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 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東 第四章
    鹿門書院前院,罔殆草堂。「罔殆」二字乃是龐德公親手所書,取自《論語》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句,乃為告誡一眾弟子勤學善思,勿罔勿殆之意。

    此時,草堂之中,數名書院弟子正展開激烈論辯。龐德公自己雖無心仕途,淡泊名利,但卻不反對自己弟子出將入仕。在平日裡講經授學之時,更常引當世大事以為論據。門下弟子也常在龐德公的默許之下,就天下之大政戰事相互論辯。

    「當世諸侯,論雄才偉略、統軍治政,以許昌曹操為最。曹孟德之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國,且雄據青、徐、兗、雍、司隸五州全境,豫州泰半,麾下謀臣戰將更是紛若繁星,兼之擁立天子,有大義名分。來日一掃乾坤,平定亂世之人非他莫屬!」一名二十二、三歲,相貌頗為俊朗的青年學子朗聲說道。

    「曹孟德才略雖然不俗,但若要說乾坤一掃,平定亂世,恐也未必!」另一名年齡稍長些許的學子搖了搖頭,和聲說道。

    「哦?」起先的那名學子眉頭一挑,出聲說道:「卻不知州平兄有何高見?以曹孟德之才之勢,當今天下又有何人足堪為其對手?」

    名喚「州平」的青年學子,名崔宏(州平應該是表字,在網上查詢了很久,都沒找到崔州平的真名,只好杜撰了一個),表字州平,博陵人,乃是前朝司徒崔烈之子。崔宏(就是崔州平)淡淡一笑說道:「公威似乎有些過於看好曹孟德了!曹操固然有宏圖偉略,世間卻也並非無其他人傑。且不說盤踞江東三代、有長江天塹為憑的孫氏,以及曾在汝南使三萬青州悍軍全軍覆沒、被曹孟德稱為『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的汝南劉玄德這兩方,可稱是曹操勁敵。縱使是劉荊州、河北袁家、西涼馬騰、益州劉璋,恐怕也不是可輕圖之輩!……」

    「哈哈哈哈……」被崔宏稱作「公威」的學子,本名孟建,表字公威,汝南人士。聽罷崔宏的話,孟建哈哈大笑,似乎頗不以為意,「益州劉璋守塚之犬;馬騰勇則勇矣,卻不通謀略,更兼西涼之地並非馬氏一家獨大,還有實力不輸於其的韓遂。韓遂為一己名利能誅殺昔日的結義兄弟邊璋、北宮伯玉,誰又焉敢斷定不會背棄今日之結義兄弟馬騰?河北袁家連敗於官渡、平丘,早已勢不如前,現今袁紹亡,鄴城失,西山之日罷了;劉荊州雖雄踞荊襄九郡,兵精糧足,但一則無進取之心,二則蔡氏專權,劉荊州年已老邁,日後大去之時,長子劉琦與次子劉琮不免會有嫡庶之爭。江東孫氏自孫策亡故後,也已不復向年之勢,現今江東之主孫權年僅弱冠,能否震得住江東士族、穩固自家基業尚存疑問。而那劉備雖有勇將,卻無王佐之才,多年來東逃西逸,如喪家之犬。近日雖偶得汝南、壽春兩郡,但曹孟德已率大軍征伐汝南,以我之見,恐怕難逃失地喪身之運……」由於往來鹿門書院的各地士子甚多,這些士子會將天下間發生的一些大事傳遞過來,所以崔宏、孟建等鹿門學子不出書院門,卻可以比較及時地瞭解天下事。

    「哈哈哈……」一陣異常洪亮的笑聲從門外傳入「草堂」之中。伴隨著笑聲,一位身材不高的醜陋青年學子步入堂中,赫然正是適才簡雍險些撞著的那人。

    「士元為何發笑?」另一位青年學子石韜(表字廣元)奇怪地向那醜陋青年發問道。

    「我所笑非它,只為公威所測曹劉汝南之戰的結果罷了!」那醜陋青年姓龐名統,表字士元,乃是龐德公的親侄。

    「哦∼∼?」孟建訝異地說道:「難道士元已經知道曹劉之戰的最終結果?」

    「正是!」龐統笑著說道。

    「到底誰勝誰負,快說來聽聽?」孟建、石韜、崔宏等人齊聲問道,草堂中的其餘的四、五名學子也盡皆流露出渴望知曉的神色。

    但龐統卻並沒有著急回答,反而朝草堂的東北角方向揚聲說道:「孔明,你難道不想知道兩家大戰的戰果如何嗎?坐過來些!」

    罔殆草堂的東北角處,一位年齡不超過20,眉清目秀、氣宇非凡、身襲白色布衫的青年文士獨自盤膝而坐在一張几案前,神態怡然自若,看不出任何的喜怒哀樂之色,彷彿外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一般。龐統所喚的「孔明」就是他,此人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字,表字孔明。

    「士元,以你的嗓門,我坐在哪裡還不是一樣能夠聽到?休要再賣關子了!」諸葛亮淡然一笑說道。

    「孔明,你還真那麼『無趣』!」龐統笑罵了一聲,開始說了起來:「此次曹劉之戰,雙方各勝一仗——劉備丟卻了汝南,已然撤往壽春;但曹操也沒討得什麼好去,且不說攻汝南時折損了不少軍馬,另有奔襲壽春的一萬多軍馬幾乎被劉備軍全殲,統軍大將張遼更是戰死當場。」

    「什麼?竟然會這樣?」孟建神色訝然,有些不敢置信地說道:「以劉備之能,居然可與曹操大軍戰成這近似不勝不敗之局?奇哉,奇哉!」

    遠處的諸葛亮聽罷,眼中隱隱地閃過一道異樣的光芒,隨即若有所思地出神起來。

    「………確有些奇怪,難道是……劉備新得了什麼奇才相助不成?」石韜略一思索後,出聲向龐統問道。

    「哈哈哈……」龐統縱聲長笑說道:「不錯!劉備的確是得到一人之臂助,而且此人你我都還認識!」

    「我們都認識???」崔宏沉吟小片刻後,忽地出聲說道:「難道是……元直?」

    「正是元直!元直約在兩月前投效了劉備,如今已然被拜為軍師中郎將一職!劉備軍壽春大敗曹軍一役,正是由元直一手籌劃!」龐統朗聲說道。

    徐庶!官拜軍師中郎將?!!!!聽得這個消息,草堂中的一眾青年學子訝然中還略帶三分羨慕——徐庶不過剛剛投效劉備不到兩月時間,竟然就被拜為軍師中郎將這樣重要的職位。看來這個劉備還真是求賢若渴!

    「士元,快將你知道的都告訴我們!」孟建急聲對龐統說道。

    「呵呵……那我就把兩軍此戰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你們……」

    不多時,龐統竟然比較完整地將曹劉汝南、壽春之戰的經過都講了出來。一眾學子個個聽聽的興味盎然。

    「曹操此戰的謀略策劃不可謂不完善——先以一個調虎離山之計襲取汝南,再欲以另一個調虎離山之計襲壽春,其間又欲以被圍的劉備為餌,圍點打援擊張飛的援軍。一整套計策環環相扣,近乎完美,竟然因遇到元直相阻而至功敗垂成!可惜,可惜!」孟建悵然說道。

    「我倒是以為曹操連環計策不成,最關鍵處並非在元直!」龐統笑著說道。

    「那是何人?」孟建疑惑地問道。

    「是張飛!」諸葛亮清朗的聲音傳了過來。

    「為何是他?」石韜有些不解地問道。

    龐統舉目朝諸葛亮的所在看了一眼,露出了讚許的神色,朗聲說道:「孔明所言正合我意,這最為關鍵之人就是張飛!想那張飛與劉備桃園結義之事名聞天下,世人皆知劉、關、張兄弟情誼深厚。劉備遇險被圍,張飛怎麼可能不盡全力相救?曹操也定然是如此以為,只料張飛必會盡引壽春軍馬回援汝南劉備,如此一來壽春兵力必然空虛,屆時縱然有元直在,恐怕也守壽春不住,就更休說盡殲來犯曹軍了。卻不曾想,那張飛居然臨危不亂,識破曹操之計,出人意表地只率少數精兵3日急行400餘里返回汝南,避開曹操所設埋伏,先襲回汝南,繼而偽裝成曹軍兵進險著救出劉備,安然脫身。也正是由於張飛只率少數精兵回援,而將大半軍馬留在壽春,元直才可從容不迫地籌謀破敵。所以,此戰劉備能夠挽回這個幾乎不可收拾敗局,最為關鍵之人還是張飛!」

    石韜、崔宏等人略一思索,皆點頭表示贊同。孟建仍有些疑惑地說道:「如此看來,這張飛倒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物。只是不知劉備此前數次慘敗之時,為何不見他顯露如此才能?」

    「若要知道原因,除非公威你你親去問他了!呵呵……」石韜笑笑說道:「無論如何,此戰過後,元直當可名聞於世了!」

    「名聞於世!……對元直卻未必是件好事……」諸葛亮幽然歎道。

    「孔明,此事倒是不必你擔心了!」龐統笑著回道。

    「哦∼?!!!」諸葛亮明亮有神的眼中閃過一絲欣慰的神色,淡然說道:「如此便好!」

    「你們二人究竟在做何啞謎?」崔宏奇道。

    「孔明所擔心的是元直的老母!一旦曹操知曉是元直為劉備籌謀,必然會以老母逼元直離劉備而投他!不過劉備似乎已將元直老母接回壽春了!」龐統笑著解釋道。

    「士元,你是如何知道得如此詳細的?」諸葛亮突然向龐統問道。

    「適才劉備臣屬簡雍前來拜訪我叔父,意欲請叔父幫忙促進劉備與劉表結盟一事。這些事情便是由那簡雍所說!」龐統沉聲回道。

    與劉表結盟????恐怕不僅僅為了防範曹操!諸葛亮凝神思索起來,迅速眉心一展,似有所悟——劉備應該是想圖謀……

    雖然不是不可能,但難度也絕對小不了!諸葛亮淡笑著搖了搖頭,眼前卻逐漸恍惚了起來,一時間似乎又回到了八年前——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為父仇,率大軍殺向徐州。曹軍所下郡縣盡皆屠城,只殺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其時,尚居於徐州琅邪郡陽都縣的諸葛亮三兄弟惟恐遭曹軍所害,便連夜南逃,意欲投奔叔父諸葛玄。途中恰逢了一支趕往徐州救援的軍馬。諸葛兄弟與其他百姓皆誤以為被曹軍追上,正待等死之際,卻不曾想那支軍馬非但沒有屠殺他們,而且還留下一些食物給予逃亡的百姓。事後諸葛亮才聽旁人說起:統率那支人數不多救援軍的首領正是時任平原令的——劉備劉玄德!

    有機會真想再去見識見識這位劉皇叔!諸葛亮輕笑著歎了口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