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獵手 第六卷 資料收集 百老匯
    【百老匯簡介】

    百老匯(Broadway),原意為「寬闊的街」,指紐約市中以巴特裡公園為起點,由南向北縱貫曼哈頓島,全長25公里的一條長街。百老匯大街兩旁分佈著幾十家劇院,在百老匯大街44街至53街的劇院稱為內百老匯,而百老匯大街4街和5街上的劇院則稱為外百老匯,內百老匯上演的是經典的、熱門的、商業化的劇目,外百老匯演出的是一些實驗性的、還沒有名氣的、低成本的劇目,但這種區分在近年來也越來越淡化,於是又出現了「外外百老匯」,其觀點當然也就更新穎更先鋒了。

    百老匯是紐約曼哈頓區一條大街的名稱,其中段一直是美國商業性戲劇娛樂中心,因而百老匯這一詞彙已成為美國戲劇活動的同義語。世界上還沒有一條街道像百老匯大道(Broadway)那樣使人充滿幻想。而今百老匯大道是美國現代歌舞藝術、美國娛樂業的代名詞。每年,都有幾百萬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紐約欣賞百老匯的歌舞劇。百老匯大道英文直譯為「寬街」。這條大道早在8年紐約市進行城市規劃之前就已存在,其中心地帶是在第42街「時報廣場」附近,周圍雲集了幾十家劇院。

    【百老匯歷史】

    百老匯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9世紀初。當時的百老匯大道就已經成為美國戲劇藝術的活動中心。建立於西元80年的arTheater是現今紐約百老匯劇院的始祖,第二間劇院TheBroadway在82才出現於百老匯大道(Broadway)上。百老匯在這期間的戲劇風格受到當時歐洲維多利亞風格(VitoriaStyle)的影響極大.伴隨著移民潮及多樣文化的衝擊,屬於美國本土的劇作家及演員才在這種意識刺激下出現,由於大部分的劇碼都是改編自小說或文學品,由於著作翻印再版或改編劇碼的紛爭不斷,第一條關於著作權法的條文於85出現。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WarI)的結束,百老匯劇院文化於920s年代開始迅速蓬勃發展,20年代末,是百老匯藝術的鼎盛時期,925年這裡的劇院達到80家至多。但這種好景卻被9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而劃上終止。

    隨著歷史文化再次演進變遷,現今的Broadway不僅是一條貫穿紐約曼哈頓島(Mahatta)南北向的馬路,更是劇院或是欣賞戲劇的代名詞。

    「百老匯」實際上有三個含義:第一個概念是地理概念,指紐約市時代廣場附近2個街區以內的3家劇院;第二層含義是在百老匯地區進行的演出;第三層含義是整個百老匯這個產業,這樣的產業也包括在紐約市以外的地區,主要以演出百老匯劇目為主的這些劇院。總的來說,百老匯是西方戲劇行業的一個巔峰代表,在戲劇和劇場這個行業代表著最高級別的藝術成就和商業成就。

    目前所指的『百老匯區『是指延著百老匯大道(Braodway)從位在曼哈頓西4街(West4stStreet)的ederladerTheater劇院往北至西53街(West53rdStreet)的BroadwayTheater劇院,而真正位在百老匯大道上的劇院只有Marquis,alae,WiterGarde跟Broadway這4家劇院.其實沿著百老匯區周圍林立的劇院也都歸在百老匯區.

    【內容和特點】

    「百老匯」上演的是比較高雅的音樂劇,百老匯的表演內容多以經典劇目為主,演員的表演服從劇情需要,以群體的肢體語言和出色的音樂吟唱來表現晚會主題。百老匯表演的基調為黑色,誇張、幽默、風趣、自然、輕鬆、活潑是百老匯的一貫表演風格。

    20世紀初,紐約人在百老匯大街兩旁建起戲院,豐富多彩的舞台演出很快就成為這座迅速成型的大都會吸引人的亮點。今天,百老匯演出已經成為紐約主要舞台表演的代名詞,它們不再局限在百老匯大街上,有的甚至巡迴世界。」紐約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藝術中心、娛樂的先鋒,「百老匯功不可沒」。百老匯的特點很像電影圈的好萊塢,具有極強的商業色彩和娛樂性,數百萬美元的製作費、豪華炫目的舞台、功力非凡的超級明星,通俗易懂的劇情,構築起了其音樂劇長盛不衰的骨架。

    百老匯裡的每個工種都有自己的演職員協會,只有成為其中一員才能取得在百老匯工作的資格。哪怕只是一個燈光師,也得爭取加入燈光工作者協會。因此,在百老匯求生存的演員,經過多番打磨,即便不是主演,出去之後也會是很厲害的角色,這裡的競爭實在太激烈了。」正是這種競爭,使得百老匯幾代藝術家始終堅持探索,保持了百老匯優雅而健康的發展,並使音樂劇這門古老藝術萌發新活力。

    百老匯歌舞藝術的特點是通俗易懂、娛樂性強;舞台布景富麗堂皇,加上各種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配合聲響、燈光,使得舞台表演變幻莫測。台上演員載歌載舞,台下觀眾如醉如癡;氣氛熱烈,使演員和觀眾的交流融為一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演員們身著繽紛絢麗的服裝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熱情奔放、酣暢淋漓的舞蹈,使觀眾親身感受到美國的文化和音樂。

    百老匯沒有任何藝術上的框框,也不介意這台戲是否在別的地方已搞過,它只信奉一個準則,那就是任何藝術中只要能讓觀眾視覺得到新的挑戰的東西,毫不拘泥,拿來就用。像《貓》、《歌劇魅影》等著名舞台劇,先是在倫敦西區原創,而後在百老匯方才走紅。這是因為百老匯的製作人把它們買過來,加以精細再製作的結果,體現出一種絕不拒絕複製的精神。

    如今,百老匯歌劇已經成為紐約市文化產業中的支柱之一。它的表演形式融舞蹈、音樂、戲劇於一體,有些劇目更是融藝術與大眾品味於一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觀賞百老匯歌劇成為每一個來紐約市參觀、訪問、旅遊的人不可或缺的節目。從目前觀眾的比例來看,慕名前來的外國人要超過美國人。現在,觀眾人數以每年3%的比例上漲,觀眾當中,0%的人來自紐約以外地區;許多來紐約的人的目的之一就是來欣賞百老匯歌劇,否則就是「無功而返」。

    【著名人物】

    百老匯藝術對於推動美國戲劇、歌舞表演藝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許多好萊塢的明星大腕都是從百老匯的舞台藝術表演起家後走上電影明星的道路。著名的好萊塢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Soudofmusi)的女主角朱莉亞amp;#822;安德魯絲就是從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中的表演開始,被導演發現後走上銀幕,成為美國0年代的銀幕偶像。現在安德魯絲雖以年過0,但仍在音樂劇《維克多與維克多利亞》裡擔任女主角。娜塔莎#83;理查德森出生於英國著名的演藝世家,是活躍在英國電影,電視和美國百老匯的三棲明星。早年在英國中央戲劇學校學習,以後出演過多部有影響的戲劇,電影和電視劇例如《曼哈頓的女傭》《人質》《仲夏夜之夢》等。曾因在經典舞台劇abaret(舞廳)中的精彩表演而獲得百老匯最高獎項TOY(東尼)獎。另外,好萊塢的明星也以能在百老匯的舞台一展歌喉而感到榮幸,這樣的例子有著名好萊塢明星克露絲amp;#822;格蓮、波姬amp;#822;小斯。

    與百老匯同樣出名的還有許多偉大的音樂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安德魯amp;#822;勞埃德amp;#822;韋伯。安德魯出生在英國倫敦,從小喜歡音樂。他創作的百老匯音樂劇許多都是傳世之作,其中以「貓」(ats)、「芝加哥」(hiago)、「歌劇魅影」(ThehatomofOpera)、」最為著名。韋伯除了給音樂劇創作音樂,還給許多著名的電影配樂、寫曲;如前幾年風行的由麥當娜主演的描寫阿根廷總統庇隆的夫人一生的影片「艾維塔」的音樂就是由韋伯創作的。韋伯不僅創作了大量音樂傑作,還成就了許多偉大的歌唱家。其中就有韋伯的前妻薩拉amp;#822;布萊特曼。據說「歌劇的魅影」(ThehatomofOpera)就是韋伯為他的第二任妻子薩拉量身定做的。薩拉由於在百老匯的表演擠身於世界一流歌唱家行列,她是跨越古典與現代流行音樂的最佳歌唱演員。

    【著名劇目】

    百老匯上演的劇目有幾十種,其中以「悲慘世界」、「美女與野獸」、「歌劇的魅影」、「西貢小姐」、「國王與我」等等劇目最為出色。那裡上演的劇目,往往是一演就是7-8年,0幾年。

    拿「貓」劇來說,從982年0月開始上演到2000年月落幕,上演事件長達8年之久。以997年的統計數字顯示,「貓」劇以「從現在乃至永遠」(Fromowtoever)為廣告語,為紐約市帶來滾滾財源。「貓」劇上演了7397場,售出劇票3000萬張,票房收入約3.8億美元,並帶動附近社區相關行業(餐館業、酒吧業、禮品業等等)的經濟增長達30億美元。而整個百老匯地區,每年的票房總收入為2億美元左右。每一張劇票的價錢,按照美國的人的收入標準來衡量,並不貴。如果到位於時報廣場的售票處(TTS)購買當日的余票,價格還會更便宜。

    近年在百老匯演出的著名劇目有《獅子王》(998年東尼獎最佳音樂劇得主)、《歌劇魅影》、《貓》、《悲慘世界》、《西貢小姐》等,《泰坦尼克號》(997年東尼獎最佳音樂劇得主)因為同名電影的推波助瀾而蔚成一股風潮。

    《西貢小姐》系意大利歌劇《蝴蝶夫人》的越南版,講述了一個美國大兵對西貢少女始亂終棄的故事。身為男主角,王洛勇自然大力推薦此劇。不過這台劇確有目不暇接的視覺效果,如劇末滿場如假包換的直升機從舞台上起飛,令觀眾眼花繚亂。該劇劇情通俗感人,即使不懂英語也能瞭解劇情的發展。女主角棄婦式的哀怨,與其子之間的親情,很容易打動人心。

    【百老匯範圍】

    百老匯的公司和企業主要分為三種:第一是劇院經營商,第二是製作商,第三是節目經紀商。劇院經營商一般擁有或者長期租用我們的劇院,並負責劇院的日常工作等技術方面的要素。製作商指的是開發並創作百老匯節目的公司。他們一方面要負責獲取所有的創作作品的法律權利包括知識產權等,另一方面要負責籌集資金,還要監督節目的開發過程以保證節目的成功。節目經紀商是製作商和劇院經營商之間的中間人。

    百老匯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大街之一,全長240公里,也是最長的一條街。百老匯最出名的一段叫做「白色大道」,這一段路雖然只有000米長,卻是紐約市大劇院的集中地。「白色大道」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在沒有霓虹燈以前,這些大放光芒的燈光全部是白色的,把夜晚照得跟白天一樣。

    【百老匯獎項】

    美國劇聯於94年以美國著名女演員兼導演安托尼特#83;佩雷的名字設立了托尼獎,相當於電影界的奧斯卡獎,每年頒發9項給百老匯戲劇,有最佳戲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獎、最佳男女配角獎、最佳音樂劇本獎、最佳音樂劇導演獎、最佳音樂劇總譜獎、最佳音樂劇歌詞獎、最佳音樂劇舞蹈編導獎、最佳音樂劇男女演員獎、最佳舞美設計獎、最佳燈光設計獎、最佳音樂劇男女配角獎、最佳重演劇目獎和特別獎。當前,此獎在美國劇院和演出人聯盟以及美國劇聯的領導下,由2位劇評家和學者組成的提名委員會提名,最後由戲劇藝術家組織的00多名成員投票表決得出,獲獎者只領取金質獎章,無獎金。

    【影響及借鑒】

    「百老匯」這個詞的含義在今天已經不僅限於這條街或劇院集中地,人們用這個詞來指美國戲劇藝術的精粹。作為一個演員真正獲得成功的標誌,就是使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百老匯大街一家劇院的霓虹燈廣告上。百老匯同樣創造了很多詞彙,如「站在聚光燈下」,意思是成為公眾注意的中心、成為名人。如果你的名字上了報,或者你成為人們談論的對象,人家就說你「站在聚光燈下」。「百老匯」這個充滿磨礪的地方,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歡笑、淚水、驕傲、頹廢在這裡更是隨處可見。你可能一夜成名,也可能已也有「百萬富翁」變成「窮光蛋」。也許,這就是百老匯的神奇之處,只有置身於那裡才會有充分體會。

    位於紐約曼哈頓百老匯大街中段兩旁的劇院是美國戲劇演出的中心,因而百老匯也就成了美國戲劇的代名詞。任何一齣戲只要在百老匯的某一劇場有了成功的演出,它就會名揚全美國和整個英語世界,甚至整個西方世界,於是該劇院就會在各地被演出。出自同樣的道理,大多數在美國各地演出成功的戲也會搬到百老匯演出,然後再通過百老匯的名氣向其它地方推進。

    音樂劇作為上個世紀發展最快的一項藝術成果,它的創作理念、製作方式以及市場營銷策略,確實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重視、學習和借鑒。音樂劇,顧名思義,應為「音樂的戲劇」。但實際上它還融入了大量其他藝術的元素。就音樂而言,既有美聲又有通俗,既有傳統的管絃樂隊,又有電聲、爵士以及各類混編樂隊;舞蹈語彙也是如此,芭蕾、踢踏、迪斯科、現代舞都可融入其中。音樂劇《獅子王》是美國迪斯尼公司在994年推出的一部動畫片,該劇獲得巨大成功後,997年迪斯尼又製作了同名百老匯音樂劇。這部戲從形象造型到藝術手段的綜合運用,可謂匠心獨運。皮影、木偶、雜技、高蹺等一切藝術形式,只要是有利於表現《獅》劇戲劇情景的,什麼形式都可為我所用。因此,在舞台上展現出的非洲大草原雄渾的氣勢,野獸受驚後狂奔亂跑驚心動魄的場面,與電影相比也毫不遜色。除了融會多種藝術形式外,音樂劇中音樂、舞蹈、戲劇表演、舞台美術、燈光、音響等舞台藝術的各個綜合環節,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在我們觀看的幾部音樂劇中,幾乎所有的劇目都給我們留了這種印象。不僅演員的表演、演唱將你深深吸引,而且每個環節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音樂劇比傳統的舞台劇更具有一種綜合美感,它在視覺和聽覺上給予觀眾的衝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讓人們感受到了音樂劇的無窮魅力。

    如果拿早期的音樂劇作品和當代作品相比較,就會發現,從題材到內容,以及運用的藝術形式,都體現了一種與時俱進,求新求變的現代意識。這種現代意識一是創作觀念上的,二是技術手段上的。

    百老匯音樂劇常常讓你感到它是一戲一法,沒有統一的模式。每個劇目都由題材來決定風格和樣式,而且總能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將藝術性、觀賞性、娛樂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是創作音樂劇遵循的原則。《現代米麗》是一部現代都市題材的音樂劇,創作者巧妙地將劇中人敲擊電腦鍵盤的動作,非常貼切地演化成了一段精彩的踢踏舞。《MMMMI》是發生在希臘小島上的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與之相應的,它的音樂和舞蹈也是熱情奔放,充滿了浪漫情懷和現代感。這種內容貼近當代生活,形式貼近廣大觀眾的意識,是中國傳統藝術最缺乏的。

    百老匯音樂劇還善於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手段,創造色彩斑斕的舞台效果。音樂劇的樂隊都不大,多則三十多人,少則十餘人,但它比傳統的管絃樂隊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因為它把現代錄音棚的音響處理技術帶入了劇場。由於現代技術的運用,百老匯音樂劇時常讓你感到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樂隊在伴奏。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現代舞台科技在音樂劇中也被大量運用。例如在《MMMMI》的舞台上有一部隱藏的液壓平台,劇終時,平台慢慢升起,向天幕的大海延伸,一對戀人站在這個平台上走向海邊。明月、大海、戀人,創造出了如詩如畫的舞台美感。在《阿伊達》中也有神奇的舞台視覺效果,游泳池的那一幕裡,演員們看起來好像是浮在池子裡,而實際上他們是被吊在空中。

    思考百老匯現象,還不能不說到它的推票和宣傳技巧。百老匯的戲票,說起來貴得可以,二百美元一張也不鮮見。然而,百老匯的售票方式實在靈活,七八張就按團體票對待,可以打折。到了下午,時代廣場前面專門有一個賣售當天剩餘票的地方,一般能夠買到對折票。所以在這裡經常能夠看到排隊買便宜票的長龍。在宣傳方面,百老匯在廣告的設計與展示上高招迭出。有的廣告甚至在開演幾年前就殺將出來,鋪天蓋地,盡人皆知,有的暗裡策劃,進行極富創意的正反炒作,撩撥你的神經,激活你的好奇心,更有一種逼你沒商量的路數,如給《紐約時報》版面的錢先由廣告公司墊付,至於戲劇製作人給廣告公司多少錢,則看宣傳給舞台劇帶來的上座率如何而定。被逼上梁山的廣告公司只好絞盡腦汁,靠出奇制勝的「極品」廣告來引發觀眾注意進而自願掏腰包。像《歌劇魅影》那句煽情無比的廣告詞:「如果一生只看一部音樂劇,那麼《歌劇魅影》是你惟一的選擇。」自然容易把觀眾引進劇場。

    【外百老匯】

    外百老匯是指紐約商業性戲劇中心之外的戲劇活動,多半由一些劇團在第4街至第5街的劇院或租用的舊廳堂和地下室演出。它早在20世紀初就曾以先鋒派姿態出現,主要特徵是以較低成本進行戲劇實驗,並為百老匯不加賞識的戲劇工作者提供演出機會。兩座早期知名的外百老匯劇院都成立於紐約格林威治村。其一是94年成立的華盛頓廣場劇院,演出一些為商業性劇院忽視而具有藝術價值的戲劇,後於99年演變成同仁劇院,在提高美國戲劇的水平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其二是普羅文斯頓劇社,由華盛頓廣場劇院的一些成員於95年在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頓建立,旨在「給美國劇作家提供一個自由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9年移至格林威治村,一直活躍了十幾年,尤以首先演出E.奧尼爾的劇作而聞名。

    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外百老匯曾是上演工人戲劇和具有左翼政治思想的劇作的場所,其中最知名的劇團是M.哥裡利克的集體劇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外百老匯不僅上演新劇目,也復演百老匯演出失敗的劇目,而且勇於在導、表演和演出風格上進行大膽探索,從而形成一個聲勢浩大的外百老匯運動。0年代,外百老匯每年約上演80多個劇目,包括古典劇、嚴肅劇、喜劇、實驗劇和歌舞劇等各種流派的戲劇作品。但是外百老匯在0年代後也漸趨商業化,演出費用不斷上漲。一些年輕劇作家便在格林威治村的一些咖啡館、酒吧、頂樓或教堂以極低成本演出更加新穎的實驗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