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商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外婆的澎湖灣
    澎湖列島位於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西離大陸約兩百八十里,東距台灣約百里,古稱「平湖」。由於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即為東南亞與東北亞貿易交流的轉運站,也是福建通往南洋的歇腳點,還是大陸往台灣移民的中繼所。澎湖列島由本島及周邊六十四嶼組成,東是查某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島,極北是目斗嶼。澎湖列島原為火山噴發熔岩凝成的台地,既無高山,也無河川,加上全年風大雨少,不宜耕種,但漁產豐富。桃色珊瑚和澎湖文石算是島上最拿得出手的特產了。

    船隊接近澎湖,遠遠的,馮虞便望見澎湖諸島礁岸上,隨處可見數十丈高構型奇特的管風琴狀玄武岩石柱鱗次櫛比直插入海,氣勢何其雄偉。船隊便在如此景致間穿行,駛近本島灘岸,又是一番景致。雪白的沙灘、清澈的海水、明淨的天空,鷗雀翻飛,海魚成群,好一派景致!

    看此情此景,馮虞不禁想起前生耳熟能詳的那首歌謠,「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坐在門前的矮牆上,一遍遍懷想。也是黃昏的沙灘上,有著腳印兩對半……」

    馮虞正陶醉不能自已,猛然間肩頭上給人拍了一記,回頭一看,卻是楊風。「妹夫,好興致啊,哼哼什麼呢,怪好聽的。嘿嘿,說來還從不曾聽過你唱曲呢。」

    馮虞撇了他一眼。「少說廢話,趕緊進港。」

    楊風卻是不依不饒,「嘿嘿,依虞,妹夫。一路看文學網回頭教教我你方才哼的那個,是真好聽。不笑話你來,不行咱們回頭找一沒人地地方。」

    馮虞聽著這氣,「我只在澎湖呆兩天。一天看工坊,一天點校你的兵,趕緊調船進港早些開工,扯這沒用的作甚。」

    澎湖主島陸域面積約兩千頃,島上有舊時城寨官廳,據說其中有些石屋還是宋代遺物,現下這些營築自然盡為楊家所用。馮虞在島上看見一塊石碑,據碑文記載,南宋幹道七年四月,泉州知府汪大猷為保護在澎湖的漢人不受台灣土著毗捨耶人所劫掠。派軍進駐澎湖,並造屋二百間。看來,至遲在南宋,澎湖已被收入中華版圖。

    立於城寨上,馮虞四下遠眺,發現這澎湖島上竟無一棵大樹,便抓了楊風來問。楊風說道:「這澎湖氣候怪異,夏日還有些降水,平日裡卻是少雨多風。有島民算過。一年中三分之一的天數皆有暴風,尤其是十月到三月之間地冬春兩季,風力更猛。加上澎湖這地方地勢平坦,無遮無擋,土地又貧瘠,樹木壓根長不起來,能活下來的只有矮草灌木。你看城外那些田地,外頭都要築起一圈石牆,這可不是防賊。只為擋風。」

    馮虞仔細觀看,果然是如此。方才一路進來時不覺得,還以為是住戶的院牆呢。再往城寨裡看,各處建築錯落,俱是以條石壘成。整座城寨佈局完全是軍營式樣。居中一座大院想來是往日巡檢司衙署。城南各處皆是民宅模樣,想來是戍軍居所。站北面一處寬大的空場。當是校場所在。周邊還有些院落大屋,看著像是工坊、倉庫地格局。

    楊風在一邊為馮虞一一指點。倒與馮虞所想相差無幾。「如今幾個工坊便設在城北校場周圍,那邊空地多,騰挪得開,又與庫房挨著,做事方便。如今咱們楊家手下馬步軍常駐澎湖受訓的有兩千三百餘人,月港倒只有兩百來號人,拿的是刀矛弓盾,不過是看家護院罷了。這邊這兩千多我親自督訓,日日不輟。先前帶回還有這次妹夫你帶來的火器全撥給他們了。此外還有上百大小海船數千水手在此屯駐。回頭你檢點一番,看看我帶隊練兵還有何不妥之處。」

    馮虞點頭應允,目光卻依然在城寨四處掃視。「誒,阿風,我看這城寨中各處房屋俱是糯米混海蠣殼粘連條石築成。只有那幾間卻是雕樑畫棟,與大陸上府邸相似。那個莫非是往日守官府邸?」

    「哦,那幾間啊。你可想錯了。那不是官員的宅子,都是廟!」

    「啊!澎湖當日就那麼點住民守軍,怎麼還有這麼多廟宇?」

    「沒辦法,人家信這個。不管是海上漁家的還是吃糧當兵的,都是腦袋別褲腰帶上的活計。有今日沒明日的,爹娘都指望不上,只能多燒幾炷香求老天爺保佑了。你看,那是天妃廟,那是關岳廟,那是土地廟,那是三清觀,那是保生大帝廟,城外還有個觀音廟呢。香火最盛的還是那天妃廟,畢竟天妃娘娘是護佑海上人家地。」

    所謂關岳廟,便是關羽、岳飛合祭之廟。關羽死後,百姓感其德義,自發地歲時奉祀。宋崇寧元年,朝廷追封關羽為忠惠公,後封義勇武安王,各地關羽廟便稱關王廟。明初朝廷改祀為關壯繆公,與岳飛同祀武廟,稱關岳廟。至萬曆三十三年,才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清康熙五年又敕封為忠義神武靈仁勇威顯關聖大帝。也就是說,明初至中葉這段時間,關羽是不曾獨享香火的。

    那天妃媽祖也是如此情形。林默娘生前與民為善,升化後得民間立廟祭祀。不過最初只是被閩省沿海民眾尊為「通靈神女」,北宋宣和四年徽宗賜祖廟匾額,才算是得到官方承認。自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起,先後得朝廷為「夫人」、「妃」,至明永樂年獲封「天妃」,立廟京師。清康熙二十三年終得封「天後」。

    馮虞原打算在澎湖只呆兩日,結果又多留了一天。校閱三軍與工坊營建倒是一切順當,費時間的兩件事,一個是戰利品的處置,再一個就是謀劃馮虞在島上突然提出來的新議題:經略台灣。

    此次發難,繳獲甚豐。這些戰利品如何分配,三人商議了許久。硫磺火硝不消說,全數留在澎湖供給火器作坊,如此倒是省下楊家大筆開銷。加上先期運回那一批,足夠維持火器作坊好一段時間的生產了。那六千柄倭刀經細緻查點,全是大路貨,雖說沒什麼傳世名刀,但供軍用已是足夠精良了。按著楊家的意思,這些倭刀一家一半,裝備雙方現有兵員,人手一柄還有富餘。這提議卻給馮虞否了。

    「岳父,大舅哥,你們好意我領了。不過,這倭刀還是莫要在我麾下裝備,來路解釋不清。有心人稍一琢磨,極易與趙大失蹤的貨船勾連起來,只怕橫生枝節。你們手下弟兄就不同了。常與東瀛往來,這理由便說得過去。更何況楊府手下人馬佩倭刀的也不是一個兩個,多裝備些也不算離譜。還有這刀裝,雖說沒什麼特別地記號銘文,最好還是能稍作變動。如將刀鞘、刀柄全數染為黑色,又齊整,與那趙家所訂之貨至少在外觀上有所差異。讓人抓不著把柄。」

    倭刀既然全歸了楊家,那八萬兩銀錠楊家父子可就死活不肯要了。馮虞想了想,銀子多了不咬手,反正過兩個月成婚還得大筆花銷,不要白不要。不過這麼多的銀錠馮虞是帶不回的,最終說定回頭由楊萬榮私下開模鑄成制銀,找地方對成會票,再以陪嫁的名義交與馮虞。如此一來便可天衣無縫。反正楊萬榮富得流油,真要讓他拿出這麼多銀子陪嫁也未必辦不到。

    至於另外一個議題,則是馮虞到了澎湖第二天頭上拋出來的。一天下來,馮虞發現,澎湖固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可稱是台海鎖鑰。可是當地資源太過欠缺,沒有河流、沒有森林、沒有礦藏、沒有良田,連人口資源都大有問題,定居島民不過數千。若是將澎湖作為一個前進據點固無不可,彈藥作為一個長期基地來經營,實在是成本太高。別個不說,這麼多人所需稻米蔬菜全得從大陸發運。若是哪天朝廷翻臉,都不用開兵見仗,只要徹底封鎖海岸,不讓一粒糧食外流,澎湖諸島上萬人口總不能全靠吃魚過一輩子吧。

    馮虞琢磨了一個晚上,拿定主意,必須往台灣發展。台灣離澎湖不過百里,朝發夕至。此外,據馮虞所知,台灣島資源相當豐沛。雨量充沛、森林繁盛、良田眾多,只是礦產資源少些,不過怎麼說都比澎湖強得多了。現下台灣可稱是不折不扣的無主之地。此時經略台灣,唯一的障礙恐怕便是當地原住民桀驁不馴。不過台灣島上自宋元時便有漢人移民拓殖,熟悉當地風物,或可引為奧援。

    馮虞將這般念頭一說,楊萬榮沒吭聲,楊風卻說道:「妹夫,台灣或許是個寶地。可咱們連澎湖這一畝三分地還算不得是穩拿在手中,諸般事業也才開個頭,這會子經略台灣,只怕步子邁得太快了些。」

    「呵呵,我的意思,倒也不是明日便要兵發台灣。而是現如今便將台灣當成個事來規劃著。台灣地面大,不像澎湖這幾個島,說拿下便拿下了。現下咱們一面經營澎湖,一面多派細作、小隊兵馬登台摸底細、探地形、佔下立足之地,一旦你手下這撥人馬組訓成軍,又知己知彼,便可揮師東進經略台島。這台灣,有礦產、有糧草、有人口,又當著東洋、南洋交通要道,若是好好經營,可當得福建一省。」說著馮虞看向楊萬榮,想聽聽老爺子的意思。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