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敬甸主公提出了兩個帝位承繼的方案……」諸葛亮簡潔明瞭地介紹了那兩個方案,表面是在回答蒯越的詢問,實際卻是為趙雲和魏延作介紹。蒯越實際上對兩個方案已有所耳聞,仍一無所知的是趙雲和魏延。
「末將以為第一個方案較好,以主公的名望和身份,承繼天子之位是再合適不過了。而且如果主公繼位,必能大大鼓舞荊、揚、交三州軍民之心!」一聽罷介紹,魏延當即表態道。見大哥沒有點頭表示認可,蒯越斟酌著說道:「魏將軍說確實在理,但不知主公的意思如何?」
在眾人關注的目光下,大哥沉吟了片刻,緩緩開口說道:「此間都非外人,我也就不諱言了!以眼下情形,由我承繼帝位並不適宜……」
「大哥說的是……伏皇后腹中龍胎?」我微蹙眉頭,略帶疑惑地說道。
「這也是原因之一……」大哥先是點了點頭,隨即又說道,「陛下新近駕崩,若我心急於承繼帝位之事,難免會予人以口舌。」
「伏……皇后的龍胎至少還得有6個月才能出世,如果主公不願繼位,那許昌曹操必然會先行更立新帝,到那時豈不是將大好的局面葬送?」魏延不太理解地說道。
「文長將軍,你說錯了……」諸葛亮輕搖羽扇,輕笑說道,「以目前的情形而言,先行策立新帝,反而不是件好事。」
「孔明說的不錯,這件事上。確實是後發者制人,先發者制於人……」徐庶笑了笑,接著諸葛亮的話說道。
「這是為何?」魏延雖然頭腦不錯,但對戰場以外的事情畢竟還是比較生疏。
「曹操弒殺天子之名雖然已是人盡皆知,但卻未必是人盡皆信。目前仍有不少人對此持觀望態度,希冀能從主公和曹操隨後的行動中看出些端倪來。」徐庶緩緩解釋道,「而帝位承繼之事,正是一個可資考察地由頭。誰在這事上表現得過於熱切。就越容易惹人懷疑。」
「如此說來。這件大事豈不是要無休止地拖下去了?國不可一日無主,大漢怎可經年累月而無天子?」趙雲愕然地說道。
「子龍不必擔心!」諸葛亮帶著溫熙的笑容,和聲說道,「曹操拖不下去的……」
「為何?」趙雲問這話時。連我都好奇為什麼諸葛亮會得出「曹操拖不下去」的結論。
「比之曹操,主公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伏皇后身在揚州……」諸葛亮不緊不慢地說道。
「以名分看,最有資格繼承帝位之人。自然是陛下的皇子。雖然目前尚不知伏皇后腹中龍胎究竟是男是女,但終究有五成的可能。這五成的可能,對主公並不會造成太大地影響,即便伏皇后誕下地是公主,主公還可以另有備用的方案。但對曹操而言,這五成的可能卻是極為致命的。
一旦伏皇后誕下皇子,而如果那時雙方都未能策立新帝,則帝位之爭將毫無懸念。所以,曹操無論如何也不敢與主公打這個賭。若亮所料不差,只要有耐心等待,曹操在五個月之內必然會另尋宗室子弟策立為新帝。屆時,民心必將更加傾向於主公,如若最終伏皇后未能誕下皇子,那時便是主公地最佳時機。p諸葛亮最後這句話雖然沒有直接挑明,但所謂的最佳時機,指地正是大哥承繼帝位。仔細思索之後,不得不承認諸葛亮這計劃簡直可說是完美。逼迫曹操先行立帝,使民心更向大哥,如果再確認天子無男性子嗣,大哥登基為帝就不會有任何障礙。只是,不知道諸葛亮的計劃裡,有沒有包括一個關鍵地問題……在條件成熟時,保證伏皇后只能誕出公主……我特意將目光投向諸葛亮,卻只見他那溫和柔熙的微笑面龐,連眼中都看不出任何異色來。
「孔明此策甚善!」廳內沉默了片刻後,蒯越首先開口附和了諸葛亮的計劃。
「不錯!」我與大哥、二哥對視一眼後,隨即也點頭表示認可。又繼續商議了另一些事情後,大哥讓徐庶、諸葛亮等人先行回府稍事休息,再過兩個時辰就要準備大葬之事了。廣闊的大廳裡,只留下了我們兄弟三人。
「呵……!」大哥話中有著掩飾不住的疲憊之意,「當日定下攪亂許昌的計策時,實在沒想到會造成如今的結果。要是沒有孔明、子敬他們籌謀,僅以我,恐怕真要束手無策了。也不知道這樣的事態進展,對大漢究竟是禍是福?如果此事最終導致漢室加速傾覆,來日九泉之下怎有面見高祖、武帝!」
說到這裡,大哥仰頭看天,長長地歎了口氣。
「我確信此事必會成為漢室重振的契機,大哥也必會成為光武第二。」我起身走到大哥的身後,肯定無疑地說道。
「三弟說的正是,大哥不必憂慮。我與三弟必會助大哥成就大業!」二哥也緩緩走了過來,應聲說道。
「恩……」大哥消瘦的面龐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一手握住我的手,另一手握住二哥的手,微點了點頭,隨即緩緩閉上了疲憊的雙眼。片刻後,輕微的酣聲從大哥鼻中傳出……夜空中,烏雲逐漸散去,皓潔的月光灑落在大廳外,清清冷冷……接下來的三天時間,就是緊鑼密鼓的天子入葬和大祭儀禮。全程參與的我,在大感疲勞的同時,心中也生出些許感慨。
這幾天。或許就是這位可憐天子一生中最為風光地時候了。壽春和許昌,同時在為他進行隆重的大祭。從繼承帝位的那一刻起,獻帝就成了一個受人操縱的傀儡,從董卓到李催、郭汜,再到曹操,沒有哪一刻他能真正行使自己作為天子應有的權力,甚至,連他的皇后都保全不了。不過。這一切的屈辱。都隨著大葬而化為一掊塵土。與他做伴的,是埋葬在壽春地我軍六萬將士。(獻帝地大陵是由諸葛亮親自設計。諸葛亮巧妙地將帝陵與陣亡將士陵園連接起來,讓六萬陣亡將士成為獻帝的衛戍軍,這樣就省去了生祭陪葬。)即使在大祭的時候。劉、曹雙方的輿論互攻都沒有停下。
曹操麾下有名地文學大家、官拜五官將文學的陳琳陳孔璋。著文一篇攻擊大哥枉稱仁德,實乃奸佞。並指天子駕崩之事乃是由大哥直接謀劃,稱大哥是有意自篡帝位。故而設計弒殺天子,並駕禍給曹操。陳琳地文筆絕對一流,他這篇帶著檄文性質的文章,通篇上下不見半個激烈地文章,但隱藏於其中的卻是無比犀利的鋒芒,而且裡面還隱隱涉及到大哥的身世。(陳琳也算是文壇罵手流的始祖gt;見到陳琳的這篇文章,連沉穩持重的大哥都不禁有些微微氣怒,諸葛亮則當即動筆,在半個時辰內寫出了一篇洋洋灑灑三千多字的《駁陳孔璋書》,酣暢淋漓地將陳琳的文章痛批了一通,更將其斥為無德無行,無羞無恥的士人敗類。
陳琳與諸葛亮的兩篇文章,隨後便引發了荊、揚士人與北方士人的激烈口水仗。而在北方士人之中,同樣也發生了激烈的內戰。建安十一年十一月八日,大哥攜伏皇后、盧毓、劉助一行返回廬江。回到廬江後,就帝位承繼之事,大哥與以盧、劉為首的南逃朝臣進行細緻的商議,徵求了伏皇后的同意,並拒絕了部分官員提請大哥繼位的建議,最終決定……暫不立新帝,等候伏皇后腹中胎兒的誕生。在伏皇后臨盆前,先在廬江組建起臨時朝廷,以對抗曹操的許昌偽朝廷。大哥由征南大將軍晉陞為大將軍、大司馬,錄尚書事,負責總攝朝政。同時,爵位也由宜城鄉侯晉為楚公;盧毓由侍中晉為司徒,位列三公:原尚書郎劉助晉為司空,位列三公:國舅伏德晉為太常(九卿之首,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二哥由前將軍晉陞為征東將軍,漢壽鄉侯:我由右將軍晉陞為征西將軍,東鄉侯;益州刺史劉璋拜為宗正(九卿之一,掌管皇族與外戚事務),仍兼領益州刺史;名士許靖出任光祿大夫:蒯越拜為光祿勳(九卿之一,掌管宿衛宮殿門戶);交州刺史張昭拜為廷尉(九卿之一,掌管刑法獄訟),橫野將軍李通晉平南將軍,領交州刺史。徐庶領暫行衛尉之權(九卿之一,掌管宮門警衛),兼前軍師;諸葛亮暫行大司農之權(九卿之一,掌管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兼領左軍師:龐統暫行少府之權(九卿之一,與大司農一同掌管財貨),兼領右軍師:孫乾暫行大鴻臚之權,(九卿之一,掌管接待賓客之事);魯肅暫行太僕之權,兼領後軍師:平南將軍劉磐晉陞為前將軍(劉磐本來官職就高);蕩寇將軍趙雲晉陞為左將軍;馬岱晉陞為右將軍:黃忠晉陞為後將軍;魏延晉陞為平北將軍:甘寧晉陞為平東將軍;陸遜晉陞為平西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