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打回曼哈頓兩天之後,聯邦政府才向媒體與公眾發表了第一份官方聲明。在前後總共僅有十五分鐘的新聞會,聯邦政府新聞發言人只公佈了一組籠統的損失數據,並沒回答記者提問,也沒提到記者最關心的問題,即誰製造了這起美國歷史損失最慘重的襲擊事件。
到底是誰幹的?
這是諾裡斯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也許永遠都無法找出真相的難題。
搜尋運輸機的行動還在進行之中,但是連I的盧卡斯都不抱多大希望。隨著I的調查網絡全面鋪開,基本可以斷定,另外六架7沒有降落到,而是在某處海域迫降或者墜毀。
大西洋如此廣闊,尋找幾架墜毀的運輸機,簡直是大海撈針。
兩天下來,國民警衛隊在島的搜救工作也已全面展開,找到了數千名倖存者,卻沒能找到一具襲擊者的屍體,甚至沒有找到襲擊者留下的線索。根據倖存平民提供的線索,基本肯定襲擊者是阿拉伯人、或者是波斯人,說的是阿拉伯語與英語,配備了非常精良的武器裝備,擁有高超的戰鬥素質。在眾多線索中,最重要的是襲擊者的規模。雖然沒有一名倖存平民見到了所有襲擊者,但是綜合各種線索,大致可以斷定,襲擊者的規模不是很大,人數在五百左右。
甄別工作還在進行之中,結果並不理想。
在已經完成甄別的五萬多人中,並沒有發現可疑人員。按照FBI估計,襲擊者早就有所準備,並沒藏匿在平民之中。
襲擊者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追查真兇變得更加困難。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不是恐怖分子,而是訓練有素的軍人,而且是為某個國家服務的軍人。
關鍵就是,到底是哪個國家在幕後策劃了這起襲擊事件?
有能力策劃與發動如此大規模襲擊,而且讓所有襲擊者全身而退的國家沒幾個,五根指頭就數得過來。
問題是,沒有證據,連線索都沒有,就算猜出是誰幹的,也拿不到檯面來。
擺在諾裡斯面前的問題是:要不要宣佈這是一起恐怖襲擊事件?
這不僅僅關係到向誰展開報復行動,還牽扯到了國際局勢,甚至會對美國國內的利益團體產生影響。
別的不說,僅斯滕博格所提到的保險公司的問題,就足以讓諾裡斯三思而後行。
雖然從嚴格意義講,恐怖襲擊也算得「戰爭行為」,按照一般的保險條例,保險公司不會為戰爭損失買單,但是在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太平了十多年,基本沒有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受此影響很多保險公司都增設了「恐怖襲擊險」,對一些非正規戰爭性質的襲擊事件所導致的損失承保。
根據美國最大的五家保險公司提交的統計數據,曼哈頓至少有百分之五的居民與公司購買了這種保險,總涉保金額超過十萬億美元。如果聯邦政府將此次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的話,百分之九十的美國保險公司都將破產。
除了保險公司之外,軍火商也不認同這是一次「恐怖襲擊」。
雖然以「恐怖襲擊」為由,美國仍然能夠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給世界最龐大的軍火利益集團帶來數不盡的好處,但是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打了十多年,帶給美國的只是嚴重的經濟衰退,而且早已證明,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民眾很難再次接受一場「反恐戰爭」。
再從大局出發,此時也不是發動「反恐戰爭」的理想時機。
小布什發動反恐戰爭的時候,美國剛剛經歷了冷戰結束後的十年黃金時期,經濟飛速發展,前任總統不但償還了美國在冷戰期間欠下的所有國債,還略有結餘。也就是說,小布什是拿著民主黨總統打下的經濟基礎,在國內一片欣欣向榮,絕大部分美國人還在冷戰結束後不知所向的情況下,發動了兩場戰爭,把美國推了全球霸主的寶座,同時也將美國帶入了戰後最大的衰退期。
諾裡斯能夠住進白宮,正是得益於糟糕的經濟環境。
金融危機已經肆虐了好幾年,仍然沒有減弱的跡象,全球經濟仍然不見起色,由此導致高得嚇人的失業率。雖然從經濟學講,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平,過多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導致社會購買力、也就是消費能力大大降低,生產者獲得的勞動報酬無法買回全部產品,社會生產過剩,產品價格下滑,企業沒有積極性,縮小生產規模、裁減員工、降低薪酬,從而進一步削弱了社會購買力,由此產生惡性循環。但是從根本講,經濟危機主要就表現在產能過剩、產品大量積壓。如果不能消耗掉過剩產品,商品價格就無法達到企業生產所需的底線,也就無法提高企業的積極性,使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僱傭更多的勞動者,從根本化解經濟危機。
消耗過剩產品,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戰爭。
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看得出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格局與二十世紀的大蕭條時期非常類似。
在一九二九年爆發的大蕭條中,也先是金融市場發生震盪,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指數在一周之內跌去一大半,而且在二十多年後才漲到大蕭條爆發前的水平。股市災難發生之後,並沒立即傳遞到實體經濟,而是出現了短暫的繁榮,直到一九三三年,實體經濟才遇到嚴重困境。雖然羅斯福推行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以投資取代消費,刺激了美國經濟,但是真正拯救美國的不是羅斯福,而是六年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規模最為龐大的戰爭,在六年之內消耗掉了所有剩餘物資,而且戰後重建需要更多的物資,極大的刺激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從這個角度看,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不但能夠重振美國的國際威信,還能為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找到出路。
問題是,諾裡斯並不認為現在是打仗的時候。
雖然諾裡斯不是經濟學家,對經濟的瞭解程度遠遠比不那些專家教授,但是作為一名睿智的政治家,諾裡斯非常清楚,他不是羅斯福,現在的美國也不是羅斯福當政時期的那個美國。
與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相比,現在的美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即利用掠奪來的資源使所有美國人保持著一種與經濟發展完全不相襯的高生活水準。說得直接點,就是利用美國在金融、貨幣等等領域的霸權地位,通過大量發行不保值的鈔票,掠奪其他國家,嚴重透支了未來。
雖然從理論講,美國人完全不用欠下的巨額外債擔憂,因為隨著美元貶值,外債將大幅度縮水。比如大陸持有的三萬多億美元外匯中,三分之二購買了美國國債,而隨著美元急劇貶值,等到美國償還國債的時候,美元已經不值錢了。但是俗話說,出來混總會還。美國現在面臨的就是這個局面,即掠奪其他國家,導致美國本土產業畸形發展,國內既存在嚴重的勞動力過剩,又高度依賴進口。
此時的美國不是富得流油,而是一個窮光蛋
不管是什麼戰爭,除了比拚軍事實力之外,還得比拚經濟實力。可以說,戰爭就是燒錢的遊戲,沒有錢,再厲害的軍隊也打不了勝仗。
美國要在此時發動戰爭,必然會大幅度增加軍費開支,籌集軍費的唯一辦法就是擴大國債發行量,最終這些債務都得用稅收收入償還,從而轉嫁到納稅人身,提高民眾的納稅負擔,進而削弱社會消費能力。
雖然經濟專家提出了解決辦法,即進一步使美元貶值,但是諾裡斯卻認為,這條路基本行不通。
原因之有一個:美元還具有保值的價值嗎?
世界各國肯拿商品換美元,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美元具有很高的認同度,即很多國家都願意在貿易中拿美元結算,而歸根結底就是美國擁有足夠的償還能力,還擁有遠超過其他國家的硬通貨儲備。二是美國是世界最安全的國家,資產不易受到破壞,持有美元就算不能保值,也能確保安全性。
可惜的是,在這次襲擊發生之後,這兩個支柱都倒塌了。
美國損失了全部戰略黃金儲備,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無法彌補這一損失。作為美國核心地區的曼哈頓,在一周之內變成廢墟,美國本土的安全性受到嚴重考驗,恐怕再也沒人相信美國是世界最安全的國家。
結果就是,美元在國際金融領域的霸主地位已經一去不復返。
受此影響,如果美國聯邦政府繼續發行國債,哪怕國會做出全面妥協,在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增持美元債券的情況下,只有讓美國民眾買單,等於提前稀釋了國內消費力,也等於加劇了國內的經濟困境。
暫且不說持有選票的公民會不會支持聯邦政府增發國債,在共和黨的阻撓下,國會是否同意提高國債限都是個問題。
沒有錢,拿什麼發動戰爭?
諾裡斯不是傻蛋,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沒有大選在自己的任期內發動戰爭,而是決定把這個難題丟給下一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