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明 VIP章節目錄 第二卷 京城風波惡 第七十七章 暴雨將至
    四月中,因為大明遼東薩爾滸一戰敗北,朝堂上暗潮洶湧,各個黨派藉著這件事情暗中積蓄力量,準備攻擊敵對勢力,很有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翰林院中也是有著不同派系的,他們分別以同鄉,同年,同黨為根基,集結為各個小集團,上下串連,左右勾結,那些才進入翰林院的庶吉士們也沒能逃過去。

    他們有的在未進翰林院便有著各自的背景和依靠,進了翰林院之後自然在各自黨派前輩的率領下,挽起袖子,伸出手臂,準備作為馬前卒向敵對勢力發起攻擊。

    那些入翰林院之前仍然沒有自己歸屬的庶吉士便成為了各個黨派人士拉攏的目標,紛紛以同鄉,同年等關係前來拉攏,為本黨積聚力量,壯大勢力。

    鄉試的時候,楊瀾的授業師傅乃是舒小婉的父親舒城,舒城在京城為官的時候,奉行君子不結黨的處事方針,因而算是個無黨派人士,這也是他輕易便被魏好古的父親彈劾去職的原因,因為,魏好古的父親後面有著一大幫人支持他,而他只是個孤家寡人,沒有人幫他出頭。

    所以,楊瀾也算是個沒有背景的人。

    不過,在保定府鄉試的時候,與東林黨關係親近的主考官周進選了楊瀾為解元,順理成章,他也拜了周進為第一個座師。之後,在周進的介紹下,他拜訪了同樣和東林黨走得很近的禮部左侍郎夏新權,得到了夏的賞識,介紹他認識了一些東林黨的要員。會試的時候,主考官乃是出自東林地翰林大學士韓廣,韓廣也就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座師。\

    故而。楊瀾身上其實帶著很深的東林黨的印跡。

    然而,殿試的時候,楊瀾的那份策論引起了包括東林黨在內的大多數官員的不滿,雖然,憑借那份策論,他得到了萬曆帝地賞識,被欽點為狀元,卻幾乎將所有的文官都得罪乾淨了。這種情況下。才進入翰林院,他便被打發去了藏書樓當一個圖書管理員。在這件事上,應該算是他靠山地東林黨人士不僅沒有出言幫他說話。甚至,強烈建議將楊瀾冷處理的偏偏是他們。像韓廣,夏新權這些和楊瀾走得很近,甚至在他寫出那份驚世駭俗地策論之後仍然對他寄予厚望的大人們也就不好為他多說什麼。

    所以,從某種角度出發。楊瀾相當於被東林黨人士放棄了,這個時候的官場黨派並沒有什麼政黨綱領之類的。否則,楊瀾或許會得到一張**通知書吧?

    和楊瀾不同,馮銓乃是一個真正的無黨派人士,在未考中進士,入翰林之前,他幾乎毫無背景可言。

    當時,朝堂諸公皆為南方人士,其子弟也多出自蘇杭浙等地,馮銓地父親馮盛明也是進士出身,卻因出生北地。在朝堂上孤立無援。最後被派去擔任武職,成為了被文官鄙視的武將。所以,馮銓雖然出自官宦之家,在整個文官系統中,卻也算是沒有什麼依靠。

    在這緊急關頭,不是更上一步,就是墮入深淵地緊急關頭,各黨派的低級官員們比以往活躍了許多,四處拉人以壯聲勢,馮銓自然也成為了那些人的目標。

    面對那些人的拉攏,不管是哪一個黨派,馮銓都微笑應對,左右逢源,在沒有看準之前,他還不想貿然落注。

    面對朝堂上的紛紛擾擾,楊瀾視若無睹,他並沒有借這個機會竄出來,尋求東林黨或是其他黨派的注意,借他們的力跳出藏書樓這個清水衙門,相反,他更加沉默了,絕不主動前去和別人交流,一早到了翰林院,便躲在藏書樓內,認真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到了下班時間,便準時離開,有時候去巧奪天工,江南春看看,大多數時間卻是逕自回家。

    除了周延儒,馮銓等少部分人偶爾回來藏書樓來和他談話聊天之外,很少有人會特地前來拜訪他,他就像被眾人遺忘了一般。

    當然,那些人並不是真正將他遺忘了。

    因為,朱由校隔三岔五便會前來翰林院和楊瀾一聚,一個和皇太孫的關係如此親密的人物,只要稍有政治抱負和野心地官員又怎會將其忽視呢?

    那些其他黨派地人之所以不來拉攏楊瀾,主要還是擔心他身上的東林黨背景,既然,他願意在藏書樓中度日,不想出來淌這趟渾水,那便由他吧?如果真地將他拉攏過來,他卻暗地裡為東林黨通風報信,那便不妙了,所以,一動終究是不如一靜啊!

    而東林黨那些人之所以不來拉攏楊瀾,自然也是有著他的原因的。

    東林黨雖然名為黨,實際上,他們和後世的那些黨派不同,沒有嚴格的政治綱領,沒有完善的黨章制度,其實,只是一個以地域為主的鬆散的團體而已!

    在如今的東林黨內,大致有著兩派。

    一派是以葉向高,張鶴鳴,王在晉,韓廣,孫承宗等人為主,這些人要不身居高位,要不就是太子,皇太孫的老師,在詹事府任職,前途不可限量,故而,他們算是穩重一派,在黨爭中,講究穩步向前的方針,不喜激進,冒險的鬥爭策略,他們應該是東林黨中的保守一派。

    另一派則是以左光斗,楊漣,謬昌期這些人為代表,他們大多數為年輕的低級官員,最高也不過三品,四品,他們渴望著能夠更進一步,希望能爬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以便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或是政治野心,他們喜歡採用激進,冒險的策略,因為他們位卑官低,沒有什麼害怕失去的,為了利益,或是他們心目中的至尊無上的大道。他們敢於豁出性命,奮力去拚搏,他們可算是東林黨中的激進一派。

    雖然,他們分為了保守和激進兩派,但是,他們地關係卻並非水火不相容,他們的關係極其錯綜複雜,單純以政治理念和態度來劃分則過於簡單了。

    不要說這種黨內的關係。就連黨派和黨派之間的關係和非常複雜,有時候為了一件事情鬥爭得你死我活。有時候又像摻和了蜜糖一般,好得不得了。共同對付另外的勢力,官員和官員之間,就算分屬不同的黨派,他們也可以是知交好友,就算同屬一個黨派。也可能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總之,萬曆四十七年的官場。乃是一個極其複雜地大漩渦,若是你不夠沉穩,稍微不慎,便會被這漩渦捲走,消失得無影無蹤。

    正因如此,東林黨內部對於楊瀾的態度便多種多樣了,有地希望拉攏他,借助他和皇太孫良好的關係,在內廷拉來強援;有地卻仍然對楊瀾極為鄙薄,認為和這個以商賈之道來和治國相提並論的傢伙。不配與自己同列在朝堂之上。務必要將其置之死地,不許其有任何喘息翻身的機會。若是日後皇太孫登基,那還得了,那時這個楊瀾若是得志,以他的理念來治理國家,大明朝危矣!理學的傳承危矣!聖人地大道危矣!

    這便是在這關鍵的時刻,沒有東林黨人士前來尋楊瀾地原因。

    楊瀾也樂得如此,他知道,不管是東林黨,還是其他黨派,他們以為可以藉著這次薩爾滸大敗的機會,抓住首輔方從哲的把柄,將其逐出朝堂,自己等人好取而代之,這樣的盤算雖然美妙,最終卻只能徒勞無功而已!

    因為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皇帝的態度。

    如今的萬曆帝年近暮年,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在群臣團結一致的進諫和指責之下不得不倉皇敗下陣來的年輕人了,像他這樣的老年人,如今的心志可算是堅若磐石,正因為有個方從哲在前面為他擋風遮雨,因為利益,因為執政理念,又或是別地一些什麼東西,群臣地箭頭都指向了方從哲,讓他少了許多煩憂,將方從哲拿掉,換一個和自己不對路,一有什麼就痛哭勸諫,讓天下人以為自己幹了什麼了不起的傷天害理事情地傢伙,那不是和跟自己找罪受嗎?

    反正自己也活不了好幾年,就這樣過去算了吧?

    敗了也就敗了!

    遼東丟了也就丟了!

    既然太子是你們這些傢伙挑選的,是難得的聖明之君,那麼,你們就輔助這個你們心中的聖明之君將遼東奪回來,將那奴酋抓到京師來吧?

    這兩年,我只想要活得開心而已!

    對於這個時候的萬曆皇帝的心態,楊瀾做如是猜想,當然,這其中也有後世某些關於萬曆帝心態猜度的評論。

    不管這猜測是對是錯,至少楊瀾知道終萬曆一朝,方從哲的首輔位置都是穩如泰山的,只是,不知道有了自己這個變數之後,歷史的軌跡還會不會像原來那樣走下去。

    就在外面紛紛擾擾的時候,楊瀾秉著躲進小樓成一統,不管春夏與秋冬的心態,認真地在藏書樓做著自己的事情。

    為了便於管理,查找圖書,他招來了幾個雜役開始進行藏書樓改造大運動。

    其中,他吸取了後世圖書館的某些經驗,將那些書籍分門別類,以詩,經,史,道,釋,醫,術,雜文等為目錄,將那些書籍按照不同的分類放在不同的書架上,編號則用書籍名稱的第一個字的偏旁為序,按照順序一一擺放。

    楊瀾之所以這樣悠閒,因為他非常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在的他只能暗中積蓄力量,不能太過出風頭,現在,因為朱由校的因素,他已經夠樹大招風了,若是還上躥下跳,積極鑽營,必定會受到眾人嫉恨,到時候,明槍暗箭,他躲都躲不過去。

    還是要等到朱由校,也就是天啟帝登基之後方才有上位的機會啊!

    那個時候,內有姥爺魏忠賢作為奧援,又有天啟帝的信任,何愁大事不成?

    現在?

    還是低著腦袋做人吧!

    然而,楊瀾雖然不想找麻煩,麻煩卻自動找上了門。

    四月二十三日,申時時分。

    馮銓帶著一個人來到了藏書樓,那人五十多歲,身形瘦長,長著一張狹長的馬臉,顴骨高高聳起,雙眉疏淡,雙眼細長,注視人的時候,總像瞇著眼睛一般,顯得頗為狡黠,那人名叫謬昌期,翰林院的同僚。

    謬昌期據聞有蒙古人血統,為人性烈,在翰林院中,若是與人一言不合,便會口出惡言,甚而動手,他雖然年歲比較大,卻經常鍛煉,打架很有一手,眾人皆懼之,不敢與其爭辯,他也是東林黨人。

    在楊瀾看來,所謂謬昌期性烈,不過是笑話而已!

    準確地說,這傢伙是在破罐子破摔,五十多歲,接近六十歲了,還在翰林院擔任一閒職,再怎麼升也升不上去了,因為年歲在那兒啦!所以,乾脆自暴自棄,樣樣以義理為先,與人一言不合,便說那人不知義理,將其飽以老拳。

    這樣的人,在後世的官場上比比皆是,當沒有前途的時候便撈錢,那個職位無法撈錢,便牢騷滿腹,做起事來三心兩意,時時和同事領導鬧矛盾,謬昌期的表現和這些人其實並無不同。

    馮銓之所以將謬昌期帶來見楊瀾,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他決意投靠東林黨了。

    做出這樣的決定很簡單,因為以方從哲為首的浙黨,基本上都是身居高位的要員,他們是既得利益的獲得者,自然要維護現有的官場秩序,馮銓就算是想投靠他們,也找不到門路,那些人不會為了馮銓這樣的無名小卒剝奪自家人的利益。

    所以,馮銓只能投靠那些想打垮浙黨,自己取而代之的黨派。

    齊黨的首領元詩教乃是方從哲的門生,所以,齊黨基本上也是站在方從哲這邊,準確地說,方從哲和齊黨的關係還要密切一些,只是因為齊黨勢弱,畢竟朝堂上的大臣多為南人,他才不得不依靠浙黨,當初的首輔沈一貫留下的政治勢力,來對付東林黨人的攻擊而已!

    所以,馮銓雖然是北人,卻一心投入東林黨的懷抱。

    在東林黨內,有葉向高這樣做過首輔的重臣,有擔任皇太孫老師的孫承宗,也有楊漣,左光斗這樣的激進的下層官員,還有像謬昌期這樣鬱鬱不得志的無前途人士,馮銓覺得自己若是投入東林,必定能如魚得水,風生水起。與馮銓接觸的東林人士便是謬昌期,當馮銓表露出自己願意成為東林人士時,謬昌期希望馮銓能帶自己去面見楊瀾。

    謬昌期想見楊瀾,究竟所為何事呢?

    (今天第一章送上,求月票,希望大大們不致於讓梧桐吊車尾,繼而掉落榜去!)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