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第一卷 徐州 第二十六章 糜竺之謀(下)
    「嗯?」聽到糜竺的話,陶謙眼中精光閃動。

    自從討董結束之後,關東各諸侯回歸各自統轄之地,實力小的則自保,實力強的則兼併附近郡縣,以擴大勢力。不過關東眾諸侯之間的戰爭並非完全的混戰,而是以袁紹、袁術兩兄弟為中心,形成兩大比較鬆散的聯盟來對抗。

    河北這邊,袁紹以假途滅虢之計吞韓馥之冀州,勢力大增,又與南方荊州的劉表聯繫,使其牽制淮南袁術,而曹操作為袁紹少年時的好友,出任兗州牧之後也依附於袁紹。

    而另外一邊,袁術討董之後便派手下孫堅入荊州,以圖一統南方。與此同時,袁術又北連與袁紹有仇的公孫瓚,與袁紹形成實際對抗。這等情況下,陶謙的徐州北部與兗州、河北相連,受到袁紹和曹操聯合威脅,因此其果斷地選擇投靠了袁術一方。如此,整個關東地區就形成了兩大鬆散聯盟的對抗。

    可惜袁術南圖荊州之時,以勇烈著稱的孫堅折戟襄陽,其更是身死,公孫瓚又於界橋一役大敗,袁術這一邊實力大挫。相對而言,陶謙算是這裡面比較幸運的一邊,損失並不是太嚴重。就在陶謙準備棄袁術而結交袁紹、曹操一邊的時候,卻發生了曹嵩被殺一事,將陶謙原本之謀完全打亂。

    曹軍來攻,陶謙只能無奈迎戰,並重新向公孫瓚一邊靠攏。這時候的陶謙可不敢再請袁術,卻是袁術折戟於荊州之後,身居淮南壽春,東進之意不言而喻。陶謙可不敢在此時引狼入室,故此只能向在自己當幽州刺史之時就認識的公孫瓚靠攏。

    糜竺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提議陶謙向公孫瓚求援而隻字不提袁術。而現在糜竺建議向公孫瓚和孔融請援兵,這裡面卻是有兩層用意。其一公孫瓚善戰,雖然敗於袁紹之手,但以糜竺看來以公孫瓚之幽燕鐵騎,對付只有步卒的曹操還是綽綽有餘的,加上還有自己的徐州丹陽兵為助力,這一手乃是硬。而孔融一路,其實兵不會太多,要的乃是孔融之名聲。孔融乃孔子後裔,世人所敬仰之大儒,又其出面勸曹操退兵,曹操怎麼也會給孔融幾分薄面,這一手是軟。如此軟硬兼施,確實乃是退曹軍之良策。

    不過退曹軍或許有可能,但教曹操死無葬身之地就有點誇張了,不過曹軍勢大,糜竺此言也有鼓舞士氣的用意,陶謙自然明白。

    而糜竺此言一出,廳中陶謙、曹豹等人俱是眉開眼笑,有糜竺此計,想退曹軍應該不難。不過這眉開眼笑的眾人之中,卻不包括陳登。這個徐州第一名士,此時正緊皺眉頭。說起來,糜竺此不失為好計,孔融一路好請,但如若沒有公孫瓚的大軍,孔融來了也是無用。要知道,現在公孫瓚部下田楷,正在與袁紹爭奪青州,這等重要時刻,豈會分心派兵來救徐州。

    對於糜竺之策,陳登心中雖然不以為然,但還是很識時務地沒有說出來,反而任由糜竺表現。

    那邊陶謙見到沒有人出言反對,於是點頭道:「子仲此謀確實是妙計。事不宜遲,就由子仲去北海請孔文舉來助;而元龍就去青州田楷處求援,相信以元龍之才,定能將田楷請至。」說到最後,陶謙卻是飽含深意地瞥了陳登一眼。

    見到陶謙這一眼,陳登只能無奈一笑,心中卻是暗歎道:「州牧大人眼光手段確實不錯,如若年輕十年,就算不能為一方雄主,亦可守住徐州基業,可惜……」暗暗搖頭,陳登繼續想道:「算了,這幾年我陳家畢竟受了他不少恩惠,此次就當報恩吧。」想到這裡,陳登長身而起堅定地應道:「登定不辱命!」

    陶謙點頭道:「事不宜遲,子仲、元龍你們立即出發!」

    二人齊聲應諾,臨走之時,陳登卻是說道:「主公,曹軍勢大只宜堅守。如若是不可為,當可退往郯城以守之。」

    聽得此言,陶謙倒是沒有太過在意,只是隨便擺了擺手算了事。陳登見到,臉色不由得一沉,當走出大廳之時卻是暗暗歎了口氣,心道:「希望主公記好我這話,如若退往下邳就壞了。」

    如若曹操和一眾謀士在此聽得陳登之言,必會讚賞。徐州最重要也是最堅固的三座城池分別是彭城、郯城、下邳。其中彭城在最東面,首當其衝面對曹軍,定是前哨無疑。而郯城雖然此時已經不再作為徐州治所,但畢竟已經當了四百餘年,絕對是三座城池裡面最堅固的。至於下邳,經過陶謙在徐州數年大治之後,已經成為徐州最發達之地。陳登建議陶謙若彭城不可守則退往郯城而非退往下邳,其一是借郯城堅固的城牆以御曹軍,其二是想將曹軍引去郯城那邊交戰,棄郯城以保最富庶的下邳。

    待得糜竺、陳登二人去後,陶謙也總算安心,擺了擺手對剩餘的曹豹等人道:「好了,大家也乏了,且都回去歇息吧。」

    見到陶謙的樣子,眾人自不會不識趣留下,紛紛散去。

    ……

    這邊陶謙準備請援兵對付曹操,那邊曹操大帳中,一眾大將、謀士齊集,亦在商討取徐州之計。

    曹軍大帳中,主位之上的曹操不住拍著身前的案桌,惋惜道:「可恨那大風,救了陶謙老兒一命,讓我軍不能一戰定徐州!」

    夏侯惇和夏侯淵齊聲附和,特別是夏侯惇,差點就能殺掉曹豹,到時徐州軍上下當群龍無首。此時不住歎氣道:「將軍所言甚是,那陣風來得實在不合時宜!」

    樂進倒是不無擔心地說道:「主公,天降神風而助徐州,恐怕對我軍有所不利。」

    樂進此言,也是代表了不少軍中將士的砍伐,其實漢代人對於讖緯是極為忌諱的,而讖緯最盛之時當屬西漢。雖然此時已經是漢末,古文經學大行其道,使得屬於今文經學的讖緯影響力也削弱,然而這畢竟不是容易消除的,特別是早上那道怪風,實在讓一眾武將以及眾多兵卒忌諱不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