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君子之戰(中)
李威沒有急,將康國與東曹國與曹國,以及今天才結伴到來的東安國、米國、石國、史國、何國與中曹國使者喊來。
這幾個國家康國最大,在河中地區影響力也最高。從隋朝以來,一直與中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此次聽聞李威到來,國王篤娑缽提特地派了他的王弟溫苟同拜見。溫是康國的國姓,這是一個漢人的名字,是不是臨時取的,李威就不知道了。
曹國準確分為東曹、中曹與西曹,環繞在康國周圍,甚至其國王有時候來自康國的王子。不過他們與康國的關係只是結盟關係,自己獨立成國的。其中西曹國最大,唐朝也將西曹國視為曹國的正統。是對是錯,沒有人管了。若不是李威前來西域,誰去管河中這些小國家錯綜複雜的關係。東安國又叫喝汗國,是一個小國家。安國是受大食入侵最大的苦主,然而離小安國還有四百里路,使者沒有來得及到來。還有其他的一些國家,也是因為路程或者其他原因,沒有來得及趕來。
石國離碎葉城很近,產良馬,善戰,與唐朝關係也一直很和睦。史上直到高仙芝在河中地區行為暴虐後,才投奔了大食。這是唐朝的一個堅定盟友,王方翼平定阿史那車薄時,還曾出過一些戰士前來相助。沒有起重大作用,但能略表心意。唐朝為了掣肘西突厥,特地在石國設大宛都督府,石國其實與史上大宛半點關係,其國王也是一個突厥人。這僅是表示對石國的尊重,將它撥到康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因此,在阿史那賀魯兵敗逃到石國蘇咄城後,城主伊涅達干將賀魯拘送。
史國又叫羯霜那國,緊鄰著康國的南邊,也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而且有一個重要的關卡,鐵門。***厥人夢寐以求重新恢復榮光的歌曲裡唱的打到了鐵門,就是此地。米國在康國西南不到百里的地方,在永徽年間就被大食攻破。顯慶三年,以其地為以其地為南謐州,授其君昭武開拙為刺史。這個小國王還活在人世,被大食人害慘了,所以對唐朝抱著無限的希望,是一個進貢很勤快的國家。另外還有東米國與小史國,這是兩個更小的國家,也夾在這第二波謹見的使者中到來,因為國力的原因,李威表示了尊重,但在他戰略中沒有多大意義。
何國在康國西北,這是李威特地召見的。
這個國家在唐朝沒有設立羈縻政權,就以唐朝附屬國自居了。每次唐朝使者至,散花迎接,以麝香敷面,扶之東方拜之。也是一個產糧大國,永徽時曾派使者進言,聞唐朝出師西討,願輸糧於軍。主要原因是想借唐朝之手,掣肘突厥人。可是唐朝羈縻河中後,並沒有派駐軍隊,而且以突厥人為主。這二十幾年,失望之下,沒有再進貢了。
李威親自派人邀請,除了看重它的糧食外,還有一個原因。宗教!
河中地區以信仰祆教為主,極少數人信仰佛教。大食的影響,有少數人逐步改信伊斯蘭教。例如康國,已經有婦女蒙黑面紗出門,這正是伊斯蘭教的風俗。對宗教李威不反感的,無論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或者祆教、天主教,總體目的是教導百姓向善的。只有一個前提,別影響國家正常的發展,比如廣修寺廟,李威肯定不贊同。修寺廟不要緊,但那幾十萬免稅的大和尚們,對國家有沒有妨礙?還有,別向西方一樣,干涉政權。最後,別沒事往宮中跑,甚至進貢小丸子毒害宗宗與皇帝本身。
可是伊斯蘭教的普及,為大食進攻河中打下了最好的基石。這個何國不知道是不是對唐朝失望了,居然將國教主動從祆教改成了伊斯蘭教。所以何國成了李威重要的拉攏對象。宗教才改不久,對百姓影響力也不大,還來得及改過來。
不但是這些,各國的風俗、人種、出產、百姓與士兵數量,對待唐朝的態度,之間的矛盾恩怨,地形、礦產、氣候等等,全部要瞭解。因此這次前來河中地區,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但這樣細細考慮,卻為以後有可能打下厚厚的基石。
這些使者到來後,李威僅是寒暄了幾句,沒有多說。只對所有使者說了一句話,有什麼事,等打完了再談。
他們拜見,用意很明確,想利用唐朝,來抵抗大食人對他們的威脅。可心中忽信忽疑,等打完了,看到唐朝軍隊的戰鬥力了,這樣談,才有談話的權威。
這些使者膽戰心驚的來到他面前,不是怕李威,馬上咽面就打過了,怕唐朝軍隊戰敗,能殃及他們。
李威說道:「大食騎兵是不是很強大?」
「是啊。」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其中還有一大半使者居然能說一口流利的唐朝話。
「那麼我朝能不能經常性地派幾萬軍隊保護你們?」
這一問,全部蔫了。
唐朝只是羈縻,沒有事,你只要進貢就行,進貢也不是勒索,唐朝還會有豐厚的賜賞。平時也不徵稅,也不納糧。憑什麼經常派幾萬軍隊保護自己?當真幾萬軍隊作戰沒有撫恤?沒有供給,沒有損耗,沒有犧牲?
唐朝皇帝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難道要改變唐朝的政策?
李威沒有顧他們的表情,繼續說道:「唐朝可以幫助你們,但你們必須自己強大。今天我就現場示範一下步兵如何破騎兵的。」
自己要試驗,也順便向他們示範。對河中,李威暫時還沒有什麼想法,吐蕃與突厥的事務都沒有了,有什麼精力真正統治河中?但必須讓他們自己保持一定的戰鬥力,不至於被大食吞沒。另外,政策也要做一些小的調動,現在不急著說,要等此戰過後,說他們才能聽從。
另外就是宗教。
大食人曾經對征服區說過三句話,要麼你們向我們大食乖乖地納稅(很重的稅),要麼你們信仰我們的宗教,要麼你們就等待著死亡。因為與拜占庭的交戰,目前對河中他們還沒有多大興趣。最多是入侵,擄人搶財物,然後回去。宗教也是如此。李威入主河中後,就是打算樹立祆教的權威,但眼下還不能管。要與他們談,要讓他們信服,讓他們配合。
說完了,手往下一揮,張知願發號施令。
做了他的傳令兵,但也是一種培養。
隨著這一聲令下,薛訥、細封雷、劉德正、野辭明川、拓跋坡率領一萬五千人皆下了戰馬。從京城帶來了諸位重點培養的將領沒有動,讓他們仍然騎在馬上,繼續現場觀看。還是要戰的,這要等突厥人各自潰敗後,各自率領一百人追擊的。另外李謹行、王方翼與郭元振也沒有動,仍然騎在馬上。
一萬五千士兵在各自將領指揮下,從大營將一個個小車子推出來。
這又是一個步兵破騎兵的重要道具。
李陵五千對十萬匈奴兵,劉裕恐怖的卻月陣,皆是以車為重要的道具。包括裴行儉在黑山那次戰役,同樣借助了輜重車的掩護。車子是臨時製造的,還製造了一些小道具。
鉤鐮槍與厚砍刀,厚斧子卻是在洛陽就製造好的,除了這些武器外,還帶了一些簡易的投石機,以及強弩。其他的皆是常規的武器了,比如說是弓箭、槊、槍、改進後的橫刀、矛與盾牌、槍。
推小車子大家懂的,起臨時的城牆,阻擋騎兵的衝擊。然而這些小車很是可憐,因為臨時製作的,不但單薄,而且很矮小。另外又準備了一些尖矛,也是用木頭削尖的,這是準備當作標槍投射出去的。這些尖矛同樣很可憐,全是木頭尖子,一個鐵尖子也沒有。雖說咽面部經歷大敗,但上了戰場,至少士兵穿了皮甲吧。這些木頭尖矛能不能起作用?
不但如此,騎在馬背上的唐朝軍隊僅剩下七千人了。但一萬多唐朝軍隊下了戰馬,後方留下了大量的空馬,不得不派士兵下去看管。
處月部的使者擔心地問:「陛下,是不是太托……」
一個大字不好問出口。
「我問你,是鐵矛昂貴還是這種簡易的矛昂貴?」
「是它……」但更是懷疑,戰爭不能說昂貴,最好穿籐甲,使竹弓箭竹刀最便宜。可那樣的話,還能打贏戰爭嗎?
李威又問道:「若是戰爭到了關健時候,武器不足,怎麼辦?」
「可……」是這麼說的,這種簡易的投矛隨時隨地能就地取材,只要有樹,想要製造多少就有多少,但它能有殺傷力嗎?況且草原上作戰,幾乎所有人皆騎在馬上,這種投矛起的作用更是可憐。並且這些矛比常規的長矛更粗更長,都有人懷疑唐朝士兵有沒有這個臂力,讓它投射起來。
倒是河中這些國家使者感到興趣。
他們與唐朝情況差不多,有許多國家半耕半牧,兵種也是步騎相夾。但是唐朝那種戰術,學又學不來,特別是殺傷力巨大的陌刀兵種,連陌刀都不會製作,怎麼建立這樣的兵種?
然而唐朝皇帝這次戰術,是對以前唐朝戰術的徹底顛覆,似乎也比較容易學習。
此時,從東西兩方傳來號角聲。一長一短,是報平安的。
受裴行儉的影響,來到此地李威特地詢問了天氣。
七河地區因為受地中海影響,夏天經常刮的是西風,又根據了當地熟悉天氣的老農民一些諺語,李威觀察了一下天氣。根據這些諺語,大約近兩天天氣很正常,也就是風向不容易改變。
不知道後世的鄱陽湖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朱元璋借助風向改變,用了火攻,有沒有用粗糙的辦法觀察過天氣的。但對戰爭來說,卻是很重要的一環。
李威所選擇的地點,不僅是君子之戰,而是誘惑咽面傾巢而出,一舉殲滅。所以選擇了這個空曠的地帶。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臨近沙漠地帶,雖說是戈壁灘區,沙塵很少,幾萬騎兵奔跑而來,必然揚起許多塵土。風大與小觀察不了,能不能借助風勢也判斷不了。但只要颳風,就能捲起塵霧,也能迷住士兵的視線。
這是李威最擔心的一個環節。
因此,一大早就派出了許多斥候察看兩邊的情況。
然而阿史那綽爾並沒有利用。
騎在馬上,李威不由笑道:「還真是一個小毛孩啊。」
很輕蔑的語氣,就這樣的水平,還想與自己軍隊決一雌雄?
不但李威笑了,王方翼也笑了。昨天晚上的軍事會議上,李威刻意說過此事,也做了一些預防的措施。咽面人卻沒有這樣做,這更增加了今天勝利的輕鬆度。
當然說到底,也是看到咽面新敗,實力大損,將士信心不足,才敢將這種戰術拿出來做演練的。
聽到報平安的號角聲,李威又做了一下手勢,張知願又發出一道命令。一些士兵從大營裡拿出一個個麻袋,裡面裝的什麼東西,就沒有人能看到了。先是送到兩個壕溝裡。然後送到車牆後面的士兵手中。
布的這個陣同樣也很古怪,每道壕溝相隔有近八十米遠,第二道壕溝離車牆又有七八十米遠。中間整相隔了一百多米。也就是說勉強地將第一道壕溝的將士,保護在弓箭範圍內。
真的很勉強,除了一些強力的角弓與勁弩,根本達不到一百多米的射程。
而且唐朝到現在為止,所有步伐都溫吞吞的,不像是大戰來臨。反而***是一次演習。
不但唐朝軍隊,阿史那綽爾也派了斥候,雖說是君子之戰,還是害怕唐朝人的陰謀詭計的。斥候回來稟報,方圓幾十里地,皆無一個伏兵。要麼碰到了唐朝的斥候,發生了一些激戰。這個激戰後果也讓咽面的斥候感到沮喪。
李威用斥候,不僅是刺探消息,也是預防斥候相遇時發生小規模的交手。斥候交手佔據上風,就能有信心有力量打探得更細。因此,派出的斥候幾乎是最凶悍的士兵。兩軍斥候一碰面,交手的後果可想而知。咽面的斥候被殺得很慘。
但這個交手只是一些小規模的作戰,幾十人的死亡,並不影響大局。也得到了綽爾所需的消息。
既然唐朝軍隊沒有其他的埋伏,於是下令三軍緩慢前進。要保持馬力,留作決戰用的。因此咽面的部隊同樣慢慢騰騰。看上去,兩方溫文爾雅,像一對戀人一樣,含情脈脈,根本看不出來有任何交戰的跡象。
君子戰嘛!
至少現在,幾乎史上沒有出現過如此溫和的戰役。
咽面人就到了。遠遠地看到大團大團的黑影,在塵土中露出身影。
李威喝道:「升旗。」
一面很大寫著「皇」字的大旗升了起來。意思分明對咽面說,唐朝皇帝在此,向我開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