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的萬丈雄心,對正在進行的停火談判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日本當局的這些作為,讓作為調停方的大陸改變了戰略,與俄羅斯越走越近。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誰都知道日本會在戰敗後擴充軍備,而輸掉戰爭的方式,會讓日本不可挽回的走上軍事化道路,發展核武器成為日本的當然選擇,但是落到事實上,日本的舉動仍然很難讓其他國家接受。
別說大陸,連韓國都無法接受。
在日本海軍提出了未來十年發展綱要之後不久,韓國總統就明確表示,如果日本走上了有核化道路,韓國將不得不考慮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採取更加有力的手段,保護韓國的根本利益。
把韓國牽扯進來,美國自然就坐不住了。
至於俄羅斯,更加不可能熟視無睹,因為北方四島問題懸而未決,就算已經取得的勝利能為俄羅斯獲得一段時間的和平與安定,可是誰能保證,幾十年後,當日本重新強大起來會不會再次找俄羅斯的麻煩?
可以說,當時談判已經受到影響,甚至有可能談甭。
直到利川小次郎回到東京,親自出面表示,日本不會突破和平憲法中「無核三原則」的相關限制,俄羅斯才答應繼續談判。
只是,問題並沒因此得到解決。
雖然在談判期間,日本海軍的氣焰不再那麼囂張,也沒人提到建造核潛艇,但是日本當局沒有放棄這方面的努力。
就在日俄兩國簽署了停火協議後不到一個月,日本國會通過了憲法修正案。
可以說,以當時的情況,沒人可以阻止日本發展核潛艇與核動力航母。
相對而言,在談判期間,日本空軍的動作更大。
雖然在這場衝突中,日本空軍的表現比海軍好得多,從始至終都掌握著戰場制空權,把俄羅斯空軍打得落花流水,大部分損失都來自於對地攻擊與護航作戰,在空戰中被俄軍擊落的戰鬥機寥寥無幾,但是日本空軍暴露出來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嚴重缺乏打擊能力。
殘酷的戰爭證明,制空權很重要,而充分利用制空權更加重要。
雖然在整個衝突期間,日本空軍利用性能先進的F-22J,以及大量支援飛機,掌握著戰場的絕對制空權,讓俄羅斯空軍無所作為,但是在沒有合適的對地攻擊機,以及合適的對地打擊彈藥的情況下,日本空軍沒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設想一下,如果日本空軍擁有像F-15E與「狂風」IDS這樣的攻擊機,而且擁有JDAM等專用對地攻擊彈藥,戰爭結局肯定會是另外一個樣子。說得直接一點,只要日本空軍能夠充分利用制空權,在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戰鬥群、以及北方艦隊的攻擊核潛艇到達太平洋之前,日軍就登上了北方四島,甚至打下了北方四島。到時候,日軍完全可以把三支艦隊抽調出來,並且派遣更多的反潛巡邏機掩護生命航線,甚至有能力組織起一支足夠強大的打擊力量,對付俄羅斯海軍的航母戰鬥群。打到這一步,俄羅斯很有可能在對日本進行戰略封鎖之前主動求和。
受此影響,在日本空軍提出的發展綱要中,著重強調了打擊能力。
按照日軍空軍提出的發展規劃,在未來十年之內,除了繼續採購一百多架F-22J,充實制空戰鬥機部隊之外,還將大力採購F-35,並且在獨立研製、或者另行採購一種具備強大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
問題是,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難度並不小。
從現實來看,日本空軍的最佳選擇是已經量產了的F-35A,而不是為海軍陸戰隊研製的F-35B,因為這種戰鬥機為了安裝升力風扇,縮小了內部彈艙,使得在執行攻擊任務時最多只能攜帶兩枚五百磅級的制導炸彈,無法攜帶大型彈藥。更重要的是,F-35B的內部油箱也偏小,在滿載彈藥的情況下,作戰半徑僅有八百公里,比F-35A短了兩百公里。像日本這種國家,對多用途戰鬥機的作戰半徑肯定有較高的要求。
顯然,日本購買的F-35B戰鬥機,並不適合日本空軍。
再次購買F-35A的生產許可證,花費肯定不小,而且得購買新的生產線,或者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改造,投入非常巨大。
除掉F-35A,日本還能從F-15E、F/A-18E/F與「陣風」中進行選擇。
相對而言,F-15E過於老舊,即便進行現代化改裝,也很難適應未來戰爭,而且韓國已經裝備了這種戰鬥機,如果日本再採購F-15E,肯定很難用來對付韓國。F/A-18E/F雖然比較新,各方面的性能也比較突出,但是作為標準的艦載戰鬥機,連美軍都在考慮用更加先進的戰鬥機將其替換掉,日本更加不會考慮了。至於「陣風」,暫且不說法國會不會出口,或者會以多少價格出口,日本引進的話,都得重新建立一套適應法制裝備的後勤保障系統,導致整個裝備與維護成本偏高。
自行研製,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日本的航空企業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提出了一些很不錯的設想,但是對於一個基本上沒有類似經驗的國家來說,要以這麼高的研製一種性能突出的戰鬥機,難度肯定非常大。
選來選去,日本空軍最終還是把目光落在了F-35A身上。
談判期間,日本當局就多次與美國接觸,希望能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引進F-35A的生產許可證,並且對F-35B與F-35C的生產線進行改進。
除此之外,日本空軍還把目光放到了已有的F-22J身上。
得知美國在改進F-22A,以滿足空軍的作戰需求,研製出一種用來全面替代F-15E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之後,日本當局立即表態,可以以聯合研製的方式參與進去,並且答應提供足額的研製經費。
暫且不說美國會不會答應日本的請求,僅僅獲得多用途戰鬥機,仍然無法解決問題。
對日本空軍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缺乏合適的攻擊彈藥。
在轟炸北方四島的戰鬥中,日本空軍損失了將近一半的F-2,戰鬥整個衝突期間總損失量的一半以上。歸根結底,就是缺乏適合的彈藥,讓日軍戰鬥機不得不掛著非制導炸彈與射程僅有幾公里的激光制導炸彈,冒著俄軍地面防空系統的威脅,在極近的距離、與較底的高度上投彈。
如果當時日軍擁有合適的彈藥,肯定有北方四島。
受此影響,日本空軍在大肆宣傳採購新式多用途戰鬥機的時候,也在努力獲得對地攻擊彈藥。
與之相比,這方面的問題就簡單得多了。
除了從國外採購之外,日本有足夠的能力在短期內研製出性能先進的對地攻擊彈藥,甚至有能力研製出空射巡航導彈。
事實上,日本也在這麼做。
不管怎麼說,彈藥是消耗類物資,平常的儲備量不會太大,而在戰爭中的消耗量卻非常驚人。別說對地攻擊彈藥,即便是對空彈藥,消耗量也非常大。比如在採購F-22J時,日本從美國購買的一千二百枚AIM-120D與六百枚AIM-9X就消耗了一大半,迫使日本不得不在衝突結束之後,緊急訂購了一批。
如果日本在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就得建立一套足夠強大的彈藥生產體系。
與空軍相比,日本陸軍的未來規劃就簡單得多了。
事實上,在這場衝突中,日本陸軍根本沒有獲得上台的機會。雖然在衝突爆發後,日本陸軍立即進入戰備狀態,隨後部署在北海道的第九師團的部分作戰部隊搭上登陸艦,開赴北方四島海域,但是直到衝突結束,日本陸軍都老老實實的呆在登陸艦上,沒有獲得與俄軍交戰的機會。
因為沒有參戰,所以日本陸軍存在的問題並沒暴露出來。
只有一點,引起了日本當局重視,即日本缺乏一支能夠伴隨艦隊作戰的兩棲部隊,即沒有海軍陸戰隊。
在專職防禦的時候,日本不需要進攻性的海軍陸戰隊。
只有在對外擴張中,陸戰隊才能發揮作用。
在這個問題上,日本當局的態度非常謹慎。可以說,建立海軍陸戰隊造成的影響,不比發展攻擊核潛艇差多少。談判期間,日本當局沒有做出相關決定,而是等到與俄羅斯簽署了停火協議之後,才把建立陸戰隊提上日程安排。
看得出來,日本不僅僅在彌補衝突造成的損失,還在大力擴充軍備。
雖然在衝突結束之前,關注日本的眾多國家都認識到,不管衝突輸贏,日本都會走上擴軍的道路,但是在日本逐步推出擴軍計劃的時候,像大陸、韓國、俄羅斯、朝鮮這些與日本為鄰的國家,仍然深受影響。
北方四島衝突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是下一場戰爭的陰雲已經升起。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