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 寒冬 第二章 灰色星期天
    1914年10月4日,星期天。

    這天,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厲害吧,這都查到了,哇哈哈哈哈!)

    絕大多數俄國人此時尚不知道俄國皇室在波卡拉港外的不幸遭遇,對於他們來說,在突然大潮澎湃的俄國革命面前,沙皇和尼古拉大公等人就如同失蹤了一般。各地擁護皇權的俄軍大多處於一種各自為戰的狀態,唯有白俄羅斯地區相對穩定一些,這裡不僅是革命勢力發展較為薄弱的地區,還有俄國僅剩為數不多的精銳部隊——俄國皇家近衛軍的主力部隊,以及俄國西南集團軍群殘餘部隊,再加上之前從俄國各處調來的部分新軍和白俄羅斯地區的守備部隊,那裡的俄軍正規部隊尚有80萬之多,他們都處於俄國近衛軍統帥阿格列尼大公的統一指揮之下。

    不過就算在這些俄軍部隊裡,不安的氣氛也依舊存在,這不僅是因為滲入軍隊的地下革命黨在蠢蠢欲動,近衛軍統帥不帶著近衛軍主力去保衛首都和沙皇,不少忠於沙皇的俄軍官兵對此頗有微辭,然而阿格列尼以德奧軍隊大舉進犯為由,僅派出少量騎兵回援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途中遭遇俄國革命黨輕微阻擊之後,這些騎兵又奉命「倉惶」撤回明斯克。

    由於之前並未遭到俄軍抵抗,僅僅4天時間,弗裡德裡希大公指揮的奧匈聯軍主力已經深入白俄羅斯腹地,其先鋒部隊距離明斯克僅有不到100公里。他的奧匈聯軍此時兵分三路前進,右翼為丹克爾將軍指揮的第1集團軍,他們在進入越過邊境之後向白俄羅斯南部挺進;中路為奧芬貝格將軍的第4集團軍,他們以迅猛的速度向白俄羅斯東部前進;大公親率第2集團軍及第3集團軍一部組成左翼軍團向白俄羅斯地區的首府明斯克前進;奧軍第3集團軍大部留守波蘭,與駐紮在波蘭的德軍一同修築波蘭邊境的防線,儘管在奧地利人看來那條防線目前已經失去意義。

    藍衣灰褲的隊伍緩慢的行進在白俄羅斯的鄉間公路上,奧軍官兵顯然心情很好,歡快的歌聲飄出很遠很遠,連隱藏在遠處樹林中的眾多俄國騎兵也能夠聽到。這些穿著藍灰或者墨綠軍服的騎兵們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他們一遍遍安撫自己的坐騎,現在,距離他們大顯身手還有一段時間。

    擔任奧軍左翼先鋒部隊的是一支純正的奧地利騎兵部隊,切尼騎兵團的2975名士兵全部為奧地利人,切尼少校對這支騎兵團單一的民族成份為榮,在他看來,這種部隊的戰鬥力要遠遠高於那些由幾個甚至十幾個民族的士兵組成的「雜牌部隊」。

    白俄羅斯地勢平坦,大部分地域為平原和盆地,其南部為遼闊的低地,中部為平原和低丘,北部和西北部地勢稍高,有部分高地和起伏的丘陵,整個白俄羅斯最高點海拔僅345米,非常適合大規模部隊尤其是騎兵部隊行軍。因此,切尼騎兵團總是將主力部隊遠遠拉在身後,佔領一個個沒有抵抗的俄國村莊已經不能給這些高傲的騎兵們帶來一絲榮譽感,他們這幾天所作的只是麻木的將一面面奧匈帝國的旗幟插上俄國人的屋頂,然後接受那些俄國軍民鄙夷和蔑視的目光。

    對於切尼騎兵團和眾多奧軍官兵來說,情勢從今天早上開始好像出現變化的。最先是久未露面的俄國飛機天剛亮的時候就出現奧軍頭頂,它們在天上一圈圈盤旋還不算,臨走之前居然將幾顆簡易的炸彈丟了下來。由於奧軍前進太快,他們的飛機和臨時機場還在很後的地方,等十幾架經過德國技師們加裝武器的奧軍飛機趕來的時候,俄國飛機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待奧軍飛機油盡返航之後,它們又如同揮之不去的蒼蠅一般出現在天上,奧軍機槍對於這些飛得比較高的俄國飛機顯得無可奈何,俄國飛機扔下的炸彈威力儘管不大,卻讓奧軍官兵們煩躁不安起來。

    在上午的時候,一小隊奧軍騎兵在一個俄國村莊附近的樹林中偶然發現了一支俄國騎兵部隊,雙方發生了短暫的交火,隨後佔據數量優勢的俄國人卻選擇了撤退,奧軍騎兵也沒敢追擊,雖然雙方都只有幾名士兵傷亡,不祥的疑雲已經慢慢爬上弗裡德裡希大公的眉頭。

    不久之後,奧軍偵察機發現在斯托爾布齊東北發現東西走向的俄軍陣地和數量不祥的俄軍部隊,緊接著切尼騎兵團也發現自己來到了那條俄軍防線前面。

    放下望遠鏡之後,切尼少校發覺俄軍陣地的部署模式有些似曾相識——寬闊的壕溝、稀稀拉拉的鐵絲網、一道道交錯縱橫的戰壕、木石結構的碉堡。

    切尼少校對於這種防禦模式印象深刻,德軍曾經在華沙外圍修築的陣地以及修建中邊境防線的野戰防禦部分都採用了相似的佈置,大多數奧軍將領在參觀過之後都讚賞有佳,認為這將成為陣地防禦的標準模式。看來在吃過德軍陣地防禦的虧之後,俄軍也開始模仿起來。

    在奧軍主力趕來之前,切尼派出5人一組的騎兵隊對這裡的俄軍陣地進行了詳細的偵察,結果讓他大吃一驚,這條防線足足有20公里長,左翼到一條寬闊的河流為止,右翼則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城鎮,城鎮西面則是一大片茂密的森林。這也意味著奧軍唯有突破這條防線,才能從這個方向逼進明斯克。

    對於奧軍騎兵的偵察,俄軍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用子彈驅趕膽敢走進的奧軍騎兵,這令切尼少校對那裡的俄軍感到既好奇又藐視,他隨後叫來自己的通信兵,「上士,你帶著一個小隊回去向大公報告,我們在這裡發現俄軍防禦陣地以及俄國西南集團軍群殘部,從番號和軍服上看,這裡沒有俄國近衛軍部隊!至於俄軍人數,初步判斷至少有兩個軍10萬人!」

    通信兵匆匆離開之後,切尼少校再次端起望遠鏡觀察起前方的俄軍陣地來。俄國人的準備似乎非常充分,雖然他們的防禦陣地都處於平原地帶,但是在羅茲-華沙戰役中,奧軍騎兵部隊遭到較大的損失,使得原本就不強的奧軍騎兵對於俄軍的威脅就更加小了。在目前進入俄鏡的86萬奧匈聯軍中,騎兵僅有7個師11萬人,除去一支小規模的航空部隊之外,剩下的就都是步兵和炮兵了。

    「炮兵……」想到這裡,切尼露出一絲鄙夷的笑容。用不了多久,這裡的俄國人就要嘗到自己大炮的滋味了。在羅茲-華沙戰役中俄國人丟棄了大量的火炮,其中大部分劃歸給了奧匈聯軍,儘管這些大炮所剩的彈藥不多,但畢竟有不少大口徑的傢伙。

    切尼出生在一個奧地利貴族家體,從軍校到進入軍隊,他的成長之路可謂是一帆風順。他第一次體驗到失敗發生在8月,在加裡西亞戰役中期,俄軍發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瘋狂進攻,切尼的騎兵團隨著奧匈聯軍主力一退再退,那種落荒而逃的場面已經成為切尼難以磨滅的回憶,恥辱的烙印已經深深刻在他的心中。

    在羅茲-華沙戰役中,切尼和他的騎兵們再次感受到俄國哥薩克騎兵的恐怖戰鬥力,這些平時連稅都不用繳的野蠻人擁有強壯的身體和高超的騎術,每次與他們刀刃相撞都令切尼感到有些心驚膽戰,儘管那場戰役奧軍在德軍的幫助下大勝俄軍,但俄軍騎兵卻為俄國軍隊掙得了最後一絲榮譽。切尼熱切期待著能夠在這裡再次擊敗俄國人,以證明奧匈聯軍並非倚靠德軍才能獲得勝利,他們的統帥弗裡德裡希大公或許也是出於相似的想法,因此這次進入白俄羅斯的奧匈聯軍中除了一些在航空隊中協助維護和修理奧地利飛機的德國技師以外,並沒有德國正規部隊參加,之前援助他們的德國後備兵軍與德國東普魯士軍團一部組成波蘭集群,專門負責德屬波蘭的治安與防衛。

    儘管大家都期望能夠證明自己的戰鬥力,奧軍步兵直到當天下午4時才出現在切尼的視線中,奧軍主力抵達時已經是下午6點,秋天的太陽迫不及待的回家休息去了,只留下火紅的晚霞還掛在天邊。

    對於奧軍來說,在俄軍陣地前過夜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因此弗裡德裡希大公抱著僥倖的心理,命令自己的部隊在夜幕完全降臨之前發動一次進攻。在簡短的炮火準備之後,奧軍步兵開始向俄軍陣地推進。

    切尼和他的騎兵團被編入奧軍左翼的掩護部隊,而擔任主攻的是奧軍第2集團軍的第1和第2步兵軍,第3軍擔任總預備隊,第3集團軍一部擔任右翼佯功。

    在戰爭爆發之後的大小數十場戰役中,騎兵已經被證明不適合進攻對方塹壕和鐵絲網組成的陣地,因此在奧軍炮火停息之後,包括切尼騎兵團在內的奧軍騎兵部隊只是向俄軍陣地右部的那個小鎮發起試探性進攻。

    弗裡德裡希大公策馬立於一片小樹林前,端著望遠鏡看著前方的俄軍陣地,在俄軍陣地前方數千米的地方,十餘萬奧軍步兵排成散兵隊列快速向前推進。很快,俄軍大炮開始向奧軍射擊,灰白的硝煙在漸暗的光線下已經越來越難看清楚,而炮彈爆炸之後的火焰則顯得愈發刺眼。大公無法清楚的看到究竟有多少奧軍士兵被俄軍炮火擊中,但是根據衝鋒隊列的大概位置和步兵密度,他很清楚步兵的損失正在逐步上升,幸好俄軍炮火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密集。

    俄國人既不是使用鐵絲網的始祖,也不是生產鐵絲的大戶,加上俄軍模仿時並沒有向德國人交納學費,因此俄軍陣地前沿鐵絲網地帶在密度和寬度上遠遠不及德軍陣地,奧軍的炮擊成功在那裡開出幾個寬闊的通道。

    不過俄國人似乎為了顯示自己擁有強大的人力資源,他們的塹壕挖得又寬又深,奧軍士兵很快發現自己根本無法一次性躍過那條壕溝,而一旦跳進壕溝則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再次爬出來。在壕溝後面,俄國人用挖壕溝所得到的泥土堆砌成一個小小的斜坡,而俄國步兵的第一道戰壕就在這個斜坡頂部,他們可以從那裡得到很好的射擊視野。

    儘管先頭部隊在偵察報告已經提醒大公他的進攻部隊需要準備一些跨過俄軍壕溝的工具,但步兵們在倉惶進攻之前並沒有湊集足夠的工具。於是前排的步兵試圖利用為數不多的木板在俄軍塹壕上塔建踏板的時候,後面的奧軍士兵只能呆在塹壕這面與俄軍對射。

    在機槍方面,俄奧軍隊在開戰的時候都是機槍防禦的忠實者,在他們看來機槍只是一種防禦武器,不過在德軍的細心教導下,俄軍已經充分認識到機槍在進攻中同樣擁有驚人的威力,然而俄國的經濟工業實力以及剛剛爆發的革命戰爭都使俄軍無法得到更多的機槍;奧軍只是對德軍裝甲武器推崇有佳,不過他們手頭仍舊只有一些舊式鐵皮卡車,德國工廠供應自己的裝甲部隊還嫌產量不夠,更不用說幫助別人生產了,因此奧地利人提出的坦克和裝甲車訂單還需要耐心等上一段時間。總而言之,在塹壕兩側的對射中,俄國人擁有機槍,但是數量很少;奧匈聯軍在衝鋒中幾乎沒有攜帶重機槍,雙方的對射顯得有些單調和缺乏氣勢,在空氣中傳播的大多是孤零零的步槍聲。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彈落入塹壕中的奧軍士兵逐漸增多,而奧軍列隊射擊對於戰壕中的俄軍士兵威脅卻不大,看到利用簡易工具衝過塹壕的士兵越來越少,奧軍指揮官無奈的下達了後退的命令。

    十萬奧匈聯軍士兵居然被一條壕溝抵擋住了!

    弗裡德裡希大公的鼻子差點被氣歪,那只是一條寬3米的壕溝而已,奧地利人似乎遇到了活人被尿憋死的窮境。若是再年輕十幾歲,大公一定會衝到前面親自跳過那條壕溝,給自己的步兵們好好上一課,不過是在騎著馬的前提下。

    然而事已至此,加上夜幕已經降臨,大公只有鬱悶的下令全軍原地構築簡易陣地,同時多收集用於度過壕溝的工具,準備在夜裡再發動一次進攻。

    在俄軍陣地後方的指揮部裡,伊萬諾夫上將一臉詫異加嘲諷,「奧地利人不過如此!」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