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大明太祖皇帝以布衣之身,,驅除胡虜,恢復中華,自立國以來,享國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年,甲申之年,流寇入京,神州陸沉,大明思宗皇帝,寧死不屈,於煤山自縊,無損天子守國門之譽,此大明皇帝之崢崢鐵骨。該章節由中文網}提供在線閱讀
然滿狄乘中原內亂之時,趁火打劫,乘機竊我北方數省之地,屠我大明子民,率獸食人,更妄想窺視神器,可乎?
滿狄,何也,本我大明北方衛所轄下一蠻夷,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老奴以七大恨起兵,實仍狂勃不實,以下犯上,趁我中原內亂,僥倖勝過幾場,遂以為我中原無人哉?
昔年太祖伐元曾言,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今日之滿清,正如昔日之蒙元,牌諭虜主、九酋,當思前元之覆,若及早退出中原,重奉中國為主,朕念及上天好生之德,或可保爾族不滅,若執迷相拒,兵至城破,天下再無滿人葬身之所。
朕繼位以來,兢兢業業,兩次親征,皆以少勝多,何也,此天命不絕大明。今日朕提五十萬大軍,當救百姓之水火,親伐北方數省,為先牌諭文武官等,刻時度勢,獻城納印,凡我漢民,迷圖知返立下大功,可圖爵祿;如執迷相拒,許爾紳民縛獻,不惟倍賞!至時,悔之晚矣!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欽此!」
這份像是檄文,又像是聖旨的文告登在大明最新一期邸報上,飛快的向四周傳播,不出十餘天就天下皆知,大明官紳百姓看到這份文告都歡呼雀躍,大有揚眉吐氣之感,而滿清官吏則是膽戰心驚,五十萬大軍,大清將用什麼來擋?
若沒有上次明軍對多鐸數萬大軍的勝利,大明即使是有百萬軍隊也不會放在滿人眼中,可是有了上次的教訓,誰又敢再輕視明軍。
這份邸報在大明境內供不應求,一再加印,而出現在滿清境內,則是單印的文告,山東各地官府驚訝的現,城中許多顯現地方一夜之間就貼滿了這個文告,滿清官吏即驚駭於文告上的內容,又暗驚自己的治下還有這麼多大明探子。
有了第一次文字獄的經驗,這些貼出去的文告官府現後就馬上被處理,只是官府依然阻止不了它的流傳,每到晚上,新的文告就會冒出來,而且字跡不一,分明為多人寫,各地官府組織人在夜晚埋伏後,雖然抓到了不少貼文告之人,只是多是一些激於義憤,對清廷不滿的讀人自抄寫,根本抓不到明軍探子。
若是以往,這樣的人被抓到,馬上就會被安上謀逆之罪,不但本人遭殃,就是全家也會受到連累,只是現在這個情況下,這些人抓到手裡反倒是成了燙手的山竽,大明皇帝馬上就要御駕親征,這山東是當其衝,若是殺了這些人,明軍一來,自己豈不是後退無路。
只是要放人也不敢。若是傳到滿人耳中。明軍還沒來他們腦袋就要掉了。只得統統暫時關押。只要沒殺人。他們還有看風向地機會。官府地軟弱讓更多人看清風向。一些地方文告地傳播到了肆無忌憚地地步。當然。也有少部分冥頑不靈。一心為滿人賣命之人。他們抓到人之後馬上嚴厲判罰。甚至直接砍頭示眾。鮮血淋淋地頭顱果然嚇住了不少人。凡是這樣地官員治下。文告地傳播才得到禁止。不過。這少部分人也把自己放在了火山口上。
二月初二。龍抬頭、宜遠行。主征戰。
這天。正是大明皇帝第三次御駕親征地日子。與前兩次御駕親征匆忙不同。這次是大明主動對宿敵起進攻。在之前。大明皇帝向滿人宣戰地文已經通造天下。大明要用堂堂正正地方式將困憂了邊境數十年。甚至還搶佔大明京城地敵手擊敗。甚至完全消滅。所謂畢其功一役。
以大明現在地實力。沒有必要搞什麼不宣而戰。先行宣傳起來。有助於瓦解滿清官員地軍心。又何樂而不為?
南京北城外一塊巨大地空地上。豎起了一座高台。高台上已經擺放了三牲三畜等祭品。一個火爐正在熊熊地燒著。火爐旁邊是一個香壇。上面香燭燎繞。高台四周密密麻麻地圍滿了一個個方隊地羽林衛。羽林衛外圍。
更多看熱鬧地民眾。這裡就是皇帝誓師出地。
在文告中,王福稱領軍五十萬北伐,實際軍隊差不多有二十萬人,如果算上船工和動員的民夫,加起來說五十萬也不為過,倒是沒有什麼虛言。不過,大部分軍隊正分佈湖廣、徐州前線一帶,六萬羽林衛也已先期出,真正參加誓師大會的只有三萬人,另一萬羽林衛則留守京城。
眼下雖然後方穩固,只是當初多鋒氣勢洶洶近十萬人馬南下,王福身邊只有五萬剛訓練數月的羽林衛,依然留了一萬人留守京城,這次率近二十萬大軍北伐,不需要留守更多,不過,一萬人卻不能少。
在文武百官和數十萬雙眼睛的注視下,王福身穿皇袍,頭戴皇冠,一步步走向高台,當王福的身影在高台上站立不動時,三萬名羽林衛全部嘩啦啦的跪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羽林衛跪下之後,十數萬圍觀的人群也跟著跪了下來,萬歲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所有人都拚命的喊出了自己最大的聲音,耳朵裡除了萬歲的聲音外,再也沒有其它聲音,經過先前的邸報宣傳,大明現在無論軍民士氣都達到頂峰。
歡呼聲持續了數分鐘之久還沒有停息之意,王福伸出雙手壓了壓,羽林衛的歡呼聲先停下來,慢慢的其餘民眾的聲音也停了下來。
王福先來到祭壇前,將數根燃著的香插到祭壇,拜了數拜,默默祈告一番,然後從懷中抽出一份帛紙,展開看了數下,將帛紙丟入熊熊燃燒的香爐中,帛紙出明亮的火焰,烈火很快將帛紙燃燒完畢,王福離開香爐,重新轉向前台。
皇帝做這些時,整個廣場啞雀無聲,彷彿十數萬人皆成了啞吧。
「諸位將士們,韃子佔我家園,殺我同袍,凌辱我等姐妹,率獸食人,其罪行罄竹難,今天,終於到了大明反擊之時,朕在此立誓,此番北伐,不破韃子老巢,畢其功於一役,朕決不收兵,我軍必勝!」
「必勝!必勝!」無數人吶喊同時響起。
等到聲音稍小,王福才用力向下一揮:「傳朕旨意,大軍出!」
前面的羽林衛聽到皇帝的話一愣,不過,很快反應過來:「萬歲!萬歲!萬萬歲!」轉身向後,一隊隊羽林衛動了起來,羽林衛上空,一股滾滾的煙塵升起。
看到皇帝短短數句話就從高台下面,用了半個月時間才寫好了一篇華麗之極出師表的吳梅村難受得差點要吐血,他連忙向旁邊的錢謙益問道:「錢閣部,皇上的誓師大會這就結束了?」
吳梅村被在弘光二年被皇帝招為翰林院侍講,經常在皇帝身邊,為皇帝起草各類文,頓時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只是跟在皇帝身邊的時日還短,難免有時摸不到皇帝的脾氣,比如這次,他的誓師表明明通過皇帝的審核,只得皇帝卻一句也沒有念。
錢謙益看了一眼就明白吳梅村的疑問,他這些年倒是摸準皇帝的脾氣,拍了拍吳梅村的肩膀:「吳大人,皇上一向如此簡短,你的出師表寫得很好,只是太長,皇上只能燒給上天看,至於這些武人嗎,越簡短越好。」
吳梅村若有所悟,看到皇帝的車駕已經移動,連忙跟了上去,他必須時刻跟在皇帝身邊,而其餘文武大臣跟了上去,卻多半是為了給皇帝送行,他們大部分人都將留守京城。
大軍雖然行動,民眾的熱情卻沒有消退,與前兩次皇帝御駕親征時,許多人擔心不已的心情相比,這次所有人卻對皇帝親征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擔心,心情自然也就輕鬆。
大軍跋山涉水,一路行進,剛過揚州時,前方和清軍的戰事已經開始了,黃得功和閻應元兩人各領數萬人馬,一路直撲交州,一路直撲青州,最後兩路大軍將在濟南城下合圍。
各種情報流水一樣向皇帝的行轅送來,幾乎都是好消息,面對明軍強大的力量,沿途各個府縣大多數明智的選擇了投降,少部頑抗的府縣如同推枯拉朽一般被明軍攻克,沒有一個府縣能擋住明軍一天的攻擊,明軍幾乎是以行軍的速度拿下了一個個府縣。
對於抵抗的清軍,明軍採取了堅決鎮壓的態度,每一個攻下來的城池,為之人都難逃一死,即使是一般的士兵,等待他們的至少是數年的苦役生涯。(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m,章節更多,支持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