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獵手 第六卷 資料收集 祖母綠
    祖母綠

    祖母綠的英文名稱為Emerald,起源於古波斯語,「Zumurud」,原意為綠色之石。後演化成拉丁語**aragdus,大約在公元世紀左右,成為今天英文名稱。祖母綠又叫「呂宋綠」、「綠寶石」。古希臘人稱祖母綠是「發光」的「寶石」。

    祖母綠是一種含鈹鋁的硅酸鹽,其分子式為Be3l2[SiO8],屬於綠柱石家族中最「高貴」的一員。屬六方晶系。晶體單形為六方柱、六方雙錐,多呈長方柱狀。集合體呈粒狀、塊狀等。翠綠色,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雙折射率0多色性不明顯。非均質體。硬度7.5,密度2克/立方厘米。解理不完全,貝殼狀斷口。具脆性。X射線照射下,祖母綠發很弱的純紅色螢光。

    祖母綠與相似的天然綠色寶石、合成祖母綠、贗品的區別。與其相似的天然綠色寶石有螢石、綠碧璽、磷灰石、翡翠、綠色藍寶石、含鉻釩鈣鋁榴石;人造祖母綠及仿製品有合成祖母綠、綠柱石三層石、箔襯祖母綠、注油祖母綠等。其區別如下:螢石,微帶藍的綠色,均質體,硬度小,為4,密度3.8克/立方厘米,大於祖母綠,螢光淺藍色。綠碧璽,深藍色綠碧璽處理後改為純正的綠色,二色性明顯,雙折射率高,為0.8,密度大。磷灰石,微帶藍的淺綠磷灰石,有藍的色調,硬度較小,為5,折光率較大紫外線下發磷光。翡翠,優質半透明翠綠色翡翠較似祖母綠,但翡翠具有纖維交織結構,有較細的纖維,祖母綠無此結構。此外含鉻釩鈣鋁榴石,翠綠色,均質體,強的亞金剛光澤。合成祖母綠,助熔劑生長法和水熱法合成,顏色濃艷,紫外線下有較強的紅色螢光,濾色鏡下呈鮮明的紅色。還有綠柱石三層石、箔襯祖母綠、注油祖母綠等經仔細觀察和鑒定均可與祖母綠相區別。

    祖母綠的評價與選購。祖母綠的評價與選購的依據是顏色、透明度、淨度和重量。天然祖母綠主要有哥倫比亞祖母綠、烏拉爾祖母綠、巴西祖母綠和津巴布韋祖母綠等。顏色多呈透明、鮮艷的翠綠色、淡黃綠色等。外貌柔絨狀,包裹體常見。在偏光器中明亮,轉動30度時有四次明暗變化,為非均質體。二色鏡下多色性不明顯。濾色鏡下呈粉紅色。祖母綠較脆,怕高溫,遇火會褪色,在高溫下容易炸裂,佩帶和保存時要十分注意。

    祖母綠的產地祖母綠的主要產地有哥倫比亞、烏拉爾、巴西、印度、南非、津巴布維等。

    哥倫比亞出產的祖母綠,以其顏色佳、質地好、產量大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優質祖母綠產地。哥倫比亞最主要的兩處祖母綠礦床是木佐(Muzo)和契沃爾(hivor),它們分佈在波哥大東北約00m範圍內,地處科迪勒拉山脈之中。哥倫比亞祖母綠從世紀中葉就開始生產了,當時祖母綠礦山屬佔領者西班牙人所有,直到88年才歸為國有。幾個世紀以來,木佐和契沃爾礦山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優質祖母綠供應地,壟斷了國際市場,約占世界優質祖母綠總產量的80%。哥倫比亞祖母綠主要產在沉積岩系的方解石納長石脈之中,圍巖為炭質頁岩和灰巖,含祖母綠的方解石脈、白雲石一方解石脈、黃鐵礦方解石脈一般長0m,寬0.一20m,呈脈狀和網脈狀。祖母綠在含礦脈中呈斑晶狀產出。祖母綠呈柱狀晶體,平均長2——3m,顏色為淡綠一深綠。略帶藍色調、質地好、透明。祖母綠晶體中可見一氧化碳氣泡,液狀氯化鈉和立方體食鹽等氣液固三相包體,這在其它地區祖母綠中是非常罕見的,只有哥倫比亞祖母綠才有。另外,還常有黃鐵礦、黑色炭質物,水晶、鉻鐵礦等包體。一般認為以契沃爾礦區的略帶藍色的翠綠祖母綠質量最佳,稱得上世界最美麗的祖母綠。99年在哥倫比亞發現一粒重7025克拉的巨大祖母綠。

    烏拉爾祖母綠是83年被一個農民發現的,礦區位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sverdlovs)附近。一個世紀以來,生產出成千上萬克拉的優質祖母綠。礦床產在超基性巖的金雲母石英巖之中,圍巖為受質超基性巖,其中有許多花崗偉晶巖和細晶巖侵入。祖母綠在雲母巖中呈不均勻的斑晶。祖母綠呈淡綠一深綠色,略顯黃色調。多為柱狀晶體,有時為扁平板狀晶體,平均長3一5m,祖母綠晶體中常含陽起石包體,不規則排列,還有黑雲母包體,呈葉片狀和鱗片狀。祖母綠的件生礦物有磷灰石、金雲母等。

    南非(阿扎尼亞)祖母綠礦床發現於927年,礦床位於偉晶巖接觸帶附近的黑雲母片巖和黑雲母——綠泥石片巖中,祖母綠的形成同富含揮發份的高溫氣成熱液與超基性巖相互作用密切有關。祖母綠晶體為壓扁的板狀,含黑雲母和硫化物包體。祖母綠顏色有分帶現象,從淺綠至深綠,晶體一般長為3—5m。位於南非德蘭士瓦省東北部礦床中的祖母綠質量極高,但晶體較小,伴生礦物有電氣石、金綠寶石、黃玉等。目前南非仍是世界上祖母綠的主要生產國之一,曾於95年發現了一顆重24000克拉的優質祖母綠晶體,是世界上最大的祖母綠晶體。

    津巴布維祖母綠礦床發現於957年。目前產量很大,已成為世界上一個新興的祖母綠主要出口國。礦床產在太古代結晶巖中,圍巖為透閃片巖和綠泥石片巖。祖母綠呈不均勻分佈的斑晶產出。礦體長300——500m,厚0.2——0m,深00—200m。祖母綠在礦帶中含量不到0%。優質祖母綠占新開採出祖母綠總量的5%,祖母綠呈六方晶形柱狀體,晶體的平均粒徑——3mm,大的晶體達3m,祖母綠粒度小,但質量高、艷綠色、非常美麗,伴生礦物有金綠寶石等。

    巴西祖母綠產地比較多,但祖母綠晶體細小,多瑕疵,於92年才在巴伊亞州境內發現了優質祖母綠。這一礦床在古老變質岩系的偉晶巖中和其鄰近的雲母石英巖中。晶體幾乎完全透明,顏色鮮艷,可與哥倫比亞祖母綠媲美。

    970年在坦桑尼亞馬尼亞拉湖西岸的國家公園裡發現了一處優質祖母綠礦床。祖母綠產在塊狀偉晶巖和黑雲母片巖的巖脈裡。祖母綠的形成與花崗偉晶巖侵入到變質超基性巖體中相互作用有關。含祖母綠的雲母巖經常同偉晶巖脈伴生,與祖母綠伴生的礦物有金綠寶石、石榴石、紅、藍寶石、磷灰石等。祖母綠顏色為淡黃綠色、淺綠色和淺艷綠色,晶體較小,一般0.一5m,最大的4m。

    巴基斯坦白沙瓦祖母綠礦床發現於958年,礦床呈北東向延伸,面積達80畝。圍巖是滑石片巖,有蛇紋巖脈侵入,有大量網狀熱液石英脈的部位礦化好,下部滑石片巖中祖母綠富集呈囊狀產出。祖母綠形成同花崗偉晶巖和含鉻變質岩之間接觸變質作用有關。石英脈中祖母綠晶體破碎,滑石片巖中祖母綠晶體完好,呈深綠色、透明、多數晶體大於克拉,但多含有包體。優質祖母綠可以同哥倫比亞的祖母綠相比。

    印度拉賈斯坦邦祖母綠礦床發現於943年。含祖母綠礦帶規模大,南北長200m,寬30m。祖母綠形成同花崗偉晶巖侵入到受變質的超基性巖中有關。祖母綠呈不均勻的斑晶產出,圍巖為強烈混合巖化的黑雲母片巖和片麻巖。祖母綠晶體小,多有裂紋,質量較差,晶體為柱狀和扁平狀,平均長3—5m,顏色為淡綠色至深綠色,透明——半透明。

    澳大利亞佩斯祖母綠礦床於909年開始開採,是澳洲唯一的祖母綠礦山,礦床產於花崗偉晶巖侵入的受變質超基性巖的雲母片巖中,為富含揮發份的高溫氣成熱液與超基性巖作用而形成的祖母綠礦床。祖母綠晶體為六方柱狀,長2m,淡綠——黃綠色。祖母綠晶體中含雜質包體少,總體質量較高。寶石級祖母綠占開採出來的祖母綠總量的%。

    祖母綠產出地區還有阿富汗,祖母綠生長在熱液蝕變大理巖和雲母片巖、輝長一閃長巖巖牆之中,產於厚2.3m,長0m的石英——微斜長石碳酸鹽巖脈中。祖母綠呈深綠色,透明的較少,一般長—年採出最大的一粒晶體2.8m。

    奧地利薩爾茨堡城是歐洲唯一的祖母綠產地,中世紀開採出一些祖母綠現在已經很少生產了。這裡的祖母綠粒度小,很少超過—2克拉的。而且多瑕疵和包體,屬低質祖母綠。

    祖母綠產地還有美國的北卡羅來納、挪威等。中國雲南最近也發現一些似祖母綠晶體,無論從顧色、成分及其氧化鉻含量的分析均可認定它們屬於祖母綠。晶體長的達5—8m,呈淡綠色,多包體,橫裂很多,多不透明或半透明,屬低檔祖母綠,只能琢磨素面寶石。祖母綠產在老變質片巖之中,據說規模較大,極有遠景。

    哥倫比亞所出產的祖母綠早已聞名於世,而其中一種罕為人知的達碧茲粒狀祖母綠,更是世上獨一無二的。94年在著名礦區穆佐(Muzo)的比亞博蘭卡(eaBlaa)首次發現這種罕見的祖母綠寶石—達碧茲,西班牙文原意是:研磨蔗糖的轱轆。因寶石中心有一六邊型的核心,由此放射出太陽光芒似的六道線條,形成一個星狀的圖案,故因此得名。

    當地人深信這是神的特別恩賜,每一道線條都代表祝福:健康,財富,愛情,幸運,智慧,快樂。因為寶石的特殊性質,故均打磨成弧面型,而不作平面切割。隨著比亞博蘭卡礦區的關閉,現存達碧茲就愈顯珍貴。現存於大英帝國,倫敦維多利亞及艾博特博物館的Thestarofdes(安第斯之星):重達80.克拉(見圖)。

    祖母綠的英文名稱為Emerald,又叫「呂宋綠」、「綠寶石」。古希臘人稱祖母綠是「發光」的「寶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