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獵手 第六卷 資料收集 金鑲玉
    金鑲玉

    目錄#83;【簡介】

    #83;【獲得肯定】

    #83;【典故】

    #83;【製作工藝】

    #83;【金鑲玉月餅紀念章】

    【簡介】

    「金鑲玉」,喻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玉良緣」。北京奧運會的獎牌設計,體現了中國人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禮讚和對運動員的褒獎。它的設計方案,創意十分新穎,突破了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獎牌設計單一材質的傳統,又融入了典型的中國文化元素。獎牌設計中標單位中央美術學院和具有豐富造幣經驗和精良設備的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組成了修改完善小組。中央美術學院按照要求對方案做進一步的細化完善,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從造幣工藝技術上予以配合,以解決獎牌的最終成型工藝。

    夏季奧運會的慣例,獎牌材質除金銀銅外,一般不作突破。而北京奧運會獎牌由象徵尊貴和美德的「金」、「玉」材質「復合」而成。修改完善小組對玉石在牌面所佔的比例進行了多次調整和嘗試,最終將獎牌背面金屬邊緣的寬度由3.5毫米增加到毫米,突出了獎牌的金屬質感,增加了獎牌的識別性。

    往屆奧運會上,出現過個別運動員獲得獎牌後,過於興奮,將獎牌拋向空中而導致損壞的現象。北京奧運會獎牌鑲嵌了「玉」,更需增大安全係數。修改完善小組對獎牌金屬和玉結合的工藝技術以及安全性等進行了多次技術測試。最終,他們在保證獎牌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了技術攻關,找到了確保獎牌安全性的方法。以「金鑲玉」為創意的北京奧運會獎牌,與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83;舞動的北京」交相輝映,就此成為中國燦爛文化與奧林匹克完美結合的經典之作。「金鑲玉」,已然成為宣傳奧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奧運會理念,展現中國文化藝術特色設計和製作水平的載體,成為北京奧運會的一份獨特的遺產。

    【獲得肯定】

    2007年月日,北京奧組委執委會審議通過了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2007年2月8日,北京奧運會獎牌實物樣品被送到了國際奧委會,在羅格主席主持的執委會上,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批准了北京奧運會的獎牌設計方案。在他們發來的確認函中稱讚道:「北京奧運會獎牌將被證明是一件藝術品。它們高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結合。我們對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表示祝賀!」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奧運會獎牌式樣對外公佈,「金鑲玉」的設計,讓玉這種具有中國特色,堪稱中國符號的特殊物品,一下子由「溫潤」變得耀眼,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北京奧運會獎牌正面使用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即站立的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全景形象。獎牌背面鑲嵌玉璧,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的會徽。獎牌掛鉤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

    【典故】

    「有眼不識金鑲玉」是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人們常用其來比喻見識淺陋、缺乏識別事物的能力。可是如果仔細琢磨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這個俗語頗令人費解。

    「金鑲玉」本來是指一種特殊的金、玉加工工藝(即在金器上鑲嵌各種玉石),有時也指用這種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金、玉器物。如:《金瓶梅》第二十回:「剩下的再替我打一件,照依他大娘正面戴的金鑲玉觀音滿池嬌分心。」第七十二回:「林氏又早戴著滿頭珠翠,身穿大紅通袖袍兒,腰繫金鑲碧玉帶,下著玄錦百花裙。」這種「金鑲玉」器物原本是極易識別的,人們怎麼會「有眼不識」呢?

    其實,尋根溯源,「有眼不識金鑲玉」這句俗語乃是由「有眼不識荊山玉」諧音訛傳而來。而「有眼不識荊山玉」這句俗語則典出《韓非子#83;和氏》:春秋時期,楚人卞和看見一隻鳳凰落在荊山(位於今湖北南漳縣境內)的一塊青石上。由於當時的人們皆認為鳳凰神鳥不落無寶之地。於是,卞和就認定那塊青石中必有寶玉,便將它獻給了楚厲王。楚厲王命玉工辨識,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楚厲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腳。楚厲王死後,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獻寶。楚武王又命玉工辨識,玉工仍然說那只是一塊石頭。於是,卞和又因為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腳。楚武王死後,楚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淚水流盡、眼中滴血。楚文王聽說此事後,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問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腳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如此悲傷?」卞和答:「我悲傷的不是被砍掉了雙腳,而是美玉被當成石頭、忠貞之士被當成騙子。」楚文王聽後便命玉工剖開璞玉,發現裡面果真是一塊稀世之寶玉。後來,為了彰顯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將此玉命名為「和氏璧」。因和氏璧出自荊山,故後人又稱之為「荊山玉」,如三國#83;曹植《與楊祖德書》中即有句云:「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由於卞和獻玉的故事在後世流傳很廣,「有眼不識荊山玉」也就隨故事的流傳而成為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典故。如《金瓶梅》第二十一回:「我西門慶一時昏昧,不知你之良言,辜負你之好意,正是『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

    至明代以後,或許是因為人們覺得「荊山玉」之說不夠通俗、其所牽涉的典故也不是人人都能說得清楚的緣故,這一俗語中的「荊山玉」一詞在口語中漸漸地被發音相近的「金鑲玉」所代替,「有眼不識金鑲玉」一語就這樣在民間以訛傳訛地流傳開來。

    【製作工藝】

    金鑲玉的手法最初見於清代乾隆年間,由乾隆寵愛的香妃帶到中原,清末漸漸失傳。當時由外國進貢的玉器中,一些俱有伊斯蘭風格的「痕都斯坦」玉器其中就有幾件金鑲玉。看著這些瑩薄如紙,嵌有金銀絲和各色寶石、玻璃的器皿,乾隆皇帝愛不釋手!當即做出了一項決定:金鑲玉只為宮中所有,不予外傳,並命內務府造辦處仿製。宮中的玉師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結合乾隆工的宮廷技藝,終於創造出了象徵皇家的金鑲玉玉器。

    清代末期,皇族沒落,大批的宮廷技藝就在這個時期失傳了,乾隆工金鑲玉便是其中之一;20世紀40年代,玉器界「四怪」之一的潘秉衡大師曾經恢復了金鑲玉的製作方法,但是,潘秉衡不願把手藝外傳,978年前後,金鑲玉的製作再次失傳。目前有琢玉大師花費3年時間,終於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金鑲玉器物。一串08顆鏤空金鑲玉佛珠估價為00萬。

    幾經風雨,沉寂數百年的金鑲玉。在2003年再現世間。這種具有「乾隆工」技藝的玉器珍品,不僅再現了宮廷藝術,而且其工藝水平已經比幾百年前有了巨大的提高。金鑲玉首次脫離了器皿運用在了工藝水平要求更高的首飾上。這些金鑲玉首飾正是數百年前的皇帝夢寐以求的工藝精品!

    自古金玉相配就有金玉良緣之意,數百年前一直為帝王把持,作為財富和權力象徵。現在二者終於又被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作為尊貴吉祥的象徵,供有識之士賞玩。

    【金鑲玉月餅紀念章】

    由北京奧組委授權批准,百年奧運與中國中秋文化相結合的《奧運花形金玉、金銀紀念章》全國首發。

    ——「銀鑲金奧運月餅」同步上市,包裝形式新穎獨特深受歡迎。

    奧運火炬即將點燃,奧運會離我們越來越近。隨著2007年中秋佳節的到來,備戰奧運也進入了最後的階段。為此,北京奧組委適時授權發行了《奧運花形金玉、金銀紀念章》(又稱「奧運月餅」),不僅為中華千年中秋文化再添異彩,而且也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獻上一份厚禮。收藏界公認它既可收藏又可「禮尚往來」的多重功能,發行後發將掀起新一輪的「奧運與中秋」的奧運與中國文化的討論熱潮。

    《奧運花形金玉、金銀紀念章》結合了中國傳統的中秋文化和奧運文化,是兩種文化的藝術結晶。採用現代「金鑲玉」和「銀鑲金」的工藝,貴金屬的多重組合,加上奧運文化元素,使得「奧運花形金玉、金銀紀念章」,具有雙重升值空間。其中一款《奧運花形金玉紀念章》為「金鑲玉」藏品。正面印有中國古代神話「嫦娥奔月」的彩金造型,採用頂級翡材質打造一輪滿月。背面是北京奧運會會徽標誌。含999純金8克。另外一款《奧運花形金銀紀念章》為「銀鑲玉」藏品。正面印中國古代神話「嫦娥奔月」的彩銀造型,採用純金打造一輪滿月。背面是北京奧運會會徽標誌。含999純金0.3克,純銀2克。兩款藏品的「嫦娥奔月」畫面,創意美紗絕侖,令人暇想。

    據瞭解,《奧運花形金玉紀念章》全球限量發行3400套,《奧運花形金銀紀念章》全球限量發80枚,分多種包裝形式,滿足不同層次的收藏和中秋送禮的需求,《奧運花形金玉、金銀紀念章》組合套裝全球發行3400套,極其稀缺珍貴。

    奧運收藏專家認為,《奧運花形金玉、金銀紀念章》是一款難得的人文奧運藏品。從意義上講,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象徵著中華民族大團結,2008年奧運,圓了中國的奧運夢,是中國的一件盛事,《奧運花形金玉、金銀紀念章》凝聚了中秋文化和奧運文化,同時凸現了「圓夢」美好的願景。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絕對比自身的價值更可貴,可以稱得上是奧運收藏中的「龍頭股」。更重要的是,它將一改千百年來中國人中秋禮儀的常規,讓中國人民過一個真正的「奧運中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