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 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70章 皇帝腦袋也敢亂摸
    皇宮大門外等待的舉子很多——不,現在不應該稱他們是舉子,應該稱會元。元二年,恩科,本屆考生數目稍少,參加省部試的舉人有六千人左右。本科錄取37名會元,等完成了殿試,他們該被稱為「及第」生。

    進士共分三榜,第一榜有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人稱「進士及第」。第二榜上的人數不限,稱「進士出身」,第三榜則稱為「同進士出身」。

    趙興在省部試中,坐了把紅椅子——亦即最後一名,除非鹹魚大翻身,否則他就是第三榜的料,所以他不慌不忙,走起路來慢悠悠的,這在那群誠惶誠恐的及第者面前就顯得態度囂張了。尤其是他的隨從程夏也騎著罕見的高頭大馬,這讓他們更憤恨不平。

    「這誰呀,名人嗎?如此囂張?」場中響起竊竊私語。

    「不知道,剛才聽宣禮官說,唯有那把紅椅子還沒有人坐,這廝到的最晚,定是那把紅椅子來的人。」

    果然是紅椅子,等趙興報完到後,宣禮官宣佈人到齊了,領著眾考生進入皇宮,行動匆匆,程夏被留在外面,趙興只來得及向對方打個眼色,皇宮大門便吞噬了他。宣禮官將眾位考生領進大殿,開始引導考生向一把空椅子畢恭畢敬行禮,而官員們則逐個糾正他們的動作……

    趙興個子大。在一群面黃肌瘦,營養不良,單憑苦讀吟誦才考中的及第者中,顯得異常醒目。偏這人行禮時還不卑不亢,全沒有那種誠惶誠恐地哆嗦,因而受到了禮部官員的重點關照,上下教育了數次,看趙興還是那副散漫勁。宣禮官只想將其驅逐出禮堂,然而,一名官員俯耳在他耳邊說了句悄悄話,此後宣禮官乾脆對趙興無視。

    不久,趙興被調到了隊伍的最後排,他無所事事的看著這群考生煞有其事的沖那把空椅子行禮,肚裡直想笑。而宣禮官在他身邊繞來繞去。就是不理趙興。等了一會,一名官員悄悄把宣禮官叫出來,現場的及第者都在乖乖的低頭站著,趙興東張西望起來,尋找周邦式的身影。

    周邦彥沒找到。他地目光偶爾轉向宮牆,猛然間想起,自己在其他地方都未曾見過磚石結構的房子,據說汴梁城考古挖掘,也未發現汴梁民居有磚石結構,但記載上,皇宮明明是是磚石結構的……想到這兒,他把目光轉向宮牆。細細打量宋代的磚木結構。

    宋代磚石結構很少見,現代,除一些殘破的宗教建築外,唯有贛州還保留宋城牆原狀。可以從中看到宋磚。現存宋磚厚重堅固,長方形,磚泥純淨灰藍,火候高,質地精良……

    沒等趙興觀賞完。他身後響起一陣靴聲。一個十來歲大的小孩背著雙手,獨自一人走進禮部大殿。他背著手兜了幾圈,站在東張西望的趙興面前,仰著臉問:「好高大啊!這麼雄壯地漢子,也會寫詩做賦麼,何不習武?」

    若趙興是土生土長的宋人,他此刻必定不敢亂動,或許他都能從服飾上猜出這男孩的身份。可他是個歷史白癡,看到對方身上穿的絳紅色袍,心裡還在納悶:「不是說趙匡胤是黃袍加身嗎,怎麼這小孩穿的紅袍在皇城四處亂跑……嗯,皇城裡面敢四處閒逛地人,那一定是宗室弟子——皇室成員啊。」

    這小孩戴著一頂通天冠,冠上綴卷梁二十四道,冠前有金博山加蟬為飾,用玉犀簪導在頭髮上,冠帶的扣子是一粒「北珠」。一身雲龍紋絳紫色紗袍,白紗中單、方心曲領(宋代的方心曲領是一個上圓下方,形似鎖片的裝飾,套在項間起壓貼作用,防止衣領雍起,寓天圓地方之意),腰束金玉大帶,前系蔽膝,旁系佩綬。

    小孩問的天真,趙興看到對方粉嘟嘟的臉,又看到袍子上濺了點泥巴,他溫柔的蹲下身子,先拍了拍小孩的頭,打斷好奇寶寶地問話,然後細心的撣掉對方袍子上的泥巴,關切的說:「道路泥濘,天冷路滑,走路小心點,瞧,一身泥!」

    趙興蹲下身來後,心思全放在那小孩身上,沒注意到周圍地考生都在哆嗦,尤其在他撫摸小孩頭的時候,有一兩考生竟然昏倒在地,而那小孩則背著手,直向身後打手勢。

    那小孩看到趙興蹲下來,個子仍比自己高,他也坦然地摸了摸趙興的肩,好奇的問:「不學武,你長這麼高大幹什麼?」

    趙興被這句童趣的話惹笑了,他繼續蹲著,開玩笑說:「人都說站地高,看地遠。我拚命的長,長這麼高,就是為了看得遠。」

    小孩老成地點點頭,又問:「那你看到了什麼?」

    宋人崇佛,這小孩似乎在與趙興打禪機,也叫「打機鋒」。趙興也就順嘴縐下去,他一張嘴:「我……」

    頓了頓,他續道:「前方霧太大,我看不清。」

    趙興本打算說:他看到了亡國;看到了黨爭;看到了百姓苦難等等,用這些沉重話題做預警,但他轉念一想,他現在的身份,說這話有點不合適。旋即,他又想改說一些趣話,一時半時想不出來,所以乾脆就含糊其辭。

    好在他這話聽起來玄之又玄,像是一句禪機。那小孩也就世故地點點頭,背起雙手,一言不發的離開。

    小孩才一出門,院裡的考生咕咚咕咚跌倒一片,似乎剛才憋氣過久,虛弱的身體撐不住。隨後趕來的禮部官員倒沒有斥責這種現象。他們和顏悅色地向考生們交代了幾句,匆匆結束了這場禮儀培訓。

    「就完了,我還沒學磕頭呢,不是說見皇帝要三跪九叩嗎?」趙興心裡直納悶,他剛想找宣禮官聊聊,沒想到宣禮官一見他,態度恭敬、語氣堅決地一指大門:「出去。」

    「還好,這話前面沒加上滾字」。趙興納悶的走出禮部大殿,數名宦官像肉屏風似地擋住及第者的視線,急急引領眾人向皇宮外走,趙興跟隨人流走出宮門,途中他發現皇宮的戒備一下子變的嚴厲起來,路上遇到童貫——那廝還曾說是朋友呢,跟前都不湊。就站在遠處沖趙興直擠眼。

    趙興隱隱覺得,問題可能出在那個小孩子身上,他走到東華門口,門口多了許多禁軍,一位大太監執刀守在門口。見到趙興走來,威嚴的衝他一招手。大太監身邊的人朗聲介紹:「殿前司都指揮、太尉馮世寧有話垂詢,那舉子,通名上來。」

    「黃州生員趙興趙離人見過大官」,趙興拱手回答。

    馮太尉看了看趙興,滿意地點點頭,揚著尖細的嗓門,意味深長地囑咐:「咱家猜你就叫趙興。張用那廝說過你的個頭罕見……回去吧,以後好好伺候著。」

    出了皇城,趙興看到周圍突然增加了禁軍,他若有所思。猛然間。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答案,便翻身上馬,也不顧程夏在後面呼喊,快馬向家中奔去。

    趙興回來的急,原本程阿珠要學學那群倭女的樣子。擺個迎接儀式。沒想到趙興匆匆闖了進來。當時,程阿珠正在跟王夫人、朝雲、陳伊伊聊天。看到趙興進來,忙站起迎接,但趙興潦草地點點頭,馬上轉問王夫人:「恩師何在?」

    「今日早朝後不久,宮裡太監來傳訊,要求朝臣無論是否當值,盡皆入宮——他趕著入宮了,你慌慌張張的,怎麼了?」王夫人答。

    「不會吧」,趙興滿臉地難以置信:「多大的事啊——不就是拍了某人的腦袋嗎,怎鬧得這麼大動靜?」

    王夫人取笑道:「怎地?離人,還沒有授官呢,便開始關心朝堂大事,過去也沒見你這樣啊。」

    程阿珠關切地看著他,走上前來幫趙興理了理因奔跑而弄亂的頭髮。陳伊伊沒搶到這份活兒,她連忙伸手接過了趙興手中的馬鞭。

    趙興的神色又好笑又無奈:「我可能闖了大禍……我在皇宮摸了一個小孩的頭,那小孩可能是宗室子弟。」

    王夫人噗嗤笑了,笑夠了,她又問:「那小孩穿什麼衣服,戴什麼冠?」

    趙興詳細地描述了那小孩的衣著服色,特別提到小孩的帽子:「那帽子很特別,一圈24根梁,帽上綴著明珠美玉……」

    滿屋子的人都笑的喘不過氣來,程阿珠剛剛笑完,又神色憂鬱的望著王夫人。王夫人停住了笑,說:「那種帽子叫通天冠——通天啊,你猜誰會戴這種帽子?」

    趙興已經隱隱猜到了真相,要不然他不會說「自己闖了大禍」,但他猶不肯認錯:「可他穿的是絳紅袍,皇帝,不是該穿黃袍嗎。」

    「誰說官家應該穿黃袍……枉你還是大布商,成天染布,竟連朝服、冕服都分不清楚,我問你,在場的禮部官員穿什麼顏色衣服?」

    「好像……品級高地官員穿的是朱紫色,等級低的穿綠袍,當日我們穿的是白袍(白身)」,趙興邊想邊回答。

    「本朝尚火德,冕服、朝服以朱紫為貴……」,王夫人意味深長地說:「不是有句詩說: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衣,皆是讀書人……」

    「那……」趙興張口想問——「那麼,黃袍加身是誰幹的?趙匡胤不是在陳橋驛被部下黃袍加身,然後做了皇帝麼?」

    但他才張口,想到這話太犯忌,趕緊又把後面的話嚥了回去。

    心思一轉,趙興已經明白了,原來。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不是宋朝人幹的。

    宋朝人以為自己傳承了火德,而「金木水火土」是儒學理論中地重要部分,它認為改朝換代是「五德循環」,包括亡國和異族入侵也是「五德循環」地一種——這是古人最堅定的世界觀。

    宋朝既然尚火德,服裝當然以朱紫色為貴——明朝才崇尚土德,服飾以黃色為貴。所以,黃袍加身它應該是明朝人做得!

    「我竟然被黃袍加身迷惑了一輩子……」,趙興想通了這個問題。他馬上明白了自己地處境,禁不住驚呼出聲:「我居然摸了皇帝的腦袋,還拍著他的肩膀告訴他走路小心——我出宮時,禁軍都出動了,皇城好像戒嚴了……」

    王夫人笑的更大聲了:「我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拍過皇帝肩膀的人不是只你一個,至於為此在宮中加派禁衛嗎。如果當初要治你地罪,根本不會讓你走出皇宮……不是你,我家官人被叫走的時候,大官說是為了青唐之亂」

    青唐之亂,青唐亂了。又發生戰事了?趙興心裡一沉。

    趙興不知道,從這一年起,大宋朝再度陷入連綿的戰爭,沉重的戰時經濟加上貪官與黨爭,最終拖垮了宋朝。

    青唐之亂的起因仍是「歸還土地「。在趙興趕往大越國時,他曾看到大越國為重獲北方五省而歡呼,就在這之後不久,大宋繼續本著「以德服人」的思想。將歷次戰爭中攻佔西夏的戰略要地以及邊境五省歸還給了西夏,以顯示自己地「道德高尚」。

    司馬光這一想法,是儒家思想千年所倡導的——對外敵「不以力聞」。

    大越也是儒家治國,他們得到歸還的土地。感受到這種仁德,在若干年後收留了南宋逃亡皇帝,並在他死後安葬了他,設立「飛龍皇帝墓」祭祀,但西夏人體會不到大宋的「仁德」。

    086年7月。西夏皇帝秉常去世。乾順即帝位,年僅3歲。由母后梁氏和舅父梁乙逋共同輔政。為穩定政權,馬上迫不及待的發動了侵略戰爭,此後3年時間內,西夏對宋朝發動地大小戰事達50餘次,有的一年內達六七次以上。這場漫長戰爭的導火索就是「青唐之亂」。

    很難用最簡單的話說清一團亂麻的「青唐之亂」,戰爭的起始可以推導至唐代……

    趙興只記得:西夏建國後,宋軍為了夾攻西夏,著力拉攏位於西寧的「青唐政權」,並取了的豐碩成果,陸路絲綢之路重新開通,羅馬板式鎧甲傳入中原,被稱為「青唐甲」,隨之傳入地還有先進冶鐵方法,一條暢通的貿易商路。

    王安石執政時,派遣王韶乘青唐發生繼承權之爭,將青唐一部分領土奪歸大宋統治,這就是「王韶復五省」。但這項工作卻虎頭蛇尾結束,當地土王關係沒理順,地方行政管理尚未建立與穩定,只是象徵意義上的佔領,便匆匆召回了王韶。

    於是,馬蜂窩被捅了,大宋卻沒穿好保護衣——青唐一地由穩定的盟友變成時叛時降,心懷叵測地仇敵。

    宋神宗熙寧七年,宋軍與青唐的軍隊在踏白城發生了一次戰爭,宋軍大敗。從此以後,青唐大將果莊青宜結(一作:鬼章青宜結)洋洋得意,不斷出兵掠奪宋朝。而宋軍來了就投降,宋軍走了就戰鬥的青唐族首領董氈,在踏白城之戰後不旦收復了原屬本族的土地,而且還派兵收附了西域諸國,其勢力也逐漸強大起來。

    此後,青唐鄂特凌古即位,寫信給西夏專權的宰相梁乙逋,雙方約定同時向宋朝發動進攻。本月初,果莊青宜結率軍向洮州發動了進攻,擄掠歸順宋朝地趙醇忠、包誠、包順等首領,還殺死了歸順宋朝地其他青唐首領經斡穆等數千人,而後駐兵常家山,修築洮州城……

    就在趙興進入皇宮不久,「青唐之亂」的戰報傳到了宮中,宮中頓時亂成了一團,朝臣終於嘗到了「鼓勵侵略」地苦果,但他們卻不認為這是儒學理論的錯,滿朝上下正為尋找責任人亂成一團。

    哲宗趙煦年紀還小,換句話說,他在大多數時候,只是一件擺設。朝堂上大臣爭吵時,或許會看一眼案頭的筆墨,但決不會費心望一眼哲宗。無聊的哲宗便帶著幾個親信太監在宮中散步,走啊走,走到了新科進士練習禮儀的大殿……

    然後,就發生了被趙興摸頭事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