾,只是罷官不久,他都能抱上一條粗腿重回朝中,官復原職,天啟五年時,已是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天啟六年四月,進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只是因其貪賄太甚,為同是魏黨的崔呈秀所嫉,於同年六月初二日免官回籍閒住。
不過,馮卻是因禍得福,不到二年時間,魏忠賢就倒台,作為魏黨重要成員,馮雖然受到連累,卻逃過一命,只論杖徒,贖為民,在崇禎年,馮又累次謀取復官,只是崇禎深恨魏黨,都被否決,不過馮仗著以前貪污地家財雄厚,大筆銀錢花下去,他的名聲卻是越來越大,順治元年,多爾袞聽到馮的名聲,親筆手書徵召馮,恢復其大學士職銜。
壓了十幾年沒有做官,重新成為大學士,馮頓時欣喜若狂,毫不猶豫接受了多爾袞的徵召,又向多爾袞舉薦了一大批相熟地官員,應當說馮還是有才能的,他先是入清廷內院協理機務,不久就因為工作出色授弘文院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後數次出典會試,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與洪承疇一起疏請恢復明朝票擬舊制,又組織議定郊社、宗廟樂章,只是馮貪腐的本質沒有變,屢次受言官彈劾,多爾袞卻沒有對其懲處,可見對馮的重視。
這幾天,京城氣氛太過詭異,自皇父攝政王帶著大軍回京後,只在朝堂上露了一面就重新領著大軍出城,而隨後小皇帝宣佈休朝,整個內城全部封鎖,百官無法見到皇帝,也不知道內城的情況,自然難免人心惶惶,都出來打探息,大學士馮府上就成為選。
不過,馮雖然貴為弘文院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比起其他人的消息也多不到那
內城隨便一個旗人士兵就可以攔住馮地道路,若是恐怕他這個大學士的小命人家也沒有放在眼裡。
此刻數十名官員坐在馮府上愁目相對,不時傳來哀歎聲,雖然馮和他們一樣暫時沒有消息,只是這裡這麼多官員,無疑是消息傳遞最快之處,眾人也不願回家巴等著,索性就把馮府當成暫時的據點。
在這個關鍵時候,有這麼多官員把自己當成靠山,馮自然也樂意,不但將大廳讓出來,還好酒好菜招待,雖然是白吃白喝,可是所有官員都是食難下嚥,當初大清一幅席捲天下之勢,誰會想到短短五年多地時間就天翻地覆,早知如此,大家何苦委身事韃,白白在史書上留下污名,這倒罷了,有人可能不在意自己身後之名,卻不能不關心自己的處境。
一名家丁急匆匆從門外走來,邊走連邊道:「老爺,有消息了,有消息」
隨著大部分滿人走掉,濟爾哈朗手中人手不足,再也無法封鎖滿人出城地街道,許多百姓在家中親眼看到滿人一撥一撥的出城,消息自然無法隱瞞。
「什麼,有消息了。」無精打采的各個官員都精神一振,伸長脖子,緊盯著那名家丁手中的紙條,恨不得馬上搶過來先睹為快。
家丁徑直來到馮面前,紙條交給馮,馮將紙條展開,臉上一陣白,一陣紅,最後卻長舒了一口氣,好像還有一絲欣慰。
「馮大人,到底什麼消息?」
「對呀,大人,有什麼消息還請告之一聲,我等唯大人馬是瞻。」
「唯大人馬是瞻。」
……
各人七嘴八舌的催促來,馮咳了一下,等眾人安靜下來才道:「各位,皇太后和皇上已經離開了內城,移駕前往蒙古草原了。」
「跑了。」眾人馬上就反應過來,各人頓時情不一,有人竊喜、有人悵然、更有人一幅想哭的表情……
竊喜人很好理解,他們雖然投靠了清廷,卻不等於願意去滿洲受苦,如今這樣最好,也省了彼此的尷尬;想哭之人卻是自認為自己對大清忠心耿耿,沒想到皇帝和太后離開京城時,他們連告之都沒有一聲,自認為自己受到了委屈;那些悵然之人則介於兩之間。
眾人唏唏了半天後,馬上想起一個問題,大清皇太后和皇帝都跑了,京城該怎麼辦?
依在座大多數人的想法,直接和大明聯繫,大家一起出降得了,說不定看在獻出京城的份上,大明皇帝會讓他們繼續做官,不過,人多嘴雜,大家誰也不敢先說出來,京城還有九門提督,還有留守的滿人大臣,如果被人告了上去,白白丟了性命才得不償失,還是回去之後,再找到相熟的同僚一起相商比較可靠。
想通之後,各個官員連忙拱手告辭,不過,許多人還沒有到家門,皇宮內的大鐘已經鐺鐺的響了起來,各個官員不敢怠慢,急忙皇城走去,走進內城時,大家才現不止是皇太后和皇帝走了那麼簡單,除了還有一部份士兵和沒有帶走漢人包衣外,整個內城幾乎成了死城。
「怎麼會這樣?」
許多漢臣暗自嘀咕,他們沒想到滿人會走得如此乾淨,又望了望兩旁殺氣騰騰的滿人士兵,心中忐忑不安起來,滿人要幹什麼,不會臨走前來個屠城吧,想了想又覺得不可能,京城那麼大,要屠城至少也要有數萬人馬,現在看到滿人至多只有幾千人,這點人如果真要屠城,引起城中反抗,恐怕淹也要把滿人淹死。
鐘聲停下之後,整個殿上依然有數百名官員,只是以前上朝時滿漢人數相差無幾,如今那列只有十多個人影,其餘全是漢官,站在金鑾殿上,瞧著那張空空的龍椅,許多漢官總覺得今天這把龍椅好像與以前有點不同。
濟爾哈朗從側門走了進來,看到濟爾哈朗的身影,那些打著算盤怎麼與明軍聯繫的大臣頓時心中一驚,莊親王可不是易於之輩。
「參見王」
「諸位免禮。」濟爾哈朗站在龍椅台階下,打量著各個漢官的臉色,嘴角掛著一絲冷笑,對於這些漢人官員的心思他又怎麼會猜不到,這其中恐怕十個也難有一個會繼續忠於大清,他們都在想著怎樣獻城才對,不過,這只是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