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想到一個計策,一回到六十里梁就召來韓信與張忠,先將黑夫探來的消息一說,接著道:「此時正值秋高氣爽、草木皆枯的時節,我準備明日開拔之後,將黑夫這隊騎兵隱藏在這裡四處,等到匈奴人退回到樑上,放火燒了樑上的這片森林,到時必會燒死不少的匈奴兵。」
韓信對其含笑的點了點頭,這也正是他上梁觀察地形時想到的一個計策。黑夫一聽派其前去完成這個立大功的任務,喜的合不攏嘴。張忠沉思片刻,搖了搖頭,道出心中的顧慮。
「將軍,匈奴人回到六十里梁,肯定會嚴密防守,黑夫這一隊騎兵如何上梁?既上不了梁,又如何放火?再說,匈奴人見我們則避,肯定對我們的人數兵種瞭若指掌,突然少了黑夫這一隊騎兵,敵人如何不疑?此計只怕不妥。」
李信道:「這個問題好解決!可讓黑夫他們輕裝隱藏在樑上僻處,待月黑風高之時,再行放火!他們都是騎兵出身,放火後可趁敵人慌亂之時奪馬而逃。至於我們缺少的騎兵,可令步兵騎馬而行,敵人遙遙看來,不可能發現我們步兵少了一百多人!」
張忠道:「放火第一需要引火之物,第二得趁夜黑之時,第三得靠風助火勢。現在我們一無引火之物,二不知起風之時,更重要的是如今已至十五之夜,像今天烏雲敝月的天象改日必無,到時黑夜如同白晝,該如何引火?」
「這……」這些問題李信還沒考慮,經張忠一提,頓覺這個火燒匈奴兵的想法有些欠考慮。想起剛才韓信對他含笑點頭,心想韓信或有妙計,問道:「韓先生的看法是否與張忠的相同?」
「不,我贊成將軍的意思,能行此火攻之計。」韓信起身一躬道。
黑夫見張忠將李信駁的啞口無言,眼看就要放棄這次能讓他立大功的計策,正自懊惱。聽到韓信贊成,馬上道:「韓先生有何妙計,快說來聽聽!」
韓信一笑,坐下身來,往火堆上添了一塊柴,道:「我這計,對於黑夫兄弟來說有性命之憂,只怕將軍不忍讓黑夫兄弟來完成此計!」
黑夫見李信黑下臉,知道李信又在擔心他有性命之憂,笑道:「將軍放心,黑夫也是在戰場上滾打十多年的人了,遇到危險要想逃命也是不難!」
李信想想也是,難道怕黑夫出事,一輩子就不讓他打艱險之戰嗎?黑夫既然把生死放在心上,他也就相信黑夫有保全性命的辦法,道:「韓先生請講。」
張忠擔心韓信為了邀寵,因而贊成李信的想法,不容韓信開口,急道:「韓先生有引火之物,天時之利嗎?若沒有,切切不可行此計策!」
「我今日在六十里梁查看一番,發現此處除了樹木,多長人高蒿草,此正是燃火之物。夜裡敵人警惕性高,到了白天自會鬆懈,可改為白日放火,燒他個措手不及。至於風嗎?張先生沒見,自從我們進入河南地,每日都刮北風,我斷定放火之日必也刮北風。黑夫他們只需隱藏於六十里梁北面偏僻之處,到時一放火,必會燒得匈奴騎兵焦頭爛額、亂成一團,逼其從南面退下山梁與我一戰!」
張忠又道:「孫子曰,火攻者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不知我們這次行火攻之計,是火他什麼東西,其目的何在?」
韓信道:「張先生好壞的記性,敵一無糧道,二無糧草,三無輜重,四無庫房。要燒當然是燒他的軍隊,他也只有軍隊可供我們來燒。我的目的是燒他三分之一騎兵,自傷其三分之一騎兵,另三分之一騎兵則被我軍剿之。」
張忠道:「既在敵營內部引火,必要形成內外夾擊之勢。我們只有一千多號人,如何與黑夫他們形成內外夾擊之勢?待敵人將火撲滅或者如我所願衝下六十里梁,到時又該如何?」
「借勢!」韓信一笑道:「敵人若回六十里梁,必認定後邊所跟董翳部與鄣邯部不會再對六十里梁作徹底搜查。我們可將計就計,派馬告知董翳部六十里梁已搜索完畢,不見絲毫敵蹤。等董翳部剛過六十里梁,而鄣邯部正逼近六十里梁,便是黑夫放火之時。那時,敵人慌亂從樑上衝下來,軍不成軍隊不成隊,正值士氣低落之時,合兩隊之利可全殲留守在此的匈奴騎兵。只要全殲了此處匈奴兵,黃河北岸的匈奴兵見計已破,必膽寒而不敢過黃河,河南地將盡落我手。」
張忠想了想,覺得此計確實可行,只是有一事不明,問道:「為何不明告之董翳、鄣邯兩部我們有此計策,而要費此一番周折欺騙主將?」
「張先生,你覺得李將軍能調動董翳、鄣邯兩位主官配合之次火攻之計嗎?如能,我們如實告之。如不能,則只能騙之,讓其兩部捲入這場戰鬥之中。」
張忠知道如實告訴董翳和鄣邯,兩位主官八成會停止不前,派人通知蒙恬,說已發現匈奴主力。等到蒙恬率大軍趕來,樑上的一萬騎兵估計一看到事也敗露早逃得無影無蹤。
見韓信與張忠都已贊成這個火攻之計,李信哈哈一笑,道:「自古以來,匈奴人便是有好處便上,沒有好處便退,只不過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罷了,哪像我們靠的是兵法取勝。現在他們出了個須卜呼韓,也不知從哪裡得來一篇劫糧道的計謀,竟敢對我大軍行此計策,卻不知我們正是使計謀的祖宗,又碰到你們兩個軍事大家,簡直是自尋死路!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他既前來自尋其辱,我們就要不遺餘力的讓他得到應該承受的侮辱。黑夫聽令,明日開拔之時……」
*祝各位大大聖誕節快樂!另:新書沖榜中,目前名次為第十七名,離新人榜還有兩步之遙,乞求各位有推薦票的大大砸票,將咖啡頂上前十五名,謝謝!*
PS:正要上傳,突然發現schogen說看到第八章,指出折扇宋朝才有的。大不服氣啊,俺查東周的資料時,裡邊就有扇子的記載了,怎麼會到宋朝才有呢?馬上查資料,上邊寫道:東周墓裡發現製作精美的『便面』竹扇一把。原來不是折扇!借助百度大嬸再查,裡邊道:折扇是舶來品,宋時由日本傳到中原,稱為倭扇。原來如此,看來當初沒有看到『便面』二字,在此作下聲明,感謝大大的火眼精睛,俺又長了知識!*
隆重推薦好書一本:《禿賊記》不要說我是賊,一切的燒、殺、劫、掠、爭……
都是無奈而為之!
既然不能苟活在你們的規矩下,那麼……
就顫慄在我狼籍的聲名中吧!
連接在下邊: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