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獵手 第六卷 資料收集 中國的文學與藝術
    中國古代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極少數獨立起源的文明之一,而且是唯一一支連續發展、不曾間斷的文明。伴隨著這一文明的發展與繁衍,誕生了古老的中國文化,至今長盛不衰。

    文學家魯迅

    文學——中國最早的文學成就是編纂於公元前六世紀的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此後,質樸的先秦散文、華麗的漢賦以及漢末的樂府民歌,分別代表了所在時代的文學風貌。在唐代,詩歌創作達到了頂峰,包括名家李白、杜甫等在內的詩人數以千計,傳世之作五萬餘首。宋代以詞的成就最為突出,元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則是雜劇創作。明、清兩代,《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四部長篇小說,以其豐富的文史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享譽古今,永存於世。

    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在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分別形成兩次高潮。前一次的高潮發端於「新文化運動」,從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思想。以魯迅為代表的進步作家,開創了中國現代文學事業。魯迅、沈從文、巴金、老捨、張愛玲成為屹立中國文壇的巨匠。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新作家及其作品的問世,代表著中國當代文學的成就與繁榮。作家們用現代漢語表達現代中國人的生命體驗、審美體驗更加成熟。就群體創作水平而言,當代小說家在使用語言思索、表達方面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已經超過了他們的前輩。近兩年,文學創作又被認為進入了「她世紀」,上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下至20多歲的新女性同時活躍在文壇上,其創作數量和質量都佔有顯著位置。尤其是六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女作家,她們的作品較多地改變了經典小說所設定的人物形象模式和價值取向,構成當代社會一種特殊的人文景觀。

    中國設立了數十個文學獎項,其中較權威的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和年度中華文學人物評選等。2000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國現代文學館,收集了8位最著名的中國作家用過的書桌、椅子和書寫工具,以及大量文學作品、手跡、譯文、信件和其他資料。

    五代壁畫

    書法與繪畫——中國漢字是從圖畫、符號逐漸演變形成的,漢字的書寫和發展過程導致了書法藝術的產生。中國歷代都有大書法家,其書法藝術和風格成為所在朝代書法的典型代表。人們對書法的喜愛一直流傳到今天。

    不同於西方的油畫,中國的傳統繪畫有獨特的表現形式。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繪於陶器上的圖畫,是中國最早的繪畫作品。由於最早的繪畫和寫字均使用同樣的工具,並且都以線條為主,故有「書畫同源」之說。中國傳統繪畫作品一般都有題詩或題字,詩、書、畫因而匯合成一個藝術整體,予人以更加豐厚的美學內涵。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均為傳統繪畫的重要畫種,歷代留下的此類繪畫尤見傳神。

    春秋時期方壺

    當代中國的書法與繪畫相當活躍。中國美術館等藝術館長年不斷舉辦個人畫展或聯展;中國畫每年都走出國門,到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等地展覽。除中國畫外,油畫、版畫、水彩畫等西洋繪畫在中國也得到發展。部分畫家將國畫與西畫技法糅合一起進行創作,使畫壇呈現出風格多樣的藝術作品。以各種現代材料、格式、框架和手法為載體的現代藝術也佔有一席之地,包括視頻、數碼、動畫和聲音藝術在內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已經在國內外的當代藝術展覽中頻頻露面。

    與藝術品拍賣行業的發展同步,畫廊業近年來也逐漸與國際慣例接軌。每年分別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各舉辦一次的藝術博覽會,成為藝術品交易的另一種途徑,其中上海藝術博覽會為亞洲參展藝術品門類最齊全的藝術博覽會。

    工藝美術——中國工藝美術門類繁多,技藝精湛,有許多作品堪稱絕活。工藝美術可分為特種工藝和民間工藝兩大類。

    特種工藝以珍貴或特殊的材料,經過精心設計加工而成,品位高雅。玉雕是以玉石為原料雕刻的作品,藝人利用玉石的天然紋理、光澤、色彩、形狀進行加工,使玉石的顏色與作品的形態巧妙結合,保留和彰顯了大自然的魅力。景泰藍為馳名中外的一種工藝品,因明朝景泰年間生產的藍釉最為出色而得名;其作品用銅胎支撐,嵌銅絲、鍍金銀,富麗高貴,主要品種有瓶、碗、獎盃等。

    利用剪、扎、編、織、繡、雕、塑、繪等技藝製作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千姿百態,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風格。

    京劇《擋馬》

    戲劇——中國的傳統戲劇有一個獨特的稱謂——戲曲,它與希臘悲喜劇和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中國戲曲有300多個劇種,運用歌舞形式表達劇情是中國戲曲的主要手段。

    京劇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劇種,起源於昆曲(昆曲是一種更古老的戲劇藝術)。此種集唱念做打於一身的舞台藝術於十九世紀初在北京形成,經過200多年的實踐,積累了000個以上深具藝術價值的劇目,形成了一套音樂板式和表演程式。繼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周信芳、杜近芳等優秀京劇表演藝術家之後,眾多青年藝術家投身京劇表演藝術行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王蓉蓉、於魁智等青年演員的崛起,顯示京劇藝術後繼有人。

    2002年,中國京劇院大膽嘗試,將西方交響樂的元素滲入傳統京劇,獲得業內一致好評。該年度中國京劇的另一件盛事是歷時7年之久的355出經典京劇的錄像配音工作得以完成,收錄了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之間47位著名京劇表演家的精彩唱段,並配以年輕一代京劇演員的表演,使之能夠保存並流傳下去。

    地方戲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較為活躍的地方戲曲有越劇、黃梅戲、川劇、豫劇、粵劇等。西藏的藏戲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藏民族特色,其表演粗獷豪放,別具特色。

    話劇於二十世紀初從國外傳入,自二十年代開始,話劇舞台上開始出現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題材;到三十年代,中國話劇已經走向成熟。戲劇大師曹禺這一時期的三部曲——《雷雨》、《日出》和《原野》以其深邃的內涵、圓熟的技巧,被認為是中國話劇的經典之作。直至今日,這三部作品仍在話劇舞台上上演,並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成立於952年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其作品代表著中國話劇的最高水平,其中《茶館》、《龍鬚溝》等劇目享有盛譽。近20年來,該院共推出新劇目80餘部,恢復上演保留劇目2部,多個劇目久演不衰,場場滿座。中國的先鋒派話劇已得到較多青年觀眾的認同。此種藝術表現手法前衛的小劇場話劇,多以當代人的生活為題材,導演孟京輝成為先鋒話劇的代表者。

    電影——現實題材成為中國電影發展的主流。在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興起的新一輪電影創作高潮中,《城南舊事》、《野山》、《芙蓉鎮》、《開國大典》、《大決戰》等成為此一時期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廣度方面,在實現題材、風格、樣式的多樣化方面,在電影語言的探索和創新方面都有高水準的造詣。此期間,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等人的崛起令國際影壇矚目。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一批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電影人成為中國電影界的第六代導演,其代表者有王小帥、張元、婁燁等人。他們的電影作品趨於平民化,大多以紀實手法表現。導演馮小剛成為近期中國商業影片票房紀錄最高的代表,其作品敘述的也多是平民故事。

    中國一年一度舉辦的國際電影節,較具影響力的有長春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獎」為中國優秀電影的最高獎項。另外,國家為鼓勵主流電影的發展專設了「華表獎」,還有由觀眾評選的「百花獎」。

    文化交流——大型國際多邊文化交流活動近年來開展得有聲有色,影響日益明顯。到目前為止,中國已與43個國家達成政府文化協定,簽訂年度文化交流計劃82個,每年經文化部批准的中外文化交流項目達2000起左右,涵蓋0個至70個國家,3萬人次。

    998年,中國民族樂團首次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了「春節中國民族音樂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分別於999年舉辦了』99巴黎#83;中國文化周,2000年舉辦了「中華文化美國行」,200年舉辦了第三屆柏林「亞太周」中國主賓國活動。2002年,中國分別在埃及、墨西哥、巴拿馬和比利時舉辦了「中國文化周」活動,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世界遺產的保護情況等。同時,每年一度的上海國際藝術節和北京國際音樂節也成為吸引各國藝術家的大型國際文化活動。部分世界一流的藝術團體近年來紛紛來華訪問演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