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鹽利之暴
    無妨,他們不認識我們,最多知道我們存在,就是他TT|7中關於我們這些人的消息也快到了。」夏完淳淡淡的道。

    杜登春頓時釋然,世上沒有不漏風的牆,他們來到這裡已經半個月了,以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能力還沒有得到消息才奇怪,淮安因為離京城遠一點,可能還沒有得到消息,可是算算,這幾天消息也應該快到了。

    「黑,真黑,鹽工產一引鹽只能得到米麥各兩斗,才合三錢多銀子,官府折色四至六錢,加起來才最高也不過九錢銀子,現在鹽價每斤要二十五文到二十八文,一引四百斤,合起來要賣十兩以上銀子,中間價差十餘倍,難怪自古鹽商如此之富。」看著自己記錄的數字,杜登春不由感歎道。

    杜登春不當家,他以前從來沒有認為鹽貴,鹽雖然是必需品,只是每月一人用不到半斤,即使賣一百文一斤杜家也不會覺得吃不起鹽,事實上二十多文一斤的鹽只能算粗鹽,更有奸商滲入沙子,一斤鹽還要扣除數兩沙(按一斤十六兩),真正的好鹽賣價四五十文一斤也不稀奇,從陝西流出來的青鹽更被認為是上等,富貴人家用來刷牙,價格高達數百文一斤。

    富貴人家吃鹽無所謂,對於窮人來說卻是一個大負擔,普通人家即使是鹽緊著用,四五口之家,一月一斤鹽總要用到,一年吃鹽就要花費數百文,莊稼人家手裡又能有多少活錢,只能在其它地方省著又省。

    夏完淳深有感觸的點了點頭,儘管大家都知道鹽暴利,沒有調查之前卻怎麼也想不到鹽的暴利如此之深。

    「太祖時,輸米於大同倉一石,太原倉一石三斗,輸糧到洛陽一石五斗、開封及陳橋倉二石五斗、西安一石三斗,並給淮浙鹽一引;輸米西安、鳳翔二府二石,河南、平陽、懷慶三府二石五斗,蒲、解、陝三州三石者,並給解鹽一引。弘治期,開中制度改為開中折色,朝廷收入增加,對於鹽商來說負擔也大為減輕,當時糧賤銀貴,一石米只值四錢銀子,朝廷每引鹽收四至六錢折色,商人交納的銀錢和買糧運邊的銀錢相差無幾,卻省下運糧千里至數千里的路費,千里運糧,路途的消耗比到達的糧食還要多,朝廷、商人兩方得利,實在是良法,只是這些商人卻不知好歹,朝廷區區數錢一引的鹽稅也要逃避。」

    如此複雜的數字,夏完淳不看任何東西完全信手拈來,杜登春聽得佩服時又不免有一絲忌妒,同窗時,無論他如何努力都趕不上夏完淳的進度,只能鬱悶的成為夏完淳的陪襯,如今加入羽林衛,夏完淳已是百戶長,他分在軍需,兩者互不統屬,只是從他們的餉銀就可以看出雙方的差距,夏完淳的餉銀比他足足多了五成。

    夏完淳完全不知道同伴的心思,繼續道:「鹽價、成本、官府折色,這些都已查清,接下來我們就要查到最近數年兩淮鹽場真正的出產數,即使查不到兩淮所有鹽場,至少要查清淮安鹽場的出產情況,這才是核心。」

    「這個怎麼查,若我們到各大鹽場去找,花上數年時間也不夠,除非我們能夠找到鹽使司的帳本才能一目瞭然,只是鹽使司帳本何等機密,恐怕只有同知自己才清楚。」杜登春洩氣的道。

    「我們不需要查每個鹽場,只要查清楚一個就成,朝廷有歷年各個鹽場交納稅銀的數字,自然也有他們上報給朝廷的產量,只要兩相一比較,各級鹽使司偷漏多少鹽稅自然一清二楚。」

    杜登春苦笑道:「一個也不成。最有可能我們去鹽場查時被鹽丁抓住。說不定把我們直接丟到鹽場當苦力。一輩子也出不來。到時再給你娶個黃臉婆。生下子女生生世世給他們做苦力。」

    朱元璋無疑是戶口制度發明地集大成者。大明不但有軍戶。還有匠戶、灶戶等等。所謂灶戶。就是指定一部分人專門從事鹽業生產。因為大明初期鹽場生產多是以煎為主。需要大灶燒木柴蒸發海水得鹽。灶戶因此命名。嘉靖元年。曬鹽之法才逐漸推廣。灶戶名稱不改。灶戶來源大部分是從各州縣地民戶中僉派地。一入灶戶。則不但本人終身為灶戶。子孫亦如此。

    大明初期對灶戶地管理可謂嚴格。只是灶戶只要生產出鹽。朝廷也會按價全部收購。灶戶地日子過得還算可以。到了中期。隨著鹽法地崩壞。灶戶要受到朝廷、鹽場管理者地雙重盤剝。可以說基本淪為赤貧。而且

    作不休。他們被固定在鹽場。就是想逃也無從逃。簡T|要可憐。

    聽到杜登春說鹽場苦力時。夏完淳卻是眼睛一亮。杜登春看得心中發麻:「存古。你不會真想到鹽場去做苦力。我先申明。我可不去。我受不了那苦。你要讓我去。被鹽丁抓到。我馬上就要報出身份。」

    夏完淳只得打消了念頭。真到了鹽場。一旦身份暴露。那些鹽丁才不會管他們是不是朝廷欽使。一刀殺了往大海一拋。毫無痕跡。即使身份不暴露。進去容易出來難。否則許多灶戶早逃了。

    「要是我二姐在就好了,以她的身手說不定可以到鹽使司偷到賬本。」

    杜登春眼睛一亮,他雖然對夏完淳的二姐死了心,可是依然很想聽到關於她的消息:「存古,你二姐這次回家是不是嫁到侯家了?」

    夏完淳搖了搖頭:「二姐根本沒有回家。」

    杜登春心中莫名其妙的一鬆,想起夏完淳剛才的話,懷疑的問道:「存古,你二姐真有那麼厲害,能夠從鹽使司搞到帳本?」

    「嗯,我只說可能而已,小時候我就不是二姐的對手,二姐十三歲時家中請來的數名拳師已經不能近身,又到白雲庵學了五年,打我十個也綽綽有餘。」

    杜登春聽得暗暗咋舌,夏完淳是加入羽林衛士子當中最厲害之人,杜登春自認經過羽林衛數月訓練大有長進,可是要打起來,十個自己也不是夏完淳的對手,十個夏完淳又不是他二姐的對手,那夏完淳的二姐豈不是可以打自己一百個,杜登春對於夏蘊貞最後一點綺念終於消散,乖乖,這樣的妻子娶回家怎麼得了,對侯家與之訂婚的那位才子頓時同情起來。

    兩人商量了半天,想了各種辦法,也沒有找到可以得到帳本的可行辦法,偷偷潛入,危險太大,收買,至少也要是幕僚或者帳房之類的人物,他們的那點銀子估計鹽使司的一名僕人也看不上……

    「存古,要不我們就回去吧,憑著我們手頭的這些資料,足可以引起一場鹽政的大變動,當初淮安三大鹽商,范、彭、柳三家,范家因為家主被人綁票,被勒索了巨額贖金後又被撕票而沒落,彭家是因為一夜大火,將家宅燒得精光而沒落,柳家是因為家主到鄉下莊院避暑時被強盜闖入殺害而沒落。這三件事毫無聯繫,我總覺得好像與這個田魯生有關,這個田魯生不是善人。」杜登春退縮起來,他心中有一種預感,若是再在淮安停留下去,說不定會有危險。

    「三件事發生在田魯生做同知的一年內,以前三家在淮安都有著百年歷史都沒出事,偏偏田魯生來一年就都出事了,接替他們留下來鹽業份額的三家生意做得好生興隆,卻沒有再出事,憑此,這個田魯生就大有可疑,三家鹽商一年內家破人亡,本來這樣的事應當是大家茶餘飯後之資才對,淮安本地人對於才發生一年多的事好像有忌諱,誰都不敢輕易談論,若不是我們特意針對鹽務調查,根本無從知曉一年多前還發生過這樣的事。」

    夏完淳也同意杜登春的推論,杜登春頓時一喜:「存古,你同意回去了?」

    夏完淳搖了搖頭:「急什麼,我們到這裡時就定好了三個月,現在才剛過了半個月,正是因為疑點大,我們才要查清楚,否則又何以面對朝廷的重托。」

    杜登春心中嘀咕,我們來查鹽政可不是查案,何況查鹽政之人又不是只有一組,只是這話提出來卻顯得自己辦事不夠盡心,只是埋在腹中不提。

    計佑智、盛孟安兩人戰戰兢兢的走進鹽使司大門,他們本能以為馬上就要面臨一頓皮肉之苦,兩人已經將知府許鴻遠和鹽使司同知看成沆一氣了,他們明確向知府借兵來對付田魯生,田魯生哪還會對他們客氣,哪知進了鹽使司,他們被帶到一個幽靜的花園,這個花園景致絲毫不差於知府衙門的余樂園,花園正廳的一張大桌子擺上了滿滿一桌佳餚,一名身穿四品官服的胖子正坐在一旁等著。

    看到兩人到來,田魯生從位置上站了起來:「本官鹽使司同知參見兩位欽使大人。」

    儘管田魯生只是略拱了拱手,只是與他們所想反差太大,兩人還是有點手足無措的感覺,計佑智連忙回道:「田大人多禮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