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7日,令世界震驚的一天……
奧匈帝國以塞爾維亞位假想敵,在其毗鄰的波斯尼亞舉行軍事演習,費迪南協同王妃親臨檢閱。演習結束後,費迪南到達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6月27日晚上,薩拉熱窩官員為費迪南大公夫婦舉行了盛大的晚宴,就在晚宴開始不久,一顆炸彈在費迪南夫婦旁邊的餐桌下爆炸,大公夫婦身受重傷,包括大公副官在內的另外三人當場死亡,二十多人受傷。28日凌晨,大公夫婦在醫院雙雙不治身亡。據查,安放炸彈的是一位塞爾維亞籍廚師。
這個消息對於辰天來說,即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戰爭的導火線如期被點燃,這場戰爭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止的;不過歷史在這裡已經發生了小小的變化,大公居然死於宴會上的一顆炸彈,也許意味著歷史將從這裡將向另一個方向發展。
不管怎樣,這一刻終於到來了,32個春秋,32個冬夏,當年那個絕不服輸的男孩已經長大了,躊躇滿志的少年長大了,熱血衝動的青年也長大了,現在的辰天,是一個充滿理想卻又腳踏實地的德國親王,麗莎的丈夫,莎莎和安德雷斯的父親,數十萬士兵的統帥,數百萬人民的邦主,也是準備改變這個世界的人。
奧匈帝國於7月23日向塞爾維亞提出了極其苛刻的條件,限定在四十八小時那答覆。塞爾維亞為了忍辱求全,除了奧方派員參與追捕審判兇手一項外,其餘條件全數被迫接受。
7月25日,塞爾維亞下達總動員令。
7月27日,法國將駐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部隊召回。
7月28日,奧匈帝國以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為借口,對塞爾維亞正式宣戰。
7月28日,法國下達總動員令。
7月29日,沙皇下達總動員令,沙皇的表兄凱澤立刻停止了他的北海之旅,向沙皇懇求:「不要採取任何魯莽行動,我請求你!」尼古拉斯二世被他的請求所打動,收回其總動員令,但對奧匈帝國仍然保持部分動員。
7月29日,喬治五世命令世界上最強大的英國艦隊進入備戰狀態。
7月30日,沙皇重新發佈總動員令,德國要求俄國停止總動員,遭到拒絕。
7月31日,維也納皇家部隊發出總動員令。
7月31日,柏林分別向俄國和法國遞交最後通牒。在向沙俄的通牒中,德國要求俄國「接到通牒12小時內」收回其總動員令。對法國的通牒要求巴黎在18個小時內宣佈如果俄國和德國之間發生戰爭,法國要保持中立態度,如果法國保持中立,它必須將土爾和凡爾登兩地要塞交給德國佔領作為保持中立的保證,待戰爭結束後歸還。對此俄國根本不想做出答覆,法國則做了簡要答覆:「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利益採取行動。」
此時,德國別無選擇。
=================================
1914年8月1日,柏林。
大街上萬人空巷,皇宮前人山人海。
前一天晚上,皇帝在宣佈面臨戰爭危險的演說中曉諭人們「被迫拿起武器」。
此刻,他們正心情緊張而興奮地等待著最後時刻的來臨。
下午5時整,德國對俄國宣戰。
一名軍官出現在皇宮門口,向人群宣讀了動員令。聚集在皇宮門口的德國民眾欣喜若狂,恭敬地唱起了國歌。
動員的電鈕一經按動,徵召、裝備和運送200萬人員的龐大機器便開始運轉起來。預備役軍人到指定的兵站集中,領取制服、裝備和武器,先編成連,再編成營,然後按預定的鐵路時刻表被送到鄰近國境的集結地點。
從命令下達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在按預定時間表規定的時間運行。運送軍官、步兵、騎兵、軍需品需要上萬節車廂和數百輛列車,時間表訂得非常精細,甚至對於多少節火車車廂將在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橋樑,都作了具體得規定。
德皇威廉二世將他的軍隊編為8個集團軍,其中第1-7集團軍沿德比、德法邊境集結,第八集團軍即辰天的東普魯士軍團,負責抵禦東線俄國的進攻。
東普魯士也很快動員起來,10萬預備役部隊在三天之內全部在哥尼斯堡集結完畢。第八集團軍的4個步兵軍(兵團)、1個裝甲軍、1個騎兵師、軍團直屬航空隊均達到滿員狀態人隨時準備奔赴戰場。
擁有2艘巡洋艦、艘驅逐艦、4艘水上飛機航母、2艘航空母艦、24艘潛艇、13艘魚雷艇、35艘巡邏炮艇、273架各式飛機的波羅的海分艦隊也行動起來,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紛紛開出港口,開始在德國與瑞典之間的波羅的海海域巡弋,炮塔和魚雷艇則在格但斯克灣沿岸巡邏。
哥尼斯堡造船廠的船塢裡,還躺著即將完工的4艘驅逐艦、1艘大型航空母艦、17艘潛艇、4艘魚雷艇、6艘炮艇。
=======================================
8月2日上午7點,德國第十六師進入盧森堡大公國。
8月2日下午7點,德國駐布魯塞爾公使貝洛向比利時外交大臣達維尼翁遞交了最後通牒:
德國收到可靠情報,法國擬欲通過比利時國境進犯德國的意圖已經確定無疑。不能指望比利時軍隊可以阻止法軍推進,因此根據自衛之需,有必要先發制人,以阻止這種敵對性質的進攻。如果比利時人把德國進入比利時國土的行為視為針對它本身的一種敵對行動,德國將深感遺憾。如果比利時能夠保持善意的中立,則德國將保證一俟締結合約當即退出其領土保證比利時王國的主權和獨立。
如果比利時發對德國通過其領土,則將被視作敵國,今後與它的關係則將聽由「槍炮決定」。
比利時12小時之內必須作出「明確無誤的答覆」。
比利時首相布羅克沃維利於當夜召開內閣會議。最後,政府作出決定,抵抗德國,「以維護比利時的尊嚴」,國王表示同意。
8月3日上午7點,比利時向德國公使遞交復照,表示比利時政府如果接受德國的建議,它「將犧牲其民族尊嚴,背叛其對歐洲義務」。因此,它將「堅決以其權力範圍以內的一切手段抵抗對其全力的任何侵犯。」
8月3日,由於法國拒絕「中立」,德國對法國宣戰。
8月4日清晨6時,德國對比利時宣戰。
=======================================
8月4日上午,在德國軍隊向比利時邊境開進的時候,柏林正下著滂沱大雨。
國會的議員們聚集在國會大廈,準備聆聽皇帝的聖諭。大廈裡有一副大型繪畫,畫的是德皇威廉一世和陸軍元帥毛奇一起在色當戰場上昂首躍馬,前面一名士兵在皇帝的馬蹄下鋪著一面法國國旗。
國會議員集體列隊進入皇宮,在白廳坐下。德皇在幾位將軍的陪同下靜悄悄地走了進來,等上御座,開始宣讀演說詞。
他頭戴盔帽,一手按住劍柄。
「我們拔劍出鞘,問心無愧,雙手清白。」
他說戰爭是由塞爾維亞在俄國的下挑起的,接著歷數了俄國的罪行,激起一陣「可恥」的叫嚷聲。
演說完畢之後,皇帝高呼:「從今日起,我不承認黨派,只承認德國人!」
接著他要求各黨派領袖,如果同意他的意見,就上前和他握手。在「狂熱的激動」中,所有黨派領袖無不從命,而在場的其他人則爆發出一陣欣喜若狂的歡呼聲。
=======================================
8月4日上午8點,第一波土灰色的浪濤在離列日48公里的格姆梅裡希衝過了德國與比利時的邊境,比利時士兵從哨所裡開了火。
8月4日,由於德國入侵比利時,英國對德國宣戰。
這個令全世界屏息的戰爭遊戲如同一場噩夢在一塊巨大的棋盤上展開,現在它已經成為現實,成為由血腥的恐怖、英雄主義和死亡構成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