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說是三分之一的修為,就算是失去全部的修為我也不能冒這個險,法力沒了可以再修煉回來,但若是因為這些事讓你們受到了滅頂之災,我就是證了混元聖人又還有什麼意思?」
袁洪幽幽的說道,雖然真相和原本自己的猜測差不多,但知道了這封神的真像之後他還是忍不住一陣無力。
所謂聖人,也不過只是一些人罷了,為了自己的弟子修煉,竟然喪心病狂到發動如此規模的大戰,這樣一來要死多少人?要死多少仙?又能成全幾個人?
不過元始天尊也不單單是為了門下的弟子,最主要的還是想爭取闡教在三界的主導地位,看來無慾無求的只能是天道,是鴻君,所謂聖人無慾無求,不過只是一些幌子罷了。
袁洪微微冷笑,這樣一來才好,看來自己一直以來還是太高估了聖人的能力,還是西王母說的對,聖人也並非是不可戰勝的。
不過這次天蠱道人卻是死的有點窩囊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他的行蹤被雲中子發現,若是不死,只怕元始天尊立刻就會查出他的來歷,到時候整個黑風山只怕都不能安生了。
於聖人鬥,只能是有心算無心,這樣的情況之下,自己才可能有一點活命的機會。就算西王母承認聖人並非無敵,但那也是針對與他們同等級地人而言。像自己這般,就算修為再怎麼高深,也一樣沒有在聖人面前叫囂的實力。
「我倒是真沒想到,事情原來,竟是這個樣子!」西王母搖頭苦笑了半天,頭一次對自己地信仰和追求產生了懷疑。
「有什麼想不到的?這天地之間。除了天道,誰還真能比誰乾淨多少不成?」袁洪漠然的接道,接著神色一冷:「其實聖人有教無類,這也是正常的表現,在他們眼中,除了天道尚有三分可畏,我們這些煉氣士,天下的芸芸眾生,世間萬物,這統統的一切。又能算地了什麼呢?」
西王母默默自思,忽然頂上現了三色雲光。袁洪一見大喜:「恭喜!恭喜!」
原來如今那三色雲光之中,除了青赤二色,又有一點淡淡的白色虛影,正是西王母的本體自身,顯然是明悟大道,自身已經開始覺醒的緣故。
卻說那冀州侯蘇護。一路奔逃回冀州,直到天亮,守門將官報滿城遍尋蘇護不獲,已經被他斬關落瑣而去。
紂王聞言大怒:「賊子無禮如此!朕體上天好生之德,不殺鼠賊,赦令歸國;彼反寫詩午門,大辱朝廷,罪在不赦。」
遂下令親征,六師隨行,誓要蕩平冀州。才肯甘休,群臣中有費仲在傍出班奏曰:「冀州乃北方崇侯虎屬下。可命侯虎征伐。」
紂王正命傳旨,有臣魯雄奏曰:「侯虎雖鎮北地,恩信尚未孚於人,恐此行未能伸朝廷威德;不如西伯姬昌仁義素著,陛下若假以節鋮,自不勞矢石,可擒蘇護,以上其罪。」
紂王自思良久,乃准奏,特旨令二侯秉節鋮,得專征伐。
卻說四鎮諸侯在顯慶殿與二相飲宴未散,西伯侯姬昌忽然心有所感,當下暗起一顆,已知道事情根底,心中吃了一驚:「蘇護怎地如何糊塗,當面辱君,罪在不赦,此番必有大禍臨頭也!」
正暗想間早有旨意傳下,眾人忙跪接聖旨。「朕聞『君命召,不俟駕,君賜死,不敢違命。』乃所以隆尊卑,崇任使也。今不道蘇護,狂悖無禮,立殿忤君,紀綱已失;赦彼歸國,不思自新,輒敢寫詩午門,安心叛主,罪在不赦。賜爾姬昌、崇侯虎假節鋮,便宜行事,往懲其
天使讀畢,二人謝恩平身。姬昌因對二丞相三侯伯言曰:「蘇護朝商,未進殿廷,未參聖上。今詔旨有「立殿忤君,」不知此語何來?」
「且此人素懷忠義,累有軍功,午門題詩,必有詐偽;天子聽信何人之言,欲伐有功之臣?恐天下諸侯不服。望二位丞相,明日早朝見駕,請察其詳。蘇護所得何罪?果言而正,伐之可也。倘言而不正,合當止之。」
比干商容皆言曰:
崇侯虎在傍言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今詔旨已出,誰敢抗違?況蘇
午門,必然有據,天子豈無故而發此難端?今諸侯八王命,大肆猖獗,是王命不能行於諸侯,乃取亂之道也!」
姬昌早知根底,只是要做好人,因又對侯虎言道:「公言雖善,是執其一端耳!不知蘇護乃忠良君子,素秉丹忱,忠信為國,教民有方,治兵有法,數年以來,並無過失。」
「今天子不知為何人迷惑?興師問罪於善類,此一舉,恐非國家之祥瑞。只願當今不是干戈,不行殺伐,共樂堯天。況兵乃凶象,所地方,必有驚擾之虞,且勞民傷財,窮兵黷武,師出無名,非盛世所宜有者也。」
眾人聽畢,皆稱西伯侯賢德,唯有崇侯虎抗聲道:「君言固是有理,獨不思君命所差,概不由己。且煌煌天語,誰敢有違,以自取欺君之罪乎?」
姬昌也知道此一禍事,已成定局,並無力挽回,見眾臣都默然無語,遂接道:「既如此,公可領兵前行,我兵隨後便至。」當下不歡而散,眾人各自回府不提。
卻說蘇護一路急行,不一日回到冀州,長子蘇全忠率領諸將接住,因問起朝商之事。
蘇護因道:「當今天子失政,天下諸侯朝覲,不知那一個奸臣,暗奏吾女姿色,昏君宣吾進殿,欲將吾女選立宮妃,彼時被吾當面諫諍,不意昏君大怒,欲將我拿問忤旨之罪。當時有費仲、尤渾二人保奏,將我赦回,欲我送女進獻。」
「彼時心甚不快,與那天蠱道人多言了幾句,孰料豎子無禮,竟當夜告密,更以反詩誣我,昏君差人來拿,被眾家將殺了,吾如今是百口莫辯,得罪天下,只得回轉冀州。吾料此時昏君必點諸侯前來問罪。眾將官聽令,且將人馬訓練,城垣多用滾木炮石,以防攻打之虞。」
諸將聽令,日夜堤防,不敢稍懈,以待廝殺。
再說崇侯虎領了聖旨,急吊五萬人馬,即日出兵,離了朝歌,望冀州進發。不過三五日間前哨馬來報:「人馬至冀州,請千歲軍令定奪。」
侯虎傳素知蘇護能征善戰,因此不敢大意,傳令眾軍安營,來日廝殺。
卻說侯虎方下營寨,早有探馬報到冀州。蘇護問曰:「那路諸侯為將?」
探事回曰:「領軍大將乃是北伯侯崇侯虎。」
蘇護聞言大怒:「若是別鎮諸侯,還有他議,吾知此人素行不道,斷不能以禮解釋,不若乘此大破其兵,以振軍威,且為萬姓除害。」當下點齊兵馬,一聲鼓響,俱出城郭,來尋侯虎廝殺。
侯虎聽報,忙令眾軍出寨迎敵,當下三通鼓過,冀州軍中轉出蘇護長子蘇全忠來,頭戴鳳翅盔,黃金甲,大紅袍,獅鸞帶,青驄馬,正在陣前耀武揚威,揚言要生擒侯虎。
崇侯虎聞言大怒,早有偏將梅武上前廝殺,二將鬥了三五十合,那蘇全忠畢竟年少,抖擻精神,一槍將梅武刺於馬下,冀州軍衝突而來,侯虎不能抵擋,被殺得大敗,後退三十里安營紮寨不提。
卻說蘇護得勝回營,與眾將計議:「我軍雖勝,但畢竟軍馬太少,來日再戰,如何能是朝廷大軍的敵手?」
眾將中有人聽出蘇護言中隱隱有歸附之意,都默然無語,唯有長子蘇全忠今日陣前斬將,此刻聽見父親生出降意,忙勸阻道:「父親前番在朝歌,已是惡了紂王,今日孩兒又陣前斬將,造反之名已實,萬萬不可於此刻生出輕慢之心,不然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也。」
蘇護默默無言,半晌道:「依你該如何廝殺?」
蘇全忠振奮精神:「今日崇侯虎大敗,已經失了銳氣,我軍氣勢正盛,可乘其不備,人銜枚,馬摘轡,暗劫其營寨,待殺的他片甲不存,使其方知我等利害,然後再尋一路賢良諸侯,依附於彼,則庶可進退,又可保全宗社。」
蘇護聞言大悅:「我兒之言甚善。」當即傳令,命子蘇全忠領三千軍馬,暗劫侯虎營寨,自己領大軍在後接應。不知侯虎性命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