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府邸
書房中燃著炭火,溫如暖春,但房內對坐的兩人卻似一點也感覺這份暖意。
「……子敬,我深夜請你過來,所為何事,你應當知曉吧……」周瑜聲音低沉,英俊的面龐上表情異常複雜。
難道公謹已知曉兵敗之事?魯肅的心微微一沉,躊躇著說道:「公謹所指何事?肅倒是不甚清楚……」
「子敬,你不必瞞我了……」周瑜歎了口氣,沉聲說道,「就是前線的戰事!傍晚時,我已略聞此事,但所知不詳,故特請子敬前來相告。」
頓了頓,周瑜懇切地說道:「子敬,你我素為知己深交,一向無所不言。還請將前線戰事的詳情相告……」由於周瑜目前的處境尷尬,獲取消息的途徑並不甚多,特別是一些機要的軍政事務。
「……公謹,你身體尚未康復,暫且還是先將這些瑣事放到一旁,靜心休養……」魯肅顧忌周瑜的身體,實在不願將慘敗的消息告之於他。
「子敬,連你也當瑜為外人了麼?」周瑜眉頭微蹙,痛心地說道。
「也罷……」在周瑜懇切的目光中,魯肅躊躇了半晌,最後還是無奈地搖了搖頭,歎氣說道,「我說便是……但公謹務必平心靜氣,不可動氣……」
周瑜眼角不自然地微微抽動了一下,緩緩點頭說道:「子敬放心……」
「程督大軍和蔣郎將水軍,慘敗丹陽,幾近……全軍覆沒…………」魯肅眉眼低垂,無力地說道,「……程督、太史子義、宋興起(宋謙)陣亡,蔣郎將、朱休穆生死不知……」
「什麼?」儘管已有些心理準備,但當魯肅將情況道出後,周瑜還有一種天塌的感覺。
周瑜驚愕地看向魯肅,似欲從其表情來猜度事情真偽。儘管知道魯肅絕不可能欺騙自己。但這件事還是令周瑜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
「……」魯肅無力地點點頭,默然不語。
「程公,子義……」消息徹底被確認後,周瑜呆坐如泥偶,兩耳中滿是轟鳴之聲。魯肅見周瑜神情有異,急忙關切地呼喚他,但周瑜恍若未聞。
鬱結之氣不住在胸口填堵。隨即一股氣血從心頭急湧而上,周瑜強忍了片刻後,終於抑制不住……
「噗……」一口鮮血激噴而出,將周瑜的素色錦袍染出無數點艷紅的血花、血點
「公謹……」魯肅急上前扶住周瑜,既懊悔又擔心地呼喚道,「來人,快來人!……」
周瑜的身體原本就未康復,再被這個驚天消息所刺激,身、心再遭重擊——孫策和周瑜苦心經營4、5年,才建起的江東霸業。如今已如空中樓閣,崩塌在即。經此大敗之後,孫權軍最後的精銳士兵幾近耗盡,最優秀的將領也陸續陣亡被俘…………對周瑜而言。江東軍就好比自己的生命,正因如此,任他如何豁達灑脫,也無法承受住這樣地打擊。
若孫策仍在,即便損失再大,即便敵人再強,周瑜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絕望,因為周瑜相信——有孫策和自己聯手,再大的困境也可扭轉過來;但可惜的是,孫策已故。孫權兄弟對周瑜是戒心大於信任。多番制肘之下,任周瑜能耐通天,也無法改變局面……
在身體倒下時,周瑜口中低聲喃語著兩個名字:「伯符兄……張飛……」
「公謹!」魯肅抱住周瑜無意識的身體,高聲呼喝道:「快來人,叫大夫……」
周瑜府中頓時一片混亂……
三月十一,太平城外
我親自主持了陣亡將士的殮葬,並請龐統誦讀了一篇由他自己所寫的聲情並茂的祭文。隨後,我將祭文將諸陣亡將士塚前焚化。
當晚。甘寧深夜求見於我,特為蔣欽之事求情。
「……蔣欽此次雖然慘敗,但在將軍與龐參軍如此絕妙計策之下,縱是末將,也絕難逃一敗。以水戰而言,天下間能與蔣欽比肩者寥寥無己。」甘寧突然起身,單膝跪地,懇切地說道,「末將懇請將軍莫計前嫌,饒恕蔣欽一命,並允許末將勸其歸降!」鬥了十多年,甘寧對蔣欽頗有些惺惺相惜的意味,不捨這樣地英雄人物輕易喪命。
「起來吧,興霸!」我走到甘寧身前,將其托起,笑著說道,「就從你之請。來,咱們一起合計合計,如何才能勸這位蔣踏浪歸降!」
「多謝將軍!」甘寧面色振奮,猛地點頭。
丹陽再獲大捷的消息,被快馬星夜兼程傳至壽春。聞訊後,軍民一片欣然,舉城歡慶。
劉備召集城中文武議事,商議下一步的戰略。
「……主公與孫權連番激戰之後,已成死敵之勢,根本無有和解之可能。而經此役之後,孫權根基已徹底動搖。主公,以亮之見,此刻正是一舉解決孫權的最佳時機……諸葛亮和聲向劉備提議道。
「諸葛參軍莫非忘卻一事?」張懿出聲提醒道,「主公已與劉表有盟誓在先——豫章、廬陵等三郡已為劉表所預取。我軍即便將這幾郡攻下,仍是要送於劉表,否則必會有損主公名聲……」
孫乾等人皆微微頷首,表示贊同張懿的話,但劉備卻饒有興致地看向諸葛亮,知其必有後話。
果然,諸葛亮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張懿後,淡笑從容說道:「亮並未忘卻此事。在亮看來,解決孫權,根本勿需動用主公一兵一卒……」
「哦∼?」廳中眾人盡皆訝然,僅徐庶微笑頷首,似早有所悟,而張懿雖面現異色,眼中隱隱閃過一絲瞭然的神色。
「孔明試言之!」劉備點點頭,笑著說道。
「主公,以亮之見。欲破孫權,可從內外兩處入手……」諸葛亮胸有成竹地分析說道,「據已知情報所知,自去年孫權在關君候與張將軍手下連番受挫之後,其治下諸郡已有離反之心,加之孫權為彌補連敗後的兵員損失,募兵甚切,其間不免會有傷及宗族百姓之舉。此外,孫權先前命人勾結山賊在吳郡發動叛亂,大損吳郡宗族之利,據聞此事被遍傳各地,江東各宗族大都對孫權生出厭心。綜合此種種,可以說,孫權治下早已暗流湧動,一觸及發。而張將軍此次丹陽大捷,正可以成為引發諸般矛盾的契機。主公可請張將軍將大捷之事,廣傳江東各地,尤其是孫權治下三郡。同時密以細作聯絡諸宗族。許以名利,邀他等相投主公。如此一來,孫權內必自亂。此其『內』也……」
諸葛亮的分析有根有據,條理清晰,聽得劉備等人點頭不已。
「這『外』,莫非是指劉表?」關羽微捋頷下長髯,點頭沉聲問道。
「正如君侯所言!」諸葛亮微笑說道,「劉荊州既然有意圖謀孫權的西三郡,自然不會放過這等良機。主公只需以快馬至襄陽,向劉荊州通報此事,屆時不需主公提醒,想必他自己就會對孫權用兵。荊州軍一出。主公只需請張將軍稍做佯動牽制,便可完成同盟之事。而且,主公也可從中得些好處……」
「好處?」孫乾面現疑惑之色,不解地問道,「三郡皆為劉表所得,我方能得些什麼好處?」
「地不可得,但人卻未必不可得……」諸葛亮從容解答道,「劉荊州兵伐而至,孫權必要全力抵抗。屆時西三郡必然戰事連連。為躲避兵禍,百姓必然會有所遷移,我方便可乘機引百姓入丹陽、廬江諸郡,以補籍戶,同時亦可招攬諸宗族效力於主公……如此豈非妙事?」
「主公,孔明之言與庶所思相同!」徐庶出列說道,「孫權雖然勢微,但終究是我軍之憂。而今國賊曹操西平馬騰,北伐袁譚,勢力愈盛,待其梟奪北方之後,必然引軍南犯,主公若還需南北兩顧,恐難擋曹賊鋒芒。故解決孫權已是勢在必行,勢在必速!」
「兄長,元直、孔明二人之言,我亦以為在理!」關羽略一思索,亦認可諸葛亮的提議。
「好!」劉備毫不猶豫地拍案說道,「就從孔明之策!元直,議事後,勞你速派快馬向景升兄報捷!」
「庶領命!」
「攪孫權內亂之事,交於翼德即可!」劉備繼續說道,「此次翼德與麾下將士再大破孫權水、步兩軍,立下殊功,而雲長、子龍前番進襲兗徐,亦有大功,此次正可一併嘉賞……另,此次丹陽之戰中,子風和其他陣亡將士,必要厚加撫恤。」
頓了頓,劉備繼續說道:「翼德信中有一提議,到要『豎碑銘字』以奠陣亡將士之魂,我深以為然。我已決定,即從翼德之議於壽春城南,建一陵園,豎大碑數塊。將至今以來,我軍所有陣亡將士,凡知姓名者,皆銘於碑上,以示祭奠,並安排士卒值守。今後四時拜祭,若遇清明,我當親往。」
劉備把話說完,廳中眾人先是微楞了片刻,隨後以關羽、龔都、趙雲為首地軍中將領一齊出列,向劉備深施一禮,大聲說道:「多謝(兄長)主公!」
對武將們的舉動,另一側的文官頗有些不解,惟有親歷過指揮作戰的徐庶對此了然在心——豎碑銘字,看似一件簡單之事。但於軍中將士而言,卻是一種莫大的認同,既可悼慰亡者,又可激勵生者。
三月十三,大哥的信使來到太平,一共帶來兩封信函:第一封信函,是大哥讓我利用此次的大勝,從內部瓦解孫權,具體如何做,大哥讓我自行決定。其實,這一點我與龐統早已想到,只是尚未付諸實施罷了。此外,大哥信中還提到,他已命人將大勝之事傳於劉表,目的自然是為了讓劉表進攻孫權。
第二封信函,卻是嘉賞令,既為此戰的功臣表功,同時也一併為其他有功之臣進行了擢升賞賜。由於大哥現在已是征南將軍,開府,有假節鉞之權,可封賞的餘地大大增加。
二哥由蕩寇將軍晉陞平北將軍,我由征虜將軍晉陞平南將軍;
李通由威南將軍晉陞橫野將軍;趙雲由偏將軍晉陞威北將軍;
甘寧由橫江中郎將晉陞偏將軍;
丁奉累功晉陞至橫江校尉;關平累功晉陞至蕩寇校尉……
郝昭、李嚴、李聰等人俱加俸祿……
魏延、廖化、金疇、全琮、陸遜等人因會稽戰事尚未結束,暫只加俸祿,賞賜錢物。待戰事一了,再擢升職務。
徐庶由軍師中郎將晉陞軍師將軍;
孫乾以州別駕之職,兼領右長史;簡庸以州治中、郡丞之職,兼領左長史;
陳震以州主簿、郡丞之職,兼領典農中郎將(掌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
糜竺以金曹從事之職,兼領司金中郎將(掌管冶鐵、錢幣和農具地鑄造的官員);
龐統越級擢升為右司馬,參平南將軍事(也就是協助我參謀軍機);
諸葛亮擢升為左司馬;
林雪雖然陣亡,但仍被越級追授為裨將軍;裴元紹被越級追授為中郎將……
當日,我就在林雪墳前,親自為其宣讀了大哥的追授令。同時安排了關平前往秣陵,在裴元紹墳前,宣讀追授令!
也是在這一日,魏延的捷報傳來——在魏延和山越聯軍的圍堵下,走投無路的賀齊百般無奈之下,最終率部投降!
同時,這也宣告會稽戰事的徹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