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遠征軍 第一部 國殤之孤城血戰 第二百零七章 四國電報會議
    宋雨航放下了戰況通報,對於德國人的反攻早就在他意料之中,但是他沒有想到隆美爾的反攻竟然如此的犀利,蒙哥馬利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坉,看起來這些二戰的名將那個也不是省油的燈,全部都是給一絲陽光就能燦爛的主。

    羅斯福想召開第二次開羅會議,可以開羅卻被德國人所威脅,雖然此刻德國人距離特米米還尚有距離,但是宋雨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英國人這次絕對.無法阻擋德國戰車碾壓托卜魯克港,英德兩軍將會再次在阿拉曼進行殊死的較量。

    宋雨航記得在歷史上,.此刻的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團早就應該已經成為了歷.史,德軍已經在突尼斯被趕下了海,戰爭就是雙方最優秀的人員與技術你死我活的角鬥,一.絲一毫的微小差失就能引發驚天動地的巨大改變,美軍因為日軍偵.查機在至關重要的「黑色五分鐘」前發現了其特混艦隊的位置,因而輸掉了.中途島海戰,看起來只是美國海軍的一次戰鬥的失利而已,.但是細究起來,正是因為中途島大海戰的失利,導致日本海軍封鎖了盟國向蘇聯輸送物資的東太平洋航線,缺少了歷史上上百億美援武器、戰略物資支持的蘇聯只能尋求不斷收縮戰略防禦正面,採取使用空間換時間的做法,用數量去消耗德軍的質量。

    蘇德戰場德軍的壓力驟減使得希特勒想起了北非還在指揮著35殘破的坦克幾千殘兵,在與英軍拚死周旋的隆美爾,於是就有了大批的裝甲部隊和空軍由東線抽往非洲,實力暴增的隆美爾勢必將要一雪前恥,即使得到了增援,德國人的坦克數量仍然未能超過英國人,但是良好的維修和保障常常讓德軍被擊斃的坦克再次復活,沙漠惡劣的天氣讓英軍的裝甲部隊的完好率降到了60%左右的危險水平,此消彼長之間,優勢的天平倒向了隆美爾。

    而這一切在宋雨航看來是那麼的自然,自然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彷彿歷史的軌跡原本就是這個樣子的一般。

    羅斯福要開會,開羅已經並不安全,但是丘吉爾卻死要面子聲稱開羅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這點丘吉爾確實有點大言不慚了,這次羅斯福出於自身安全的角度並沒有對丘吉爾如同以往一般聽之任之,而蔣介石也終於發現了反擊英國人的機會,在回復羅斯福的電報中聲稱,印度被日本人進攻,埃及被德國人進攻,就連堂堂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都被德軍炸得滿目廢墟,大英帝國直轄之下還有可稱安全之地嗎?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美軍中親英派要遠遠超出親中的,所以蔣公的言論還沒過下午就被丘吉爾得知了,氣急敗壞的丘吉爾扭動這肥胖的身軀氣喘吁吁的發誓要和「光頭」勢不兩立,當然,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私人的事情永遠不會和政治發生衝突!這也是西方和東方文化的顯著不同所在。

    在宋雨航的建議下,四國首腦會議變成了電報會議,由美國拿出一套應急備用的密電系統,並派員前往蘇聯、英國、中國,四方通過加密電文以華盛頓為中心進行相互交流,宋雨航的提議正中身體不便不想旅途勞頓的羅斯福的下懷。

    於是,極具歷史意義的第二次盟國高層首腦會議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方式在1943年1220召開了,說是會議,其實不過是作為老牌帝國的英國在新的霸主美國主持下被迫接受中國成為四強之一,對於既得利益英國是從來都不願意放棄的,即使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已經日落西山,英國的固執,更為確切的說是丘吉爾的固執讓羅斯福十分頭痛。

    在羅斯福這樣一個極為優秀的政治家眼中,支援英國的意義在於不使歐洲全部淪陷,對於納粹德國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牽制,英國與法國相隔的英吉利海峽有近千公里的長度,適合登陸的地點多大十幾個之多,出於對一戰同盟國歷史盟友的承諾,亦為了日後能夠有效的反攻法國,美國也不能放棄英倫三島。

    但是丘吉爾的野心和英軍的戰鬥力恰恰成為了反比,英國需要維持眾多的殖民地,還需要保衛英倫三島,為此美國在拚命的付出各種資源,此刻的英國不要說任何的工業生產能力了,就連吃的麵包、喝的咖啡和各種副食都是由美國海運而來。

    英國這個負擔讓美國感覺到相當沉重。即便如此英國還在試圖將英美聯軍地指揮權如一戰那樣僅僅地握在手中。羅斯福決定通過這次不見面地會談。也為丘吉爾敲敲邊鐘。提醒他美國不僅僅只有英國一個盟友。

    而對於中國。雖然蔣介石大總統也經常向自己所要物資、武器、貸款。但是無疑中國人需要地數量遠非英國人需要地那麼龐大。撒克遜那近乎貪

    要讓羅斯福有些壓抑。之前自己。包括國會對於中國資租借等等都是抱著謹慎地目地。畢竟中國在同盟國中地作用和影響力實在太微弱了。

    現在不同了。中國那龐大地人口基數所能武裝出地部隊讓羅斯福無比震驚。尤其是當這些部隊以美制武器武裝起來後。所爆發出地驚人戰鬥力已經超過.了美軍。如果將支援給英國地物資調整一部分給中國。那麼中國很可能獨立地對.日軍發起幾次大地戰役。吸引消滅更多地日軍。在減輕美.軍太平洋戰場地面戰鬥地壓力地同時。從數量龐大地中政大事的參與決策,按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有參與建議權,但是最終決定權在蔣介石哪裡,僅僅就是這個參與建議權就已經羨煞旁人了。

    美國人遞出的橄欖枝早以在宋雨航的預料之中,龍陵和松山之戰可謂是打出了中**人之氣魄,日軍被迫退避三舍,這是抗戰多年來很少發生的。

    美國人注重實際利益,他們與墨守陳規的英國人不同,作為一個新型的霸權主義者的雛形,他們敢於去打破一切固有的體制和分配格局,宋雨航相信,假如在戰爭初期,德國能夠秘密的承諾給予美國足夠的令其動心的好處,那麼美國就很可能在戰爭重保持一種中立的姿態,兵不血刃的接受與笑納。

    1943年12月20,可以說是中國人的節日,蔣介石在開羅會議上沒有得到的東西在這次電報會議中全部得到了,作為陪襯的丘吉爾和斯大林也明白羅斯福的用意,這是真真正正的將中國納入四強體系的前奏,世人很可能在戰後會見證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老國度的再次輝煌崛起。

    當然,為此中國可能將付出難以想像的代價,望沉浸在喜悅中的蔣介石,宋雨航出奇的保持著冷靜,打通印緬、緬公路,接收大量美援裝備?看似很誘人的前景,但是放在緬甸的那二十多萬日軍難道是假的不成?

    以緬甸的戰略縱深,沒有幾次大規模的戰役,沒有十萬人的傷亡,想消滅盤踞在緬甸的日軍簡直就是白日做夢,緬甸的日軍遠比歷史上的要多出數個師團及旅團,他們的目標在於印度,去消滅他們?無疑將會是一場驚天動地的惡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