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摩」號的殘留物仍在水面飄蕩,落水的日本兵在風雨飄搖是海面上掙扎著,但清涼的海水並沒有讓他們覺悟,澳大利亞海軍不是在開戰之初就被強大的日本帝國海軍消滅了嗎?可那兩艘剛剛從這裡駛過的戰艦上分明懸掛著澳大利亞的旗幟,而且一記重拳便將他們的巡洋艦給報銷了,這莫非是幻想?
不遠處的海面上,「雷聲」依舊一陣接著一陣,兩艘澳艦正以夾角之勢向僅存的那艘日艦包抄過去,三艘戰艦上不時火光閃閃,炮彈在浪濤中頻頻激起高大的水柱。雙方既想擊中對方又不想被對方擊中,於是各自以最高航速拚命做著戰術機動。驚濤駭浪中,它們成了在綿延起伏的山丘上快速奔跑並且不斷向對方射出利箭的騎士,「箭」大都失的,但場面上打著藍旗的一方卻佔據了很大的優勢,雙方火力密度、精度以及機動力上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墨爾本」號的射擊指揮所裡,穿著英式白色海軍服的軍官卻在用德語下達指示:
「方位,41度20分;射擊角,9度25分;齊射一!」
旁邊的軍官迅速在紙上寫下幾個數字,然後一把抓起電話,用英語將這些射擊數據傳達到各主炮塔的炮長那裡。
迅速的調整之後,全艦12門203毫米炮一同噴射出復仇的烈焰,12枚穿甲炮彈旋轉著掠過浪尖、穿過雨幕向那艘以黑雲和驚濤駭浪為背景、兩座粗直煙囪正噴著濃烈黑煙的戰艦飛去。視角隨著其中一枚穿甲彈一同前進的話,很快就可以看見那面被狂風暴雨肆虐著的十六條旭日旗,看見艦上6座主炮塔12門大炮那黑洞洞直直的指向這邊,看見對方那龐大艦身正好處於風口浪尖,看見舷窗裡那些日本軍官們的可憎面孔,看見他們臉上的表情由自負轉為驚愕。那艦上4門最大的主炮突然轟的開火了,就在這個時候,來自澳大利亞戰艦「墨爾本」號地一枚穿甲彈一頭撞進日艦「鞍馬」號的司令塔,並不足夠結實的鋼甲被硬生生的撕開。
裡面的軍官們根本來不及作出下一個反應,爆炸的烈焰和隨即高速旋轉著四散飛去的破片在不到一秒的時間裡將這司令塔變成血與火地煉獄。
與此同時,「鞍馬」號的12門主炮——4門305毫米一級主炮和8門203毫米二級主炮仍在負隅頑抗著,儘管剛剛的爆炸使得讓這艘戰艦劇烈的震動了一下,但得知各主炮無恙之後,艦上的火炮指揮官山下龍男用他那早已血紅血紅的眼睛瞪著測距儀裡的那艘澳大利亞戰艦。
「方位角度,320度12分;射擊角度,7度53分;一級主炮齊射一。
二級主炮齊射二!」
不同口徑的火炮裝填時間不同,203毫米艦炮的射速通常為2.5發每分鐘,但是305毫米通常卻只有不到2發每分鐘,如果讓203毫米炮停下來等待305毫米炮進行齊射,這勢必影響到整艦的射速,而且365毫米炮彈和203毫米炮彈地軌跡並不相同,因而也無法達到無畏艦主炮齊射時地那種效果。僅此一項,日艦就在對手面前吃了大虧。
在這位日本炮術軍官的思維裡,儘管對手在數量上佔據優勢,卻只是一重一輕兩艘巡洋艦。主炮口徑也只是203毫米和152毫米。而自己這一艘是「巡洋戰艦」,相當於德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且不說艦上地305毫米炮威力如何。光203毫米炮的穿甲彈就能要對方好看,因為巡洋艦的裝甲素來不能抵禦這種口徑的穿甲彈,而這「只消一發」的時機或許在下一次開火的時候就會出現。
「2、3、4、5號副主炮準備完畢!」握著電話的軍官極其亢奮的說到。
「開炮!」等待這一刻已經許久似的,主炮指揮官的射擊命令彷彿用盡了全身力氣。
轟轟幾聲,8枚203毫米穿甲彈帶著巨大地動能離膛而去,目標僅僅在3100碼之外,然而3.95秒之後,它們卻聲勢浩大的落在起伏的海水之中,從不同炮塔中發射的炮彈落點相隔甚遠!
在這段時間裡,由於海況條件非常糟糕。兩艘澳艦也打的雖有些吃力,但哪怕主炮的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一,它們每3分鐘也能命中對方一次,如果精度相同,對方則需要6到7分鐘才能擊中它們,更何況雙方的射擊精度因為戰艦性能而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山下龍男正懊喪著,傳令軍官再次亢奮的喊道:
「號主炮準備完畢!」
「開炮!開炮!」山下如同輸紅了眼地賭徒般吼叫著,如果短時間內仍然無法將對手擊沉或是趕走,那麼這艘失去指揮的戰艦將在直線的行進中被對方命中更多的炮彈。直至被擊沉或是主動投降。
然而3091秒之後,這位主炮指揮官又一次失望了,4門365毫米炮的威力雖大,卻只擁有前無畏艦時代那差強人意的精度,這時雙方又是在3000多碼的距離上進行機動炮戰,它們的射程優勢根本顯現不出來,除不斷轟起水花之外,它們唯一的效果大概就是讓對方的心情始終處於緊繃狀態。
「快點……快點……」
「墨爾本」號的指揮塔裡,懷特將軍輕聲念叨著,此前一舉擊沉日艦「多摩」號,一多半的原因是雙方的距離僅有不到1500碼而且對方缺乏警惕,和「鞍馬」號的對射卻並不那麼輕鬆。」墨爾本」號裝甲雖強,卻不能和真正的德國戰列巡洋艦相提並論,合理的結構可以讓它免於被對方一擊致命的危險,但是在如此近的距離上,對方主炮發射的每一發炮彈都可能對這艘戰艦造成很大的破壞,而己方僚艦「吉布森」號只是一艘6000噸級的輕巡洋艦,防禦力並不比剛剛沉沒的「多摩」號強多少。
但自從剛才那一發炮彈漂亮的端掉日艦地指揮中樞之後,懷特便一改此前的沉默略略興奮起來,看著日艦不像剛才那樣左扭右轉的進行戰術機動,他更是充滿希望的等待下一次主炮齊射的到來,因為那注定會是個令人激動的時刻。
射擊指揮所裡。
那位說德語的軍官卻依舊保持著極其冷漠的表情,根據此前地彈著點和最新的測量數據,他命令道:「方位,40度50分;射擊角,9度13分;齊射一!」
旁邊那位澳大利亞軍官隨即抓起電話,用略有些顫抖的聲音喊道:
「方位40度50分,射擊角9度13分,齊射一!」
短短幾秒之後。日艦上明顯的升起了好幾團火球,有的在左舷,有的在右舷,看來另一艘澳艦的152毫米主炮也捕捉到了目標。
兩艘澳艦上頓時一片歡騰,此後的炮戰已經沒有什麼懸念,日艦上的炮手們仍在抵抗,但一艘缺乏機動力的戰艦只能是被動挨打地,兩艘澳艦利用航速上地優勢很快找到了最佳進攻戰位,日艦上著火的地方越來越多,還擊的炮火也在逐漸減弱。最後。」吉布森」號勇敢地衝到「鞍馬」號右舷2000碼處施放了一排魚雷。下午3時07分,在日本海軍中服役了17年時間,先後參加過日本進攻青島、入侵東南亞、進佔菲律賓群島、攻取澳大利亞等軍事行動的「鞍馬」號巡洋戰艦終於結束了其充滿罪惡的一聲。它緩緩沉入澳大利亞巴斯海峽東南32海里處的海底,陪葬的有艦長小倉泰造少將以下672名官兵。
以微小的代價贏得了海戰勝利,懷特將軍和他的水兵們自然是士氣高漲,這可以說時一場前無畏艦時代和後無畏艦時代的戰艦之間的戰鬥,雖然表面上看澳方贏得有些僥倖,但畢竟「鞍馬」已經是一艘老態龍鍾的過時戰艦,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日德海軍之間地差距——日本海軍擁有最一流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是不爭的事實,可是受到財力和物力的限制,他們不得不像老財主一樣依靠不斷積累和翻新來保持海軍的規模,艦齡超過15年的戰艦在聯合艦隊的准主力和非主力艦序列中是很常見的。
即便是名震一時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也已經是十幾年前地技術了。
作為世界兩大軍事強國的另外一家,德國海軍雖然只建造了「威廉大帝」號這一艘42萬噸的准超級戰列艦,但艦齡超過10年的戰列艦僅有四艘國王級,而巴伐利亞級、格拉夫級和愷撒菲特烈三世級都是在德美戰爭前後服役的新艦;戰巡則只有三艘德弗林格級性能上稍顯落後,馬肯森級和勃蘭登堡級都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列巡洋艦;航母雖有「麗莎」、「親王」兩艘艦齡為14年的老艦,卻只是在波羅的海和地中海之類的近海活動,遠洋艦隊中先後服役的六艘恩斯特級重型航母足以將所有的日本航母送入海底,德美戰爭後建造的六艘作為齊柏林改進型的德意志級中型航母和十八艘奧爾格級輕型航母也都是最近四年服役的新式戰艦。
此外,德國在非主力艦方面的投入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凡艦齡超過10年的軍艦大都會被低價出售給盟友國家或是中立國家,而國內各海軍船廠總是適時的推出更新更好的設計來爭取新的訂單,這樣的政策不僅有利於維持德國海軍的強大活力,更能刺激國內海軍船廠持續的追求技術更新,但其所依賴的強大財力是日本根本無法企及的。
「墨爾本」號這種拳手級戰鬥巡洋艦可以說是德國海軍目前眾多重巡洋艦戰鬥力的一個縮影,德國外銷的驅逐艦、潛艇素來是軍火市場上的搶手貨,要知道德國海軍中服役的艦隻往往要比外銷型高至少一個等級,其性能不言而喻!
在給落水的日本人丟下幾艘救生艇之後,兩艘澳艦迅速朝運輸船離開的方向追去,到這時為止,他們的任務還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在得知「鞍馬」、「多摩」兩艦先後被澳大利亞艦隊擊沉之後,日本海軍高層都大為震驚,他們隨即命令在澳大利亞附近海域活動的艦隻立即向巴斯海峽集中,但由於暴風雨很快席捲整個澳大利亞南部,日軍的水上飛機和陸基飛機都無法起飛進行巡邏,只能勉強派出駐泊在阿德萊得港和墨爾本港水面艦艇出港搜尋澳大利亞艦隊的蹤跡。
風雨稍弱,夜幕也很快降臨了,在四艘澳艦的護送下,運輸船隊順利抵達大澳大利亞灣的一處小港口,當地游擊隊早已做好接船準備,他們與船上的水手一道冒雨將物資卸船運走,4艘運輸船總共帶來了1.5萬支英制李.恩菲爾德步槍、1200挺劉易斯輕機槍、300挺維克斯重機槍、400萬發子彈和大量其他裝備,整個卸船過程原本計劃在天亮之前完成,但是凌晨2點半的時候,「吉布森」號在附近海面發現一艘日本炮艇並開火將其擊沉,由於擔心炮聲引來其他日本軍艦和陸軍部隊,澳大利亞艦隊不得不提前返航,而游擊隊帶走了超過3/4的物資,在這些裝備和彈藥的幫助下,他們最終挺過了那段最為艱難的時期。
返航的時候,天色漸亮、雨勢漸停,但澳大利亞艦隊沒有再走巴斯海峽這條航線,而是向西行駛前往德國控制的西印度洋海域,這一舉動果然大大出乎日本海軍的預料,奉命圍捕澳艦的日本艦隻大都撲了個空。不過在即將脫離日本控制區域的時候,澳艦隊卻非常偶然的遭遇了兩艘執行其他任務的日艦,這一次對手是日本海軍的古鷹級重巡洋艦「古鷹」號外加神風級驅逐艦「神風」號組成的巡邏艦隊,「神風」號這艘舊式驅逐艦戰力可以忽略不計,但古鷹級卻是日本海軍第一級重巡洋艦。
在耗時近一個小時的戰鬥中,「墨爾本」號和「古鷹」號從1萬碼的距離一直打到4000多碼,確切的說是「墨爾本「號一直追到4000多碼。
「古鷹」號1926年服役,排水量1萬噸,裝備三座雙聯裝203毫米炮,原本是用來對付缺乏軍艦或是海軍實力薄弱的亞太國家,而且是日本造船廠在重巡洋艦方面的第一次嘗試,所以該艦體形較小,雖可以搭載2架水上偵察機,但火力、防禦等方面卻並不出色,航速也只有33節,因此兩艦在戰鬥伊始便顯現出巨大的差距。澳艦以雙倍的火力讓對手嘗到了澳大利亞人的憤怒,並最終在澳大利亞以西360多海裡處將其擊沉,而「吉布森」號也率另一艘澳大利亞驅逐艦將「神風」號擊沉,兩艘日艦上的艦員死亡率大七成以上,而「墨爾本」號也被對方近距離射來的炮彈擊中,艦尾部分裝備損壞,航速也減到了30節。
聞知「古鷹」、「神風」戰沉之後,日本海軍高層震怒,並派遣「鹿島」、「伊吹」兩艦率第4戰隊剩餘巡洋艦西進追擊,但得到德國海軍掩護的澳大利亞艦隊很快消失在東非海岸。日本軍方雖然一肚子怒火,但在遠東談判的節骨眼上也只好將打斷了的牙齒往肚子裡吞,殊不知這只是日本海軍厄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